宦海风月-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勤于王事的?。这话太给力了,一干大臣等于是被周致玄和皇帝联了个措手不及,之前的疏俊运河的问题上,大家已经自称有罪了。被德裕皇帝这么一问,周致玄第一个跪下道:“臣有罪”。
周致玄这个。举动,搞大大家都很不情愿的跪下了。没办法,他是内阁次辅,眼下茅调元和楚王都不在,论地位他最高,他都跪下称有罪了,别人只能跟着。
“臣等有罪”。一干大臣纷纷跪倒称有罪,这个时候德裕皇帝的脸色铁青,咬着牙冷笑道:“你们有什么罪?你们又能有什么罪?。连着两个问题,没人敢出头回答。
见大局在握,德裕皇帝拿起桌子上的名单扫了一眼道:“御林军左军副指挥使高勋,就他吧,让他去做这个指挥使。散了!”
走出议事厅的德裕皇帝,嘴角掩不住的一阵微笑,脚下一阵轻快,大有春风得意之快。刚才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经典的突然袭击。多年来,在与文官集团的斗争中,德裕皇帝还从来没有赢的如此轻松过。高勋是林志全提名的人,德裕皇帝选他,就是要扶持老牌的贵胄起来去对抗茅党和楚王党,当然还有一个外戚党姚书成的萌芽。德裕皇帝最大的愿望,就是内阁四分五裂成员们互相拆台,然后一切都在掌握中,在他看来,这才是一个皇帝的最高境忍
走在御花园的小径上,马三悄悄的上前低声道:“陛下小盛有那个奴才的事情”
“哦,这个事情啊,联立刻手书一封,另外你准备一个密奏匣子。派个可靠的人送到河间府。就这样吧。传吴猛到书房等着德裕皇帝说着一挥手,心情愉快的继续散步。
相比起德裕皇帝的愉快,一干大臣离开时都苦着脸,各自匆匆离开。消息传到茅调元的耳朵里时,不过是也就是两玄左右的光景(半个小时)。
茅调元穿着一身短衫,躺在树下的竹躺椅上,享受着丫鬟的打扇,听着身边的人悄悄的在耳边说这个话的时候,不过是微微的睁眼道:“知道了!”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楚王府里这个时候则是一片噤若寒蝉,最近脾气越来越暴躁的楚王李文,手里名贵的茶杯被狠狠地砸在的上。指着沈应龙的鼻子,李文破口大骂:“废物,给本王滚蛋!”
堂堂的内阁大院,正二品的户部尚书沈应芜,像条夹着尾巴的狗似的。灰溜溜的出去了。屏风后头这个时候闪出一个挂着拐杖的中年文士。淡淡的笑道:“王爷,制怒!”
“龚先生!您说本王能不怒么?这个位置本王势在必得啊!”李文的脸色好看了一些,对瘸腿的龚先生非常的客气。
“王爷,这个事情表面上看来是陛下胜了一筹,其实不然!”龚先生淡淡的笑着说,李文徒然一惊。看着他道:“怎么讲?”
第七十二章野心
”在下说了殿下可别动火!”龚井生脸卜的笑容消失了卜阻窘江向阴森森的话语出口,脸色变得有点阴沉。
“本王不是那么没有轻重的人。先生只管说。”李文对龚先生一向器重,这几年随着耐心的渐渐减少,李文私下里的脾气不是一般的火爆的。也只有龚先生敢在他面前有话直说,也只有龚先生的话他能听的进去一些。
“今日之议政,看上去时陛下赢了。其实是茅相故意让出来的胜利龚先生慢慢的说出这么一句话。李文的脑子里顿时嗡的一下,浑身猛的一震道:“不可能,那老东西视权如命,怎么可能轻易的向陛下认输?”
一直以来,李文能在朝中形成一个庞大的势力基础,原因有一下几个。第一,茅调元是他的老师,第二。李文长的很像德裕皇帝,第三,齐王李雍不受宠。这三个原因,最主要的是第一个,没有芽调元的帮衬。李文在朝廷百官中是很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
但是李文和茅调元根本理念上存在着差异,茅调元希望李文继位,但是希望看见的是一个平稳的过程。李文泽不然,随着势力的渐渐做大。他等的有点不耐烦了。
毕竟皇帝才四十岁,他已经二十五了。德裕皇帝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登上大位,李文每每在茅调元的面前提起皇帝的过去时,茅调元总是劝他要有耐心。随着齐王的渐渐起来,李文的不安更加的强烈的,加上皇帝的第三个儿子的诞生以及周致玄、姚书成的快速崛起,坊间还传出一些风声,陛下长长自诩汉武帝。
陛下要做汉武帝,李文却不是太子。只是长子,而且还不是嫡出的。一切迹象让李文的耐心消磨很快。李文无法想象曾经唾手可得的江山落在别人手里的结果。一旦发生那样的事情,新皇帝以及手下的大臣们,注定是容不下这个曾经距离大位很近的楚王。
李文利烈的喘息着,脸色越来越难看,苍白的一点血色都没有,很明显他自己都没有说服自己,他已经相信了龚先生的话。
“茅相视权如命不假,但是王爷不耍忘记,他已经老了,他要为自己的子孙做打算。陛下只有四十岁,茅相则是七十的人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活不过陛下的!如果不是因为这一点。周致玄、姚书成,想入阁能那么容易?一切都是茅相在做让步,还给茅家子孙后代留一点香火情。王爷您应该不难看见这一点,只是您一直在欺骗自己罢了。茅相是您的老师没错,但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龚先生一番话如同火上浇油,李文内心里的那点已经点燃的邪火,变成了熊熊的燎原大火。
看着李文的表情变化,龚先生默默的拿起拐杖,一瘸一拐的走出了书房。留下李文一个人坐在原地,如同一条受伤的野狗趴在那里添伤口。
实际七龚先生只是把茅调元的心思说出了一半,或者说他故意只说一半。但是就是这一半。击碎了李文的心理防线。
太师府!后花园。
“大哥,为何不派人去把楚王请来当面说说清楚?”茅以宁临时充当起了下人,接过茅调元擦脸的毛巾,转身放回铜盆里。
“呵呵,他要是连这点都想不通。茅家何必给他陪葬?”茅调元老迈的脸上,浑浊的眼睛里突然迸发出一道利芒。仅仅是刹那之间,茅调元的目光又恢复到那个老态龙钟的状态。懒洋洋的往椅子上一靠。
“知道了!”茅以宁恭敬的答应一声,慢慢的倒着往后退。
屋子里回复了安静,躺椅上的茅调元慢慢的坐了起来,静静的看着窗外花园里的景致,口中自言自语的低声道:“真是让人失望啊”。
数十年首辅位置上坐下来,茅调元比谁都清楚皇帝有一颗不肯安分不守规矩的心。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周致玄和姚书成等一批人的提拔问题上,茅调元选择了推让。其一可以做到缓和君臣之间的矛盾,其二是希望楚王明白一点,只有两方面紧密的合作,皇帝的个置才有可能坐上去。第三点最重要,他老了,要为自家的后人做打算。
对于楚王,茅调元曾经寄予无限的期望,现在看来楚王已经成为一个被野心冲昏头脑的家伙。茅调元的理智告诉他,是该谋求全身而退的时候了。
京城里的一切对于孟觉晓而言还是相对遥远的,手头一大堆事情等着去做。虽然说做知府的大多数时候都在动嘴。但还是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拍板。
河间府的商人们最近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知府大人连续十几天不见他们,这真的太煎熬了。步行街在河间府无疑是一个最成功的商业案例。凡是在里头做买卖的商人,都被每天巨大的收获淹没在幸福之中。半个多月下来,步行街周边的房价开始快速上涨,商人们挥舞着飞票去买房子买地时,意外的发下这些周边的房子和地皮,都被官府先下了听,才晓得是当初修步行街时,官府的人就已经用一个很低的价钱征用了这些本来不值钱的的皮。理由是要开发步行街的二期工程。当然官府不是白白征用,而是另外划出一块地皮来,给这些被征用的人家盖房子,这些被征地的百姓,还有优先购买二期工程铺面的权利。
这个年代的百姓还是很好忽悠的,画几个大饼拿出一点官府的威严。百姓们就乖乖的在地契转让合约上签字按手印。根本没有遭遇什么所谓的钉子户。孟觉晓在城南的一片空地上划出了一大块地,按照后世的小区模式,修建统一模式的两层独门独院的住宅,用于安置那些动迁的百姓。当然现在孟觉晓还没有时间弄这个,只是先把地弄到手。步行街周边的百姓暂时还住在那里,等运河和市场的做好了,孟觉晓才会考虑二期工程的问题。
步行街产生的效应除了周边房价和地价上涨之外,那些暂时还仇的百姓很快得到了大量的实子不能卖,不要紧仁川”租啊。商户们租房子做仓库的做法网一诞生,很快周边的居民房便被枪租一空。百姓们落了大实惠,自然是口口声声说孟知府的好话。
商会召开了几次集会,主要议题就是如何介入孟觉晓的大市场计戈。一干商人们商议的结果,最后还要落到孟觉晓这个知府的身上。连人都见不到,谈什么都是虚的。所以。商会的商人们抱怨声震天,不少人旧事重提,说什么以前商会配合徐祖银给知府大人使绊子留下的祸根云云。
这个话一传开,顿时成为了主流旋律。商人们都觉得很有道理,说一千道一万,孟大人没有秋后算账那就是很仁慈了。于是乎每一次集会最后的结果,都是大家拿一种埋怨的目光审视着商会会长于煮,当初不是他鼓动大家,大家能跟着徐祖银干么?所以有人开始交头接耳的,大家是不是重新选一个会长出来。
商会集会的内容,很快就传到了孟觉晓的耳朵里。听到消息的孟觉晓只是笑笑,摆发了前来报信的高大强。夏收刚刚结束,河间府境内的道路修络也到了收尾的时候。每天不是跑工地就是下乡监督收税的孟觉晓正是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哪有时间管商人们的心思,左右是先吊足他们的胃口再说。
今年河间府的夏收比起以往又有所不同,孟觉晓给下面几个头子叫来开了个会,会上孟觉晓说:“百姓很苦,所以大家监督好下属,以前那些手段都收起来吧。另外,这个月被大家发双饷,大家多多辛苦了。”
知府的工作会议精神很快就下达了,不过下面的小吏们没谁当真。出来干个公务员,不就是为了日子过的好点么?不在普通百姓身上下手。大家吃谁去?
正式收税的这一天,税吏马武按照以往的习惯,抬脚熟练的在堆满的粮食料上狠狠的来上一脚。这一脚叫淋尖踢料,收税的税吏们必修的一招。散落的粮食撒了一地,但是却不准百姓扫回去,理由是这些地上的粮食是补充仓储和运输过程中损耗用的。别看这一脚简单,实际上马武练了十几年才有点功力,一脚下去,少不得落下个三五斤粮食的。砰的一声之后,洒落一地的粮食,马武正在为自己这一脚自豪和满意的时候,边上传来一阵差异鼓掌声。接着一个年轻的书生打扮的人走了过来。这淋尖踢料是多产年的惯例,前来纳粮的百姓虽然都麻木了,但是心里没有不恨的牙根痒痒的。一年到头下来,累死累活的,一家人顶多靠着吃糠咽菜的才能活下来。
马武这一辈子也记不清踢过多少次了,从没有人鼓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