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大业风云 >

第62部分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62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业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弩车的高度要高过普通的弓弩,居高临下,与神臂弓、连弩、弓箭形成了不同层次,不同距离,不同强度的立体“火力”,此外,弩车还有挡板,外蒙浸过的牛皮,形成了“装甲”,一般的弓箭难以穿透。弩车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携带大量的弩箭。

    所有的弩手和弓箭手,都随身佩带腰刀,以便必要时自卫。

    此刻,八营步兵方阵列在最前,两翼是两卫中军各一营步兵,后面是六营骑兵和南突厥的骑兵,中间偏前是窦建德的大帐和中军两营骑兵以及窦建德的两千卫率,偏后是四个辎重营,前后左右配置,两侧和中央却都留有空隙。辎重营虽然战斗力弱,不过也各自配备了一百长枪手,三百神臂弓,三百长弓手,三百弓箭手,士兵也都备有腰刀,营地周围不仅设有拒马,还挖有深壕。

    步利设立马在另外一个山岗上,阿史那塔格奇在他的身侧。

    “塔格奇特勒,此战我以二十五万击其十余万,又是骑兵对步兵,定叫南朝小儿和阿史那叱吉之流有来无回!”

    “步利设英明,南朝人有句话,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南朝此番起四路大军来犯,此战大胜,当可大挫其锋芒,我等再与大汗合兵,对付莫贺咄(及阿史那咄苾)和其他隋军。”

    步利设点头道:“塔格奇特勒所言极是!传令,出击!”

    突厥兵发出狂野的呼声,扑向隋军,战马奔腾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天上的太阳。

    一千步……五百步……三百步……

    隋军似乎仍然没有反应,一些突厥人骑在马上,已经开始张弓搭箭,只待再近上百步,便可以射出。

    两百步,眼看就是突厥骑兵扬威的距离了。

    隋军中终于射出一阵箭雨,隋军的长弓手发射了。

    一些突厥骑兵栽下马来,更多的突厥人继续策马而上。

    突厥人射出了箭,然而隋军的箭却来得更多更密………弓箭手和连弩手也发射了。

    连弩的威力是可怕的,突厥人几乎是撞在一堵由箭雨组成的墙上。

    突厥人的阵型开始慌乱了。

    一部分勇士,或者更可能是已经不及回头而侥幸躲过箭雨的,冲到了隋军阵前,却被拒马挡住了去路。他们骑在马上试图砍杀拒马后的隋军,被藤牌手们的一人高的大盾牌挡住,隋军的陌刀和长枪从藤牌的空隙中伸出来,陌刀专砍马,长枪专挑人。

    许多突厥兵开始往回逃,可是射程更远的神臂弓、车弩和床弩这时开始发威了,密集的箭雨甚至超过突厥军的后队,把整个进攻的突厥马队笼罩起来。尤其是床弩,不仅射程远,而且十分精准,数百步外,专门射杀突厥头目,一箭甚至可以穿透几个人马。

    神臂弓倒是更多地奔向突厥人的马,与装有原始的三点一线和十字准星的瞄准设备的车弩和床弩相比而言,神臂弓就没有那么精准了………当然比弓箭依然强得多,射击比人目标更大的马,自然把握更大。

    眼看着马匹和马背上的人在箭雨中翻转,步利设战栗了,自己的十万先行出击的部队,眼看着能够全身而退的,十不过三四。

    他正欲下令退兵,却被阿史那塔奇格拦住:“步利设不可!”

    “敌军强大,再不撤退,我们的大军就要遭遇灭顶之灾了!”

    “步利设大人,如此回去,如何向可汗交代?便是可汗不加追究,也恐为他人耻笑!”

    “可是,现在我们连敌军的身都不曾近得,却已经折损了数万兵马,再下去,岂不是要全军覆没?”

    “大人,隋军所强,全在弓弩,宜守不宜攻。而今,可以一部在前牵制,你我各率精锐,绕过敌军,攻击敌军侧后的辎重,倘能烧掉隋军粮草,必可使其不战而乱,那时大功得建,回到可汗面前,也好交代。”

    步利设沉吟片刻:“塔格奇特勒所言不差,今你我各领六万精锐,攻击敌军后方,留下三万人马在此,接应可以逃回的弟兄。”

    “大人,平均分兵,不如集中力量。我只率自己的三万人马,攻击隋军左翼,以为牵制,大人带领九万主力,攻击右翼,更有胜算。”

    “不错,就这样做!”

第一百零四章  草原筑城
    步利设亲领九万大军攻向隋军右翼。

    隋军右后的一个步兵方阵见状,立刻调整阵型,不过“火力”自然弱了许多。

    右翼两个辎重营立刻自卫,不过以他们的“火力”,只能暂时自保。

    幸好,辎重营四周不仅有拒马,还有深壕,挡住了突厥人的骑兵。

    不过很显然,只要过上一些时间,突厥人必定可以突破。

    步利设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尽管此战自己会损失近十万兵马,但只要打掉隋军的后勤保障,自己的铁骑,不难将饥饿、疲惫的隋军一口口吞噬大半,扭转战局。

    突然,一名突厥将领快马奔到他的面前:“步利设大人,隋军在进攻我们!”

    事实上,隋军的左翼并没有发生战斗,阿史那塔奇格把他的人马拉到一个对双方都很“安全”的距离,和隋军对峙了一阵,径自往西北方而去。

    而窦建德,则下达了出击的命令,八万阿史那叱吉的骑兵,冲向突厥军的营地,那里虽然也有七八万突厥军,但只有三万生力军,其他人,刚从隋军的箭雨下仓皇逃生。

    以八万以逸待劳,对八万疲惫不堪、惊慌失措,结果可想而知。

    步利设闻听,知道大事不妙,仓皇下令撤军。

    就在突厥军乱了阵脚的时候,隋军骑兵出击了,窦建德投入了他所有可以用的骑兵。连我拨给他的一千亲卫都用了上去。

    与此同时,在突厥军侧后,也响起喊杀声和马蹄声………燕山、临榆两镇的和先期派出的两营禁军骑兵也在突厥军侧翼出现了。

    正面的隋军骑兵,八营加一千,总共两万五千,而侧翼的也不过一万两千,步利设的突厥骑兵,也还有七八万,真要厮杀一番,未必吃亏,可是此时的突厥军已然是惊弓之鸟,全无斗志。

    半日激战,步利设二十五万大军,被歼十五六万,除开阿史那塔奇格三万人全身而退,步利设只领了五万多人逃走,弃尸五万余,被俘或投降的突厥军,有八万之众,除开数百突厥大小将领、贵族由隋军押往太原“献俘”,其余全部交给了阿史那叱吉。

    至于隋军,损失了近四千人,基本上是骑兵,还是很让窦建德心疼的。阿史那叱吉所部也损失了四五千人马。

    突厥人的风俗,是亦军亦民,以部落为主体,军队附近,常有留有家眷和牲畜的营地,步利设逃的匆忙,这些营地只能弃之不顾,隋军所至,除了一些人逃散,大半被俘获,半月之间,竟达二十万众,因我此前有过旨意,对于突厥百姓,只要不做顽抗,一律不得杀戮。数千突厥贵族家眷被迁入内地,其他的大批突厥人也被交给了阿史那叱吉。至于获得的牛羊,许多正好补给军需。

    中路的大军,是由我最器重的张须陀统帅的,实力居各路大军之首。

    可是一个月下来,除了和几支小股突厥军遭遇,打了几个击溃战………突厥人一旦遭遇,往往是闻风而逃,并无什么像样的战绩。

    不过对于这一点,战时内阁会议上,是早已预见了的。

    东突厥控制的地区,大半相当于今天的蒙古高原,还有一部分是今天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南部,贝加尔湖周边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此前,室韦、契丹和奚人等部族也依附于东突厥,不过正如前面所说,现在他们都站在了大隋一边对付突厥人。

    这片地区虽然广袤,但是就是在今天,也还是人口稀少的地区,东突厥统治的地方,人口不过数百万。

    但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成年男子,可以说个个都是战士,因而,在东突厥强盛的时候,可以出动百万以上。

    不过今天的东突厥,已经今时不比往日了。

    室韦契丹等不必说,北方的铁勒九姓,而今也都不再是突厥昔日的顺民了。

    最要命的,是突厥自己的分裂:

    阿史那俟利弗的实力自然最强,其次是阿史那咄苾,然后是阿史那叱吉,以及刚刚自立的阿史那什钵苾。

    突厥乱得一塌糊涂,铁勒也跟着掺乎。九大部落,倒分成了十几帮,有的站在阿史那俟利弗一边,有的则和阿史那咄苾联盟,有的已经暗中接受了大隋的册封,还有的则自立为可汗,谁的帐也不买。

    阿史那俟利弗连同他的盟友,拥有六七十万人马,但是铁勒人不一定信得过,真正可以用的,不过五六十万,其中将近一半在步利设的手上,阿史那俟利弗自己不过三十万人马,还得和阿史那咄苾对峙,防备铁勒,真正能够再抽调的,至多二十万。

    不算靠不住的铁勒人的话,阿史那咄苾有二三十万人马,现阶段,我的目标是集中力量打击阿史那俟利弗。

    阿史那叱吉这几年经过发展,战前拥有数十万部众,战士十万。

    至于阿史那什钵苾,连兵带民不过十余万,可以打仗的,只有两三万而已。

    所以,在战前,内阁已经预见到了突厥人避战的可能极大。阿史那俟利弗可能会利用广阔的地域,和我打一场以空间换时间的战争。隋军虽多,往茫茫大草原上一洒,却也看不出来了,何况突厥有着机动的优势。只要拖到深秋,过了九月,北地严寒,隋军多半只好撤军,就是不撤,后勤也成问题,突厥人可以零敲碎打,积小胜为大胜。

    我可不想像千年以后入侵俄罗斯的拿破仑。

    既然突厥人避战,我和内阁只能想一个保守得多的方案。

    张须陀的大军开始筑城。

    从定襄以北百里开始,隋军开始筑城。

    城是分东中西三路筑的,三路平行,每路相距三十里。往北五十里,再筑一城,三百里外,则三十里筑一城,以此类推。

    说是城,其实只是军事要塞,如果正好是在地形险要的地方,就因势而做,比如建在山上,围起土墙,土墙外还有拒马式的木栅,再把周围的坡削陡些,让马很不容易上来,只留两条相对较缓的进出通道。

    不过定襄以北的大草原上山地较少,平地较多。平地上,一般是筑起方城:挖一条围成四方形的大沟,宽二十步(约二十来米,马要跳过去也不大容易),深十尺(古时十六尺为一丈,一尺约合今天的二十四厘米,十尺有两米多高),挖出的土则砌成十步宽,一人高的土墙,土墙上再立起两尺高、两步宽的“墙基”,上面再竖五尺高的木栅,每隔两步一个“垛口”,五步一个“拒马”。

    土城并不大,长宽各三百步,城中央堆一个十尺高,长宽各五十步的土台,土台周边是五尺高的木栅,正中立一十尺高,长宽各十五步的“瞭望塔”,塔顶只有长宽各五步,既是观察哨,也是烽火台。塔的下层则是守将的“指挥中心”。

    土台四周的空地上,是居住的“兵营”………营帐,帐篷是牛羊皮的,适合北方的高寒,还建有有土坯的库房,以及马厩。城设四门,其实是十来步宽的一道缺口,“城门”前有吊桥,供人马通行,战时则可以把吊桥吊起………吊索是铁链而非绳索,以免被射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