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将-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人的本质,包括经过开发的先天潜质,是没有任何其他东西可以取代的。
在延安抗大学习,他是用功的,也是好学生,因为他有学习的欲望,还有后来战绩的验证,可那心头又觉憋闷,不时冲动着到战场上一试身手的渴望。他本是一个实干家,又值山河沦陷、民族危亡关头,而且置身于枪炮声中,周身细胞立刻就能处于昂奋状态,大脑皮层思维活动,灵感和悟性就会扑面而来。
据说,50年代中期韩先楚就读过的南京军事学院,流传一句话:“5分当教员,4分当参谋,3分当指挥员。”两分不及格也不行,3分则往往因为奇思妙想而离经叛道,勉强给个及格。其实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通病。学校往往有一种定势,课堂易把学问搞成一种模式,围着教员转可以得5分,可战场上的分数却是需要自己去打的。文化理论水平多高,对军事决策并不一定起多大作用。否则,古今中外军校的教员,就都成名将名帅了。
日本鬼子、美国鬼子、国民党,有人说他谁也没怕过,自然也就不怕被共产党接收过来的这些原国民党教官教出来的那些学生。有人却不能不怕这些教官。战场上得高分、得满分,考场上得两分,实在是没面子的事。特别是比之同样是大老粗出身的将军,更是没话可说。
韩先楚既无2分,也无5分,通常都是3分及格,偶然也对付个4分。没人说韩先楚倘若读完军校再上战场,成就可能不大,甚至一事无成。更不会有人为当年的“大老粗光荣”翻案。这里要说的只是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洛斯的一句话:伟大的将军是“自我实现的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和平时期捧读兵书,读到这类兵家名言,他常会陷入回忆而掩卷沉思、遐想。有些战争年代就听过、见过,更多的还是第一次领教。有人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而他现在有些字句还得查字典,或者干脆去请教秘书,才能明白什么意思。可在当年的战场上,他早已把它们活学活用过了,用得烂熟而富于创意,令先哲们在冥冥之中惊异不已,又赞叹不已。 他话语不多,理论又少,又不喜欢写那种常见的已成一种模式的*之类,人们就不大熟悉这位名将。即便知道一些,也觉得一个大老粗打那么多好仗挺怪的,有些不可思议。
如同今天急需大批卓越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管理人才一样,那时的共产党人急需大批能够驾驭战争的优秀将领。同样,如同当年有企业而无企业家一样,今天是在于中学,在经营中学会经营,当年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有人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凭资历也能授予个将军。有人尽力了,但总是不能突破,达不到一种高度。有人曾辉煌于一时,另一时却黯淡无光。韩先楚则不同。他是经战争这所绝不带一点虚妄的大学,检验出来的那种不可多得的高材生。人们对这个大老粗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只是因为对这个“好战分子”那种全身心的投入和天生的聪慧、灵性,缺乏认真的研究。 韩先楚的乳名叫“祖宝”,有的资料上却写着“天宝”。“祖宝”也好,“天宝”也罢,无论如何,他都是个宝贝…… 一个天赐的宝贝,赐给共产党的宝贝。
第五章 跨海之战(1)
和龙王爷交朋友
1949年12月中旬,广西战役结束后,4野12兵团40军,15兵团43军,即在15兵团统一指挥下,先后进入雷州半岛,准备攻取海南岛。
海南岛为中国第二大岛,南中国的门户,战略地位自然十分重要。早已逃去台湾的蒋介石,以舟山、金门、万山、海南诸岛互为犄角,构成一道防御台湾的海上屏障,也作为其“*”的跳板。海南防御总司令薛岳,以10余万兵力及40多架飞机、50余艘舰艇,构筑所谓“海陆空立体防御”,并将其命名为“伯陵防线”。
对于从白山黑水一直扫荡到雷州半岛的4野大军,什么“防线”都是狗屁,让人一时间只能徒唤奈何的,是这近看蓝莹莹,远看白茫茫的大海。
天津没打上,北平和平解放,南下攻击攻击再攻击,人人争先,个个好汉。到这雷州半岛冷丁收住脚步,面对横亘在眼前无边无际的滔滔大海,那风格和分量就一下子凸现出来了。
12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先楚,到达军部驻地海康第二天,就和12兵团参谋长兼40军副军长解方,带着十几个参谋人员赶到海边,在海滩上搭起草棚子住了下来。
参谋和警卫人员都往海边跑,北方人的粗喉咙大嗓子嘈儿巴火的。有的说这海水怎么是蓝的呀,有的说这海水有几个人深哪,有的说是天大,还是海大呀。有人脱下鞋和裤子往里走,一个潮浪打来,噗噗抹着头脸,喊叫着这海水怎么这么咸呀?许多人不信,都上前捧起喝。有人喝一口不信,又喝一口,咂咂嘴,认定没错,愈发惊异而迷惑起来。
也是第一次见到大海的韩先楚,也恨不得去捧起一口,尝尝那是什么味道。
面对大海,从士兵到他这种打了半辈子仗的人,再到*、毛泽东,都成了新兵蛋子。一切都是全新而又陌生的。第一次战斗也是完全陌生的,可那只要勇敢,不怕死,前赴后继,总可以冲上去。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打到这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可眼下这滔滔大海,就算赵子龙一身是胆,却怎么个“游”啊?
依然是老办法,到群众中去,即到渔民中去。既然世上没有翻不过的山,也就没有过不去的海。从平津南下时的口号叫“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不打下海南岛,算什么解放全中国?这个海南岛不算什么,那边还有个台湾呢。
到渔民家里去唠,也请渔民、船工来谈。渔民告诉他每年正月到清明,琼州海峡都是北风,或东北风,渡海最为有利,帆船顺风顺浪,一夜可达对岸。过了谷雨就是南风了,南渡就是逆风了。琼州海峡每月有两次大潮,每次退潮后3天内流速较小,即使无风,也可摇橹划桨通过主流。他问得认真、仔细,渔民、船工讲得也不含糊,并请其中有经验的老船工参加气象海情调查小组。他知道他必须靠天打仗,天老爷和龙王爷谁也得罪不起,必须实心实意与它们套近乎、交朋友,摸透它们的脾性。
听到“机帆船”三个字,就像第一次听到“潮汐”一样生涩而又新奇。渔民就告诉他,机帆船就是在较大的帆船上装上机器,有风用帆,没风开动机器,这一带跑商的大帆船差不多都改成机帆船了。又讲日本鬼子当年侵占海南岛时,军舰不够用,就是从雷州半岛和北海一带抓机帆船去的,在海南岛临高角登陆的。那里有片大沙滩,帆船一下子就靠上去了,渔民差不多都去过那里。
第五章 跨海之战(2)
郑需凡永远是那么精明,去街上旧书摊买来那么多沿海地志、气象、海情资料,连清朝的《航海手册》和“潮汐表”也买回来了,一些海战资料自然也少不了。各师团也都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从盟军诺曼底登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韩先楚都反复研究。诺曼底登陆是现代化装备,就显得近而遥远;郑成功收复台湾用的是木船,虽然遥远却有更多的可比性。而更具现实意义的,自然还是日本鬼子侵占海南岛的战例。当然,也要研究3野10兵团攻击金门失利,登岛部队全军覆没的教训。
诺曼底登陆需要月亮、潮汐和日出时间的合适结合,预定的6月5日、6日、7日符合这种要求,具体为哪一天还要依天气情况而定。海南岛登陆预定为4月15日、16日、17日中的一天,道理也是一样。一切都要从头学起的韩先楚,没必要也不可能成为海洋专家,但对渡海作战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他都必须了然于心。
那3个多月里,是韩先楚战争年代吸烟最多的时期。
渡海作战,船是关键。
韩先楚一到海边就到处望船,却是一片汪洋,一只不见。敌人从雷州半岛撤退时,将沿海一带各种船只,或者劫走,或者烧毁。渔民的一些小船侥幸躲过了,也都藏到一些小岛屿和港湾里,不敢露面。茫茫大海上,没有一丝帆影和活气儿。
赶紧成立“动员船只工作队”,分头去做渔民的工作。光有船不行,还得有船工,一块进行动员。这是渡海作战的头等大事,不光是“动员船员工作队”的事,也是全军上下都要时刻留心、抓紧的大事。
从涠洲岛过来个渔民,说那里有敌人劫去的400多只双篷双桅的大船。一侦察,守军只有500多人。韩先楚立即让解方组织一次夺船战斗,一举攻占涠洲岛。这样,连夺带征集,到渡海作战时,40军已有1000多只船,动员船工1400多人,不但保证了40军主力渡海作战,还接应了43军的后续部队。而此前由于准备工作抓得紧、做得好,两次偷渡都先于43军。
还成立了改装机帆船的工厂,把美制10轮卡车发动机拆下来,装到质量好的大帆船上。从地方招募一些技术人员,还在部队发现许多人才。参军前当过木匠、铁匠的不用说了,还有汽车司机、旋床工人,甚至有开过轮船的。一个军5万人,也是藏龙卧虎,什么角色都有,就看你有无眼力,能否发现。 第一只机帆船改装好后,韩先楚亲自登船,在港内外试航、检验,了解技术性能。
韩先楚总觉得就那么把火炮运过海去,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应该让它们在海上就发挥威力。有人说船小,又是木壳,不行。试了几次,如何架设这第一关就过不去。他说别泄气,世上事都是人干出来的,什么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反复试验,终于成功,把野炮、山炮、战防炮、机关炮都装上去了。这支由15艘土炮艇组成的炮艇大队,在攻占涠洲岛和掩护渡海作战中,都起了重要作用。
海滩上,荡秋千,走浪桥,转“迷罗”,用竹子捆扎救生圈。海里,练游泳,练射击,练登陆,练划桨摇橹,练堵漏,练水中自救、互救。白天练,晚上练,歇人不歇船。练单兵动作,练单船动作,练“四组一船”或“六组一船”,先近航,后远航,先单船,后多船。练多船联合演习。泰多船起渡、登陆动作,重点练习航海队形,海上联络和各种情况如可处置,如遇敌舰、空袭,或是掉队、触礁等等。土炮艇大队练习如何户航,攻击敌舰,特别强调近战。
第五章 跨海之战(3)
无风三尺浪,船小颠簸大,提高射击精度是个难点。352团1营连士兵吴志诚,无论风浪多大,总趴在船头盯着海浪。一个浪过去,后面海浪又涌上来,船头把波浪劈开,浪花顺着船底两侧滚过去。就在这时,他感到船身能稳定一会儿,一般能数六个数。用这个时间瞄准射击,动作快,可以打出两枪。
当1营教导员张仲先讲到这个经验已在全营推广时,韩先楚高兴地讲要在全军推广。
张仲先又讲如何打消沉船顾虑。2连用只破船进行试验,那洞堵不住,水也排不完,眼看要沉了,都往水里跳。第二次试验前,先讲木船在海上目标小,不易被打中。万一打漏了,也可用木板、被子堵塞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