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百年 系列--残阳如血剑如虹-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楔子
近代百年,是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中,最不寻常的百年;
这百年间,我们经历了最为剧烈的社会变革,参与了最为激烈的思想碰撞;
在这百年里,我们承受了空前的耻辱,于此同时,我们感受的是青春,是理想,是献身,是牺牲;
百年的沧海桑田,有太多值得我们记述的人和事,本人不才,愿意拿起自己的笔去记录这英雄辈出的年代。
之所以把本书的起点定在了1908年,是因为在这一年的11月14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王朝的名义统治者——光绪皇帝,驾崩于瀛台涵元殿,次日,也就是11月15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实际统治大清王朝四十八年的慈禧太后,在中南海的仪銮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而这二人的相继离世,给予了本已风雨飘摇的封建帝国以沉重的打击,封建帝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共和的曙光在世界的东方显现。
我一直不认同历史书中所说的,“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论断,创造历史的重任从来是由那些有理想、有能力,有毅力的伟人来承担的,因此我们需要关心一下那几位在未来百年左右了中国政局并且创造了中国历史的大人物,他们在本书开始的1908年,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孙中山,从1894年11月24日,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算起,他已经为推翻这个腐朽的政权奔波了十四年,从1900年,庚子国变,秘密怂恿李鸿章南方各省独立算起,已经过了八年,从1907年,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安庆和镇南关连续四次起义失败,被迫避祸他乡算起,已经一年有余,而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磨灭这个矮个子书生的意志,42岁的他依然顽强的奔波于世界各国,为他理想中的共和国做着不懈的努力。
蒋介石,此时正在日本东京振武学校学习,21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就在这一年,在陈其美的介绍下,他加入了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积极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洪流中。
毛泽东,1893年底出生的他,此时尚不足15岁,没有资料表明这个日后叱咤风云的枭雄,在这个时候有什么惊人之处,和其他富农中农的后代一样,他能吃饱饭,能上的起学,仅此而已,这一年对于他最大的事情就是其父毛顺生为他配婚与罗氏(罗一秀),但毛泽东始终不承认这桩婚事。
周恩来,这一年,经历了人生的重大变故,对其影响最大、和他最亲的养母陈氏因肺结核离世,这位日后的千古名相,现在的10岁顽童,开始感受生活的艰辛。
*,这位日后对中国影响深远的世纪老人,此时还只是一个四岁的孩童。
第一章 被“躲猫猫”的倒霉的皇帝
瀛台,位于北京中南海的南海,三面临水,衬以亭台楼,是帝王、后妃们避暑和休闲的地方。光绪帝在1898的初冬来到了这里,这个月份过来,他当然不是为了避暑,而且光绪此时的心境根本是拔凉拔凉的,他迫切需要有人温暖他那颗被伤害和蹂躏的心灵,可是,他没有等到这个人。1898年那个初冬,他不会知道自己将再不能享受自由,他不会知道自己将终老于此,然而漫长而无望的等待,逐渐消磨掉了他本就不够坚强的意志,他向慈禧示好,向慈禧称臣,但都没有换来他渴望的自由。
他也许很后悔也很无奈,他只是同治帝的堂弟而已,可同治的短命和无嗣,阴差阳错的使这位还在尿床的孩子成为大清帝国的皇帝。在继承了皇帝名号的同时,还有帘子后面那一对太后,特别是那位权力欲极强,控制力也极强的慈禧太后,从登基那天起,他就注定了傀儡身份,且该身份一直伴随他从幼齿顽童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据说光绪帝最擅长和喜爱的是书法和音乐,本来他可以作为世袭的亲王,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可惜的是,他做了皇帝。
如果光绪只是一个扶不起的刘阿斗,那么锦衣玉食、无所事事的终老一生,倒也是件不错的归宿。可悲的是,光绪竟然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上进青年,1887年16岁的他亲政后,一心想摆脱慈禧太后的操纵,成为一个真正有为的皇帝,目睹国力的每况愈下,他力主变法图强,实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当大学士孙家鼎劝他不能开设议会,因为开议会则“权在民而不在君”时,他的回答竟是“朕但欲救中国尔,若能救民,朕虽无权何碍?”要知道,两千年来,皇权是专制统治者的命根子,凭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光绪帝是一位无私的爱国者,是一位具有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思想的开明统治者,虽然这场变法只历百日即告失败,而光绪不得不以囚徒的身份走完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但就冲这句话,就值得后人为之拘上一捧热泪。。
在他任内的34年间,他经历了太多的耻辱性的失败,强大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寄托了他太多的理想和抱负的戊戌变法,只维持了百日,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在他任上签订,最为可悲的是,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深宫之中,唯一给予了他男人尊严的珍妃,在他最为彷徨的时候,给予了他温存与激励的珍妃,被人害死,身为一国之君,他竟然不能做出任何的反抗,这又是怎样的痛苦,
金井一叶坠,
凄凉瑶殿旁。
残枝未零落,
映日有辉光。
沟水空流恨,
霓裳与断肠。
何如泽畔草,
犹得宿鸳鸯。
从下面这首诗里,我们或许能够感受到光绪的悲凉。
对于光绪皇帝,最为悲惨的事情还在于他的死,2008年11月2日,在用法医学的手法历时5年研究之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工作报告会,正式宣布其死于急性砒霜中毒,光绪被“躲猫猫”了,一段纠缠了100年的光绪死因之谜,就此破解。然而除了证明他的倒霉,早已于事无补了。
一个已经被囚禁了十年的假皇帝,他活着还能给谁带来不快和祸患呢,而这个不快和祸患,竟然要逼这个人非要杀掉这个可怜的人吗?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就不用怀疑了,我们可以肯定,光绪的存在,必然对某人或某些人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最起码是某人或某些人认为,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才逼的他们痛下杀手,那么这个人可能是谁呢?
其实,光绪皇帝是被谁谋害的,对于之后中国的百年走势并不重要,本人又不是侦探,对于百年前这宗宫廷谋杀案,实在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兴趣破解,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好事者多,猜想和结论也多,大家可以当热闹看,本人图个省事,在此带过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统治中国半个世纪的女人
1908年末,慈禧已经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她这一生,得到了人间最大的富贵,登上了权利的巅峰,然而这又是一个无限坎坷的一生,世人多看到她的狡诈与残忍,而我却要给予这个风光无限,出品了诸如“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这些“千古名句”的老佛爷寄予一定的同情和肯定。
慈禧二十六岁时,咸丰就驾崩了,大家只看到她统治中国48年的风光,却少有人去想一个守寡半个世纪女人的艰辛,不光如此,还有那么多好事者依靠着捕风捉影来的那些蛛丝马迹,来证明慈禧*后宫,什么叫*后宫?一个风华正茂的美丽少妇,一个工于心计的智慧女人,一个大权独揽的强悍太后,扯些风花雪月的事情难道不正常吗,我就扯了,怎么地?
别误会啊,我没证据证明她扯了还是没扯,也不想去证明,我只知道用这些风花雪月的事来证明慈禧无耻的人才是真正的无耻。
我们需要关心的是,这么一个风姿卓越的皇太后,在她二十六岁,刚刚死了夫君的情况下,竟然可以身临险地而不乱,在纷繁复杂的局势纠葛中,找到了可以信赖的同盟军——恭亲王奕忻,果断的发动了“辛酉政变”,快刀斩乱麻的将“顾命八大臣”一举拿下,从此确立了“两宫垂帘”的政治格局。
有些学者们把“辛酉政变”政变的原因归结为慈禧争权,因为慈禧意欲垂帘,而八大臣不允,因此决心除掉八大臣,我认为这种想法殊为可笑,很显然脑子进水了。人家顾命八大臣,上有先皇遗诏,确立了他们合法的勤王地位,下有文武百官支持,控制着所有的军政要职,一个刚刚从贵妃升格为太后的二十六岁的少妇,怎么可能为了权力,去鸡蛋碰石头呢?除非有人证明那天慈禧的脑袋刚刚让驴踢了。
还有些学者认为,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权力欲膨胀,想趁两宫皇太后和幼子皇帝孤儿寡母之际,攫取皇权,两宫奋起反击,促成此政变,这种说法比较靠谱,但仍然不全面,因为咸丰在安排后事时,极为精巧,赐给皇后一方“御赏”印;赐给小皇帝一方“同道堂”印,此印由懿贵妃掌管。并申明,凡谕旨,起首处盖“御赏”印,即印起;结尾处盖“同道堂”印,即印讫。只有盖了这两方印鉴,谕旨方才生效。这两方印鉴非同小可,它是皇权的象征。在皇权为正统的思想左右的时代,咸丰遗诏和这两方“上方印鉴”,足可以在短期内保证两宫的权力,事实上,八大臣对皇权的凯觑虽有所表现,但在两宫的严词批驳下,还是相当收敛的,从八大臣的所作所为来看,似乎还不足以让这对寡母铤而走险。
大家都知道“辛酉政变”是两宫联合恭亲王共同发起,经此一役,两宫垂帘,恭亲王从被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外,转而升格为议政王,可以说他们三人都因本次冒险而获取了相当的收益,但细分之下则大不相同,母后皇太后慈安,虽贵为后宫之首,但此人没有什么权力欲,也没有执政的能力,对于她来说,坐在帘子后头,陪皇帝上朝,纯属受罪,因此慈安参与政变,对于她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不希望皇权旁落于外姓之手,但很显然,不管是八大臣掌权,还是同治帝亲政,她其实都可以安心做他的太后,个人利益不会有任何的差别,毕竟同治不是她生的。因此,我认为,慈安发动政变的动机并不强烈。也就是说,慈安最终参与政变,站在慈禧的一边,最大的可能是被慈禧裹挟。
再来分析另外两人,西太后并无实权,而其联合的恭亲王根本被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外,也无实权,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联手去对阵军政大权独揽的八个政界老油条,胜算不是高不高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可他二人为何还是义无反顾呢?
首先来看恭亲王奕䜣,此人是道光的六阿哥,文韬武略各方面,都要胜过后来继位的四阿哥奕裕簿褪窍谭帷>菟担诘拦庋≡窦坛腥耸保蛭叭霭⒏缭缤觯灏⒏绻坛鋈ィ渌⒏缒炅涮。虼酥荒茉谵仍}和奕䜣之间选择,而各方面均逊于弟弟的四阿哥,依照老师杜受田之计,“藏拙示仁”,“藏拙示孝”,最终获得了皇位。在咸丰死之前,罢免了奕䜣军机大臣的职务,并且将这个最亲的弟弟(咸丰是被奕䜣生母静贵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