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演义 >

第6部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演义-第6部分

小说: 中国人民解放军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率残部且战且走,终于脱离追击。
  部队是脱险了,但下一步往哪里去?毛泽东果断地下令:“去永新,上井冈山。”毛泽东话音刚落,有人反对说:“那不是当山大王吗?”毛泽东反驳说:“山大王怎么啦?历代都有山大王,他们凭借山势,官兵没有办法消灭他。我们要当共产党的山大王,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闹革命的山大王。”毛泽东毅然下令:“向永新前进!”
  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开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这里远离国民党大部队,起义军总算可以喘口气。部队住进了民房,开始休整。三湾村来了一支身份不明的军队的消息很快传到井冈山上的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那里去了。
  部队在休整,但毛泽东却不能休息。下一步怎么办?一是要整编部队,二是要打通袁文才、王佐的关系。两件事中有一件办不好,以后都难以在井冈山站住脚。现在首先要办的事是整编部队。
  秋收暴动时共有三个团,几千人,而现在只剩下了七百多人,番号繁杂,编制凌乱,士气低下,必须整编才能提高士气。七百多人的队伍勉强够编一个团。这个工作比较好办。现在关键的问题是采取一种什么办法,切实保证把部队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保证部队可以历经艰险而不溃散。
  毛泽东读过很多历史书,是个把中国历史读透了的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毛泽东特别喜欢国文和历史两门课程。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基本上也是历史著作。毛泽东在校期间,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阅读背诵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著作和史学著作上,他的史学论文和国文总是名列前茅,他用文言文写的论文总是得到国文教师袁大胡子的推崇。但数理各科,毛泽东甚少关心,总考不及格。至于图画手工课,毛泽东更不感兴趣。有次图画老师让学生写生,毛泽东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再画上半个圆,题了一句李白的诗“半壁见海日”交上去了。
  兵书是中国古籍的重要内容,毛泽东读过很多兵书,知道兵家带兵的各种办法。
  毛泽东在油灯下来回踱着,抽着烟过滤着历史沉积下来的经验教训,又想到了一团。这个团除战死者外,逃之者甚少,什么原因使得团队屡经挫折而不散呢?他解剖着这个典型,从历史的角度审视着团队,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原来一团里共产党员甚多,许多共产党员还担任着指挥职务,其中一部分还是军校生和大学生,文化水平、理论修养均较高,形成了各营连的团结核心,使团队保持了团结。
  分析到这里,毛泽东脑海里闪过一道电光,思考升华了。这是团结部队的好办法啊!毛泽东为找到这个办法兴奋不已,连夜找何长工、罗荣桓、宛希先、何挺颖等共产党员商议,决定在连队建立*党支部,设立党代表。毛泽东严肃地说:“你们都要做党代表,要做到连有支部,排有小组,班有党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部队始终处在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经过充分的酝酿,毛泽东在三湾开始整编部队。他把八百残军整编为一个团,原来的三个团整编成两个营,任命何长工等人分任营长或营、连党代表。连队建立支部,排设小组。为了使每个班都有党员,各营的党员做了调整。在营建立总支,团建立党委。团、营、连党代表兼任书记,部队的重大行动必须经党的组织讨论决定,党代表同样有带兵权,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部队中实行*制度,规定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又在部队中建立了士兵委员会。
  部队整编后,情绪开始稳定了,宛希先、何长工、罗荣桓等营连党代表忙着建立支部,在指挥官和士兵中挑选优秀分子,发展党员,部队出现了一种新气象。
  三湾改编,为把我军建设成为新型无产阶级军队初步奠定了基础。
  现在该解决进山的问题了,毛泽东下令部队:“立即开拔,向宁冈前进……”
  欲知毛泽东怎样上井冈山,且看下回。
  

第四回毛泽东义收绿林汉  革命军井冈树红旗(1)
话说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即率部队向江西宁冈前进。宁冈地处荒僻,离长沙更远。毛泽东把队伍带到那里去干什么呢?余洒度几次纠集苏先骏等人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毛泽东执意率队向宁冈前进,余洒度等人无法反对,只得随军前进。
  毛泽东朝宁冈前进,是要实现他早就想好的一个计划,那就是上井冈山,当革命的山大王。还在1927年春,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领导湖南农*动时,就听湖南衡山县的一位妇女干部讲到过井冈山,说那里山峦起伏,地势险要,地形复杂,远离交通要道,山上已有两个叫王佐和袁文才的头领各领着一百多人,官军对他们无可奈何。从那时开始,毛泽东就已经注意井冈山了。秋收暴动的失败,使毛泽东的头脑变得非常清醒,深知现在敌强我弱,敌人已是全国的统治者,而革命军只是一两点星星之火,要站住脚,只有上山。这也就是他不顾余洒度等人的反对,坚持率队进军宁冈的原因。
  三湾属永新县,但从三湾到宁冈县境并不远,经过四天的行军,部队开到了宁冈县的古城。宁冈古城就在井冈山下。在这里,毛泽东更清楚地了解了井冈山的情况。
  井冈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位处湖南、江西的交界处,地跨遂川、永新、宁冈、酃县四县。在各省军阀拥兵自保的局势下,井冈山成了四不管的地方。毛泽东从山下望去,只见一脉大山,沉沉远去,云遮雾障,莫测高深。从当地老百姓口中得知,井冈山山势陡峭,从山下到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可通,小道上有五处险要的哨口,最险要的一个哨口叫黄洋界哨口,只要在黄洋界哨口摆上一个班的兵力,如果没有大炮的配合,凭你有多少人也攻不上来。井冈山里,有大井、中井、小井、上井、下井五口山泉,山民依泉而居,聚成五个村落。
  毛泽东望着黑沉沉的大山,现在只要往前跨一步,就可以上山了。但是不能呀,山上驻着两股武装,一股是袁文才的部队,一股是王佐的部队。袁文才所部驻屯于井冈山山半腰的茅坪;王佐驻屯在井冈山上的茨坪。袁、王二人是拜把兄弟,互相支援,互为犄角。两个人的两百多部属,大都是井冈山本地人。
  宁冈古城来了一支大部队,引起了袁、王二人的警惕。袁文才驻在山半腰,首当其冲。他同身边的几位心腹和贺氏姐妹商议后,派出水客(侦察)下山侦察,摸清了这支大部队的底细,知道他们是暴动失败退下来的败兵。但这支部队又和以往的那些军队不一样,来到古城后,不大扰民,而且张贴标语,进行鼓动,声称要打土豪,分田地。袁文才面露喜色,这不是和我们一样么?他吩咐手下再进一步摸摸这支部队的底。
  毛泽东在宁冈古城也在摸袁文才、王佐的底细。经过几天的调查,得知袁文才今年29岁,是宁冈茅坪人,念过私塾,知文断字,19岁时上山加入绿林,现在手下有一百多人,二十多条破枪。王佐也是本地人,出生在井冈山下的遂川县,今年也是29岁,7年前上了井冈山,聚众啸聚山林。袁、王二部并不骚扰村民,他们只是向土豪筹款,山区村民有时还可得到他们的一些救济。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四回毛泽东义收绿林汉  革命军井冈树红旗(2)
毛泽东明白,要上山必须解决袁、王二人的问题。怎么解决?不外乎是打拉两种办法。要打也容易,袁王两部总共才有两百多人,几十条枪。但打了他们,井冈山群众必然会群起反对革命军,革命军难以在井冈山立足。唯一的办法是拉,争取他们参加到革命队伍中来。毛泽东少时常于田间地头歇工时读《水浒》,对小说中的梁山好汉深深地寄予同情,后来又听说袁文才及其助手、号称永新第一美人的女将贺子珍都是*党员。毛泽东兴奋地一指桌子:“好!看来我毛某人上得了井冈山。”他当即委托*宁冈支部书记、袁文才的好友龙超清上山联系。
  经过龙超清的说明,袁文才明白了山下的部队原是由中央委员毛泽东率领的*暴动部队。他二话没说,立即请毛泽东上山,愿意听候收编。毛泽东闻讯大喜,立即单骑去茅坪和袁文才会面。
  袁文才得知毛泽东要求会面,料想肯定会带警卫部队。为防万一,他在会晤地大苍村布下伏兵,然后和贺子珍等人静等毛泽东到来。
  毛泽东来了。袁文才远远望去,只见毛泽东一行只有五个人,都骑着马。后面还跟着五六匹马,马上都驮着东西,沉甸甸的,压得马都快要趴下了,袁文才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马队来到桥头停住了。毛泽东下了马,朝跟来的宛希先摆摆手,让他们都停在桥头,自己一个人朝袁文才走去,袁文才也紧走几步迎上前去。毛泽东和袁文才握住手,互相打量一番,彼此都有些意外。毛泽东意外的是,袁文才身材高挑,脸色白净,文质彬彬,状如处子,远不是他想象中的绿林好汉的那副凶恶样。袁文才意外的是农*动的王,大革命时期掀起湖南农*动狂潮,如今又领导秋收暴动的中央委员毛泽东远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威风凛凛的样子,普通得就像一个国文教师,身上连一支短枪也没有带。
  袁文才和毛泽东见了面,便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助手们。头一个是贺子珍,袁文才对贺子珍说:“这是毛委员毛泽东,字润之。”一语未完,贺子珍惊喜地叫起来:“这不是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的作者吗?我还以为是两个人呢,原来是一个人。”毛泽东微笑地说:“是的,是一个人,就是我老毛。”贺子珍红着脸说:“你那些文章写得真好,我是每篇都读。”毛泽东拂拂手说:“不好,不好。那是五四前写的,我还没有学到马列主义,有些观点今天看就不一定对了。”
  与袁文才的助手们见过面,毛泽东让宛希先等人过来。宛希先到了村口,招呼人们卸下马背上的礼物。毛泽东朝袁文才拱拱手:“我今天带来了一点礼物,请袁指挥笑纳。”袁文才逊谢几句,毛泽东令人打开麻包,只见里面是十几支步枪,再打开,又是枪,足足有一百多支好步枪。袁文才惊呆了,兵荒马乱的岁月,对于他这个山大王来说,还有什么比枪更宝贵的东西。自己积攒多年,才有几十支破枪,而毛泽东一下子就送来一百多支好枪。袁文才激动地握住毛泽东的手说:“毛委员,我现在信了你。你带的队伍是咱们自己的队伍,我要跟着你闹革命,请你收下我吧。”毛泽东摇摇头说:“不要这样说嘛,我们都是党的队伍,咱们一起闹革命吧。”
  收编了袁文才,王佐就好办了。毛泽东一次送王佐一百支好枪,王佐请毛泽东率部开上井冈山上的中心地茨坪。为了解决队伍的给养,袁文才送给毛泽东六百块大洋,王佐送给毛泽东五万斤稻谷。
  自古名山多美人,井冈山上不但有贺子珍这样的美女,就连袁文才的夫人谢梅姣、王佐的夫人罗夏英也都长得美如天仙。毛泽东上山后,她们和贺子珍一起医护伤员,张罗饮食,毛泽东的队伍第一次稳稳当当地休整起来。
  过了几个月,毛泽东整编部队。原来的第一团不动,袁文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