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第32部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第32部分

小说: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了,我吃东西的时候发现没有味道了,放很多调味,放很多盐进去还是没有味道。盐对我来说,只是沙子一样的东西。看东西也没有色彩,可能是很久就这样了,最近才注意到的。”

我:“试过很辣的辣椒吗?”

他:“一点味道也没有。”

我记得朋友说过,患者当着专家组的面,面无表情的缓缓吃掉了一整瓶辣椒酱,而且之后的口腔检查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口腔和食道黏膜没有任何红肿现象。更别说胃溃疡了。额外一提:患者消化不好,肠胃蠕动不正常,吃下去的东西,4个小时后检查基本没消化。

我:“嗯,我知道你吃辣椒酱的事儿;那么视觉呢?是看什么都是黑白的?”

他:“不是黑白的,都是灰色的。在不亮地方我甚至分不清轮廓。”

我:“可是检查后说你两种视觉细胞和角膜都很正常。”

他:“我不知道。我记得医院也没检查出来我为什么不会生病。”

患者大约三年没有被感染过任何传染疾病,感冒,发烧,都没有过。而且对高温、低温反应极为迟钝。这么说吧:他可以不动声色的让你烧他的皮肤,而同时心率几乎没变化。不过,烧伤部分自愈的速度很慢,很慢很慢。

我:“在这之前,你的生活都还好吗?”

他又缓缓的抬起头想了一会儿:“好像很好吧?我记不清太多。想起原来,就像做过的梦一样,只记得一部分。”

我:“你还记得你是做什么的吗?”

他慢慢的抬起手挠了挠头,我看到大把的头发随之落下来。那个场景让人不寒而慄。

他:“好像是个机械工程师。”

 

这时候门开了,朋友示意我必须结束了。

我在朋友的办公室还觉得自己身上有那股味道。

朋友:“满意了?缠了这么久终于见到了。”

我有点儿惊魂未定:“我觉得他真的是死人,不开玩笑。”

朋友:“我也这么看。”

我:“你还有别的这种病例吗?”

朋友:“没有,这是我唯一见过的,也是唯一知道的,也是唯一确定的。是很少见。”

我:“他挠头的时候,大把的头发掉下来。”

朋友:“你看过他后脑就知道,有一个疤,那是整块头皮掉下来的,但是没流血。”

我:“确诊了吗?”

朋友:“基本确定了,专家组的意见比较统一,可能是心理上受了什么打击,所有的肌体都受到了自己心理暗示,结果就产生了那些状态:皮肤局部坏死,内脏功能衰退,视力退化,消化不良……”

我:“他说的那些蛆虫呢?”

朋友耸了下肩:“没人见到过。”

我:“可是他身上的气味……”

朋友:“你是说你现在身上带的味道吧?是尸臭的味道,回家洗个澡吧,衣服多泡泡。”

我:“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这么镇定,难道这一切不奇怪吗?”

朋友好奇的看着我:“我为什么要奇怪?我见过很多患者,有更奇怪更无法解释的。目前对他的重视是因为之前没有过这种记载,也就仅此而已。而且你可能不了解,人心理产生的自我暗示有多大效果,我觉得他的情况虽然特殊,但是并不是什么奇特的或者超自然的。你……是不是最近接触患者太多了?要不给你安排个诊疗?”

我看着朋友在笑,可是我却笑不出,说不清有什么东西始终压在心上。

不到一年,我当时的不安被证实了。

有天晚上我那个朋友打电话给我,劈头就问我还记不记得活死人那个患者了。我说记得。

朋友:“那个患者真的不是一般的患者,而且,好像最开始的判断失误了。”

我很平静:“你别激动,怎么回事儿?”

朋友:“后来患者接受的都是心理治疗,一年多了,没任何进展,现在出新问题了,我跟院里的同事下午参加的病例诊疗组,明天我发照片给你,你看了就知道了。”

我:“我周末去找你吧,回的来吗?”

周末我见到了朋友,照片也看了。

我:“怎么解释?”

朋友无奈的摇头:“不知道,没有解释。”

我:“那是铁丝吧?”

朋友:“准确的说应该是铅丝。”

我:“人体内怎么会长出铅丝呢?”

朋友:“我看了都快疯了,不止是我,好多临床多年的老专家都快疯了。”

我重新看了下照片,患者的肚子,小腿,小臂部位,从皮肤下面伸出一些弯弯曲曲的铅丝,最粗的大约有铅笔芯那么粗,细的像个线头。长出铅丝的表皮有略微的红肿。除了那几个区域,别的地方没长。

我:“人体内的铅,有那么多吗?”

朋友:“没有,仔细对照了他的饮食,甚至当地医院可以管制他的饮食,还是一样。这是已经是超出任何解释的现象了。”

我:“患者感觉疼吗?”

朋友:“拔会疼,剪断不疼。”

我:“就在皮下开始生长?有组织部分的检查吗?”

朋友:“从真皮层下面开始生长,是一些细胞高度集聚。但是怎么就变成铅丝了不知道。还有,神经末梢也融合进去,但是最后变成铅丝了。化验了,没原因。”

我:“那是真的铅丝?”

朋友坚定的点了下头:“是真的铅丝。”

到上个月为止,患者还在世,但是体质已经接近衰退极限了。那些铅丝还在生长,至今没查到原因以及合理的解释。

而且我要说明一下:这个,是真的。

本来我想写些例如“事实永远都会比最恐怖的小说更恐怖,比最科幻的作品更科幻”一类的话作为结尾,但是写到这里,我发现我不知道该怎么结束这篇了。

当我们很严肃的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却和我们开着玩笑;当我们为了自身的进步和创造而欢呼的时候,自然界却变出新的花样来嘲弄我们的无知;当我们每掌握一门新技术的时候,科学总会有拉开另一个陌生领域的帷幕。这一切好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梦一样,没有最离奇的,只有更离奇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很理解那些对于宗教狂热的人们,因为只有那样,才能克服对未知的恐怖。然后在度过了平稳的2万5千多天后,终于可以闭上眼,告诉自己:这一生平和的结束了。

不过,我相信很多人依旧和我一样,平静的生活着,却警惕的准备着面对那些匪夷所思的现实。不仅仅是那句我喜欢的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更是因为这个世界的未知,是存在的,不管你是不是认可,是不是无视,它们依旧存在着,毫不受影响。然后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告诉你:“我,来了。”

第三十七篇《角度问题》

她:“问题在于我们成年后都想复杂了。”

我:“很正常啊?”

她:“不,这个说起来很悖论。你看,成年人用自己的态度去教育孩子,但是教育孩子什么呢?长大之后的事情对吧?那么孩子能不能接受?或者成人表达的时候能不能说明白?万一表达错了呢?万一理解错了呢?那么接受知识的孩子会被影响一生啊。可是,问题又回来了:到底什么是正确的?”

我:“现在有这么多儿童教育的……”

她:“等一下啊,说个我自己的观点。”

我:“嗯。”

她:“绝大多数从事儿童教育的人,并不懂孩子。需要举例吗?”

我:“很需要。”

她:“好,我们就举例:我看过一些给孩子看到文章,例如说早上出门吧,会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天空很蓝,朝阳很美,树木青翠,空气新鲜,诸如此类,对不对?”

我:“是这样,这是表示孩子的纯洁。”

她微笑:“那我来告诉你我知道的吧。就早上出门看什么的问题,我问过不下100个孩子。你知道孩子都在看什么吗?”

我:“不是刚才那些吗?”

她:“绝对不是。他们的身高没我们高,也就没兴趣看那么多、那么远、那么宏观。他们比我们更靠近地面,地面才是最吸引他们的。他们会看虫子;会注意走路踢起来的石头;会留意积水的倒影;会看到埋在土里一半的硬币;会认真的研究什么时候踩下去才会发出踩雪特有的咯吱声;他们会观察脚下方砖的花纹……他们注意的太多了,但是没几个仰头看天、看朝阳、说空气新鲜的。”

我:“你的意思是说很多孩子读物其实那是成年人角度看的?”

她:“是这样,我们看这种文字,会觉得很新鲜,而孩子看着会觉得很无聊。孩子很聪明,但是他们不大会表达,他们只能直接反应为:没兴趣。”

我:“你从什么时候起留意孩子的态度的?”

她:“4年前吧?大概是。那是跟我哥和嫂子去逛商场,小外甥一直在闹,就是不愿意在商场。开始我觉得他是想干别的,后来发现不是。就在我蹲下去给他系鞋带的时候,我环视了四周才发现,在孩子眼里,商场一点儿都不好玩儿。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腿,鞋子,裤子,很没意思。”

我:“所以……”

她:“所以我才明白,我已经忘了小时候的那些看法了。”

我:“所以你也就是现在这种生活方式。”

她点了点头。

她的家布置的像个孩子的房间,到处都是那些色彩鲜艳的装饰,所有的家具都是圆边圆角的,天花板上有荧光点,如果关了灯会显现出银河——这个她给我演示过了。连给我喝水的杯子都是卡通人物形象。最有意思的是她的电脑桌,在一个小帐篷里,而帐篷外面装饰的像个草坡,上面还有野生动物……

她:“其实我们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本身就有点儿问题的,但是没人发现。”

我:“还得举例。”

她笑了下:“你留意过过超市那种牛肉干或者防腐包装的香肠吗?还有外面卖的那种很辣的鸭脖子什么的。”

我:“见过,那个怎么不正常了?”

她:“有一次我在超市买东西,一个小男孩站在货架前很惊恐的看着牛肉干。我觉得他表情很好玩儿,上去问是不是馋了?那个孩子说:牛很勇敢。我好奇,问他怎么知道牛很勇敢?他指着货架上的大包装牛肉干说:你看啊,那个牛举着自己的肉告诉大家这个好吃。我当时就忍不住笑了,还真的是那样。然后我留意了很多肉食包装,发现都是这样的——几只或一只鸭子(注意区分)举着一个鸭脖子伸出大拇指;一头猪憨厚的托着一大块肉排赞美;一头牛美滋滋的介绍着牛肉怎么怎么诱人;几条鱼欢天喜地的捧着装盘的鱼罐头……太多了。”

我挠了挠头:“可是都这样吧?难道让大灰狼举着肉肠宣传?”

她似笑非笑的看着我:“真的就是这样?其实我只是举个例子,这些包装就这样好了。当我们习惯了,就习惯了,但是孩子不这么看,他们会发现问题,他们会觉得不正常,他们会质疑这些,他们会有新的想法。但是,我们不是,只是因为:习惯了。”

我:“你的工作是插画师,你可以有那样的态度对待,但是别人都要谋生,都要生活,不可能都是那种状态的。”

她:“不,你错了,我工作的时候就是工作,从态度到方式,都是工作的状态,因为我是在谋生。这也就是工作只会给成人的原因。可是一旦放下工作,我会是个孩子,因为我喜欢这个新鲜的世界,而不是习惯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喜欢,而不是必须跟别人一样的态度去看。”

我:“嗯……有道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