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高薪的方法:细节决定薪水-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林郡报系下辖3家日报:《契尼亚日报》、《费尔伯恩每日先驱》和《比佛克里克新闻快递》,分别在该郡的3个卫星城发行。3家报纸中,《契尼亚日报》历史最久,于1868年建报,曾获普利策突发事件新闻奖,其所在的卫星城共有人口24269人(据最新数据),付费发行量却达到了5000余份,足可见其发行密度之高。因为3个卫星城相隔只有约20公里,因此3家报纸办公地点合在一处。
到报社实习的第一天,恰遇该报系对下一年的广告费率进行全面调整。整整一个早上,发行人乔恩与广告部主任芭芭拉,一边对复杂的广告费率表的调整计划做核实,一边给我讲解调整的具体依据。总公司分管该报的副总经理弗兰克当日下午将来报社,召开全体广告部门员工会议,并听取发行人调整广告费率的报告。“之所以如此兴师动众,是因为这牵扯到下一年的预算编制。”乔恩告诉我。
对于动辄建报上百年的美国报纸来说,报纸的全面预算模式早已成型。虽然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的竞争和年轻人阅读习惯的改变,报纸的发行量逐年下降,但因为社区人群构成和报纸质量的相对稳定,发行、广告、印刷等部门的预算计划仍是可靠的。
报纸的广告部、发行部、设计部、编辑部、印刷厂、人力资源和财务等部门,下半年都要做出自己下年度的财务预算,预算的基本依据是上年度的相关数据。预算编制思路并不复杂,就是收、支两方面,细算起来头绪却不少。例如,编辑部门要逐日精确计算一年内需要出版的报纸版数,包括特刊版数。这为广告部门的预算编制提供了依据,因为美国各报对广告占版面的面积比例是有明确规定的。同时,邮局的报纸投递费用计算也以广告版面的面积大小为依据,广告越多,邮局投递费用也越高,这也从一个角度防止了报纸的过度商业化。编辑部计算出报纸版数,并划定每个版面可以放置广告的面积,广告部门则可以确知自己可以运作的空间,根据既定的广告费率,估算出广告收入。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从细节看管理(下)(3)
每年,发行人提出下年度各部门经营目标,各部门结合这个目标,将预算报到报社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依据各部门预算,计算出下年度预盈亏并制订融资、投资计划,最终将预算上报到公司董事会。预算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刚性。预算完成的好坏,也是衡量部门负责人业绩的重要指标。
在美国人力成本极高的前提下,严格控制雇员的数量是每个经理人的必修课。因此,为了降低人力成本,报社雇用人员的方式也趋向多样化,格林郡报系发行部的人员设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格林郡报系的3份报纸总发行量约17000份。发行部包括1名经理、2名全职区域经理(同时也兼任客户服务)、1名全职客户服务人员。这4个人,借助一套发行信息管理系统,就可指挥并不隶属于报社的60余名独立签约的投递员,高效率地完成工作。
该集团新订户来源主要来自电话订阅、订户自助网上订阅和客户上门订阅。订户自助网上订阅部分由系统自动加入新订户数,发行客服部门每日统计、录入其余订单,生成当日新增订户数。同时,系统生成当日订阅到期订户名单和退订订户名单。从而得出当日的固定订户数量变化数据,印刷厂开机前进入该系统,确定当日印数。
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新订户所属的投递员片区,自动生成新订户和到期订户的名单,以作为次日投递员的投递依据。遇有客户投诉报纸投递人员的工作不到位,发行管理人员则输入客户号,客户的基本情况诸如:地址、电话、缴费情况、缴费方式、订阅历史、以往投诉历史、负责该片区投递工作的投递员的基本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录入客户投诉内容后,能立即解决的,发行管理人员电话告知投递员予以改正。否则,系统可生成客户投诉单,作为投递员次日的工作依据。系统自动计算每日投诉量,并可根据要求输出一段时间内的客户投诉率等数据,作为发行经理考评部门人员工作绩效的依据之一。
遇到有外出度假计划的订户打来的电话,发行管理人员可通过系统记录订户度假的起止时间。系统自动停止和恢复订户的报纸订阅,并将订阅时限相应后延。如用户需要在度假期间保留报纸订阅,系统将通知印刷厂,保留订户度假期间的所有报纸,在用户度假结束后,系统形成通知单,投递员在印刷厂处取得度假期间报纸,与当日新报一并投递。当然,订户也可以选择在线自助服务,自行停止一段时间内的报纸递送。系统还可生成一定时期内将要到期的订户数据,报社发行部门可根据这些数据决定对这些订户采取提示缴费、续订打折等客户维护行为。这样,4个人负责管理3份报纸的发行,可实现报纸的当日订阅,次日投递;今日退订,明日停报;以及客户服务,客户投诉的及时反馈、修正。
后来,发行部又聘了一名“小时工”,专门负责3个卫星城市自动售报箱报纸、钱款的收取、统计工作。为了确定此职位的薪酬,发行部门根据其行车路线、每个报箱报架要停留的时间,计算确定了其工作的总小时数。最后雇用了60多岁的莱瑞来负责此事。
全职员工、小时工、独立签约人,灵活的用工形式,保证了发行部以最低的人力成本运行。
如果各位读者只是普通的求职者,那么可以通过本章了解到的内容,通过细节去观察一些企业的管理方面,然后做决定,看自己要不要进入这家企业。而如果你已经是企业中的管理者,那希望本章可以帮助你解决一些工作中的管理问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细节是表现,素质是根本
中国号称“世界加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是怎样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关注过这个问题。如果你以前没有关注过,那么现在我就可以给你看一组数据:我国每年制造的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高达10%。这意味着,10件产品中就有1件是次货,这已经是下线了。而在欧美国家,人家提出的产品不合格率的标准,一定控制在3‰。这就是差别。这种质量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质检人员的责任心问题,而是整个制造业员工的基本素质问题。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企业现在的效率普遍低下。我国人均一年工作的时间是2200个小时,每小时创造的财富仅仅美金。但是很多国家,甚至同样的不发达国家,工作时间都没有这么长,他们的职工也没有我们中国职工这么辛苦。比如巴西,他们平均人均工作1841小时。最厉害的是挪威,他们人均每小时财富创造是美金,是我们的6~7倍。
而中国企业在当今世界中所占的经济地位又是怎样的?下面一组数据或许可以让大家有所了解。
当今世界的经济,从根本上来说,是由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强大的跨国公司在掌握,现在大型的跨国公司,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是65000家,这65000家大型跨国公司,它们的实力有多强呢?它们相当于60个主权国家年度总收入的总和,就是65000家跨国公司的年制造能力,或者销售能力,产值,相当于60个主权国家一个年度的GDP总收入,相等的,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一些跨国公司的实力,已经不亚于一些国家的实力了,这就是我们现实社会的一个基本状态。进一步说一些数据,这65000家跨国公司,它们派生出来的机构,关联性机构,一共有1000万家,这65000家公司的1000万家的机构,它们占世界上主权国家税收总和的30%,它们占世界上上市公司资产总值的40%,它们占有了全球货物贸易的60%,它们控制了全球服务贸易的70%,它们垄断了全球技术贸易的80%,所以现在这些大型的跨国公司才是非常可怕的。而这些大型的跨国公司,我们没有几个,虽然我们现在也有几个公司进入了500强,但是,中国进入500强的企业,依靠的又是什么?我们哪一个企业是由小滚到大,滚到现在进入500强的?
我给大家看这组数据,并不是要跟大家谈谈如何改变中国企业目前的落后现状。我今天只想跟大家谈谈,如何更好地改变我们自身和我们所在企业的现状。只要每一个管理者、每一家企业的现状普遍得到改善和提高了,那么中国企业的总体状况,自然也会大有改善!
我认为细节的实质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细节源于态度。也就是说,一个人能不能做好细节,首先是他的态度是否端正。很多事情没有做好,不是没有能力做,而是态度不端正!比如上海地铁有两条线,一个是中国设计的,一个是德国设计的。二号线没有按照德国人设计的做,自以为聪明地改了很多地方,比如本来有三个台阶,但是中国人后来去掉了它们。这个细节造成的危害是什么?上海雨水很多,每次下雨就往地铁里面灌,后来还是得补了这几个台阶。很多事情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不想做。
细节的第二个方面,是细节体现素质。关于什么是素质,现在社会的认识是很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大家的认知都是共通的,那些高素质的人一定比素质低的人更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不要小看素质问题。我们就拿德国举例,一般而言,我们看德国人似乎很笨,做事情很简单、很死板,好像不动脑筋。德国人过马路,即使红灯坏了,一直不灭,他们也不会擅自闯红灯。甚至有人在德国遇见过这样的情况:对面的红灯一直不灭,所以大家一直不走,等到时间过了很久,大家才确定是红灯坏了,于是,就有人到对面的红绿灯电线杆下面摇,把灯摇绿了再回头开车,大家这才顺利地过了马路。
就是这么“笨”的德国人却能够做出宝马、奔驰。德国现在经济很不错,但它在“二战”失败时,国家千疮百孔。而三四十年过去了,它又很快成了世界经济的前三强,非常了不起。
一个人无论在社会上、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都要注意细节,毫不夸张地说,一家企业没有细节就会管理混乱。因为不注重细节就会有很多事情没有标准,做不到位。细节体现了我们的素质。只有注重细节,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只有我们的国民素质提高,我们的企业发展壮大,我们的民族才会强盛!提升素质,注重细节,无论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抽出时间思考自己可能失败的地方(1)
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李嘉诚,曾经说过一句话——“用90%的时间考虑失败”。
李嘉诚不仅是华人首富,还是华人中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2007年12月,李嘉诚接受《商业周刊》访谈时留下了一篇感悟,他通过这篇感悟告诉大家,他成功的秘诀不在于他比别人成功的次数多,而是因为,他失败的次数比别人少。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嘉诚的感悟:
风和日丽的时候,假设你驾驶着以风推动的远洋船,在离开港口时,你要先想到万一悬挂10号风球,你怎么应付。虽然天气蛮好,但是你还是要估计,若有台风来袭,在风暴还没有离开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