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点点幽-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莲花,故名”,可见为天地钟灵毓秀之物。天池山和花山犹如苏州刺绣中的“双面绣”精品一样,是互为表里的两个翡翠山谷,只是东面花山有御道古路,山景幽曲,而西面天池山这边的石阶是在山体浑圆的石背上,于近年新凿成的。
后来,我常常从花山这边登莲花峰,因花山离市区近,交通方便。如果时间允许,我会从莲花峰的巨石旁另觅新路,向逶迤绵亘的别的山头走去,直到无路可走。好几次,我所抵达的山头已深深地融入天池园林之中。
一个周日的下午,我长久地坐在与花山相连的一座小山之上,身旁是被开采后山岩裸露的石壁,倾听着天池山谷茂密丛林中清脆的鸟音。阳光如清水般淡淡流泻在群山和我的身上,空谷里一声又一声,不知名的鸟儿正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尽情地鸣啭着。那是一种悠长的水音,颤颤的,让人一时听得呆了。
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日子,在这样一座平常的山头,只因远离了喧嚣,便有一种返朴归真的至性清灵在空涵中缓缓升腾,结晶为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激。莫非,那空谷鸟音,正是心灵自由的双翼在无忧谷振翅的清响?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灵岩、天平的前后山,我都跑遍了(1)
人们去灵岩山,主要是因为山上有座灵岩寺。灵岩寺始建于萧梁时,已有将近1500年历史。上世纪20年代起,尤其在印光法师任主持之后,灵岩寺进入鼎盛时期。寺里香火鼎盛,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现在灵岩寺的当家大和尚明学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佛协会长。寺内藏经阁里宝贝甚多,有血经,有“明四家”真迹,尤以唐伯虎书画为精品。这是藏起来的宝贝,还有散落在寺院周围坦陈于露天的宝贝,如吴王藏西施的馆娃宫,还有吴王井、西施洞、琴台及响屐廊等。这就是归有光在《吴山图记》中所说的“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灵岩寺的前身,原来是吴王故宫。
朝佛的信徒,慕名的游人,可以沿前山的石阶路,穿过山门,穿过道旁的摊床,一路停停走走直抵寺前。我刚到苏州时,曾专程上山拜访过明学大和尚,在他的引领下参观全寺。还曾见大和尚展示苏州“明四家”真迹,引起一屋赞叹。以后我每年都会去看望他一到两次。
明学大和尚还是灵岩佛学学院院长,主修净土宗。我每次看望大和尚离去时,他总要亲自送出寺门,以80多高龄之躯,执意走下寺前台阶,在高大的古银杏树下止步,双手合十送我回身踏上来时平整宽阔的石阶。
一般人们来灵岩山主要是为了这座灵岩寺,经前山的石阶即可直达,所以很少有人去后山。我曾经从后山脚爬上山顶,再从灵岩寺的后面绕到寺前石阶下到前山门。后山是很自然的草山风光,没有石阶,也没有任何人造景点,只有野树和蜿蜒的土路,山势也不高峻陡峭,很适合一般的野外登山。而且这灵岩后山与天平寒山支硎诸岭陇接丘连,四望翠色连绵,更有累累奇石点缀其中,是看山色的好地方。但那次在接近寺后的山道上,有好多游人随手抛弃的食品包装盒与塑料袋,大煞风景。每见到自然的东西印上被人践踏的痕迹,都会使我原本宁静的心境遭受破坏,总有一种冲动,忍不住就想去归拢、收集、掩藏,并深怀歉疚,为那些不爱惜自然和山川的同类。什么时候人变得如此自私野蛮,对自然只知践踏不知敬畏,只知索取不知呵护了呢?每到那些被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山林,我都会为此请求管理者们,请打扫一下卫生,随时保持山体的洁净吧。但灵岩山除了寺院,这后山尚无人管理,须登山者自律。
与之相比,灵岩附近的天平山干净多了。前山是个公园,有专人管理,树木花草、楼台庭阁、池塘春水,都呈现一种自然与人工相谐之美。山下有范公墓,还有后人为范仲淹所建的祠堂,平日庭院寂寂,甬道长满青苔,一不小心脚底就会打滑。清净冷寂的气氛,倒符合祠堂这样的环境。
天平山是秋日观赏红叶的好去处,届时满园枫红栌黄,游人络绎不绝。而对于爱山的人来说,天平山还有一奇,即石奇。满山大块巨石,或长或圆,或立或卧,形态各异,巧夺天工,都历经风雨浸蚀,表面平滑浑圆。风景多在天平前山,那里林木幽深,山路陡直,途中有仅容一人挤身而过的“一线天”,即由两大块横空出世的巨石相挤而成。越往高处,树越稀少,石越突起,到得山顶,则是各种大石奇石的天下了,没有一棵树能在这样的石峰上立足。
我每次去天平山,完全是为了爬山。前山公园里的名胜古迹、花草树木都只是一掠而过的风景,很快就被闪在身后。我总是直奔那座山而去。上得山顶,便在大石间攀上跳下,可以连跑几个山头才返回。我往往因四周尽是石丛而迷路,或陷在某块大石之上,因石下都是荆棘和杂树而进退两难,或常常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发现陷入无路困境,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只得退回重走。这让我觉得是一种挑战,有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有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寻觅并最终发现隐藏在石间的路,或干脆于无路处设法通过,这一过程其乐无穷,绝无重复老路的单调与枯燥。直到终于有一天,我再也不会被那些石头所迷惑,总能从看似无路的地方,准确地找到下山的路径。
有一次,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情况下,我无意中发现自己正沿着天平山背后的一条路登上山顶。那次我从枫桥镇辖内一条古山道往山里走,那里有座用金山石凿出的石牌坊架在山道口,上书“乾隆御道”四字。古御道十分平缓,随山势渐渐升高,山梁之上有座古老的石关。那石关掩于两山相峙之间,藤缠树遮十分古朴。由此便可一路下山,进入天平山公园。另一次,我想考察“乾隆御道”旁边的另一座山,因半山有座白墙黑瓦的小屋子,十分显眼。待爬上山近前一看,才知是个十分简陋的纪念馆,纪念的是苏州古代一位名叫叶天士的名医。《聊斋志异》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就是一个叫叶天士的名中医,为其母亲治病时为一味药颇费踌躇,怕用错了加重母亲的病情,只好转而询问另一位中医,那位中医坚决认为该加。现在才知故事里的名医叶天士,原来是苏州人,乡人为纪念他,于天平后山建了这几间陋室。
灵岩、天平的前后山,我都跑遍了(2)
这座院落式的房子建在半山突起的一块平台上。站在平台之上往下看,不远处的苏州城,近处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山下的枫桥镇历历在目,视野十分开阔。周围是连绵群山,山右面的群山保存较完好,只是对面乾隆御道旁的牛头山,已被开采得只剩馒头大小了。而左侧方如横断山脉般一字排开的,是支硎、凤凰等山脉,因被削去了一半山体,巨崖壁立,实际成为一大片光秃秃的石头骨架。
从叶天士纪念馆再往上,抵达山顶才知道,原来就是天平山之巅的上云峰。至此,我对天平整座山的走势和形态已了然于心。
如果说前山是天平丘壑幽深的胸腹,那么后山就是天平虎背熊腰的脊梁,虽无人工修饰之美观,却另有天然野地之清趣。自从知道了后山这条路,从此我上天平山,就不再假道天平公园走前山了。虽然风景名胜都集中在前山,那里林木蓊郁,怪石嶙峋,步移景换,与之相比,对旅游者来说,后山则无景可言,只有绵延在天底下的一片重重迭迭的丘岭,但那漫山遍野杂树野草丛生的景象,恰暗合了人类童年时期才保有的质朴天真,反倒令人悠然自得。山林静悄悄的,山道干干净净,而在我,只要有一山的草树,一山的阳光,就已足够。(03…3)
攀上天平山顶,总让我想起有一次在那里险些中暑的经历,不由独自微笑。那是2002年盛夏的一个星期天,快到中午时才出发,我每次去山上总是一种率性行为,这次也不例外。我那天走的是前山,当时对后山还毫无概念,一到那里,只见烈日当空,入夏以来很久未下雨的山林被烘烤得像蒸笼一般,连蝉都被热得噤了声。走近前山峻峭如屏的腹地里,更是一丝风都没有,全身一会就被蒸出淋漓大汗,把T恤都湿透了。空气又热又燥,似乎擦根火柴就能点燃。越往高去,树越稀少,渐渐地只剩那些突兀的巨石,在毫无遮盖的烈日下也似乎正在融化。我开始感到胸闷恶心,呼吸困难,但周围全是光秃秃的石头,在正午的日头下连阴影都没有,并且还在散发太阳辐射的阵阵热气。已接近山头,只能奋力向上。渐渐地,我的眼睛开始一阵阵发黑,耳朵也出现高空降落时方有的失重状态,只有双脚仍在下意识地踉踉跄跄地往上拖。眼前这时也好像出现幻觉,一切都显得变形,很不真实。只觉得太阳是白烫白烫的,山头的石丛全在白花花地冒着热气,一切水份都已烤干,除了我身上的汗水还在涔涔渗出,一阵阵寒战又向体内袭来,我怕把握不住会休克,一遍遍在心里默念:
“坚持,坚持,到山顶就好了,没事的……”
一登上山顶,就跌坐于一块大石短短的阴影里,久久,久久,直到一口气缓缓呼出。
自我解嘲:这样的酷暑,又是中午最热时光,常识是不能爬山的,也只有我这样的人,才会一念既起,即刻前往,全不顾季节与气候,把山当作了情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似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偶遇支硎(1)
我说的是和花山、天平山相邻的支硎山,属“二十里青山半入城”的阳山支脉,坐落在古城西部新区地界。远远望去,支硎山蔼蔼然如一道青灰色屏风,护卫着山下绿色的田野与灰瓦白墙的村庄。近年因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新区的工厂区在不断扩大,田野和村庄日渐缩小,宽阔的道路似乎一直开到了山脚下,只有近前才能看到,在厂房与大路的尽头,还保存了一些田地和农户,有条横向的乡间路将工厂区和农村隔开。在田野村庄和山脚之间,种着大片的桑林,穿过桑林,杂树和田间小道,才真正到了山脚。
我是偶然来到支硎山下的。那次我从花山方向的山头翻越而下,抵达山脚桑林时,就见这座停止开矿采石不久的山,以一种千仞峭壁的形象,一下子兀立在我的眼前。一条宽阔的干河床静卧在山前。河床对面那座连绵的大山,因长年开山采石,已被整整劈去一半。我沿着山下那条宽阔的干河床,也就是在这座高耸的人工石屏底下往前走,发现自己无意中走进了一处堆满工业垃圾的地方。原本长达数里的狭狭的土路上,各种工业塑料、废布和其他垃圾发出阵阵令人窒息的腐臭味。垃圾丛中有几间临时搭建的简陋小屋,住着几位拾荒者,其中居然还有一个家庭,夫妻、儿女,还有狗和鸡。大人在垃圾中翻拾整理,孩子和狗就在垃圾堆上玩耍,全不顾空中弥漫着的熏人的气味。
这是一个远离城市和集镇的偏僻角落,这是一群远离现代生活和主流社会的流浪人。
由于偏僻,原本应该是山青水秀的地方,现在竟成了一个无人知晓的垃圾堆放场。残破的山体,干涸的河床,散发恶臭的长长的泥土路,我是憋住气硬着头皮坚持走完全程的。那是个夏日的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