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忆昔花间相见时 >

第3部分

忆昔花间相见时-第3部分

小说: 忆昔花间相见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成经典。如此透骨情语(王士祯《花草蒙拾》),亦为后来人所袭。只是,正如汤显祖所言,“要到换心田地,换与他也未必好!”
  

黛眉山两点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温庭筠《归国遥》
  双脸,双颊。梁简文帝《艳歌行》:“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发间,精致小巧的凤饰小梳篦,金光灿灿。晚风停歇时,秋空般明澈的浅蓝色舞衣,无力垂坠。华贵的刺绣帷幕掩映下,清晓簟席夜露般寒凉。她面饰花靥,眉色青黛如远山两点。端的是嫦娥月容,举措多娇媚。
  诗词犹如好花,每个观赏者所爱其好处,必不相同。温庭筠的这首《归国遥》,精描细画女子妩媚多姿,看似未用一字着眼于其内心情感。故李冰若说,此词“除堆积丽字外,情境俱属下劣”。但清代常州词派张惠言却一直认为,温词多富屈子“香草美人”之思,绝不是唯有华丽外表的空壳。时至今日,此类争执依然不休。
  然,我更倾向谢章铤所言,“虽作者未必无此意,而作者亦未必定有此意”。就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何不可?而况赏诗词与观山岳相类,即时心境决定山色水情。是政治命题托喻,抑或只是一时为眼前美色所动,均可。
  如此精致美人图,怎不令人心动。即便明知其为欢场女子,看得久了,亦难保不为之沉迷。
  爱情来时,从不挑人,世家女子可得,蠢笨村妇亦可有份。即便为娼为妓者,皆有机会由此而苦海登舟。只要不是,所遇之人不淑。
  侯小师,一个妓女的名字。《宋史?王景传》里记载,“景仕唐,归晋,高祖厚遇之,问其所欲。对曰:‘受恩已厚,无所欲。’固问之。乃曰:‘臣为小卒,常负胡床,从队长过官妓侯小师家弹唱,心颇慕之。今得小师为妻,足矣。’”
  王景,从五代一路活跃到北宋初年的名将。书上说他“少倜傥,善骑射”,想来应该不会差到哪儿去。被他钟情有年的侯小师,样貌才华亦必出类拔萃。
  夕阳西下,透过稀薄垂帘,他曾瞥见她的身影,窈窕娉婷,风摆晚荷般盈盈动人。只是彼时的他没有资格与她相识。多少个月明夜,他或许曾伫立营帐前,幻想有朝一日得与她共映红烛下,将是何等销魂。
  王景曾经有过妻子,可惜做了他降晋的牺牲。初见侯小师,他已非青涩懵懂少年郎。只是在军中地位实在低微,低到要为队长“常负胡床”到妓家的地步。亦可能是他根本没有资格在那样的场面里就座,只能自带坐椅,找个不碍眼的角落旁观侯小师的弹唱表演。
  “胡床”非床,并不是现在供我们睡卧的床铺。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这些物件皆属舶来品。最初胡床当如没有靠背的大号马扎,源自游牧民族,一种便携式坐具,由木棍和棕绳构成。为何王景的队长去侯小师家要自带马扎,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王景自心底里愿意为此人“负胡床”,愿意做这种碎催随从。只因这是能够见到她的唯一机会。
  官妓,顾名思义,是服务于各级官僚的妓女。没有阶衔的小兵肯定没有资格与之来往。官妓虽是仅次于宫妓的高级妓女,但亦是缺乏自主自由的可怜人。有些女子因受到犯法亲族的连累,被身隶乐籍。《齐法》上说,“强盗杀人者首从皆斩,妻子同籍配乐户;其不杀及赃不满五匹,魁首斩,从者死,妻子亦为乐户。”盗抢赃物不满五匹绢布的,其妻子亦要被迫充乐户。更有本是官宦人家娇贵小姐,一旦父兄辈里有人于官场争斗中败北,即受牵连成为官妓、营妓,自此被迫抛头露面,凭靠色艺取悦于人。
  他在欢场边缘,清晰可见,她美艳不可方物,顾盼生情。十指嫩抽春笋,纤纤玉软红柔。耳中萦绕燕语莺声,笙箫悠扬,经日不绝。谁为我,唱金缕。天上月亦不过如此,唯有夜夜仰观,却不可欺近亵玩。
  侯小师或许知晓他一往情深。每一举手投足,总有一双眼睛胶着追随,目光炽烈如炬。可惜,此情她无以为报。他更无力为她脱籍。抑或,她眼里心里根本就没有过他这个人。古往今来,身份地位之于男人,仿如炫华尾翎之于雉鸡,一旦拔除,便与任人宰割的家鸡无甚区别。她是以愉悦男人为业的女人,本已孤苦无依。
  由微不足道的马前小卒,王景一仗一阵地厮杀打拼到高级将领,由唐将转而归晋,中间经历了多少年,不消推算,亦知非只朝夕。征战沙场,性命是悬在刀尖上的血珠,随时陨落,或干涸。美色是频频更换的战袍,一袭脏污,又一袭崭新披挂上身。
  出生入死的生命短暂,是匆匆划过夜空的流星,陨落在即。唯有及时许下心愿,才不会白白出场。
  后来,他果真娶了她,劫后余生了夙因。直至贵为公侯,一路繁华皆与她同享。只是,正如多数寒窗十年苦,根本换不来一朝金榜题名时一样,太多宗爱情,最终皆无缘佳话。因那一小步差池。一厢情愿的爱,持久不移,感天动地,亦不见得就能换来她的真心。
  侯小师借王景摆脱旧日欢场,感念定是有的。但青春曾如此熬人,她空悬日久的那颗芳心,早付予了旁的男人。
  她甚至偷过他的钱财,私自予了另一个男人。而他,竟能做到“知而不怪”。男人的包容不该如此漫无边际。倒宁愿他手起刀落,为这段痴情独角戏画上一枚完美的休止符。两无赊欠。
  两情相许尚且禁不得岁月风霜,更何况一厢情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1)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燕脂,惹教双翅垂。
  ——张泌《蝴蝶儿》
  暮春时节,凭窗画蝶。独自一人。念及那些曾相见于花间的蝴蝶,彼时成双成对,相伴迎风翩跹。春归何处?
  你我不能想见,一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饱读诗书的世家女子,会于大庭广众之下向钟情的男人抛掷莲子,或其他物件。“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方更与之相配。只可夜不交睫,感时伤怀。只可任思忆磨折,日日延捱,直至形销骨立,嘴里抵死不该吐露半个字。死生事小,情爱事亦不大,贞洁却远重于泰山。
  那些轻易失贞的女子,绝属另类,凤毛麟角。
  《红楼梦》中有一出“掰谎记”,讲的是贾母批判《凤求鸾》之类的故事。“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都没有了……”冗长罗嗦一大段,令人讶异,曹雪芹为何要安排一位老人,年事已高,不打嗑巴不歇嘴地高谈阔论。
  后世红学家们亦认为“此中有真意”,很想对此类疑问进行一番专业诠释。于是,有说贾母借题发挥,目的在训诫宝钗和薛姨妈的;有说老太太在力保自己最疼爱的宝玉和黛玉;更有说贾母表明了决不选黛玉配宝玉的坚定态度。各家说法竟大相径庭。
  看来正反两极歧义,亦不止产生于对诗词的理解上。堆山积岳来,一一尽尘埃。妙悟在己。
  深宅重院封锁贵族女子,除却自家父兄,得见陌生男子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便如宝黛,亦属亲戚关系。情窦初开的少女,无端伤春悲秋,聊寄无绪闲情。而况,青春本就缀满无知与无病呻吟,多愁善感。
  莫名其妙无端拭泪的,从来就不只林黛玉一人。只是,她落泪总是被他刚好看见。
  如此倒还算好,不见争如相见。最怕偏偏有过一面之缘,白白勾惹起那份春心,再往后却永世皆无相见机会。棋逢对手的狂喜过后,竟是须耗尽一生去对住一盘再不会有所改变的棋局。凋落生命,如夜间潜行的猫。无声无迹。
  燕飏,晴景,小窗屏暖,鸳鸯交颈。菱花掩却翠鬟欹,慵整,海棠帘外影。  绣帏香断金,无消息,心事空相忆。倚东风,春正浓,愁红,泪痕衣上重。
  花间顾《河传》三阕,汤显祖评甚高:“凡《河传》题,高华秀美,良不易得。此三调,真绝唱也。”此其一。
  春日晴空燕子轻盈飞过。画屏上鸳鸯交颈,春意融融。她却掩上菱花镜,一派慵懒,不思装扮。金色香兽里,香亦早已燃尽。那人全无一点消息。满腔心事,相思眼看成空。再明媚的春色,于她却统统失却了光彩,唯有恼人。引愁人如醉。一分春色三分愁,何况已是春色满园。
  凡事皆有例外。无望绝地,难见天日的万丈深谷里,亦能生长倔强百合。有自幼厮混一处,倾心相许,仍有缘无分的宝黛,亦有韩寿偷香佳偶天成的传世佳话。万事均平,一如好花总在别家花园盛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雨露早晚均沾。
  贾午之父是晋朝名臣贾充。纵观贾充一生,可谓谋算过人。当年为求自保,一时急智,竟将长女贾南风嫁与白痴太子司马衷。后来,贾南风成了史上有名的凶残皇后,贻祸无边。
  后人多知惠贾皇后贾南风貌丑心狠,“妒忌多权诈”。甚至敢于亲手杀人。却多半不愿去联想到她的妹妹贾午,就是浪漫的韩寿偷香故事里那个美丽多情的深闺女子。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2)
其实,做她的妹妹亦决非易事,甚或连自己的亲生儿子皆有可能被皇后姐姐一把抱走。
  韩寿偷香故事发生在姐姐贾南风出嫁以后。一日,百无聊赖的贾午又悄悄溜至父亲平素宴请宾客的前厅,躲在硕大的屏风后面,将身子藏在锦帷里,偷听堂上公子王孙、士大夫们谈古论今,风流高会。
  不多时,她即注意到席上有一人语声格外清朗,语出每每惊人。不仅学识广博,更兼洒脱诙谐,与众不同。
  实在耐不住好奇,她冒险凭借帷幔的遮挡,向厅上偷眼观瞧。只见玳瑁筵开处,发声处果然好一个金紫少年郎!
  韩寿正值年少,其时于贾充相府里任司空掾。是三国时魏司徒韩暨的曾孙,家世本不差。穿着打扮亦自不俗。更兼才如子建,貌比子都。平素街市上每一抛头露面,常会惹到女子“偷眼暗形相”。《晋书》上说他“美姿貌,善容止”。
  贾午赏其学识,慕其风仪,自在情理之中。
  何时席散,何时日薄西山,她竟未知觉。自窥见韩寿那一刻起,她便罹患上一种无药可医的病,单相思。整日眼前浮现的皆是他的样子。渐渐神思恍惚,四体慵懒,日日憔悴下去。未曾经历过的人,恐怕难以体味个中滋味。
  挑烛听取更漏,春夜难眠。风碎竹影,声声入帘,和梦纠缠。
  少女情怀,有时更像一株子粒成熟饱满的植物。枝头难以负担的沉重,饱孕不能与他人言说的秘密。亦唯有低首无语,眉黛敛秋波的姿态,于其最为适合。
  所幸,贾午身边有一敢于作为、热心相助的丫鬟,如红娘般为小姐不辞辛劳。此女聪颖机智定有过于黛玉潇湘馆里的紫鹃。她决不会傻守着自家小姐,暗自垂泪。
  贾午的丫鬟后来怎样成功造访韩府,我们不得而知。相比于贵族小姐的软禁生涯,彼时的丫鬟行动应自由许多。
  韩寿猛听闻从未谋面的贾午小姐,竟然对自己一见倾心,甚至相思成疾,初时倍感错愕,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