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当王爷-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恪,比一比,如何?”李泰把矛头指向李恪,有压力,才有动力,这里只有李恪是他对手,至于陈华,李泰知道这位夫子不喜欢张扬,肯定不会去凑热闹。说不定;等会儿到了水月庵;他二人去看阎立本作画;陈华一定会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休息。
李恪摇了摇头:“有什么好比的,某只是去看阎少监作画,至于题诗,则不必了,长安城卧虎藏龙,比我才学高的人,大有人才,只是,谁要是能够题词,想必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某倒想看看。这佳作如何妙不可言!”
〃不比算了;没斗志!〃李泰不屑地冷语攻击;然后转为沉思!
他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李恪身上,他在酝酿让自己心中的感情升华到一种难以捉摸的境界,然后;写出最好的诗句;等会儿到了水月庵;就是他独领风骚的时候!
“夫子,你给某个建议,这诗,刚怎么题,才能别具匠心!”想了许久,李泰终于放弃了独自思考的行为,反而把心中的疑问,抛给了陈华,陈华可是他老师,老师有必要替弟子解惑!
看见李泰如此痴迷这种写诗的活动,陈华笑了笑:“随意而为就行,不用刻意在乎,就好比,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仅此而已,多么简单。”
陈华只是随便说了句,李恪和李泰,立刻瞪大眼睛!
念桥边芍药,年年知为谁生!
陈华随意都能做出如此好的句子;那他不随意时候;做出来的是什么呢?
两人暗自吞了吞口水;目光中皆是佩服之色。
第三十八章 后山小园 '本章字数:2711 最新更新时间:2013…05…04 15:18:17。0'
在前往水月庵的路上;李泰绞尽脑汁做了几首诗;皆因全都不满意;被李泰摒弃了;他索性不事先做好准备;而是静下心来;等到了水月庵;见了阎少监作画之后;来个现场发挥;说不定还能平添几分诗意!
李恪对水月庵闹得沸沸扬扬的作画题诗一事并未过多放在心里;他继续拿出一个小册子埋头苦算;琢磨自己研究算学以来遇见的难题;然后汇集成册;再向陈华求教经验;李恪一直都是如此好学;比起玩心不减的李泰;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好学生。
马车在路上飞驰,很快水月庵!
老马口中的水月庵;是一座寺庙的名字;寺庙坐落在青山怀抱;绿水环绕的玉山一带;因景色宜人而出名。风景美,是其一,更多的原因,是人人都知道,水月庵里住着一位活菩萨长眉大师。
说起这长眉大师,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位活佛;玄奘大师。
那位贞观三年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求经的唐玄奘;传言曾受到长眉大师点化;方才有了取西经的念头。
这长眉大师是高人;看不透;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在水月庵举行一场无遮大会;广邀天下人布施善心;届时长眉大师还要开坛诵经为亡灵超度;每月如此;从无变动;这种活动;从隋末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老马将马车赶到水月庵前方几百米处,就把马缰栓在一颗柳树上,守在马车旁道:“东家,水月庵到了。”
李泰已经迫不及待地从车上跳下来。和陈华打了声招呼,就拉着李恪;道:“走,先进去看看,莫要错过这种盛事!不知道,里面有没有认识的人,那样就好玩了。”
李泰玩心十足,说话时眉飞色舞,看样子以前没少参加这种活动!
李恪把小册子收入怀里,望着陈华,道:“先生要不要也随我们一起进去看看?”
自从拜了陈华为师后,李恪在陈华的身上,看到最多的是他低调的性格,整个长安城的贵族圈子里,都有拜帖相请,但全部被他推脱掉,他除了偶尔去几位老国公府上看病之外,就再也没接触过其余的活动,他记得陈华给他说过一句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李恪觉得有道理,不知不觉养成的温和不争的性格中,居然受到陈华的影响颇大。
这次水月庵的盛会,陈华肯定会只在这水月庵外,不会进去,李恪心中如此猜测,也觉得已经是八|九不离十了。
陈华看见水月庵前修建了供人歇息的长亭,长亭一面临水,恰好有家茶棚设在哪儿,道:“我去对面亭中坐坐,顺便四下走走,就不进去看了!等会儿就在门前汇合;早去早回;免得回不了城!”
“徒儿明白!师父肯定是心中想着师娘了,所以想早点回去,今晚黄昏时分,坊中长亭,不见不散。嘻嘻,我们可是听见了的。”
李恪、李泰颇为乖巧地点头,见陈华脸色俨然严肃起来,两人鸟兽惊走,立刻跑开了去。
“这两个龙崽子,以后再收拾你等。”
陈华不是不想去,而是觉得里面太闹,这站在门外,都能听见里面的喧哗声。不就是请人画画然后题诗么,用得着如此大张旗鼓吗?
李恪李泰进了水月庵之后;陈华就绕过水月庵大门;朝着一边的临水长亭走去。
长亭边的人不多,都是些上了年纪的老头,年轻人都进水月庵中看阎少监作画,有机会目睹这一场盛会,哪有时间欣赏这原本就赏心悦目的风景。
陈华且行随意地一边走着;一边看着这临水长亭边垂入水中的细柳。能有上百年岁月的柳树可不多见,也只能在古代连乱砍乱伐都要坐牢的时代才能有幸目睹。那柳树的枝干;要一个成年人合臂才能抱住;枝叶散开圆蓬如伞一般的柳条;怎么看都觉得像是妙曼的舞女;舞动绿裙风,而且还不是一个;是一排;放眼望去看不见尽头。
目光随着绿柳的摆动,很快一闪而过收了回来。抱着纯粹欣赏的态度,把自己当成一个游览名胜古迹的游客,陈华并不会如此做,前世的他看的太多,已经在心里形成免疫。他漫步走向其中设在一个长亭外面的茶棚,心里想着,这山清水秀的地方,居然是自己的食邑之地,以后一辈子都住在这儿啊,环境不错,适合定居,看样子老李对自己的照顾颇好,陈华都不责怪他办事效率太低,迟迟不肯把蓝田县划给他!
穿一袭青衫,看起来颇为寻常,但是总给人一种看不透身份的陈华来到了茶棚。
他来的时机也不巧,此刻的茶棚中已经例无虚席,和曲江池一带设立的茶棚一样,棚中有一个说书先生,发白面瘦,长衫落魄,看起来历经沧桑的岁月颇多,他此刻所讲的故事正是某些上古流传下来如山海经一样的鬼怪传说。他的听众都是和他一样年纪的人,说书的自然知道什么样的故事能吸引客人的好奇心。
当陈华踏入茶棚那一刻,说书的老头居然停顿了声音,目光在陈华身上停留了会儿,突然道:“怪了,怪了,老朽一生从未见过贵人,没想到今天居然见了一位!”
这老头的话不知是故弄玄虚还是真有几分本事,陈华刚来,他就说了句和所讲的故事无关紧要的话,立刻惹来无数的目光注视着陈华!
陈华从来就相信民间有奇人,这老头估计有几分看相的本事,他灿然一笑,见茶棚中已经没有座位,就不想在这儿凑热闹,准备转身离去。
“怪了,怪了,真的是贵气。而且还是王气,此人莫不成是从长安来的王族不可?”
陈华离开的时候,说书的老头又自言自语了一会儿,他看着陈华离去的背影,眼中满是疑惑!
对于看相算命之类的本事,陈华自己也会一些,不过都是不入流的本事,古人对易学的研究已经到了一个很难企及的高度,西游记里的袁天罡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仅仅掐指一算,就能算出大概,让泾河龙王掉了脑袋。
不管那茶棚中的老头是不是世外高人,陈华和他都没有交集。他原本打算在茶棚中坐着等李恪李泰出来,这个想法现在不可能实现,于是陈华只好沿着一条石道向远处走去。
这条石道,是绕过水月庵,通向后面一个小山谷的道路。修建的原因,应该是为了让游人欣赏水月庵后山风景而建。
道中无落叶,似常有人清扫。
石道蜿蜒,一阶一阶,略有起伏,颇有曲径通幽的意境。
偶然发现的这条石道,让陈华有了消磨时光的事可做。
他沿着石道,一步步走着。
走了多远,陈华已然不记得,他只知道,身边没有人声,车声,远离了水月庵,远离了长亭茶棚,陈华发现自己好像独自来到了某个山谷中,天地间只有他一人,伴着鸟语春风和山谷的幽静,
“原来,这石道的尽头,竟是一户人家。”
石道的尽头,是两间茅屋,外有篱笆无数,蔓藤环绕,藤上有紫花竞开,蜂蝶戏舞,茅屋静幽幽地落在小山谷中,没有隐意,似平凡淡然。
陈华眼睛一亮,这茅屋,就像旅途中的风景,滋养心神。
既然这儿是别人的屋舍,并不是欣赏风景的道路,陈华摇头苦笑,准备折返而回。
一阵山风袭来,夹着淡淡的香味。
陈华呆愣,这香味,好熟悉!但他又说不清,这香味究竟是什么,可他百分百肯定,这香味,是从那茅屋中传出来的!
“这里,应该是别人的花园,里面种着一种让我熟悉的花!”抬头看了看那两间茅屋,隐约可以看见篱笆后面是一大片花园,这间茅屋的主人好雅致,能在水月庵后山开辟出一个如此大的花园,身份肯定不简单!
正踌躇要不要拜访一下这间茅屋的主人,但见那茅屋前,突然闪出来一个身轻如燕的娇小身影。
“请问,来者是蜀中利州府上的人么?”
第三十九章 你这贼子,好生大胆。 '本章字数:2458 最新更新时间:2013…05…05 15:20:55。0'
“请问,来人是蜀中利州府上的人么?”
娇小的身影,欢快地跑来,近了些才发现,原来是个不满十二岁的小丫鬟。
这丫鬟的打扮,已算得上精致,双耳髻,浅蓝衣裙,长袖半挽,露出玉白藕臂,见之难忘的俏容,难掩俏皮可爱,让人看了心生爱怜!
这样的问话,被这小丫鬟连续说了两遍。当她来到陈华身边时,上下打量了陈华一眼,见陈华冷静内敛,神色平常,泰然间,无端有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温润神态,小丫鬟想了想,觉得此刻站在她面前的人,怎么和以前认识的某个人很像,近乎惊讶道:“啊,你是不是表少爷?”
小丫鬟直愣愣地看着陈华,陈华的样子,和他数年前见过的那位少爷真有几分相象。
陈华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娇小可爱的小姑娘莫不成在乱认亲?
“表少爷,你不认得婢子了啊,我是环儿啊,当年离开蜀中的时候,表少爷还亲自送了婢子和小姐很远才回去呢。”那丫鬟见陈华没什么反应,无端回忆道。也难怪,眼前的表少爷不认得自己,当年离开蜀中的时候,她才不足五岁,一晃都有七年了,表少爷不认得自己是正常的,不过他不要不认得小姐就行了。
陈华确实不认得这个叫环儿的丫鬟。他正想说自己无意间走入这个山谷,并非特意前来寻人。突然感觉自己的手臂被一片温热包住,全然是那丫鬟热情所致,拉着陈华,往那茅屋走去,道:“表少爷不认得环儿没关系,嘻嘻,表少爷等会儿见了小姐,肯定就知道啦。环儿这就带你去见小姐!表少爷肯定想我家小姐了吧,七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