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归-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文臣之辈还百般提防,百般摧折所激发出来的郁气这郁气钟得久了,当真会变成戾气,还不如就让其抒发出来…………国势飘摇之际,还是保存一些能战武力罢到时候上阵拼杀的,还不是这些武臣?他们能稍有地位,将来国难之际,才能尽心竭力,为国死战
老种老种,你大概就是为的这个,才尽自己全力来帮助萧言的罢?
王禀的预料,果然比耿南仲和宇文虚中这两位使节准确了许多。
萧言的雷霆手段,果然就在眼前
幽燕边地上荒野之间,各处营寨当中火把光芒星星点点,将周遭一切映照得清晰可辨。四下营寨里,偶尔还有契丹语的歌声响起,辞气苍凉而雄壮,在空旷的四野当中,传出去老远。
两百多年下来,说实在的,那个镔铁民族也早就脆弱了许多。早就不是阿保机时代的兵锋如铁了。所以女真崛起,一下就溃败成落花流水一般的模样。但是在这绝境当中,这些契丹遗民,辽人余孽,仿佛有找回了祖上一点血气,哪怕处在如此绝境,也要追随他们契丹人最后一位大英雄大石林牙,做拼死一搏。
四下那些破烂营寨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削尖手中木棍,打磨一口劣刀,砍伐木料拼成一面橹盾。营寨当中最后一点食粮也拉出来分发了,不管老少,尽皆一饱,就等着明日溃营而出,蔓延燕地四下,做死中求活的一搏。
除了歌声,偶尔还有女子呜咽,鬼哭一般间或响起,让周遭一切,不类人间景象。
这里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他们最后的拼死努力,不过是按照一个人的剧本上演而已。在这剧本上面,他们的命运早就注定。
这个人,正是萧言。
复辽军老营当中,自然比周遭那些破烂营寨谨严许多。营寨当中,安安静静,只有刁斗梆号之声,火把猎猎燃动,照亮了营寨当中高悬的耶律大石旗帜。就是这面旗帜,引得这些辽人遗民冒死追随。
萧言披着斗篷,站在营寨当中一处角楼之上,看着四野星星点点,看着旷野当中这带着点苍凉的末路景象。
几万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欲其生则生,欲其死则死,本来就是他来到这个乱世所追求的。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就是没有多少得意处。神情郁郁,也不知道究竟在想些什么。
萧言背后,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响动,回头一看,正是自己的亲卫头子张显拾级而上。护持萧言身处险地当中,张显这小白脸看起来也比平日还要谨慎十倍,每夜都是不住巡营,睡不了三两个时辰,每个要紧人物他都得反复查看,瞧着是不是被严密监视着,有没有什么疏漏。眼瞧着就瘦了下来。
看见萧言回头,张显上前一步行礼下去:“宣赞,俺才巡视了一遍,耶律大石和甄六臣都有数十弟兄看着,没有疏漏处。甄六臣带来的那几百人马,也没什么异动,内外交通隔绝,也没什么异常…………只是明日就要大举,照宣赞的布置,那些辽人余孽分道四出,这里老营怎么样每路也要调出几十人马支援一下,这人手分得薄了,总是吃力处…………宣赞,能不能不要抽调人马?辽人余孽随便他们怎么闹,他们是死是活,总大不过宣赞的安危”
萧言缓缓摇头:“要将声势闹大一些,足够震动汴梁,这些辽人余孽当中,必须要有代表耶律大石的骨干支撑。这点人是省不得的…………而且有他们居中做为核心,总能控制这乱事规模一些,能少杀些人就少一些罢…………再说了,没有他们做为耳目,我怎么知道这场乱事发展到了什么地步,火候是不是足够,什么时机才最适合我发作动手?耶律大石和甄六臣不过是两个人,我也没那么娇弱,有个两百心腹,就足够控制了,再不至于出什么乱子…………”
张显无声点头领命,萧言说出这般大道理,他还能说什么?只有这些日子将自己睡眠再减一个时辰,照顾得更周密一些罢了。他本想退下,但是看着萧言神色郁郁,一副难以开解的模样,忍不住就多问了一句:“宣赞,是在担心燕京那里么?”
萧言一笑摇头,裹紧了身上斗篷:“两个文臣,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个世道讲的还是实力,我也没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怕不着他们…………”
他沉吟一下,最后还是苦笑道:“我只是觉得,眼前这一切,似乎不是我想要的…………”
萧言还想要什么?张显不明白这个,也不好插口,只能静静听着。萧言也不看他,只是在那里喃喃自语:“我当日发誓,来到这里,就是新生。要扶危定难,要不负此生…………可是这叫做不负此生么?只是在为了自己权位,不惜牺牲所有一切,只朝前狂奔。什么东西都能牺牲了,这此生还有什么味道?这不是人过的日子啊…………”
短短失态,不过一瞬即逝,萧言转瞬就振作起精神,搓搓自己被夜风吹得冰冷的脸:“这场大戏好容易要上演,还多想什么他**的,张显你也下去,多睡一会儿,瞧瞧你那眼睛,简直就是兔子养足精神,追随老子给汴梁来人一个好看,让他们知道,老子不是他们轻易动得了的”
言罢他就不顾张显,紧紧身上斗篷,大步的就朝着角楼下走去。张显怔在那里,挠挠脑袋,赶紧跟了上去。
只留下空空角楼矗立在那里,夜风掠过,呜咽有声。
~~~~~~~~~~~~~~~~~
在燕山之上,一处山头上面,十余骑马立于高处,同样看着眼前旷野之上星星点点遍布四下的灯火。这些骑士都是一脸风霜之色,看来是急急行军而赶来这里的。
当先一人,个子高大,手长脚长,星光之下双眉斜飞,俊朗英武。正是董大郎。
他同样裹着一领斗篷,脸上露出的只是似笑非笑的神色:“奉天倡义复辽军么?好大场面,好大的郁气也只有这般场面,才足够让俺伸展手脚萧言哪萧言,董某人此次南下,就再不准备向北而去了”
正文 第二卷 汴梁误 第十六章 剧本中的变故(一)
“大宋宣和五年二月十五,燕云克复之后,辽人余孽乱生。
其适时也,辽人余孽举兵四出,声势浩大,何止十万?契丹遗种,斩木为兵。奚人劫余,以身为盾。辽人治下门户贵盛者,不论渤海汉儿蒙古,皆望风从之,分道四掠。其间主持者,正辽人林牙号耶律大石者,大石威望素著,善抚士民,更有能战之名。此前辽人内争,大石去职,辽人多有哭者,以为国亡无日。燕京大火,大石亡其踪迹,孰料竟潜伏边地,收拾余烬,突然举事。
其适时也,四下归宋郡县坞壁堡寨,纷纷告急于燕京。辽人余孽浑不顾生死,以老弱填沟渠,以性命当刀矛箭矢,举事之初,即破郡县坞壁堡寨凡数十,燕地大震。大宋燕地能战之军凡两。曰西军者,久战兵疲,不得犒赏,都门锦衣绣使,尚有诸多挑剔。西军气沮,数万大军顿于燕京,拒不赴援。曰神武常胜军者,萧郡王南归之人,颇受疑忌,远避檀州,虽乱起之时竭力自效,典兵四讨,然则奈辽人余孽报必死之心,声势浩大何?
其适时也,燕地乱事传至都门,举国震动。识者谓六千万脂膏,数万长征健儿白骨,只恐一朝成为虚掷,更深恐之数万精锐,耗于燕地,大宋则无一可战之军,更兼门户大开,国事糜烂,恐有不忍言之事…………”
————引自《大宋宣和北地述异》
~~~~~~~~~~~~~~~~~~~~~~~~~~~~~~~~~~~~~~~~~~~~~~~~~~~
无数急报,在这几天内纷纷的传进了燕京城中。有的是离燕京比较近的州郡,既然已经投效大宋,自然就向燕京报急。有的地方明明离檀州更近一些,那里也有一支军马,却不知道为什么,偏偏要将急报送到燕京城来。不过这个时候,谁还顾得上追究这个
对于集结于燕京城的西军上下来说,除了深知内情的少数几个人。克复燕京之后一直过得有点懒洋洋的西军上下顿时就紧张起来,没想到以为死挺了的辽人,竟然又死灰复燃,一下搞起来这么大的声势
燕京内外,全部戒严,四门紧闭。燕京左近西军营寨,全都加派人手值守。营寨防御,加倍整治。燕京四下那些才安顿不久的流民百姓,又纷纷逃入燕京城中。此时燕京城也只开一门接纳这些流民百姓入城,而且入夜就立即关闭。这些纷纷逃难而来的百姓们,就在城门口风餐露宿的等候,这世道谁也不知道怎么了,以为松了一口气,接着又是刀兵四起其他地方不敢说,这燕京城有几万大宋精兵,还有修整完善大半的坚固城墙,总会没事罢?但愿此次也是燕地最后一场乱事了,不然老百姓们真的没有活路了
全军警戒森严,城墙垛口全部有人值守,守具全部由民夫不断的搬上城头。城门外聚集的大批百姓眼巴巴的等待着入城,再加上不断驰来的急报传骑,一下子就让燕京难得的一两个月升平气氛消散无遗,每个人身处其间,都不由自主的绷紧了神经。西军诸位相公重将这般郑重的应对,看来这场乱事还当真不小
前两天汴梁使节到来,营中风传的消息很是不妙。萧宣赞这般一等一的英雄,被逼去了檀州避祸。老种相公在城门口就恶了两位使节。汴梁使者到来,没有加以宣慰百战余生之士,倒是诸多挑剔。犒赏也没有随使节到来,只推是随后就要运到。照理说使节到来,第一时间就要传来诸将的封赏,从老种相公起一直到下面的使臣,都是封赏有差,该升升,该赏赏。就算钱帛在路上,可是这不要钱的超转官阶,封赠名衔也应该就很快下来。偏偏此次是绝无消息营中风传,朝廷看着西军打了这么一场战事下来,还保有相当实力,很是不愿,说什么也要死死的压制住西军,至于萧宣赞,更不用说了,恶了童宣帅,他一个南归之臣,朝中无依无靠,能得保首领就算不错,哪里还谈得上封赏他那场奇功?
西军上下都是愤愤不平,这卸磨杀驴也实在太明显了一些这场乱事才一传出来,最开始的反应大家倒是有点惊喜。叫你们这些大头巾放完焰口不要和尚,现在燕地还未曾全平,还不是要指望俺们这些丘八?到时候看你们这些天使怎么和老种相公说话
不过乱起几日之后,西军当中,中下层的军将官兵也微微有点疑惑了。老种相公他们怎么这般沉得住气,就是任萧宣赞在外厮杀?大家都是当老了兵的,知道这等民乱起事,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不过就那么回事,和装备精良的正规军比起来,简直是不堪一战,只要击破几个大股,就能让乱民丧胆,然后不难次第削平。送上门的功劳都不要,还图什么?现下使者挑剔,正是要出力自明于朝廷,偏偏几位相公太尉就按兵不动
而且大军群集于燕京,每日吃嚼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粮道遮护人马绝少。要是让乱军断了粮道,就算随时都可以打通,总是一个麻烦事情,而且还怕有什么万一。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家处于险地当中罢
西军上下,虽然对朝廷有诸多怨气。但是临急变而为大宋死战,倒是没什么含糊的。更何况全燕变乱,出战也就是救自己。屯驻燕京四下的西军营寨早就整兵砺马,随时准备出动剿洗四下乱军,却偏偏等不到军令下来,只得死守营中,将燕京遮护得严密。领兵军将一天不知道多少次在营门等候传骑带来诸位相公的军令,却总也等不来。个个都在心里嘀咕,难道朝廷真的将老种相公得罪狠了,这些大头巾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