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判案-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郎一愣:";破绽?是什么破绽?";
苏轼却突然发现:";咦!周师爷呢?"; 。 想看书来
杭州府平冤(15)
沈立坐在案几前端详着剔骨尖刀,听完周聪的回报,猛地在桌上一拍:";好!这剔骨刀必是董非杀人后藏匿在童府的罪证。还有窗棂上的血手印,表明董非是从窗户跳进房内,落地时鞋上沾的湖边黑泥掉落。看来张三元命案已水落石出。哼,苏轼断料不到本府这招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周聪:";大人,属下溜走的时候看那苏轼似乎对此尚有疑虑。";
沈立不屑地:";他才断了几天案,岂能和本府相提并论。推案讲究时机,若不趁机把握,机会稍纵即逝,这和为官之道有很多相通之处。";
周聪:";苏轼聪敏过人,要是等他醒悟过来。。。";
经周聪一提醒,沈立忙道:";快派人去茂元绸压将董非给我抓来。对了,一定要搜出银票。";周聪领命,急急赶了出来。
沈立追出补道:";定要赶在苏轼之前把他给我抓来。";
杭州府大堂上,董非被衙丁一把推进大堂,一脸不满。大堂上威严的气势,令他不由打了个寒战。
衙丁喝道:";跪下。";
董非无奈跪在了地上:";小民叩见知州大人。";
沈立冷眼看着董非问道:";堂下案犯姓甚名谁,家住哪里?从实道来。";
董非哆哆嗦嗦:";是是,小民姓董名非,家住。。。";突然又把话折了回来,";什么,案犯?大人,小民所犯何罪?是谁诬告了小民?";
沈立大声道:";大堂之上,你须得按本官所问回答,本官刚才问的是你
姓甚名谁,家住何处。";
董非:";小民姓董名非,家住城东门内。大人,小人究竟犯了什么罪?";
沈立:";做何营生?";
董非:";开有一家绸庄。";
沈立突然问道:";你可认识张三元?";
董非一惊,嘴里不由有些结巴:";张。。。张三元?";
沈立很满意这样的效果,这再次印证了他心里的推断:";怎么同城同业、你敢说不认识他?";
董非:";是认得,只是前日听说,他从童府贺寿回来,在路上被人刺死。";
沈立:";本府倒是听说,那晚寿席结束,童员外还邀了张三元和你叙旧,可有此事?";
董非隐隐感到有些不对:";员外是邀了我们两人,可是。。。";
不等董非说完,沈立抢问道:";当晚张三元还同童员外借有一千两银子,你该知道吧?";
董非:";借钱的时候,小的已醉倒,并不知晓。";
沈立急问:";既然醉倒,又怎知借钱,分明是在撒谎。";
董非一愣,暗地后悔说漏了嘴,心念电转,道:";适才不是大人说张三元借了银子吗?小民当时并未看到,所以推断是在醉倒后张三元才借的。况且此等事,借贷者也不希望外人在场。";
这下沈立倒一时哑口,不免有些生气:";我问你,散席后,童员外如何安排?";
董非这次学乖了:";小民当时已醉得不省人事,并不知晓,只知道第二天醒来,是躺在童府的厢房里,谢过员外后,就回家了。";
沈立一声冷笑:";你倒是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这个你该认识了吧。";说着把那柄剔骨刀扔了过去。
董非拿起刀看了看,疑惑道:";这把刀小民并不认识。";
沈立喝道:";董非!本官看在你平素纳税守法的份儿上,礼遇与你,你不要逮鼻子上脸,莫不是非要用大刑才肯招。快快将你如何杀死张三元,劫取一千两银子的罪行从实招来。";
董非大惊:";什么?我杀了张三元,冤枉啊,大人。冤枉啊。";
沈立:";这把刀正是从你睡过的厢房里搜出来的。你还有何话好说?";
董非惊道:";难道大人真以为是我董非杀人?";
沈立反问:";你以为呢?";
董非:";我。。。我凭什么要杀人?";
沈立:";那一千两银票,足以使人铤而走险。";
董非:";可我并不知道张三元借了银子啊。";
沈立:";还想狡辩,那好,本官就把当晚所发生的事说给你听听。那天寿席散了,童员外特意留下你二人叙旧。以童员外的好客,一定还邀了你们喝酒,只是张三元要携带银票回家,不敢多喝。于是员外只能同你喝,本来一两杯酒根本难不到你,只不过你想看看张三元究竟要干什么,于是假装醉倒。之后,你看到张三元向童员外借了千两银票,并立了抵押绸庄的字据。因为平素你与张三元在生意上时有竞争,交往甚恶,所以此时一个恶毒的念头在你心里萌生。当张三元携带银票回家时,你偷了厨房的剔骨尖刀,从童府后门跑了出来,一直尾随在后。等到张三元行至湖边,你看到时机己到,冲上去将刀插入张三元的后心。杀死张三元后,你唯恐暴露凶器,把刀又带回了童府。因为当晚所有人都已看到你醉倒,所以你就有了充分不在现场的借口,以此逃避怀疑。可你料不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的罪证还是被本府找到了,你还有何话好说。";
董非一头大汗,身子一软,摊在地上。
沈立象一只矫健的猎豹,看着已束手就擒的猎物,得意地笑着。
过了一会儿,董非缓过了劲儿,突然意识到什么:";不对,不对,我没有杀人,没有杀人。";
沈立一拍惊堂木喝道:";大胆刁民,还想狡辩。";
董非急道:";大人适才推断前半部分准确无误,可是小民绝没有杀人的念头,也绝没有杀人,大人,小民知道凶手是谁?";
沈立一愣:";你。。。你知道凶手!";
董非肯定地:";大人,我知道凶手!";
沈立一时反应不过来:";那你说谁是凶手?";
董非:";当晚,我的确假装醉倒,也确是想看看张三元要干什么。当看到张三元向员外借了一千两银子,小民很好奇,我怀疑他要开一家分店,果真如此,对我的绸庄极为不利。所以,在他走后,我偷偷溜了出来,想看看究竟。可谁知,当我赶到湖边的时候。。。";
董非快步赶路,突然前方传来一声惨叫。董非一惊,加紧步伐,跟了上去。
只见前方一片平地上,模模糊糊,仿佛有人蹲在地上。董非躲到了草丛后,暗暗偷看。稍顷,那人打亮了火折,微弱的火光照亮了那张老脸,董非识得,正是刘老运的父亲刘喜。刘喜看了看地上的人,退了两步,火折也掉在地上,跑开。董非跑上前,仔细看,躺的人竞是张三元。
董非一惊,正要抬腿跑,突然张三元一只手死死地抓住了董非的鞋,一个凄惨的声音传来:";救我,救我。。。";
董非浑身的寒毛都乍了起米,拼命蹬着张三元,可那只手却死死抓着不放。董非用力推张三元,手上沾满鲜血,张三元仍紧抓着董非不放,董非一急,使尽浑身气力一踹,踹开张三元,亡命似的跑了回去。
董非想到当时的情景,眼里仍露出恐惧:";大人,杀张三元的正是刘喜。小人是怕惹祸上身一时不敢说出实情。";
沈立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刘。。。刘喜!";
杭州府平冤(16)
董非肯定地:";不会有错的,我亲眼看到刘喜从张三元的尸身旁逃走。";
沈立怒道:";大胆刁民,为了推卸罪责,随意栽赃嫁祸,这大堂之上岂能容你翻云覆雨,来人呐,与我用大刑。打死这不知死活的。";
衙丁抬上夹具。董非急喊道:";大人,小民句句是真,我敢拿脑袋担保。";
沈立怒喝:";你以为你的脑袋还长在脖子上吗?与我用刑。";
董非急道:";且慢!我问大人三个问题,大人若能回答得出,小人甘愿受刑。";
沈立:";本府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花招。说!";
董非:";其一,大人既然认定是我杀了张三元,那我随处就可将刀扔进湖里,干嘛要把刀带回童府,还藏在床下。若童府的家丁一旦搜出凶器,岂不是自找苦吃。其二,大人咬定是我杀人,大人在我家可有找到那千两银票。其三,张三元临死前写的'文'字,和我董非有何关系?";
沈立愣住,一句也答不上。此时堂外听审的百姓也不由交头按耳,都认为董非说得有理。
沈立毕竟老道,自找台阶:";刁民董非,你杀害张三元证据确凿,不过本府给你一个补过的机会,只要你招认,本府可考虑从轻判处。今晚给我好好想想,明天再来答我。退堂。";说完,急匆匆下堂而去。
";咣";一声沉重的铁链撞击声,一名狱卒打开了牢门。苏轼随着狱卒进到地牢里。尽管墙上有火把,监牢里仍然昏暗无光。潮湿的过道,透出一股令人作呕的骚臭。狱卒提着狱灯照着湿漉漉的地面,引着苏轼往里走。
狱卒向最里面一间牢房一指:";大人,最里面那间就是关刘喜的地方。";
苏轼:";劳烦了,我自己过去就可以。";
狱卒:";那好,属下就在门外,有情况,属下会及时赶来。";
苏轼点点头。狱卒转身离去。
苏轼走到牢房不远处,发现一个人跪在地上正给牢里的刘喜喂饭。仔细一看,正是刘老运。苏轼站在一处昏暗的角落里,静静地听着二人的对话。
刘老运:";父亲,你多吃点吧,这几日,你又瘦了。";
刘喜笑着说:";我已经吃不少了,能吃到我儿亲手做的饭,为父知足啊。";
刘老运:";从小到大都是父亲给孩儿做饭,象今天父亲吃到孩儿做的饭,只怕日子也不多啦。";
说着,眼眶里又止不住地湿润起来。
刘喜:";莫哭,莫哭。";说着,自己的眼泪倒先滚了下来。
刘喜:";儿啊,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不可能事事顺心,按说我也该知足了。可说老实话,我不甘心啊,为父还有许多心愿未了。";
刘老运已泣不成声:";孩儿知道,孩儿知道。";
刘喜:";为父想看着儿平平安安,看着儿事业有成,看着儿新婚迎娶。为父还想抱一抱大胖孙子。我想啊,做梦都想。只怕这以后都没有机会啦。";说着也是泪流满面。
刘老运:";别说了,父亲,孩儿这就去找那个昏官,要他给父亲平冤。";
刘喜托住儿子:";莫去,去了也不过是多受些皮肉之苦。";
刘老运嘁道:";为什么,你我都没有杀人,为什么要受这不白之冤。他要是敢不管,我就去京城告御状,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