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点点,六0年代 >

第13部分

点点,六0年代-第13部分

小说: 点点,六0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答仍然是“余老师”,但声音轻了许多。

  余老师直接点名了,说:计言其,你写字最好,你说说,史老师和我,谁写字好。

  计言其站起来,不知道余老师是什么意思,吞吞吐吐没有马上回答。点点想,这有什么难的,肯定是史老师的字好。但余老师没让自己说,所以她也没说。

  余老师:那你说说,你喜欢哪一位老师写的字。

  计言其:我?

  余老师朝他点点,说:对,你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彼此熟悉了,大家觉得余老师不总是严肃的冷峻的。有时很平易近人,乐意听学生意见,即使在上课也是。

  计言其:我喜欢史老师的字。

  余老师满意地大声说:这就对了嘛。史老师的字比我好得多。说我字好的人都不实事求是。以后不能这么拍马屁。

  其实,同学们也不是拍马屁。他们都钦佩史老师的字,但也都宁愿余老师的字是最好。这样,他们就可以模仿她的潦草字。而史老师写字总是很认真,把每个字、甚至每个笔划,都写得像字帖一样。要学他的字,不能有半丝马虎。

  史老师是算术老师,年过半百,胖胖的,行动永远是缓慢的,连脸上的表情也变化很少,温和,微笑,仿佛放上去容易,轻易就不拿下来了。写字当然也很慢,一笔一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好像每个字都是直接从字帖里抠出来的一样。他大概也知道自己慢性子慢动作,上课不多写字,通常在课前就把要用的板书写在小黑板上,这样,就可以不影响上课的节奏。

  余老师:大家知不知道,史老师的草书写得很好。是学校里所有老师中写得最好的,又快又好,比速度比质量,没人比得过。

  大家很惊奇,史老师原来是这么有本事的一个人。

  余老师:他的草书还在全市的教师书法比赛上得过奖。

  同学们发了同片赞叹声。

  余老师:为什么史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把字写得这么慢这么认真?

  这正是点点想知道的。原先她一直以为不温不火的史老师性格造成了字迹。

  余老师:我们都劝史老师,板书写得快一点。如果他写得快一倍,仍然是一手好字,大家仍然能看懂。算术老师字稍稍马虎些没关系。

  点点觉得余老师说得很在理。以前算术语文易老师一人教,她在算术课上写的字好像就比语文课上的潦草一些。她对学生算术作业中的字迹要求也没语文课上的高。

  余老师:可是史老师说,老师的每一个字都是学生的榜样。小学是打基础,基础一定要牢靠。小学生只看到草书的潦草和快,不知道这是建立在认真的扎实的基础上的。

  说到这里,余老师停顿了一会,给时间让这些孩子思考。然后又说:这么好的老师在你们面前,做你们的榜样,不好好学,还学什么潦草字。告诉你们,要学就学史老师,他的字比我的好多了。要比,就比谁的字好,而不是潦草。

  余老师的口吻渐渐严肃起来。她一严肃,大家就害怕,噤若寒蝉地听着,再也不去想潦草字的事。

  算术课上,点点很认真观察史老师板书。每一笔都遒劲有力,收笔的时候微微顿一顿,但又不过分。有时很飘逸地一撇或一点,往平稳中注进一点动感。史老师写字的时候,速度不快,却很随意,甚至微微摇晃着脑袋,很享受的样子。但写出来的字,像是在一条直线上,看着很舒服。大家都很钦佩史老师,很想自己也能写这一手字。

  可是,余老师却说:不光是学史老师的字,这是表面的。更应该学史老师的什么?都开动脑筋好好想想。

  点点恍然大悟:认真。史老师每个字都写得认真。余老师反复强调过,学习要认真。

  除了认真,还有以身作则。余老师说,史老师说过老师的一举一动是学生的榜样。

  说这话时,余老师朝点点看了一眼。点点微微有些脸红。

  从二年级第一个学期起,点点就搞明白一件事——课外作业做过就做过了,不留痕迹。老师一直说课外作业要记入学生手册的,还指给大家看学生手册上专门就有“平时成绩”这一栏。可是点点发现,那个“平时成绩”里记录的是平时小测验的成绩。她得出个结论,只有做在纸上的题,才会记进学生手册。所以点点对做在本子上的课外作业向来很马虎,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特别是算术作业,每次都会错几道题,数字也写得很马虎,算术作业一直马马虎虎地将就着。好脾气的史老师始终没有对点点的作业做过评价,更没有批评过,只是认认真真的打着勾、打着叉,但是他似乎又教了许多。

  点点算术作业的字迹明显端正了,准确率也提高了很多。 txt小说上传分享

自己学
余老师把点点的测验卷摊开在办公桌上,让她自己看。查生字一部分几乎全军覆没。而对其他同学来说,这部分应该是送分的。好在分数很少,对整体影响不太大,点点还能维持在班上的领先地位。

  余老师:查字典很难吗?

  点点很惭愧,没吱声。

  难倒是不难,烦得很。点点懒得查字典。课内要学的科目越来越多,课外想看的书也越来越多,查一个字、读懂字典有关这个字的解释所需要的时间,可以多看几页书,而这个生字放在文章里,上下文的意思顺一顺,即使不识,也能猜出个大概。所以点点词汇量大,写作文用词也贴切,就是读音不准。考试、测验时,只要有查生字,总会失分。渐渐的,点点对查字典就很生疏了。起先,只要愿意,她能和同学们一样,查得快而准。后来就不行了,无论是笔划查询还是拼音查询,点点都很慢。越慢,点点越不愿意用字典,越不用字典,就越慢越生疏越落后。这方面的学习,点点陷入了一个怪圈。

  余老师清楚地看到,点点对于字词的轻视,到了很严重的地步。有一次,主题中队会上,点点代表班级发言,竟然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幸亏来观摩的老师们没在意。课文里还没教过“辜负”这个词,点点用对了地方,很贴切,只是少了个“不”字,意思就大相径庭。余老师猜点点一定是跳跃式地看书,并想当然地以为加了“不”总是否定的、是不好的意思。余老师发言时,她强调说“樊点点说得对,我们一定要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这么说的时候,余老师特地看着点点,见点点羞怯地一笑,知道今后她不会再用错这个词了。

  但是不用错这个,会用错那个。并且,问题其实不在于查不查生字,读不读得准发音,或者能不能精确地写出字词的解释。查字典是教材上有要求的一个知识点,如果能以任何理由忽略这个知识点,那么,对于其他的学科呢?如果该学的没学好,点点以后的学习,有可能就进入无序的发展,或许就会偏科。余老师最担心的是这个。

  余老师又问一遍:查字典很难吗?

  点点:不难。

  余老师:不难为什么错了这么多?

  不用点点说,余老师也知道答案,并且在找点点谈话之前就想好了办法。

  余老师:怕烦,是不是?

  点点不敢回答“是”,哪有学习可以怕“烦”的道理。只有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是从小就听熟的故事。

  余老师:怕烦,教你一个简单的办法。

  点点有点意外,看着余老师。

  余老师不像是是挖苦。她说:现在新出了一本字典,叫“四角号码字典”,查字很方便,学会了,看到一个字就会知道在第几页,直接翻到那一页就行了。

  点点觉得太好了,当即决定马上去买。

  余老师:不过,学起来有点难。这是种新的查字典的方法,会的人不多。我也不会,你要靠自己学。

  点点不怕难,跃跃欲试想自己学。

  临走,余老师说:四年级的焦老师会,你可以去请教她。

  点点:焦老师?她教数学的。

  余老师:教数学怎么啦?就不可教你语文啦?

  点点连说不是。老师们都深不可测。焦老师教数学,她掌握连余老师都不会的语文知识。史老师也教数学,汉字写得比语文老师都好。余老师教语文,说不定她还是数学家。点点觉得老师们都太渊博了。

  当天放学以后,点点就去新华书店买回了《四角号码字典》。这事不难,点点的学校离开繁华街区只有十来分钟路程,点点自己有零花钱,不必向妈妈要钱。不过这本字典有点贵,差不多花了点点一个月的零花钱。

  余老师说过,四角号码就是把每个字分成四个角,每个角都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的诀窍,都在一首口诀里,字典里有。回家的路上,点点迫不及待地打开字典看了起来。果然,第一页上就是口诀,整页纸上就四行、二十八个字,很显目,读起来琅琅上口。还没到家,点点就会背了。

  晚上,点点试着查找一些简单的字了,成功了。

  可是再学下去,就不简单了。许多字似是而非,对照口诀,仍然不知道该翻到第几页。点点想去问问焦老师,每次走到四年级办公室门口,都看到焦老师不是在批作业,就是在为同学补习。点点不好意思打扰她,只得回家问哥哥。哥哥已经读中学了,成绩一直很好,自己不懂的,哥哥都懂。

  可是这一次,哥哥也不懂,他拿着字典看了两天,对点点说:这本字典很好,学会了用起来很方便。

  点点想这还用你说?余老师早说过了。说:我就是想让你教会我嘛。

  哥哥:别人教没有用的。你只有多用,熟能生巧。

  原来还是那么麻烦。点点说:那我还不如用新华字典。

  真难。口诀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可是怎么应用口诀的补充解释,四页纸二十八个段落都不止。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点点甚至都还没识全。

  于是,点点把字典束之高阁。

  可是,余老师没有忘记这件事。过了几天,她问点点:四角号码学得怎样了。

  点点含含糊糊地说:买来了。

  余老师:我问你学得怎么样了。

  点点:我看……我找……,找过焦老师了。她很忙。

  余老师很干脆,说:我不问理由,要么你自己学会四角号码,要么像大家一样用新华字典,总之,查字水平,不能拖你语文成绩的后腿。你自己选择。

  点点选择了用四角号码,相比较,四角号码难学易用,新华字典易学难用。长远来说,用四角号码是上策。这是哥哥归纳出来的,点点也有这样的体会。

  余老师:好。这是你答应的。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言必行,行必果。

  对于最后一句,点点有些耳生。余老师在备课本上写给她看,一边说,孔子说的。他说过许多话,都很有用,以后你会学到,也可以自己找来看。

  看到那六个字,点点猜出了大致意思,点点头。

  点点被逼无奈,硬着头皮又去找焦老师,心底里为自己鼓了无数次劲,告诫说不管焦老师忙不忙,一定要向她请教。

  可是焦老师不在办公室。

  第二天,焦老师仍然不在。

  原来焦老师病了,大病,不会再来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