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56部分

惊雷入汉-第56部分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荆州牵制吴将施绩的王昶此时也撤军回到了襄阳。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东吴几万大军按在江陵动弹不得,这已然是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江陵方面的施绩对此也是无可奈何。让王昶抢占了先机,自己慢了一步也难以怨天尤人。而且当务之急是东吴国内的形势,作为荆州军区的最高统帅站在那一边是足以影响天下的抉择。
路蕃带着魏军很快便是回转追了过来,然而这个时候文俶,王祚早跑的没了踪迹。这个方向再往远去已经超出了魏军的搜索范围,追之无益。摇了摇头,路蕃暗道自己不走运,错过了这一桩功劳。司马昭大军离开后,王基在两淮之地尤其是两国边境之处投入了重兵布防。漏网的吴将想回国根本是痴心妄想,只要身在魏国境内被捕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留在淮南守御的吴将乃是朱异。面对大好的时机只有退守边境的份儿让朱异很是不满。东吴前后搭进去三万多人不说,还赔上了全氏一族和文钦,唐咨等一干将领。
士族阀门在江南地区比比皆是,多全家一家不多,少全氏一家也不少。但文钦,唐咨等将领便是不同了。这些人都是由魏国投奔而来,对于魏国的地理和战术有很独到的认识。日后和魏人交战时没有文钦等人的帮助,等于失去很大的助力。
魏人在边境屯驻重兵,朱异也是同样的做法。国内目前这种形式,若是司马昭攻过来,便是一场苦战。东吴在长江北岸的占领区难以保住,但司马昭的魏军想渡过长江登陆南岸便是痴人说梦。东吴水军的厉害曹操是尝过了,司马氏还没吃过苦头。
听到全家被吴主孙亮投入大牢的消息,孙綝愤怒到了极点。自己给孙据等人的书信说的很清楚,切莫轻举妄动一定要小心谨慎的等待自己回来。只要回到建业,孙亮还敢撒野么?可这兄弟几人就是不听,闹了全家被抓的下场。自己带着十几万人出征,家眷却是留在建业的。现在成了吴主孙亮的人质,这事儿便是难以善终了。
孙綝并不知晓孙据兄弟如何落入了孙亮的手中,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也打听不到具体的内容。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退路,孙琳心中恨火狂烧做着最坏的打算。

(如果喜欢阅读劣作,还请不吝收藏,欢迎各位大大留言指正,大大们的反馈是不动写作的动力!)




第三十四章 两国动荡(下)
孙氏定都江南,历经数次变迁,建业依旧是繁华景象。不知何时会再次迁都,但人们关注的只有眼下。孙綝的大军在归途之中,家室却早被扔在死牢之内。没有人站出来提议如何应对孙琳,也没有人商量怎样搭救孙氏家眷。整个江南的世家阀门都在观望这一场龙虎斗。

吴主孙亮是江南的天子,一国之君;大将军孙綝位置权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下级挑战上级的危险游戏,但目前看来却极有可能成功。原因无他,实力二字而已。

除了荆州方面的施绩,整个吴国的兵力都在孙綝的掌控之中。而吴国京都不过区区五千兵马,大半都是新近收编的孙氏旧部。悬殊的军力对比,没有人看好孙亮。但身在皇城,也没有人愿意出头依附孙綝。无论谁上位为帝,最终还是要依靠士族阀门来控制国家。

孙亮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每日上朝下朝处理政务,沉稳的不像十六岁的少年。山雨欲来风满楼,朝中的大臣各自提心吊胆,见到孙亮这般作风反而疑窦丛生。思来想去得出结论,或许是吴主在故作镇定。

只是镇定归镇定,该来的终究会来,躲不开更无法忽视。孙綝怒发冲冠的十几万人马不是故作镇定就能解决的。有心者会发现朝堂之上少了几人,但观察城中的布置却是没有兵力调动过的迹象。

每日城门的进出一如往常,没有做战备的防范。即便来得是孙琳的耳目,搜集完消息后也可以大摇大摆的离开。建邺城和吴主孙亮一样,毫不设防,放佛不知将要面对何事。

孙亮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态势,孙綝有些揣摩不透。反复思虑各方面细节,比较两方的实力,最后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吴主孙亮是在虚张声势故布疑阵拖延时间,借此机会从荆州调兵。

施继对于吴国是绝无二心的忠臣,否则也不会继承陆逊的衣钵镇守荆州。孙綝虽然权势滔天,也知道就自己并不得人心尤其是世家阀门对自己抱有敌视的态度。大家所畏惧的是手中的兵权,而非孙綝本人。

如果孙亮召唤施绩回援,以施绩对吴国的忠诚,甚至因此丢掉整个荆州都是在所不辞。眼下的东吴,声望最高,最能打的将领恐怕便是这个施绩了。绝对不能等到荆州军到达,在此之前便要攻入建业!

建业城中有敌人也有亲人,四个弟弟和五家老小听说都被打入了死牢。兵临城下之时,这孙亮会不会用自己的家人作为人质来要挟自己呢?

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冥冥中印证了不知真伪的这句。视刘禅为范例的不只是吴主孙亮,还有魏主曹髦。

魏蜀两国虽然互不相同,断绝往来,但消息是隔不住的。东方大战期间魏国也没有忽视川中的一系列变动。曹髦和司马昭不约而同的给了刘禅很高的评价。黄皓,陈袛专权之时蜀汉军政依然保持平衡。等到了黄皓被废之后,川中各方的势力仍旧是平衡的态势。看似如日中天的陈袛一家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好处,反而是刘禅趁机收拢了权利。若是认清形势,陈袛依旧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惜陈袛过分的沉迷于权术,导致身败名裂。蜀汉由此演变为刘禅一人专制的局面。

能放能收,这是为人君主能力的体现,刘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司马昭对刘禅的评价。到了魏主曹髦看法又是不同,刘禅的作为将皇者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效仿刘禅的故事,是否可以扳倒司马氏呢?

返回许昌的路上,曹髦静静的坐在车中一路默然,没有谁关注这曹魏皇帝的动向。所有人的精力都用在了司马昭身上,已然是权势顶峰的司马氏立了此功后会被推上什么位置呢……

回到了许昌魏帝曹髦变成了最为忙碌的人。此番平乱的封赏明细被一一呈上,曹髦身为魏帝要做的只是盖上皇帝的大印。这只不过是给自己看一遍而已,实际的封赏都是由司马昭做主。

征讨寿春时候司马昭大军屯驻于丘头,为了彰显司马昭的武功,于是曹髦下令改丘头做武丘,纪念这次大胜。司马氏的党羽也在朝中鼓动,希望可以封司马昭为公。

这或许是司马昭的意思,也可能只是司马氏党羽用来奉承主子的手段。作为一国之主的曹髦却难以忽视眼前的现实,不封便是激怒了司马昭。封了,魏家的尊严何在?

即使是手无缚鸡之力孤身一人,曹髦也想表现的有所不同。会有人安于做一个傀儡皇帝,可绝对不会是自己。朝堂之中早没有什么忠心可言,人们眼中只有司马昭,没有魏国皇帝。没有比这更坏的事情了,今日的情形不是曹髦造成,可曹髦必须承担这份屈辱。

仔细想想,皇室似乎早就没了什么尊严。于是曹髦拟旨,奉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进位为相国。将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河东,平阳八郡,七百里的土地赐给司马昭。

不出意料的是司马昭没有接受,反而推辞这份封赏。曹髦觉得很是无聊,也是无奈,这个时候谁不知道司马氏的居心?但司马昭想要牌坊,魏帝也要成全。否则被人说是并非诚心封赏司马昭,岂不是弄巧成拙?

出人意料的是司马昭竟然推辞了九次,这是真的不接受?曹髦彻底愤怒了,既然无心受封何必让党羽在朝中搬弄唇舌?看司马昭很是享受的样子,曹髦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满腔怒火往肚子里咽。

孙琳带着三万吴军日夜兼程赶赴建业,准备抢先夺取建邺城,免得夜长梦多。虎威将军丁奉,奋威将军陆抗随孙綝而行。孙綝自己的军事能力不足,但也知道要对抗荆州的施绩,唯有丁奉这种资历极深的将领才行。

还没有到达建业,营中却是出了变故。孙綝本身的三千多亲兵除外,其他的两万多吴军在丁奉和陆抗的带领下竟然哗变,反把孙琳的众军团团围住。错愕万分之后便是暴怒,因为孙琳看到太常全尚站在丁奉,陆抗身侧。

不知不觉中身边的将领竟然被策反了,这是孙琳万万没有想到的。四个兄弟不在军中,对于军队的控制力自然有所下降。加上孙綝不得人心,强行北伐又无功而返,军中对于孙綝早就有了看法。

吴主孙亮以天子名义命令诸将各统人马擒拿孙綝,凡是效忠于国家的吴人,有哪个会忤逆天子之意呢?被落在身后的十万吴军也接到了天子的传召,将军刘丞奉旨宣召。不过略动口舌,便成功拿下了这十万人马。

孙綝的骄横只限于孙綝一族,并不代表吴国的各个阶层,这或许是孙綝最为致命的弱点。

老谋深算往往用来形容算计很深,又很能藏的老家伙,司马昭就是这么一位。司马昭手中的权势不会因为被封晋公就增加多少。晋公代表的是名望,更是皇室低头的表现。只要再一次的提出封赏自己做晋公,司马昭便不会退却。让了九次,这戏已经做得很足了。

到了魏帝曹髦那边,却是觉得这戏做得太过了。连续九次都被拒绝,如今看司马氏党羽的意思,似乎还是要有第十次。这是让自己一个头磕在地上啊,从此以后在司马氏面前还抬得起头么?

过了数日,晋公的事依旧在朝中传个不停,只是魏帝曹髦没有了动作。魏帝不做反应,司马氏党羽干说也不是个办法。朝堂之上司马昭都是独断专行,行使皇帝的权利。曹髦在龙椅之上成为了看客,心中明净的很,这是司马昭对自己还以颜色。封了你做晋公,事态便会好转么?扪心自问,曹髦根本不相信会是如此。

身边可以托付的臣子不多,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数来数去也就这三人可以议事,曹髦决定先召三人入宫商量一番。这时外面的宦官入内来报,中护军贾充带着人马围住了宫殿!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司马氏党羽,气势汹汹却依然遵循礼数。来的目的很是简单,希望魏帝曹髦可以继续封赏大将军。大将军劳苦功高,为了国家的建设费尽了心,磨破了嘴,身子板差点没累毁。陛下你要是再不动作,那可要冷落了大家的心啊。大将军都是这等待遇,我等拼死拼活的又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曹魏的天下么!

这个人说完,另一个跳了出来高声呼喊着。一副打了鸡血的样子,好像不封赏司马昭大将军便等于欠了他巨款不还一般。蹦高的还没消停,那边又哭趴下一位。曹髦看那人的脸庞,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死了老爹般的悲伤。一边抹眼泪一边嚎个不停,国家怎么会变成这样?有功之臣得不到封赏,这是亡国的征兆啊!捶胸顿足的这位还没演完,身边的一位不干了。“彭”的一声跪在地上死命磕头,没几下已经见了血迹。一个字都不说,但那架势那气势都在告诉曹髦,必须要听从大家的劝告才是。

这一刻曹髦感到天旋地转,一张张嘴脸映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曹髦想笑,自己真是幼稚,实在是太傻太天真了。身边尽是这等佞臣,就算驱逐了司马氏,恢复曹魏的天下,凭这些人又能做些什么?

想到这里,魏帝曹髦突然万念俱灰……

(如果喜欢阅读劣作,还请不吝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