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362部分

惊雷入汉-第362部分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先生之才,难道无法力挽狂澜?”迁都一事,兹事体大,与司马炎称帝的大业息息相关。一旦迁都造成的后果将导致魏国衰败,司马氏的威望大跌,哪还如何登基称帝?!

张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旋即想出了问题所在。幽禁魏帝曹奂,数年来的苦心经营,司马炎意图篡位的谣言早就在民间传开。眼下形势如此危急,司马炎却迟迟不愿意迁都,问题的关键便是称帝一事啊!

“晋公认为朝中之人,何人是刘公嗣,姜伯约对手?”张华微微一笑问道。

“这……恐怕没有合适之人啊……”司马炎想了想如实说道,脸上微微一辣。刘禅乃是一国之君,自己也以君主自封,两下比较自己不如刘禅。姜维乃是蜀汉宿将,可魏国朝中的耆老宿将不是战死,就是隐居,两下比较自然是魏国不如蜀汉了。

张华叹息道:“若是蜀军围住许昌,以晋公之能,认为许昌形势如何呢?”

司马炎想了想道:“许昌城墙坚固,兵精粮足,抵挡蜀军应是没有问题,各地人马前来支援,蜀军胜算不高……”

见司马炎仍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张华索性起身轻声道:“海西落入蜀人手中,前方战将叛逃不断,晋公难道忘记了么!?”

海西地理偏僻,可却是富得流油,关键却是中原世家在海西都有分一杯羹。蜀人占据了海西,与中原世家自然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杨骏兄弟,李俭,曹亘等人的倒戈已经让曹魏损失惨重,张华一句话,却是吓得司马炎跌坐椅上,脸色惨白,半晌没有动静。




第二百三十三章 风波再起(上)
张华短短数语让司马炎坐卧难安,蜀汉强盛,曹魏衰败,前方第一线的将士投降蜀汉的兵力已然超过了一万人。尤其是以杨骏,曹亘为首的一批魏将,带走了各自的精锐人马,让魏国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更显得不敷使用。
前方军心动乱,朝中也未必稳如泰山。那海西一县之地竟是没有任何反抗蜀人的动静,是否代表着各大世家的态度?通过海西可以保住自己的财富,又可以和蜀人搭上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这些世家大族对于司马氏的统治早就有所不满,毕竟魏国日渐衰落。可司马炎也有自己的苦衷,既要满足这些世家豪族的利益和胃口,又要让国家蒸蒸日上,谈何容易?
张华指出的问题,比蜀汉随时的兵临城下更加的迫在眉睫。魏国可不是只会以多欺少的国家。虽然中原的军队屡遭败绩,可司马伷在河北还有着扫荡异族的精锐魏军,和蜀军抗衡也是毫不逊色的。
纵然重兵坚城,但若城内有人反水,那许昌便是第二个寿春城,告破不过是旦夕之间罢了。
更可怕的是这些世家大族遍布中原大地各处,真要是与司马氏划清了界限,整个中原岂不是风声鹤唳?
“晋公筹划已久,此时放弃实是困难,只是燃眉之急不解,一切皆是无从谈起啊!”张华语重心长,力劝司马炎决定迁都。
一方是自己筹划许久的称帝开国的大业,一方是内忧外患的现况,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两难之下,司马炎权衡半晌还是没有决定,心中煎熬可想而知。内部各方势力的支持是司马氏立足曹魏政权顶峰的关键,失去了这些家族的支持,还如何称帝?
这些人脸色一变就是大魏的忠臣,尝到甜头便是大晋的开国之臣!当司马氏的威望和权势无法维持稳定之刻,司马炎这个家族带头人,只能被人左右罢了。
“背国之贼,本公已经尽数处置,难道不足以震慑宵小么?”司马炎幽幽叹道,仍是抱着一丝希望看着张华。
张华心中一痛,自己拼着粉身碎骨来到晋公府邸,也知道这一行有多困难。但司马炎如此瞻前顾后,倒是让事情变得无比的艰难了。其实以人之常情度之,若非是两难的抉择,司马炎也是个爽快利落的家伙。
偏偏一生的欲望和野心要实现之时,就出了这么大的岔子,谁又会甘心呢?
“连连战败,蜀人逼近,若想荡平内患,还须有遏制蜀人的方法,如此还可渐渐抚平人心。否则么……恐怕无济于事啊……”张华身为当今曹魏第一智者,对于朝中文武的状况也有自己的了解,能够抵挡姜维等人的将才,怎会是那般好寻的?
别的不说,若是有两个杜预在,杜预的宛城军又怎会被困住呢?说到底杜预勉力支撑难能可贵,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一个杜预如何同时与姜维,刘禅,羊祜这三大用兵高手抗衡?
不知为何,这个时候司马炎却是想起了王基这名老将。无论局势如何不利,无论蜀人如何强盛,王基身为一代宿将总是能够在危急之时力挽狂澜。就算蜀汉大军包围建业,也是拿着老者没有任何办法。
偏偏是朝中内斗,各个势力互相倾轧,导致王基心灰意冷,一死明志。当时曹魏还有些许名将在,到还不显得如何。时过境迁,当杜预等人难以抵挡蜀军时,对于王基这百战百胜的老者,相信热切怀念的并非司马炎一人。
司马炎双眼通红,面目发怔道:“外无良将,内无贤臣,难道这大好河山,真的要拱手让给蜀人不成?”
心中一酸,几滴眼泪落下,美梦成空,基业被毁,眼下的司马炎虽然是晋公。可对于曹魏这个国家,早就看成了自己的私有之物,所差的不过是一个名分罢了。偏偏就是一个名分,要经历千辛万苦,最后偏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华也是跟着心痛,想当初若是自己不顾裴秀的阻止,揭穿潘岳的事情,是否今天的一切都会不同?一时的犹豫,一时的怯懦,带了的是无法挽回的苦痛。曾经的已经过去,眼下的不会重演,鼓起勇气,张华跪地道:“微臣有一策或许可用,只是看晋公是否有壮士割腕之决心!”
司马炎眼中布满血丝,看着张华缓缓的道:“茂先快讲!”
“微臣斗胆探问一句,晋公迟迟不愿做决定,可是与各大世家达成了开辟新朝的意向!”张华一头磕在地上,无畏的声音有了一丝颤抖,这话说出来不仅对于曹魏是大不敬,对于司马炎而言同样如此。
今日司马炎的答复或许成为他日的口实,这句话问出,便是杀身之祸!
猛吸了几口气,连续倒退数步,司马炎一脸阴晴不定的看着张华,无数想法闪过脑海之内。
“不错,正是!”强压紧张的情绪,司马炎应允了张华的话语。私底下与各大世家首脑谋划时并不觉得如何,而今在正式的场合公开承认,哪怕只是自己和张华两人在场,也是无比的压抑和沉重。
张华心中早有了答案,但听到司马炎亲口承认,仍然是身躯一震。半晌方才平复了心绪,缓缓的道:“晋公要成事,必要建立无比的威望,眼下并非是好时机。”
“哦?茂先是反对了!”司马炎亲口应允之后,人已经变得十分敏感,今日张华若是一心站在自己这一边,尽心竭力的做心腹谋臣还好说。一旦张华有丝毫的迟疑与抵触,等待张华的必然是死亡!
“微臣并不是反对,只是请晋公深思,眼下的形势即便是击退了蜀军,人心躁动之下,难道原本支持晋公之人,还会保持忠心么!”张华先澄清了自己的立场,随即又提出了问题。
蜀军杀来,魏国内部的文武已经有了松动的迹象,就算蜀军退走了,大环境也与之前的魏国截然不同。此一时彼一时,环境的变化造就形势的转变,人心难道不变?
连自己的老丈人都跑路去了蜀汉,谁不人人自危?就算是和平了,一旦称帝带来的动乱,也是需要的考虑的。
司马炎脸色稍微缓和一些道:“以茂先之见,眼下应当如何?”
张华暗自松了一口气道:“眼下只有两条路走,一者,聚集全国之力,誓保许都与蜀人决一死战!二者,留大将固守许都,晋公携群臣往邺城屯驻,凭黄河为守!”




第二百三十三章 风波再起(下)
“哦?”司马炎听出其中的蹊跷,又是开始了踌躇。张华的两条路很是实际,聚集全国的力量与蜀军决战,自然有其好处。首先便可借着这聚集兵力的大好时机收买人心,震慑宵小,同时肃清一些立场松动之辈。
蜀军虽然强盛,可宛城有杜预牵制,小沛有胡广固守,汝南也有人马屯驻。各处魏军兵力不多,但足以牵制部分蜀军。徐州之乱自有青州人马可以协助抵御,倒也不是什么燃眉之急。
重兵聚集在许昌,雷霆一击与刘禅决战,蜀军无法拿出全力,魏军并非是没有胜机。两下对决象征自己与刘禅的直接较量,一旦获胜,不仅是蜀人退却,更是让自己的威望猛涨,大有机会一举达到称帝的目标!
张华提出的第二项提议,也是暗藏玄机。中原世家若是不可靠,大可以留下兵力在各地重镇牵制蜀军,自己带着忠心之辈扎根河北。就算中原覆灭,也有黄河作为屏障抵御蜀汉。
虽然失去了中原,但保住河北如果能够好生的治理,以自己的年纪,反攻中原也不是没有机会的。毕竟姜维和刘禅年事已高,空耗岁月,也是比不过自己的。而且刘禅那边方把自己的小儿子襄王派去了南方,这太子与襄王的矛盾在刘禅死后说不定就此爆发。
关键的是,张华是让自己前往邺城,没有提及眼下魏国的正牌皇帝曹奂。若是把曹奂留在许昌给蜀军收拾,魏国等若是帝位空悬。国不可一日无君,届时是捧一个傀儡皇帝上台,还是自己亲自上台,那还不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儿?
两种抉择各有各的好处,却也各有各的风险。与蜀军决战战胜了一切好说,战败了又当如何?退守河北之地,若是仍然无法抵御蜀军的侵入,自己岂非是亡国罪人?
权衡利弊,又要照顾自身的利益,张华的计策出的高明,但并非十全十美。毕竟曹魏的力量已经衰败,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最终司马炎还是决定采纳张华的建议,被动/迁都。被动/迁都的意思就是在许昌与蜀军决一死战!战败了还可以退保河北,失去了许昌失去了魏帝曹奂,对司马氏的影响便不如主动、迁都造成的影响范围那么广大了。
司马氏经营多年,自有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如果不是称帝一事牵连甚广,司马氏根本不需要如此的费心劳力。
决战的旨意传了下去,不是用晋公司马炎的名义而是用了魏国皇帝曹奂的名义。圣旨一出,各地兵马钱粮开始频繁调动。郡县之内兵力不足的需要强行征募百姓凑数,钱粮不够的只能挨家挨户的搜刮,就算是富人豪族也是毫不例外。
决战许昌事关整个魏国的生死存亡,富豪之家多有钱粮仆役,这个时候不捐出来,难道是想支援蜀人?当富豪之家也遭到了与贫民百姓的同等遭遇,民间的怨言便更甚了。
这样的结果,在张华的意料之内。张华忠公爱国,却不一定爱民,就算爱民,这个时候不这样做,又哪来的兵员钱粮?作为最下层的百姓可以被统治者爱护,但当与其他阶层比较时,自然是被“牺牲”的一方了。
国家诚然靠着底层百姓支撑,可国家的上层从不是这些人决定的。为了魏国的最后一战,这个时候张华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兵员和劳役源源不绝送往许昌,许昌城内更是一派壮烈的气氛。豪族世家在软硬兼施的政策下不得不送出了大量的仆役与财富。往日里一个个炫耀财富,奢靡成风,这个时候想装穷也是无从装起。
一队队的魏兵巡视街头,接着决战的当口城中的言论,消息的传递都被司马炎控制起来。
烟尘滚滚,人声鼎沸,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