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隐形的力量 >

第8部分

隐形的力量-第8部分

小说: 隐形的力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是一些第三种态度的例子。
  在接受与抗拒之间
  当一件事情发生,它就已经成为事实。  对于一个事实,除了去接受,我们还能做什么?抗拒意味着和事实对抗,否定事实。而事实是完全无可否定的,它已经在那里了。所以,抗拒、不接受事实的态度真是不可思议的愚蠢。
  比如,有个人莫名地骂了你一句,通常人不可能接受被无端地羞辱,很多人会抗拒,“为什么要骂我,你有问题”。但这抗拒是愚蠢、无效的,无法改变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但却改变了你的心情,抗拒事实的结果就是搞坏自己的心情。如果我们建立了第三种态度,那么很简单,我们知道他在骂人,我们接受这个事实,但我们就是看着这一切,发生就发生了,继续就继续吧,结束就结束了。你虽身在事态之中,但内在却虚空得令自己有置身事外的态度,甚至你还会觉得这真是一出有趣的戏呢。如果你已经有这样的态度,事实会怎样呢?那个骂人的人,会自动撤退,因为他会突然感到自己在骂一个不存在的人。
  在这里,接受是一种允许其存在和发生的容纳。接受与抗拒之间的态度包含着两个微妙的区分,接受不等于赞同,接受所发生的事情,但不等于赞同那件事情。其次,当我们不赞同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不必去抗拒,即不赞同也不等于要去抗拒。
  在相信与怀疑之间
  对人、对事完全相信而全盘接受,那就趋于迷信盲从;如果跑到另一个极端,十分怀疑到全盘否定,也可能被疑虑包围而错失良机。
  在相信与怀疑之间的第三种态度是科学的、验证的态度。对于不了解的事情,先把它当成假设,随之亲身验证。这也是霎哈嘉瑜伽的创始人锡吕·玛塔吉女士告诉我们的一种态度。事实上很有意思的是,那些刚刚接触,还没怎么去体会这种瑜伽的新人,却常在嘴巴上说这是好的。嘴巴上讲这瑜伽好的这些人却并不怎么练习。还没有进一步的体会验证就下了结论;这种态度不够科学,不够诚实也是不负责任的。

4。态度(3)
未经亲身验证就下结论是狂妄无知的行为。如果我们不去验证,那么我们也没有办法去了解其是与非、好与坏。当然,我们也不会事事都去了解和验证,对于不了解的事情,我们也完全没有资格评判。
  这里面有一个对事实尊重的问题。 诚实地尊重无论何种事实,很可能这个新的事实挑战甚至推翻了你先前的所有信念。作为一个诚实的人,在事实面前是要老实地接受,并需要更新自己先前的认识,做到从善如流。
  在麻木与狂热之间
  一个极端是对人、对事情冷漠无知、麻木不仁;另一个极端是过度投入而丧失了分寸。这两个极端都是有问题的。每一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与我们都是有所关联,我们不能视若无睹,起码我们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应该有怎么样的恰当的回应和行动。另一方面,行动过度就是狂热,狂热会导致过犹不及,因而做任何事情都要懂得拿捏其中的分寸和尺度。
  比如点木柴生火煮饭,如果火太小,木柴只是冒出烟雾,我们无法煮熟饭菜;但是,火太大,熊熊燃烧的大火也不能让我们煮好饭,甚至还可能烧毁我们。火的燃烧要在一个适当的程度,我们才能很好地利用它。其他的事情大都如此,态度上我们不能麻木不理,要去关注,但也不要过度关注,使自己深陷进去。
  通常麻木是因为心扉未能打开,弄不清自己、他人和事情的原委。而狂热往往是由于不明白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是不明白行动的最终目的,因此不停地做出行动,目的已经达到了,甚至已经变得有害了还继续行动。
  因此,在麻木与狂热之间的第三种态度是,在平静中用心去行动,当效果显现就适可而止。
  对自己的态度
  说到态度,通常会被认为是我们对外在人、事、物的态度。还有一个根源性的态度,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态度,一个人怎么对待自己,怎么认识自己。
  你对自己的态度决定你对他人的态度。如果你对自己是信任的,你也会信任别人;如果你是关心自己的,那么你也会关怀别人;你是尊重自己的,那你也懂得尊重别人。
  你怎么对待自己,成为你怎么对待世界和他人的一个基础。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可以反过来应用,看看我们怎么对待外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怎样对待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如何对待自己了。凭借这一点去内省,每当我们遇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我们即省察自己的身上是否有相同的情况。比如,你看到一个人不诚实,在说谎,那么你会反过来看看自己,我有没有哪里做得不诚实呢?这样我们把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一切都当成我们可以看见自己的一面镜子,这时,我们就已经达到能够全面地、随时地内省的程度了。
  人们研究这个研究那个,科学涉猎的范围延伸到了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但就是没有去研究人自身。如果研究者自身有问题,怎么能确保研究出来的东西是正确的呢?如果镜面上布满了灰尘,那么镜子就无法如其所如地照出其他东西。肮脏、扭曲的镜面都不能真实照出其他东西。这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态度就如同一面镜子,当我们十分清晰地了解自己、透彻地了悟自己的时候,这面镜子就清洁干净了,可以真实地照见外部世界了。也许你体会过,当你自己变了,你会发现世界也变了;当你自己悲观消极时,世界也仿佛在末日的笼罩之下;当你自己的心态晴朗无比时,周围也都充满美好。所以,擦亮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最重要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4。态度(4)
自卑或自负
  我们不了解自己,又想知道自己,便会找参照物来界定自己,通过参照物来知道自己怎么样。比如,你比张三漂亮,张三比李四心胸开阔,李四比你有学识等等。参照物不同,结论就完全不同。你可能比这个人强大,可是又比另一个人弱小。比较只是个相对的结果,并不能使我们知道自己到底怎样,自己到底是谁。
  能够比较的都是外在有形的方面,内在的东西是无法比较的。比如,内心的感觉、感知。你无法将你的平静感、快乐感和别人相比较。别人只能知道他自己的感受,而你只能知道你自己的。
  事物外在的差异和个性化是一种天赋的特质,任一两样东西都不会相同,即便是任何两片雪花、两片树叶都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是被造物主、上天决定了的,所有事物天生就是差异化的,也就是天生就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相互比较是反自然的,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
  人的自卑与自负心理就是由于对自己的无知而去相互比较产生出来的。自卑、自负这些负面态度带来的痛苦都是无知的代价。我们要做的是放弃与别人的比较,任何方面的比较都放弃,而转向心灵内在去认识真实的自己。
  内疚感、罪疚感
  通常人们做了错事的时候,会产生内疚、罪疚感,也就是在内心评价自己有罪、不好。人们觉得内疚、罪疚便与那个所犯的错误扯平了;从而逃避面对、修正那个错误。所以,内疚感这种负面态度,使得我们不去面对错误、改正错误。内疚是一种以负面来对待负面,以一种错误来代替另一种错误的心理过程。当然,也有人犯了错误毫无内疚,但也不去改正错误,而变得厚颜无耻,这又是另一个可怕的极端。
  要小心,有人懂得制造事端让别人产生内疚,以此来控制、欺压别人。有一个心理学课程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听从他,或者他的课程没有人来上,他就说出一系列言辞,让学生感到自己做得太错了,损失很大,应该后悔,很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这个老师。因而,任何错误和弱点都可能被不好的人利用。内疚本就是用自己的“自我”欺压自己了,而且还会招致别人的“自我”也来欺压你。
  内疚、罪疚有什么用呢?它只是一种自我折磨,残害人的自尊与自信,包括自怜自怨,这都是不健康的自我毁灭性态度,要放弃。假如我们错了,正确的做法就是去承认、面对和改正。而不能再去用内疚这样的错误态度来逃避和掩盖。就像我们不能躲避自己的生命一样,任何的错误和问题都是逃避不掉的。
  诚实面对自己
  人诚实的品质本是最自然、最简单、最基本不过的。可是对于那些在社会的虚假面具中过活的人,诚实是一件需要巨大勇气和力量才可以做到的事。人们在社会之中生存,受到各种规范教条的教育,许多教育让我们先否定原本的自己,然后变成符合那些教条模式的“好人”、“优秀的人”。而人们大都是一片茫然,不知自己是谁,不知道人生怎样过才有意义。出于这种无知,人们使用不诚实的方式让自己“变成”好人、优秀的人,甚至名人。慢慢地,我们越来越不了解自己,分不清我们是自己所期望的,还是别人所期望的。自己原本的真实样子到底是怎么样的。
  诚实是要承认真实,是怎样就是怎样。如果不面对自己、承认自己,那就不可能做到诚实。有个女子来参加瑜伽入静活动,她时常迟到,很多次都是快结束的时候她来了。没有人问她什么,她自己找一大堆理由解释为何晚到。其实没人想知道她的那些事情。她不能诚实是源自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愿望。想来参加活动又放不下其他的事情,无法确定优先次序,搞得很混乱。扮演再多角色的演员,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色。因此,要先诚实地弄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什么对于你是重要的。这样便使自己有正确的优先次序,也会有十分明确的取与舍。外在的利益与内在的利益有时是相辅相成、彼此增益的,有的时候像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不可兼得时才真正考验我们到底要什么,我们怎么面对自己。
  静下来深入自己,是你给自己的一个最有利的巨大机会。对自己的认识与了解是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个过程。诚实是最基本的态度,如果连诚实都做不到,根本上说就等于没有真正地活着。其实做到诚实,没有什么代价,只是要放下、抛弃那些虚假的东西,随之,真实的自己便自动地呈现出来。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