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帝国之崛起 >

第112部分

帝国之崛起-第112部分

小说: 帝国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四十三章 能够写入历史的会面
(心里压着一些事,自我感觉写得越来越不好。真不知道怎么了。)
听到庞德公的一句话,周围的士子们恍然大悟,得到庞德公的总结后,士子们也不再讨论瀛州的问题,而又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讨论起来。
“士元,这些都是邀请来的,难道到现在都没有其他人来吗?”庞德公看了看四周,发现都是一些看着眼熟的年轻人。
庞统摇了摇头,确实,等了这么久都没有书童过来传消息。不过在庞统看来倒没什么,反正这一次聚会他也就想和自己的这帮好友聚一聚罢了,没有外人反而能自由很多。
看到庞统摇头,庞德公情绪有些失望,其实这一次不仅是他就连黄承彦还有司马徽都来了,他们希望能发掘出更多的人才。不过看到诸葛亮、徐庶等人,庞德公失望的心情又恢复了不少,已经有发现了这么多好苗子了,也不能太过贪心啊。
“公子,额,老爷,门外有两人请求加入诗会,并个自写了一首诗。”之前在门外和王绪、郭嘉说话的书童拿着竹简走了进来,最开始本来是想递给庞统的,但是他一看到庞德公在,立马把竹简递了过去。
庞德公接过竹简,先扫了一眼直接赞叹道:“好字,这是王体,不错不错!咦,这应该是蔡体,这两人书法造诣不低啊。”
王体自然就是王绪写出来的字体,因为蔡邕的推崇和传播倒是让天下不少人知晓,而且随着王绪的身份不断提高,他的字也越来越受人追捧。庞德公也是有幸从以前一位朝廷里朋友那看过王体,所以自然是知晓。
蔡体就是蔡邕创的字体了,蔡邕本来就是当世大儒,蔡体一出,士人纷纷追捧临摹,庞德公也曾临摹过,自然熟悉无比。
为了不让人从字体看出来身份,蔡体是王绪写的,而王体则是由郭嘉写出来的。庞德公看到这两篇诗,先不提诗的内容,单单就是这一手字就让他赞叹不已。
庞统等人听到后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能被庞德公赞叹的人不多,还一下子出了两名,这真是一次奇闻轶事了。
庞德公看完字体后再开始品位手上的诗篇,读了几句又忍不住赞叹起来:“好诗好诗!”
这一次庞德公是读出来的,所以周围的人也都有听到,大家品位了一下都觉得不错,纷纷点头附和。
庞统听了之后也觉得是好诗,于是对那名书童说道:“去把这两位公子请进来……哦,不,等等,我和你一起去。”
对于这样的两个人才,庞统也起了结交之心,于是干脆和书童一起往府邸门口走去。
“我们也一起去吧?”徐庶也有些迫不及待想见见这两名才子,于是拉着诸葛亮跟着庞统向门口走了过去。
“这两人叫什么?”去府邸大门的路上,庞统想起了自己之前忘记的问题,立刻对身边的书童问到。
“他们一个叫王立,另外一个叫郭奕,都说是徐州人氏。”书童对庞统回答到。
“徐州人士,孔明是你的乡人,可有印象?”庞统听到后转头对诸葛亮问到。
诸葛亮摇头笑道:“士元你知道我自小离开家乡,如何能识得家乡的能人。更何况徐州地域广大,能人异士数不胜数也不是我辈能了解清楚的。”
庞统点点头,他也就是问问,并不希望从诸葛亮那得到答案。
很快庞统几人就来到了门口,他们没有停留,直接走到了府邸外面:“在下庞统,今日有幸拜读两位的诗作,大感荣幸,有失远迎。”
“在下徐庶……”不仅是庞统,徐庶和诸葛亮都个自做了自我介绍。
王绪直接脑袋当机,没想到历史上在蜀国都大放异彩的三名谋士都一起出现在了自己面前。庞统确实很丑陋,不过王绪没有露出什么异色。诸葛亮看着还像个孩子,不过神色之间已经有那种智者的韵味了。徐庶虽然是文士打扮,但王绪还是能感觉到他举手投足间那种武者的感觉。
郭嘉当然不知道这三人是未来的大能,不过到了襄阳后也多有听到这三人的名声,于是也回礼说道:“在下郭奕,字伯孝。”
听到郭嘉说话,王绪才反应过来,也回礼说道:“在下王立,字为本。我们都是徐州人士,最近几日游历至此,听闻品诗会,于是就贸然前来叨扰了。”
“两位如此大才能参加今日品诗会,却是为我们品诗会增添光彩啊。”这话当然不是庞统说出来的,徐庶毕竟年长得多,说话都要圆滑不少。
王绪和郭嘉又谦逊了几句,诸葛亮却又发话了:“士元啊,这里可不是叙话的地方。”
“确实,是我疏忽了,两位里面请。”庞统去关注王绪还有徐庶的谈话去了,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忘了,经过诸葛亮的提醒立刻把王绪和郭嘉两人迎了进去。
一路上王绪很仔细的看了庞德公府邸的布置,很独具匠心,每一件东西的布置摆放都是恰当好处,看得出来修建者很是费了一番心思。
不过路程很短,王绪等人很快就到了后花园,王绪和郭嘉也看到了不少士子三三两两聚在那里,交谈着一些事情。
“为本兄,伯孝兄,这是我叔父庞德公。”庞统把王绪两人引进来后,直接就把他们带到了庞德公身边。
王绪也早就看到了这名老人,在一群年轻人中他有些鹤立鸡群之感,没有迟疑,王绪直接对着庞德公行了一个大礼:“晚辈在徐州常听闻庞德公之名,没想到今日能够有幸得见。”
郭嘉同样也恭敬的对庞德公行了一礼,对于这样的大儒,郭嘉就算再放浪不羁此时也稳重了许多。
“哈哈,两位小友却也非凡人,恕老夫直言,以前从未听过二位声名,不知二位师承何处?”庞德公微笑看着王绪和郭嘉,对于这样年轻有为的人他总是很喜欢。
王绪和郭嘉互看了一眼,然后王绪先开口说道:“晚辈曾在郑大师开坛讲课时有幸听到大师讲解迷津。而后徐州书院开设,晚辈就和好友前往书院求学,有幸得到蔡大家指点,才能面前临摹出蔡体。”
“晚辈的经历与为本也相差不多,只是曾听闻蔡大家创出蔡体乃是受了其徒弟王绪的启发,因此晚辈进了徐州书院后专门学的王体。只可惜前将军公务繁忙,无法得见其亲手写著王体。”郭嘉有些心有不甘的叹息。
王绪却在心里大笑,要说能见王绪最多的,除了蔡琰这将军夫人外也就郭嘉能见到最多了,就连郭嘉的王体都是跟着王绪学的。
庞德公有问了些事情,让王绪和郭嘉讲解了一下诗中的意境,然后就告辞离开了,这毕竟是年轻人的聚会,他这个长辈在这里会让年轻人都放不开。
等到庞德公离开后,王绪和郭嘉又和院子里的士子们互相认识了一下。这一次王绪也算见到石韬、孟建等人的真面目了,气质谈吐确实不错,强于常人不少。
“为本兄和伯孝兄来自徐州,自然对徐州的律法知之甚详吧。两位没来之前我们可是对徐州的律法讨论了不少,不知道两位可否给我们再仔细讲解一番?”说话的是石韬,之前他听到诸葛亮等人的分析后,对徐州也起了浓厚的兴趣。
王绪讶然,他没想到这些人之前竟然在讨论徐州,说实话他也很想听听这些荆州士子的见解。于是没有推辞,王绪把自己在徐州施行的法律还有土地政策什么的都一一讲了一遍。
毕竟是王绪自己的政策,自然熟悉无比,就算有些时候因为偶然的遗忘而有缺失,不过也有郭嘉在一旁补充。
不同于以前的道听途说,荆州的士子们从王绪的描述中看到了一个生动的徐州景象。诸葛亮等人也是眼睛大亮,以前一些没有明白的地方豁然开朗。
因为时间问题,王绪并没有讲得特别细致,一些不重要的地方都轻轻略过了。不过就算是如此,这些荆州士子们也对王绪的政策佩服不已。
“若真是如此,王绪治下统治牢固,侵略成性,虽然酷法却又带着人情,恩威并施。若非此时四周环敌恐怕王绪早就领军四处征伐,一统天下了。”诸葛亮虽然不想承认王绪的功绩,但他还是对王绪施展出来的手段所折服了。
王绪听到智多近妖的诸葛亮如此评价自己,心情也是大好。大家话题展开了,气氛也就融洽了,王绪和郭嘉很快就融入到了荆州士子中。
后来王绪也听到了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人对徐州的评价,以及庞德公那一锤定音的评论。不得不说王绪对这些古人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好多政策都是集合了后世这么多年的经验而设计出来的,没想到他们只凭一些传言就能得出这么好的结论。
随后也有一些士子想要加入品诗会,不过诗作都不佳,最后这场品诗会反倒是王绪和郭嘉收获颇丰,认识了不少荆州士子,同时也很好的宣传了一下徐州的理论。他们却不知道,这一次会面在后世却被不断美化赞赏,好似唐帝国的崛起就是从这一次会面开始的。




第一百四十四章 隐秘的对外扩张
(你们看我置顶的帖子里有个精华楼,只要去留言就给加精,加精有五点积分呢!快去吧!)
瀛州最南端,这里曾经因为铁矿而建立了不少码头。随着鞍山的建立,铁矿已经不需要这块地方出产,所以曾经繁忙的码头已经有些萧索。
不过虽然破败,但还是有一些大唐族人居住在此,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事情,竟然这里也建立了两座船坞,而且王绪是根本不知道这件事情的。
要说这两座船坞的建立还是有原因的,兴平二年年初的时候,小沫忽然绕过王绪直接联系了所有身处高位或者成为一家之主的大唐族人。这些大唐族人很快私底下聚在了一起,当然身处地方不同。聚会地点总共有三个,一个是彭城外的一个小庄园,一个是乐浪郡的一个小村庄,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绪安城内的一座院子里。
因为罗德是锦衣卫统领,这件事情他根本没有上报,所以王绪还有贾诩都一无所知。
虽然分处三个地方,但是有小沫在,这些大唐族人都能畅通无阻的交流。这一点也是王绪不知道的,他以为小沫只能给大唐族人下达命令,而不知道大唐族人可以通过小沫互相联系。
其实这个能力是小沫以前也有,只是可以传递消息的距离很短,后来因为人口突破了五百万人才能够支持如此远距离的交流。
如此多的大唐族人被小沫聚集起来,难道他们要对王绪不利?当然不是,帝国之崛起系统的第一准则就是对王绪无限的忠诚,包括小沫。
现在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所有人坐定后,小沫的声音在大家的脑海里响起:“如今我们大唐族人已经有人口二十万人,但是我们在族长的治下似乎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力量。不论是在武将还是谋士、甚至教育都被大汉的人所把持,而我们不仅不努力去带给族长更多的贡献,反而有些人现在已经开始出现内部矛盾,互相攻伐。”
说完这句,很多大唐族人都低下了头,确实,自从按姓氏分家族后,不少家族之间都因为利益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争端。
“大家都是人,有私心,这一点我理解,但是现在不是用私心的时候。我们大唐族人乃是族长的近亲,需要的是为他排忧解难,而不是被他当作儿女来保护。所以这一次把大家叫在一起,就是希望互相之间能先放下成见,努力为族长效力。只要大业有成,你们日后再怎么互相攻击我也不会管了。”小沫此时完全不是呆板的机械音,而是很清晰的表达出了一种怒气。
郭密低头想了一会,站起来说道:“小沫说得没错,最近我们都懈怠了,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