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皇帝-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端康主子救了咱们。”另几个太监道。
所有的太监都如释重负,犹如脱离了魔掌,走出了死地。
“主子,奴才们都感谢主子的大恩大德。”张谦和来到永和宫向端康太妃传去养心殿、长春宫中太监们的话。
端康得意地笑了。她想:不久皇帝大婚,这几个宫女就留在那里,顺理成章地成了我的耳目,而太监们也都心向着永和宫——这真是天赐的美事。
几天的时间,几个宫女与溥仪已很熟悉了,溥仪恨不得在十年前就与她们泡在一起,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乃至一股股的喘气声都让他心醉。特别是是晴儿的眼波和她身上散发的特有的香味更是让溥仪心荡神摇。
一天午睡,是晴儿服侍她。正值初夏,晴儿穿得很单薄。弯下腰来,如柳枝轻拂;直起身来,玉乳高耸。溥仪的心内扑扑直跳,目光与晴儿的刚一接触,又马上闪开了。
“万岁爷,晴儿身上有什么呀,万岁爷这样看晴儿,晴儿……”接下来是“嗯嗯”的扭捏声。溥仪更是不能自持,气喘吁吁,说不出话来。
“奴婢给万岁爷解衣宽带吧。”
晴儿的手在溥仪的身上有意无意地触摸着,一件衫褪去,又一件衫褪去……最后:
“万岁爷,这儿怎么湿沾沾的,从哪儿流出的呀?”
溥仪再也把持不住。“晴儿。”他低声叫了一声,一把抱住她。
“万岁爷,可不能,可不能……”可是她的手,仍停留在那湿的地方,摸着那硬硬的男人的骄傲——赵荣升最感伤心的自卑的东西。
“晴儿,来吧,咱们来吧。”
“主子知道,不打死奴婢才怪。”
“没事,这儿没人,没人知道。有我呢,有人知道,也没什么。”
“万岁爷……”
晴儿热烈地响应着她,又号召着她,引导着他。
晴儿闭着眼睛,把溥仪想像成赵荣升,不顾阵阵的裂痛,欢乐地叫着。一会儿,女人的快感升起,溥仪血气方刚,威猛逞强;晴儿欲火燃起,以假当真。
一阵狂风雨骤,两人大汗淋漓。
“晴儿。”
溥仪无限温柔地搂着晴儿雪白的颈项。晴儿把他的手推开,娇弱无力,但仍是抽出身下的绸子,拿起来,是鲜红的血。
溥仪大吃一惊:“怎么了!”
“万岁爷不懂这事儿,这叫‘女红’,处女第一次都有的。”
“你怎么知道?”
“听别人说的呗。”
二人又卿卿我我,搂抱了一会儿,溥仪沉沉睡去。
晴儿穿好,梳洗好,揣着“女红”,来到永和宫,见了赵荣升,向他使了个眼色。一会儿,两个人在赵荣升的住处会面了。
“荣哥……”
晴儿哭倒在赵荣升的怀里,掏出那洒满女红的绸子,赵荣升一下明白了,也刷的地流出泪来:“我的晴儿,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
一天,一个宫女道:“我看晴儿和老爷子有点不对劲儿。”
“我早看出来了。”
“我也是。”
“咱们今天一起去看看怎么样?”
“行!”
“不好意思的呢。”
“什么不好意思,你整日地不想着那事呀,我可想疯了。”
三个人一起来到长春宫,大殿里的太监有的在玩牌,有的睡了。到了通向寝宫的走廊,已没有个人影儿,这在平时,都是住着太监的,可是太监们现在都不敢接近皇上,远离他又能逍遥,谁还在这里讨晦气。
通过长长的走廊,揭开厚厚的帘子,是一群狗守着大殿。往右走,进入西门,三人静静地听着,见门前也卧着狗,可是这些狗与这几位宫女早已熟悉,随之摇摇头,就是摆摆尾,没有吱声的。
“你听——”一个宫女道。
果然,里面是男女欢爱之声,快活得要死的声音。
三位宫女目光朦胧,色韵流动,嘴巴张着,玉泉不觉酸兮兮的,玉乳知觉也胀胀的,哪里还能熬得住。
一个人掀帘进去了,后两个人也就跟了进去。
到了床前,见溥仪和晴儿骑在一处,眼睛紧闭着,舌头互舔着对方,手不住地摸着对方,身子不住地迎合着对方……
那个年纪较大的宫女一下把袍褂全脱下来,又脱去了内心,跨上床,抱住了溥仪,溥仪一激凌,打了个冷战,睁眼回头一看,见一个宫女正抱着自己,手已伸向自己的下体。他哪里还能辩解,那个宫女已翻过身来,仰面躺下,一把搂过他……
“你们……你们怎么来了……”
“晴儿,这就不够意思了,只顾你自己快活,不顾我们……”
溥仪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她们的谈话,不一会儿,一泄如注,瘫在床上。
那个宫女余兴未尽,仍舔着他,从身也抽出绸子,道:“皇上,看看奴婢是黄花闺女呀。”
“我也是。”
“我也是。”
二人上床来,晴儿却穿衣起来道:“让老爷子歇会儿吧。”
“哼!”
三个女人对她虎着脸。
“好,我到外面给你们把把风。”
“这还像话。”
那位不尽兴地宫女,已打熬不住,对另一个道:“你给姐们儿解了吧,不然我这罪受大了。”
于是几个人又互慰起来,过了半个时辰,一个宫女道:“我也受不住了,皇上可以了吧。”
溥仪醒来,见一个玉女跨在自己身上,拿着他的双手按在自己的双乳上,就要挺起身,可哪里还能挺起来,看她星目微睁,起起坐坐,目光往下一滑,又是一惊——血!停了一会儿,那玉女终于颤抖抖地几声嘤咛,停住了。
一会儿,她道:“我的‘红儿’都在万岁爷身上啦。”
“红——女红——红儿——”溥仪的脑子里嗡嗡直响,一阵恶心,一点也没有了第一次和晴儿时的那种感觉。
一天,一个宫女道:“看皇上的身子骨儿,精神劲儿,嫩了点儿,弱了点儿,怎么办?”
“我有个老乡在永和宫药铺里,向他讨点那种药不就行了?”
“这个办法好,不过,那位恐怕不是你的什么老乡,而是你的老公吧。”
“我撕了你的嘴!”
“看,我说对了不是!”
几个宫女仍纠缠不休,溥仪早已厌倦,又不愿向瑞康和内务府开口。
一天,他走出养心殿,顿觉一阵眩晕,一头栽下来,待宫女把他扶起,交给太监,他仍眩晕不止,眼冒金星。
到了毓庆宫,朱益藩把脉,大吃一惊:“皇上虚弱如此,怎么会是这样!”便立即叫来其他几位御医会诊,几人面面相觑。
当天,王爷见端康太妃道:“皇帝马上就要大婚,婚前要举办各种礼式,还是不要让宫女伴他左右吧,这这这这样会让外外人说闲闲话。”
两人议了一会儿,端康见王爷态度坚决,就撤回了宫女。
忽然,端康冷汗淋漓,脸色腊黄。
载沣道:“怎怎么了!”
旁边的小七儿也道:“老爷子怎么了?没事吧?”
“没事。”
载沣退去后,端康传谕:“让晴儿来见我。”
一会儿,长春宫的三位宫女来到永和宫。
“晴儿呢?”端康急不可待的道。
“晴儿?不是早回永和宫了吗?”
端康一下子瘫倒在椅子里:因为赵荣升和她请假,也出宫多日了。
“王久安。”
“奴才在。”
“这三个人就交与你了,先禁在宫内,除你之外,不许见任何人!”
“嗻。”
三位宫女吓得哪里还能说出话。
第三天,三位宫女暴毙,不知得了什么急病。没有一个人问起此事,好像紫禁里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一样。
溥仪的身边又多了太监,但是他的身心和以前已有很大的不同。身体孱弱无比,好像一股风就能把他吹到天上;而头脑里不知道装了些什么,整日沉默不语。似乎不知道白天和黑夜的区别,多在早晨睡觉而在晚上起来。
“庄师傅,”陈宝琛见到庄士敦道,“咱们不能眼见皇上这儿消沉下去。皇上很听你的话,你开导开导他吧。”
庄士敦道:“我已失去了在皇上心中的地位。说实在的,对皇上我很内疚,到了今天这种程度,我是有责任的。”
陈宝琛道:“看来,我们可能是错了。但是,如今庄师傅更要想出办法才好。”
“我正在努力,正在想办法。”
“这就好。”
庄士敦思来想去,脑海里突然一亮:“对,让他再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和面的世界联系起来?”
庄士敦来到养心殿,直接来到溥仪的卧室。溥仪似睡非睡,在太监的呼唤仍眯着眼睛。
“皇上,起来吧,我有要事。”庄士敦对着溥仪的脸道。
溥仪翻开眼皮道:“有什么要事?”
“有一位世界上现如今最闻名的思想家要到宫中来。”
“噢。”溥仪的眼睛睁得大了点。
“他的名声还在现在的法美总统之上,其他的国家元首就更不用说了。”
“是谁?”溥仪坐了起来。
“是罗素。”
“他不是来了好几个月了吗?记得是梁启超邀请的。”
“是的,皇上,可他还在中国,没有走,他不见到皇上他是不走的,他说若是这样的话就等于没来中国。”
溥仪在以前埋于报纸堆中,是知道罗素的,他来中国引起了中国的轰动,那时候,不论大报小报,都报导罗素的行止,他的学说被广泛介绍。今天听庄士敦说他要到宫里来,不能不说这是一针兴奋剂。
“庄师傅,这事是你安排的吧?”
“说对了一半,这主要是罗素的意愿。”
“何不早说?”
“可是——皇上最近身体不太好,精神也很——颓唐,所以我就没有和他联系。”
“现在行了?”
“皇上还是要再振作点。”
“好吧。”
皇上又改变了原来这些日的生活习惯,又到毓书房读书了,师傅们很高兴。
“听说有个叫罗素的要来,是怎么回事?”端康问载沣道。
“我已问过了陈师傅和庄师傅,罗素的名声很很大,能来宫中拜拜拜见皇帝,也是咱们的荣荣荣耀,陈师傅说,这对皇帝养身子也有好好处。”
端康太妃道:“既然陈师傅这么说了,那应该是妥当的。不过,我听他们读报时是经常读到他的名字的,这个人主张什么‘社会主义’,要什么‘自由’,会不会对皇帝有不好的影响呀?”
“陈师傅说过这事了。说这罗素主张在中国社会主义是不能实现的。又说,这罗素反对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罪罪恶。”
“这话倒是对的——什么‘社会主义’皇上也不懂吧?”
“不会懂的。”
端康太妃道:“那好,宫中要好好接待他。”
罗素访问紫禁城,受到上自太妃王爷皇帝,下到内务府、宗人府、师傅乃至太监们的欢迎,这在紫禁城的历史上是少有的——因为他是个有争议的人。
御花园的楼阁上,溥仪端坐着,他的面色由于兴奋而有些红润,眼睛也有了神采。他头戴瓜皮黑帽,戴着眼镜,穿着一般的袍褂,显得很朴素。
不一会儿,罗素到了。
“皇上,这位就是伟大的哲学家罗素博士。”庄士敦指着走在前面的高个子长脸大脑门的英国人道。
“欢迎欢迎。”
溥仪站起身,往前走几步。罗素忙上前握住溥仪的手道:“庄士敦师傅过奖了,不过,他在皇帝陛下面前这样夸奖我,我是非常高兴的。”
“先生来中国已很长时间了,在中国引起的轰动,我是知道的……”
“皇上,”庄士敦道,“还有其他客人呢。”
溥仪笑起来:“我和罗素先生一见如故。”
庄士敦介绍了同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