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生化狂-第3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嘿!哈!”
院落之中,那个十岁左右的华服少年,正在练习武道。
少年,自然就是袁方的长子,大齐国的当今太子,袁治。
拳出如风,刚劲有力,袁方一眼就看出,这小子的武道,竟已达到淬肉后期。
“好小子,不愧是我袁方的儿子,才十岁,武道就达到了淬肉后期!”
袁方暗自赞叹,心中倍感欣慰。
袁治不知自己的父皇正在观看,练得兴起时,忽然一挽袖子,双手抓起院中一樽小鼎,猛一用力,竟然给举了起来。
那铜鼎虽小,但至少也有七八十斤的重量,袁治一个十岁小孩,竟然给轻轻松松的举了起来,如此恐怖的神力,把周围的宫女宦官们,惊得是连连咋舌。
“这小子,果然继承了我倍化的能力,天生神力,小小年纪就能举起这么重的鼎,若论单一生化之能的天赋,这小子似乎还有些青出于蓝。”
看着自己的儿子,大发神力,袁方心中是又感慨,又欣喜。
“治儿,你瞎闹什么,还不快把鼎放下!”甄宓见势,却吓了一跳,眉色一蹙,厉喝道。
袁治调皮的吐了吐舌头,赶紧识趣的将鼎乖乖的放了下来。
甄宓还佯作怒气未消,便罚了袁治回房背书。
袁治岂敢不听话,只得拜退,闷闷不乐的退了下去。
“宓儿,你对治儿的管教,也太严了点吧。”袁方这才笑着,步入了院中。
甄宓一见是袁方,忙是起身相迎,却是笑道:“正所谓慈母多败儿,治儿身为太子,臣妾岂能不对他严加管教。”
“嗯,宓儿你做得对。”袁方微微点头,说话间已经走上前来。
“臣妾拜见陛下。”这时候,甘梅也挺着肚子,想要起身拜见迎君。
袁方赶紧上前几步,将甘梅按下,“阿梅你有孕在身,就不必多礼了。”
甘梅这才扶着肚子坐下。
袁方再看一眼甘梅,不禁奇道:“阿梅你才有孕不过四五个月,怎么就大成了这样?”
“臣妾也不知啊。”甘梅抚着自己的肚子,说话都有些吃力。
这时,甄宓却眼眸一亮:“甘妹妹肚子这么说,说不定是怀了双胞胎呢。”
双胞胎?
袁方一兴奋,忽然间产生了个新奇的念头。
旋即,袁方便悄无声息的,开启了透视瞳的生化之能。
透视瞳一开,袁方盯着甘梅看去,视野穿透她的衣衫和身体,很快就看到了那肚子里的小生命。
果然是一对双胞胎。
袁方甚至依稀已经能看出,那是一对紧紧抱在一起的,双胞胎姐妹。
紧接着,袁方更惊奇的发现,那一对姐妹,其中一人皮肤微微泛白,皮肤上竟似隐约覆盖着一层流动的寒气。
而另一个小家伙,则皮肤略微发红,皮肤上,透透的竟透着几分火色。
“冰女,火女?”袁方惊奇之下,脱口奇道。
第四百五十七章灭曹!灭曹!(二更)
没错,就是冰女和火女。
十余年来,袁方的几位佳人们,已经先后为他生了三个儿子,每一个儿子,都继承了他的一种生化之能。
长子袁治力大无穷,次子袁泰则视力超强,而一岁多的三子袁武,则皮膜天生极硬,刀枪不入。
袁方体内的生化病毒,完美的遗传给了下一代,使他们天生基因突变,继承了袁方一种生化之能,却又不存在副作用。
种种先例已证明,甘梅所怀的这两个双胞胎女孩,也必会继承袁方的一种生化之能。
而袁方通过透视瞳观察她们,看她们的情形,分明是继承了袁方能量转化的生化之能,一个具有火能转化,一个具有冰水控制之能。
拥有这样的异能,不是火女和冰女,还能是什么。
“妙啊,实在是妙。”袁方兴奋不已,情不自禁的大笑起来。
甄宓和甘梅二人,眼见自家夫君,一会嘴里说什么“冰女火女”,一会又大呼“妙”,现在又兴奋的大笑起来,两位佳人面面相视,均是好生的茫然。
“陛下怎么了,有什么好笑之事啊?”甘梅好奇道。
袁方这才意识到,自己太过兴奋,有些失态了。
他便是忙敛笑容,携起甘梅的手道:“没什么,朕只是想到,当我们的女儿出身之时,朕已经平定南方回来,到时候真是双喜临门。”
“女儿?”甘梅先是一愣,接着笑道:“陛下怎知臣妾怀的是公主。难道陛下的眼睛还能透视不成?”
“咳咳,当然不是,朕是说,我们的孩子出世。”袁方干咳道。
甘梅尚未反应过来,甄宓已猛然省悟,正色问道:“陛下,又要出兵了吗?”
“嗯,时间紧迫,朕必须要出兵,尽快平定了南方。”
袁方的语气变得肃然起来。言语之中。另有含义,却是两位佳人无法领悟的。
他双手携起二女的手,紧紧相握,决然道:“朕不但要让天下人重享太平。朕还要守护你们。还有我们的孩子。谁威胁到了这一切,朕就要谁的命。”
这是袁方的宏愿,更是男人对妻儿的誓言。
甄宓心中一阵热。目光盈盈,重重的点了点头,浅浅笑道:“显正,你尽管的去吧,把一切阻挡你统一天下之徒扫灭,我和妹妹们,还有孩子们,在这里等着你凯旋。”
“我们等着你回来。”甘梅也将袁方手握紧。
有如此坚强的后盾,袁方再无所顾虑,鹰目之中,杀机已如火狂燃,英武的脸上,是前所未有的如铁信念。
一统天下,谁敢挡我,我就灭了谁!
……
次日,出征。
大齐皇帝袁方,亲率二十五万帝国精锐的步骑大军,挟着必胜的信心,浩浩荡荡的杀奔南下。
此役,马超、文丑、庞德、徐晃、张颌、魏延、高顺、鞠义,除留镇四方的将领之外,大齐帝国的精英武将们,悉数而出。
谋臣方面,除田丰留守洛阳,沮授镇守幽州,蒋干镇守合肥外,郭嘉、法正、贾诩和刘晔等几位绝顶谋士,尽皆随征。
陷阵军、先登弩军、白马义从、虎骑、豹骑、西凉枪骑兵,大齐军中的特种精锐之师,同样是倾巢尽出。
这一战,袁方是尽起倾国之军,不灭曹孙,誓不罢休。
大军由洛阳而发,先东出虎牢关,摆出一副将北渡黄河,前去平定辽东的态势。
在此假象的掩护下,袁方大军于半路,突然改道,直奔陈留。
紧接着,袁方便亲率四万铁蹄,一日之间,就穿越曹操所弃的颍川一郡,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进了南阳北部。
正如袁方料想的那样,曹操布署在南阳一线的兵力,不过两万余众,焉能抵挡袁方的铁蹄进攻。
袁方大军所过,一路攻无不克,连破昆阳、叶县、堵阳、博望诸县,不到五日的时间,就杀至了宛城一线。
镇守南阳的曹仁,被袁方杀了个措手不及,只得将两万余兵马,收缩至宛城固守,一面派人飞马前往襄阳,请求曹操增兵。
……
宛城。
炮声轰轰,杀声震天。
漫天的石弹,还有如蝗的箭雨,正一刻不停的射入宛城主城中,城中的曹军,只能战战兢兢的龟缩在女墙下,承受着这恐怖的进攻。
望着城外茫茫无边的齐军兵潮,曹仁这时才恍然惊悟,他和曹操,都中了袁方声东击西之计。
齐军进攻辽东是假,灭他荆襄才是真!
派往襄阳的求救使者,此刻还在路上,曹操得知急报,集结兵马,再渡过汉水北上宛城来援,至少也得在十天之后。
这也就是说,在这十天时间里,他曹仁要以二万兵马,来应对袁方二十五万大军的狂攻。
如果宛城防御体系,已经修筑完毕,曹仁当然不怕。
但现在,城防体系才修了不到三分之一,袁方就突然杀到,以手头这点兵力,能否守住宛城,曹仁确实有点心虚。
虽如此,曹仁还是下令,命诸将坚守宛城。
原因很简单,宛城乃荆襄门户,一旦此城失陷,袁方大军就可以长驱南下,饮马汉水,威胁荆州核心襄阳。
这个危险,曹仁冒不起。
为了曹家的兴亡,他只能选择死守。
曹仁决心如何,对袁方来说,已经不重要。
倾国之兵而来,无论如何,袁方也要赶在曹操援兵到来前,拿下宛城。
他遂是下了铁令,全军猛攻。将宛城夷为平地。
大齐帝国的上将们,遂是率领着二十几万齐军,对沟壕交错,土山林立的宛城防线,发起了昼夜不停的进攻。
凭心而论,宛城防线的坚固程度,着实是厉害,即使齐军兵马众多,还拥有霹雳车这样利器,倘若曹仁有足够的兵马的话。进攻起来还是相当不易。
可惜的是。曹仁没有。
兵力不足的曹军,不断的被齐军攻陷外围防线,一座座土山被所摧毁,一道道沟壕被填平。袁方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攻陷了宛城外围所有的工事。
第四天。齐军的兵锋已进至了宛城主城前。
曹仁脸色阴沉如铁,扶刀立于城头,从宛城城头向北远望。但见不远处,齐军正将一辆辆霹雳车,缓缓的拖至前线。
宛城城正面的阵地上,已经布列了约四百门霹雳车,更多的霹雳车,还在源源不断的运来,好似无穷无尽一般。
袁方已经决定,他要破天荒的用六百余辆霹雳,同时猛轰宛城,让曹军知道什么叫作空前绝后的恐怖。
看着那密密麻麻的霹雳车,城头的曹军都战战兢兢的发抖,连武器也拿捏不住,一个个是吓得神色惊恐。
“将军,我军只怕是挡不住齐军的进攻,不如弃城而走,保存实力吧。”部将牛金,焦虑的进言。
“撤退?”
曹仁苦叹了一声,“失了宛城,往南就是一马平川,袁贼的铁蹄可以直接杀到汉水边,威胁襄阳,你觉得,我们能撤吗?”
面对曹仁的反问,牛金神色一变,却默然无言以对。
牛金也很清楚,宛城对曹军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可是……”牛金还欲再言。
“不用再多说了,主公给咱们的命令,是叫咱们坚守宛城,守不住也得守,绝不退后一步。”
曹仁用慷慨决然的陈词,打断了牛金张口欲言之词。
接着,他更咬牙道:“再者,我宛城修得坚如磐石,我就不信,袁贼凭几辆霹雳辆,就真能轰破我的城墙!”
看着曹仁决然的气势,牛金也再无多言。
心意已决的曹仁,遂将自己的决心,传达给了宛城城头的诸军,并亲自沿城走了一遭,去鼓舞激励曹军的士气。
只可惜,曹军士卒的斗志,已然低落,只不过是畏于军法,故才还凭着最后一点坚持,被迫的留在宛城城头。
城头一片惶然,而城外,齐军却是斗志昂扬,热血沸腾。
宛城正北一线,集结了约十万人的军团,这是袁方自起兵以来,在单一方向上布列的兵力最强的一个攻击军团。
袁方要用五倍的兵力,一口气将宛城城夷为平地。
驻马横戟,远望宛城城楼,袁方目光冷峻如铁,他的远望瞳中,能清楚看到那一张张颤抖的脸,正在如何涌动着恐怖。
视线之中,一门门的霹雳车,已悉数被拖至了阵前。
一个时辰后,六百辆霹雳车,皆已就绪,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正对宛城主城。
袁方也无任何迟疑,方天画戟向前一指,冷冷道:“传朕旨意,万炮齐发,给朕将宛城夷为平地。”
旨意传下,隆隆的战鼓声,冲天而起,直震得宛城城上尘土滑落。
仅仅只是那战鼓声,便将城头的曹军吓得脸色惨然,惧意如焚。
三通鼓过,战鼓之时,骤然转急。
那是进攻的号角。
随着阵前大旗的向前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