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抗战-第1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重供祭,尚乞安心。”
但日本人也就是嚣张到这个时候了。接下来,他们的境况就像南昌会战一样,急转直下。
中国空军夜袭南宁,尚留在南宁的第五师团大部都受到了轰炸,紧接着,不等日军反应,驻扎在昆仑关的第21旅团就受到了由杜聿明所率领的第五军的猛烈反攻。而最让日本人无法接受的是,昆仑关前后都有中**队。而且,昆仑关内部也时不时地往外冒人。结果,这一战,第21旅团因为措手不及,几乎全军覆没。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而消灭了中村旅团之后,中**队又直扑南宁。双方又在南宁及其周边地区一场大战。
最终。日军各部损失惨重,尤其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其号称“钢军”的第五师团也险些被全歼。虽然,这一战中中**队也有极大伤亡,但这相比起之前的那些败仗来说,这依旧是一场了不起的胜利。报纸上甚至宣称这与南昌会战南北呼应。是中国即将反攻的标志。而在这一场战役中,中**队最出彩的是杜聿明的第五军,但前敌总指挥官却是白祟禧。
所以,白某人最近有些得意。对抗战的前景也越来越看好。而南昌会战结束那会儿,他还不是很赞成老蒋发动反攻的。(历史上,如果不是老蒋胡乱插手,白祟禧真的差点儿就能全歼第五师团)
……
“老白,白长官……我知道你最近很受追捧,可你真觉得这时候反攻合适吗?”秦卫毫不掩饰自己对白祟禧的鄙夷。这货在军事上确实是个超级大拿,可在政治上比他这个小白还有不如……“咱们的总体实力依旧远远落后于日本。而且,你以为日本现在跟苏联打得热闹,就没多少力量用在中国了?真要是到了必要的时候,他们会立即跟斯大林议和,你信不信?”
“你这只是猜测。”白祟禧同样也很鄙夷秦卫,“我跟日本人打交道多了。那就是一只狼,永远也吃不饱。苏联现在抵挡不力,梅津美治郎正在全力攻打海参葳,这座远东要塞一旦陷落,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将受到重创,日本人在远东地区也算是站稳了脚跟……他们才不会因为中国战场上的失利而放弃这样一块肥肉。”
“可斯大林同样也不是咱们可以比的。”秦卫叫道:“而且选在这时候反攻,你这是在帮斯大林,不是在帮中国。”
“笑话。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居然还不对了……难不成你还想让日本人在咱们中国的领土上再多呆上几年?”白祟禧反问道。
“你这回是铁了心了。这样吧……咱们打个赌,怎么样?”秦卫突然问道。
“什么赌?”白祟禧问道。
“我也不要求现在就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只要这一次反攻顺利,能够达到我们预计目标的八成;我答应你一件事;如果这一次的反攻不顺利,达不到八成的目标;你也答应我一件事。当然了,这一件事肯定不会涉及良心道德,或者能力范围之外什么的。怎么样?”秦卫道。
“不答应。”白祟禧一甩手,“这一次的反攻,需要你们的情报。如果你从中使坏,我岂不是输定了?”
“你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秦卫叫道:“老子是那种人吗?你当我不想现在就把日本人都赶走?这一次反攻,我肯定会全力以赴。”
“真的?”白祟禧一脸怀疑地看着他。
“你再这么问一遍,我立刻跟你划地绝交。以后你指挥的战事,老子一句话都不搭理。”秦卫道。
“那也不行。军事上的事儿,哪有百分百肯定的?达到百分之八十的目标,那就是大胜!我虽然有些信心,可还没到那个地步。”白祟禧依旧摇头。
“那就百分之七十!”
“还是大胜!”
“不会百分之五十吧?那你还叫有信心?”秦卫叫道。
“以咱们的实力对上日本,有五成的胜算就已经是平分秋色了。你还想怎么样?”白祟禧鄙夷地看着他:“而且论到实际情况,还不能是一半对一半。你要是说能达到百分之四十的目标……这个赌我就跟你打!”
“你真是‘小诸葛’?真是‘白狐狸’?”秦卫脸色难得地盯着他问道。
“你不敢?”白祟禧居然开始反过来激人了。
“我还真不怎么敢,”秦卫犹豫了一下:“不过看你这样子,我还真就不爽……我赌了!”
“好!那就一言为定!”白祟禧伸出手跟秦卫一击掌,做出了这个日后让他后悔一辈子的承诺。
第211章崔可夫的郁闷
闻听国民政府打算在近期向日军发起大范围的反攻,崔可夫立即就将带来了物资拨出了一半交给了老蒋,并且停止了对有关远东军区情报泄密的追问……当然,身为一名资深的“外交军人”,他并不是仅凭国民政府的几句话就相信了这些。之所以会这么痛快,是因为苏联在中国有大量的军事观察员,这些军事观察员深入到国民党的各级军事部门,可以汇总到大量的情报。崔可夫就是凭借着这些情报才能够确信国民政府马上就会有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而苏联之所以能够派出这么多军事武官到中国来,是因为他们早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初就对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虽说这些援助都要钱的,但相比起英美那些国家只会放嘴炮,只会在口头上谴责日本的行为,这已经很好了。要知道,英美等国在抗战开始之后,一面谴责日本,一面却依旧不停地在跟日本人做生意,趁机大发战争财。要不是日本在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尤其是几乎将中国的海岸线完全占领之后,不再奉行“门户开放”政策,摆出了一副想要独吞中国的架势,让他们在中国的利益受到了极大侵犯,他们才不会管中国的死活。哪怕老蒋再挖出十几个油田卖给他们,也是一样。
而拥有那么多军事观察员,崔可夫实际也早就推断出中**队会在近期有所行动……他毕竟也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但国民政府不说,他也不能有什么表示。因为那会让国民党抓到他的把柄……你说我们窃取你们的机密,那我们的军事情报你又是怎么知道的?军事观察员的任务是“观察”,可不是“盗窃”!所以他只有憋着。
这也就是外交。
揣着明白装糊涂,瞪着眼睛扮瞎子。如果有必要,哪怕眼前正上演着一幕幕的人间惨剧。你也得说天下太平,人民安康,大家都很快活……
不过,崔可夫虽然初步完成了斯大林交给他的任务,却并不快活。因为他的另一件任务完成的不是很好。
按照原本的历史,整个抗战期间,加上解放战争,苏联都几乎一直对中国**不闻不问。尤其是解放战争初期,面对国民党的全面进攻,**显得难撄其锋。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灭。而这个时候的苏联却认为中国**不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徒,打算任由国民党将其消灭。而等到**频频取得胜利,已经在江北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打算南下的时候,斯大林又派人搓和着国共两党和谈。打算让国共划江而治……
但很可惜,苏联的算盘一直都没怎么打响过。而等到中国跟美国人在朝鲜半岛开打之后。斯大林才意识到。中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完全可以成为苏联在东方抵挡美国的重要屏障……于是,老大哥终于向兄弟伙伸出了援助之手。
不过,这一回的历史却发生了改变。或许是因为远东战场上的失利让斯大林发觉老蒋这人太不地道,所以,崔可夫受命来到中国除了催促中**队尽快向日军发起反攻的任务之外。还有另一项重要任务:扶持一下**。
斯大林就是这样一个脾气,只要吃了亏,就一定要报复。这跟后世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脾气差不多。因为普京就说过,一旦遭人欺负。瞬间就应当进行回击。瞬间!
不过想让苏联现在就向中国进行报复显然是不可能的。大家面儿上也还是盟友嘛,何况苏联真的是拿不出更多的兵力了。
所以,斯大林打算关照一下一向不怎么放在心上的小兄弟。崔可夫来到中国,先就将一个苏械师的武器交给了八路军,一方面是刺激老蒋,另一方面,其实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但这还只是开始。在崔可夫看来,光是让八路军增强一下武力还很难真正的让蒋介石觉得难受。毕竟八路军的主力都在北方,而中国的北方却几乎全都被日本人和那些并不真正听命于蒋介石的各路军阀所占据,老蒋在这儿的实力并不强,这儿也不是他的传统势力范围。
崔可夫想增强一下新四军的实力。
这样才会让蒋介石真正的暴跳如雷。
但崔可夫没有想到,他的想法还只是存留在脑海里面,还没来得及付诸实施,甚至他还没有来得及就这个问题跟**领导人进行商谈,新四军那边儿就出事儿了:四个支队中最强的一支居然差点儿散架。
……
新四军四支队司令高敬亭,那是一位传奇人物。1929年加入**,迅速成长为中国红军的一名重要将领。他率领2000名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3年里,战败了率领10多万军队“剿共”的国民党3任总指挥。特别是最后一任总指挥卫立煌,除率领10多万正规部队外,又武装30多个县保安团,修筑8万多座碉堡和40多条封锁线,对高敬亭部实行所谓“驻剿”、“围剿”、“追剿”,也无济于事。更有讽刺意味的是:卫立煌刚发表战报称“高敬亭被击毙”,第二天其部属国民党一○二师就遭到高敬亭部重创,气得他悬赏十万大洋要买高敬亭的人头。
1937年,高敬亭率领的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38年3月8日,高敬亭奉**中央命令,率军抗日。7月,在高敬亭的指挥下,新四军四支队先后在皖中连续取得了13次战斗胜利。而高敬亭从东进下山至1939年6月罹难的1年零4个月里,指挥所部先后同日伪军战斗90余次,平均不到一个星期就是一仗,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给了人民群众极大的鼓舞。
高敬亭功昭大别山,征战皖中、皖东,功勋卓著,虽不能说是常胜将军,但其人所领导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却称得上是一支胜利之师。
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人居然被捕,然后被冠以“反革命”等罪名迅速处决。
高敬亭死后,新四军四支队被肢解为几个部队,但却有2000多战士认为革命无望而脱离了队伍。
这对**,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来说都无异于一场巨大的地震和打击。
据说,**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气愤的发电质问新四军叶挺、邓子恢等人为什么不按照中央的命令将高敬亭送到延安,反而要杀掉高敬亭?要求新四军必须立即查清事实真相,并向**中央报告。而**之后,周恩来、**等人也都多次就高敬亭被杀一事向新四军各指挥官进行过质问,周恩来甚至亲自就此事跑去了新四军军部……
……
一石激起千层浪。
高敬亭是由新四军军部叶挺以不执行军令为名电请国民政府要求处决,并由蒋介石回电照准的。高敬亭手下的四支队论兵力也只不过是八千多人,虽然在这个游击专家的带领下,战功卓著,但其真正的影响力却并不是在军事上。
国民政府一干人很高兴看到这件事让**中央对新四军领导层产生了不满,而**一方呢,又对这件事颇为头疼。**、周恩来等人虽然明白这里面可能有某些人(**曾猜测主要是项英)的问题,却不得不为了新四军的稳定而放弃追究……而仿佛事不关己的崔可夫却无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