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邓友梅文选 >

第1部分

邓友梅文选-第1部分

小说: 邓友梅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友梅文选》


作者小传

》》邓友梅小传

邓友梅文选邓友梅小传

邓友梅笔名右枚、方文、锦直。

1931年3月1日生于天津,原籍山东省平原县邓村。祖父是木匠,父亲是农民又是工人。1942年父亲失业后,全家回到故乡邓村。后邓友梅参加了八路军,在交通站做小交通员。1943年为躲避日寇汉奸的追捕,曾在天津街头流浪,被一家工厂招工后,强行押送到日本山口县一个化工厂做苦工。1944年春,回到祖国,重新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中当了几个月的通讯员,又到根据地一个中学读了几个月的书,此后便在文工团当演员,并开始学写演唱材料。1948年开始写散文。1949年渡过长江后,在新华社一个军队分社当见习记者,后调到北京文联工作。195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中央文学讲习所学习。1955年学习结业后,为了长期深入生活,到一个建筑公司作基层领导工作。1962年调到鞍山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76年回北京定居,继续写作。1984年1月被选为作协理事常务委员会委员、书记处书记。1950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此后便以写短篇为主。他的代表作有:《在悬崖上》,是一篇描写爱情的作品;《沂州道上》,是写普通战士;《我们的军长》,是描写老一辈革命家陈毅元帅,此作曾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举办的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三篇不同时期的作品,在他的创作道路上,都留下了深刻的标记。他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话说陶然亭》(1979年,《北京文艺》)及中篇小说《追赶队伍的女兵》(1979年《十月》第一期;获《文艺报》1977—1980年中篇小说二等奖)等多篇。1980年出版《邓友梅短篇小说集》(北京出版社)。他的评论文章《试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典型性格》(1954年,(光明日报》,收在《红楼梦》讨论集中。他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口头文学曾在《民间文学》、《说说唱唱》上发表。

从1979年写《话说陶然亭》开始,他又试探着用北京口语反映北京市民的生活,先后写了《那五》、《寻访“画儿韩”》、《邵氏兄弟》、《“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烟壶》等中短篇小说。其中《话说陶然亭》、《那五》、《烟壶》曾分别获得全国中短篇小说奖。

那五

》》那五

邓友梅文选那五



“房新画不古,必是内务府。〃那五的祖父作过内务府堂官。所以到他爸爸福大爷卖府的时候,那房子卖的钱还足够折腾几年。福大爷刚七岁就受封为〃乾清宫五品挎刀侍卫〃。

他连杀鸡都不敢看,怎敢挎刀?辛亥革命成全了他。没等他到挎刀的年纪,就把大清朝推翻了。

福大爷有产业时,门上不缺清客相公。所以他会玩鸽子,能走马。洋玩意能捅台球,还会糊风筝,最上心的是唱京戏,拍昆曲。给涛贝勒配过戏,跟溥侗合作过《珠帘寨》。有名的琴师胡大头是他家常客。他不光给福大爷说戏、吊嗓,还有义务给他喊好。因为吊嗓时座上无人,不喊好时透着冷清。常常是大头拉个过门,福大爷刚唱一句:〃太保儿推杯换大斗〃,他就赶紧放下弓子,拍一下巴掌喊:〃好!〃喊完赶紧再拾起弓子往下拉。碰巧福大爷头一天睡得不够,嗓子发干,听他喊完好也有起疑的时候:〃我怎么觉着这一句不怎么样哪?〃

“嗯,味儿是差点,你先饮饮场!〃大头继续往下拉,毫不气馁。

福大奶奶去世早,福大爷声明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不再续弦。弦是没续,但今天给京剧坤伶买行头,明天为唱大鼓的姑娘赎身。他那后花园子的五间暖阁从没断过堂客。大爷事情这么忙,自然顾不上照顾孩子。

那五也用不着当老子的照顾。他有自己的一群伙伴。三贝子、二额驸、索不堂的少爷、袁宫保的嫡孙。年纪相仿,门第相当。你夸我家的厨子好,我称你府上的裁缝强。斗鸡走狗,听戏看花。还有比他们老子胜一筹的,是学会些摩登派的新奇玩意儿。溜冰,跳舞,在王府井大街卖呆看女人,上〃来今雨轩〃坐茶座泡招待。他们从来不知道钱有什么可珍贵的;手紧了管他铜的瓷的、是书是画,从后楼上拿两锦匣悄悄交给清客相公,就又支应个十天半月,直到福大爷把房产像卖豆腐似的一块块切着卖完,五少爷把古董像猫儿叼食似的叼净。债主请京师地方法院把他从剩下的号房里掏出来,这才知道他这一身本事上当铺当不出一个大子儿,连换个硬面饽饽也换不来。

福大爷一口气上不来,西天〃接引〃了,留下那五成了舍哥儿。



那五的爷爷晚年收房一个丫头,名唤紫云。比福大爷还小个八九岁。老太爷临去世,叮嘱福大爷关照她些。福大爷并不小气。把原来马号一个小院分给紫云,叫她另立门户,声明从此断绝来往。

紫云是庄子上佃户出身,勤俭惯了的,把这房守住了,招了一户房客。寡妇门前是非多,不敢找没根底的户搭邻居。宁可少收房钱,租与一家老中医。这中医姓过,只有老俩口,没有儿女。老太太是个痨病底儿,树叶一落就马趴在床上下不了地,紫云看着大夫又要看病,又要伺候老伴,盆朝天碗朝地,家也不像个家。就不显山不露水地把为病人煎汤熬药,洗干涮净的细活全揽了过来。过老太太开头只是说些感激话,心想等自己能下地时再慢慢补付。哪知这病却一天重似一天。老太太有天就拉着紫云的手说:〃您寡妇失业的也不容易,天天伺候我我不落忍。咱们亲姐妹明算帐。打下月起咱这房钱再涨几块钱吧!我不敢说是给您工钱。有钱买不下这份情意。〃紫云一听眼圈红了,扶着老太太坐在床沿上说:〃老嫂子,我一个人好混,不在乎几块钱上。那边老太爷从收了我,没几年就走了。除去他,我这辈子没叫人疼过。想疼疼别人,也没人叫我疼。说正格的,我给您端个汤倒个水,自己反觉着比光疼自己活得有精神。您叫我伺候着,就是疼了我了。这比给我钱强!〃又过了两年,老太太觉着自己油碗要干。就把过大夫支出去,把紫云叫到床边,挣扎着倚在床上要给紫云磕头,紫云吓得忙扶住她说:〃您这不是净意儿的折我的寿吗?〃过老太太说:〃我有话对你说,先行个大礼。〃紫云说:〃咱姐俩谁跟谁呢?〃于是过老太太就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她和过大夫总角夫妻,一辈子没红过脸。现在眼看自己不行了。一想起丢下老头一个人就揪心。这人鹰嘴鸭子爪,能吃不能拿。除去会看病,连个钮扣也钉不上。她看了多少年,没见过紫云这么心慈面软的好人,要是能把老头交给她,她在九泉下也为紫云念佛。紫云回答说:〃老姐姐,您不就是放心不下过大夫吗?您把话说到这儿就行了。以后有您在,没有您在,我都把过大夫这个差事当正事办。您要还不放心,咱挑个日子,摆上桌酒,请来左邻右舍,再带上派出所警察,我当众给过家的祖先磕个头,认过大夫当干哥哥!〃过老太太听了,对紫云又感激又有点遗憾。和过大夫一商量,过大夫却是对紫云钦敬不已。紫云借过端午的机会,挎了一篮粽子去看福大爷,委婉地说了一下认干亲的打算,探探福大爷的口气。福大爷说:〃从老太爷去世,你跟那家没关系了。别说认干亲,你就嫁人我们也不过问。〃紫云擦着泪说:“大爷虽然开通,我可不敢忘了太爷的恩典。〃六月初一摆酒认干亲,紫云不记得自己父母姓什么,多少年来在户口上只写〃那氏〃二字,席间她又塞给警察一个红包。请他在〃那〃字之下加个〃过〃字。正式写成过大夫的胞妹。

过老太太言而有信,这事办完不久就驾鹤西逝了。紫云正式把家管了起来。人们为此对她另眼相看,称呼她云奶奶。



听说那五落魄,云奶奶跟哥哥商量,要把他接来同住。她说:〃不看金面看佛面。不能让街坊邻居指咱脊梁骨,说咱不仗义。〃过大夫对这老妹妹的主张,一向是言听计从的。就到处打听那五的行止,后来总算在打磨厂一家客店找到了他。穿的也还体面。过大夫说明来意。本以为那五会感激涕零的,谁知那五反把笑容收了,直嘬牙花子。

〃到您那儿住倒是行,可怎么个称呼法儿呢?我们家不兴管姨太太称呼奶奶!〃过大夫气得脸色都变了,恨不能伸手抽他几个嘴巴。甩袖走了出来。回到家不好如实说,只讲那五现在混得还可以,不愿意来,不必勉强吧!

云奶奶不死心,再三追问,过大夫无法,就如实告诉了她那五的原话。云奶奶叹口气说:〃他们金枝玉叶的,就是臭规矩!他爱叫我什么叫什么吧。咱们又不冲他,不是冲他的祖宗吗?他既混得还体面,不来就罢了。〃谁知过了几天,那五自己找上门来了。进门又是请安,又是问好,也随邻居称呼〃云奶奶〃,叫过大夫〃老伯〃。尽管辈分不对,云奶奶还是喜欢得坐不住站不住。云奶奶问他:〃我怕你在外边没人照顾,叫你搬来你怎么不来?〃那五说:〃说出来臊死人,我跟人合伙做买卖,把衣裳全当了作本钱,本想货出了手,手下富裕点,买点什么拿着来看您,谁想这笔买卖赔了〃云奶奶说:〃自己一家人,讲这虚礼干什么?来了就好。

外边不方便,你就搬来住吧。〃

那五难道是个会做买卖的人么?

买卖是做了一次,但没成交。天津有个德国人,在中国刮了点钱,临回国想买点瓷器带走。到北京几处古玩店看了看,没有中意的。那五到古玩店卖东西,碰上他在看货,就在门外等着。等外国人出来,就上去搭讪,说自己是内务大臣家的少爷,倒有几宗瓷器想出手,可以约个时间看看。外国人要到他府上拜访,他说这事要瞒着家里进行,只能在外边交易。约定三天后在西河沿一家客店见面。那五并没瓷器。

但他知道索家老七从家中偷出一套〃古月轩〃来,藏在连升客栈。索七想卖,又怕家里知道不饶他。那五就找索七说,现在有个好买主,买完就运出中国。不会暴露,又能出大价。你出面怕引起府上注意,我担这个卖主名义好了。事情成了,我按成三破四取佣金,多一个大子儿不要。可你得先借我几十块赎赎当,替我在这客栈包一间房,要不够派头,外国人就不出价儿。索七少比那五还窝囊,完全依计照办。过大夫来找那五时,那五刚搬进客店,还在作发财梦,当然毫不热心。

索七嘴不严,这事叫廊房头条的博古堂古玩店知道了。博古堂掌柜马齐早知道索七偷出这套东西来,一直想弄到手,谈了几次都因为要价高没成交。可是东西看到过,真正的〃古月轩〃,跟他所收藏的几个小碗是一个窑。恰好德国人来他店中看货。他就悄悄吩咐大伙计,把几个〃古月轩〃的小碗摆到客厅茶几上。外国人看完货,他让到客厅去休息。假作毫不在意的样子,提起茶壶就往那〃古月轩〃碗里倒茶,并捧给了德国人。德国人接过茶碗一看,连口称赞,奇怪地说:〃你们柜上摆的瓷器都并不好,怎么平常用的茶具反倒十分精美?〃马齐一听,哈哈大笑,说:〃你要喜欢,卖给你,比你认为不好的任何一种都便宜,连那一半钱也不值!〃德国人说:〃你开玩笑?〃马齐说:〃完全实话。〃

德国人问:〃为什么?〃

马齐说:〃这是假的,你看的不中意的那些是古瓷,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