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92部分

水经注-第92部分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观口也。

△又东北过洮阳县东。

洮水出县西南大山,东北迳其县南,即洮水以立称矣。汉武帝元朔五年,封

长沙定王子靖侯狗彘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洮治也。其水东流注于湘水。

△又东北过泉陵县西。

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流出。西流迳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

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窆其

阳,商均葬其阴。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自庙仰山极高,

直上可百馀里。古老相传,言未有登其峰者。山之东北,泠道县界,又有舜庙。

县南有《舜碑》,碑是零陵太守徐俭立。营水又西迳营道县,冯水注之。水出临

贺郡冯乘县东北冯冈。其水导源冯溪,西北流,县以托名焉。冯水带约众流,浑

成一川,谓之北渚。历县北,西至关下,关下,地名也,是商舟改装之始。冯水

又左,合萌渚之水。水南出于萌渚之峤,五岭之第四岭也,其山多锡,亦谓之锡

方矣。渚水北迳冯乘县西,而北注冯水。冯水又迳营道县而右会营水。营水又西

北屈而迳营道县西,王莽之九疑亭也。营水又东北迳营浦县南。营阳郡治也。魏

咸熙二年,吴孙皓分零陵置,在营水之阳,故以名郡矣。营水又北,都溪水注之。

水出舂陵县北二十里仰山,南迳其县西。县本泠道县之舂陵乡,盖因舂陵为名矣。

汉长沙定王分以为县,武帝元朔五年,封王中子买为舂陵侯。县故城东又有一城,

东西相对,各方百步。古老相传,言汉家旧城,汉称犹存,知是节侯故邑也。城

东角有一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东南三十里尚有节侯庙。都溪水又南迳新县

东。县东傍都溪,溪水又西迳县南,左与五溪俱会。县有五山,山有一溪,五水

会于县门,故曰都溪也。都溪水自县又西北流,迳泠道县北,与泠水合。水南也

九疑山,北流迳其县西南,县指泠溪以即名,王莽之泠陵县也。泠水又北流注于

都溪水,又西北入于营水。营水又北流入营阳峡,又北至观阳县而出于峡。大小

二峡之间,为沿溯之极艰矣。营水又西北,迳泉陵县西,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封

长沙定王子节侯贤之邑也。王莽名之曰溥润,零陵郡治故楚矣。汉武帝元鼎六年

分桂阳置。太史公曰:舜葬九疑,实惟零陵,郡取名焉,王莽之九疑郡也。下邳

陈球为零陵太守,桂阳贼胡兰攻零陵,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

相拒不能下。县有白土乡。《零陵先贤传》曰:郑产,字景载,泉陵人也。为白

土啬夫。汉末多事,国用不足,产子一岁,辄出口钱,民多不举子。产乃敕民勿

得杀子,口钱当自代出。产言其郡、县,为表上言,钱得除,更名白土为更生乡

也。《晋书地道志》曰:县有香茅,气甚芬香,言贡之以缩酒也。营水又北流注

于湘水。湘水又东北与应水合,水出邵陵县历山,崖登险阻,峻崿万寻,澄渊湛

于下,应水涌于上。东南流迳应阳县南,晋分观阳县立,盖即应水为名也。应水

又东南流,迳有鼻墟南。王隐曰:应阳县本泉陵之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言象所

封也。山下有象庙,言甚有灵,能兴云雨。余所闻也,圣人之神曰灵,贤人之精

气为鬼,象生不惠,死灵何奇乎?应水又东南流而注于湘水。湘水又东北得氵毛

口,水出永昌县北罗山。东南流迳石燕山东,其山有石,绀而状燕,因以名山。

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罗君章

云:今燕不必复飞也。其水又东南迳永昌县南,又东流注于湘水。又东北迳祁阳

县南,又有馀溪水注之。水出西北邵陵郡邵陵县,东南流注于湘。其水扬清泛浊,

水色两分。湘水又北与宜溪水合,水出湘东郡之新宁县西南,新平故县东,新宁,

故新平也。众川泻浪,共成一津。西北流,东岸山下有龙穴,宜水迳其下,天旱

则拥水注之,便有雨降,宜水又西北注于湘。湘水又西北,得舂水口,水上承营

阳舂陵县西北潭山,又北迳新宁县东,又西北流注于湘江水也。

△又东北过重安县东。又东北过酃县西,承水从东南来注之。

承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东北流至重安县,迳舜庙下,庙在

承水之阴,又东合略塘相传云:此塘中有铜神,今犹时闻铜声于水,水辄变绿,

作铜腥,鱼为之死。承水又东北迳重安县南,故零陵之钟武县,汉长沙顷王子度

邑也。王莽更名曰钟桓也。武水入焉。水出钟武县西南表山,东流至钟武县故城

南。而东北流至重安县,注于承水。至湘东临承县北,东注于湘,谓之承口。临

承即故酃县也,县即湘东郡治也。郡旧治在湘水东,故以名郡。魏正元二年,吴

主孙亮分长沙东部立。县有石鼓,高六赤,湘水所迳,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罗

君章云:扣之,声闻数十里,此鼓今无复声。观阳县东有裴岩,其下有石鼓,形

中覆船,扣之清响远彻,其类也。湘水又北历印石,石在衡山县南,湘水右侧。

盘石或大或小,临水,石悉有迹,其方如印。累然行列,无文字,如此可二里许,

因名为印石也。湘水又北迳衡山县东,山在西南,有三峰,一句紫盖,一名石囷,

一名芙蓉,芙蓉峰最为竦杰,自远望之。苍苍隐天。故罗含云:望若阵云,非清

齐素朝,不见其峰。丹水涌其左,澧泉流其右。《山经》谓之岣嵝山,为南岳也。

山下有舜庙,南有祝融冢。楚灵王之世,山崩,毁其坟,得《营丘九头图》。禹

治洪水,血马祭山,得金简玉字之书。芙蓉峰之东,有仙人石室,学者经过,往

往闻讽诵之音矣。衡山东南二面,临映湘川,自长沙至此,沿湘七百里中,有九

向九背,故渔者歌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山上有飞泉下注,下映青林,直注

山下,望之若幅练在山矣。湘水又东北迳湘南县东,又历湘西县南,分湘南置也,

衡阳郡治。魏甘露二年,吴孙亮分长沙西部立,治湘南。太守何承天徙治湘西矣。

《十三州志》曰:华水出桂阳郴县华山西,至湘南县入湘。《地理志》曰:郴县

有耒水,出耒山西,至湘南西入湘。湘水又北迳麓山东,其山东临湘川,西傍原

隰,息心之士,多所萃焉。

△又东北过阴山县西,洣水从东南来注之。又北过醴陵县西,漉水从东来

注之。

《续汉书·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长沙醴陵县有大山,常鸣如牛呴声,积

数年。后豫章贼攻没县亭,杀掠吏民,因以为候。湘水又北迳建宁县,西傍湘水,

县北有空泠峡,惊浪雷奔,濬同三峡。湘水又北迳建宁县故城下,晋太始中立。

△又北过临湘县西,浏水从县西北流注之。

县南有石潭山,湘水迳其西。山有石室、石床,临对清流。湘水又北迳昭山

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故言昭潭无底也。亦谓之曰湘州潭,湘水又北迳南

津城西,西对橘洲,或作吉字,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子戍,故郭尚存。湘水

又北,左会瓦官水口,湘浦也。又迳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北对长沙郡,

郡在水东,州城南,旧治在城中,后乃移此。湘水左迳麓山东,上有故城,山北

有白露水口,湘浦也。又右迳临湘县故城西,县治湘水,滨临川侧,故即名焉。

王莽改号抚陆,故楚南境之地也。秦灭楚,立长沙郡,即青阳这地也。秦始皇二

十六年令曰:荆王献青阳以西。《汉书·邹阳传》曰:越水长沙,还舟青阳。

《注》张晏曰:青阳,地名也。苏林曰:青阳,长沙县也。汉高祖五年,以封吴芮

为长沙王,是城即芮筑也。汉景帝二年,封唐姬子发为王,都此,王莽之镇蛮郡

也。于《禹贡》则荆州之域。晋怀帝以永嘉元年,分荆州湘中诸郡,立湘州,治

此。城之内。郡廨西有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中有一井,是谊所凿,极小而

深,上敛下大,其状似壶。傍有一脚石床,纔容一人坐,形制甚古。流俗相承,

云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亦云谊所植也。城之西北有故市,北对临湘县之新

治。县治西北有北津城,县北有吴芮冢,广踰六十八丈,登临写目,为廛郭之

佳憩也。郭颁《世语》云:魏黄初末,吴人发芮冢,取木,于县立孙坚庙,见芮

尸,容貌衣服并如故。吴平后,预发冢人于寿春见南蛮校尉吴纲,曰:君形貌何

类长沙王吴芮乎?但君微短耳。纲瞿然曰:是先祖也。自芮卒至冢发四百年,至

见纲又四十馀年矣。湘水左合誓口,又北得石椁口,并湘浦也。右合麻溪水口,

湘浦也。湘水又北迳三石山东。山枕侧湘川,北即三石水口也,湘浦也。水北有

三石戍戍城为二水之会也。湘水又迳浏口戍西,北对浏水。

△又北,沩水从西南来注之。

沩水同益阳县马头山,东迳新阳县南,晋太康元年改曰新康矣。沩水又

东入临湘县,历沩口戍,东南注湘水。湘水又北合断口,又北则下营口,湘浦

也。湘水之左岸有高口,水出益阳县,西北迳高口戍南,又西北,上鼻水,自鼻

洲上口,受湘西入焉。谓之上鼻浦。高水西北与下鼻浦合,水自鼻洲下口,首受

湘川,西通高水,谓之下鼻口。高水又西北,右屈为陵子潭,东北流注湘为陵子

口。湘水自高口戍东,又北,右会鼻洲,左合上鼻口,又北,左对下鼻口,又北,

得陵子口,湘水右岸,铜官浦出焉。

湘水又北迳铜官山,西临湘水,山土紫色,内含云母,故亦谓之云母山也。

△又北过罗县西,涢水从东来流注之。

湘水又北迳锡口戍东,又北左派,谓之锡水。西北流迳锡口戍北,又西北流,

屈而东北,玉水注焉。水出西北玉池,东南流注于锡浦,谓之玉池口。锡水又东

北,东湖水注之。水上承玉池之东湖也,南流注于锡,谓之三阳泾,水南有三戍,

又东北注于湘。

湘水自锡口北出,又得望屯浦,湘浦也。

湘水又北,枝津北出,谓之门泾也。湘水纡流西北,东北合门水,谓之门泾

口。又北得三溪水口,水东承太湖,西通湘浦,三水之会,故得三溪之目耳。又

北,东会大对水口,西接三津泾。

湘水又北迳黄陵亭西,右合黄陵水口,其水上承大湖,湖水西流,迳二妃庙

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

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湘中记》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

如樗浦矣,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是纳潇湘之名矣,故民为立祠

于水侧焉。荆州牧刘表刊石立碑,树之于庙,以旌不朽之传矣。黄水又西流入于

湘,谓之黄陵口。昔王子山有异才,年二十而得恶梦,作《梦赋》。二十一,溺

死于湘浦,即斯川矣。

湘水又北迳白沙戍西,又北,右会东町口涢水也。

湘水又左合决湖口,水出西陂,东通湘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