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水经注 >

第18部分

水经注-第18部分

小说: 水经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曰:梁惠成王九年,与邯郸榆次、阳邑者也。王莽之繁穰矣。蒋溪又西合涂

水,乱流西北,入洞过泽也。

△西入于汾,出晋水下口者也。

刘琨之为并州也,刘曜引兵邀击之。合战于洞涡,即是水也。

○晋水

△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

县,故唐国也。《春秋左传》称,唐叔未生,其母邑姜梦帝谓己曰:余名而

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及生,名之曰虞。《吕氏春秋》曰:叔虞与成王居,

王援桐叶为珪,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请曰:天子封虞乎?

王曰:余戏耳。公曰:天子无戏言。时唐灭,乃封之于唐。县有晋水,后改名为

晋。故子夏叙《诗》称此晋也,而谓之唐,俭而用礼,有尧之遗风也。《晋书地

道记》及《十三州志》并言,晋水出龙山,一名结绌山,在县西北,非也。《山

海经》曰:县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

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

飞梁於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羁游宦子,莫不寻梁契

集,用相娱慰,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东过其县南,又东入于汾水。

沼水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

水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於此,故智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

城,以周园溉。汉末,赤眉之难,太原郡掾刘茂,负太守孙福,匿于城门西下空

穴中。其夜奔盂,即是处也。东南出城流,注于汾水也。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

流,迳旧溪东南出,迳晋阳城南。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经》书:晋荀

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

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汾。

○湛水

△湛水出河内轵县西北山。

湛水出轵县南原湛溪,俗谓之椹水也。是盖声形尽邻,故字读俱变同于三豕

之误耳。其水自溪出,南流。

△东过其县北,又东过波县之北。

湛水南迳向城东,而南注。

△又东过毋辟邑南。

原《经》所注,斯乃湨川之所由,非湛水之闲关也,是《经》之误证耳。

湛水自向城东南,迳湛城东,时人谓之椹城,亦或谓之隰城矣。溪曰隰涧,隰城

在东,言此非矣。《后汉·郡国志》曰:河阳县有湛城,是也。

△又东南当平县之东北,南入於河。

湛水又东南迳邓,南流注于河,故河济有邓津之名矣。

 卷七

○济水一

△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沇水。

《山海经》曰:王屋之山联水出焉,西北流注於秦泽。郭景纯云:联、沇

声相近,即沇水也。潜行地下,至共山南,复出于东丘,今原城东北有东丘城。

孔安国曰:泉源为沇,流去为济。《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齐,度也,

贞也。《风俗通》曰:济出常山房子县赞皇山,庙在东郡临邑县。济者,齐也,

齐其度量也。余按二济同名,所出不同,乡流亦别,斯乃应氏之非矣。今济水重

源出温城西北平地。水有二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昔晋文公伐原,以信而原降,

即此城也。俗以济水重源所发,因复谓之济源城。其水南迳其城东故县之原乡。

杜预曰:沁水县西北有原城者,是也。南流与西源合,西源出原城西。东流水注

之,水出西南,东北流注于济。济水又东迳原城南,东合北水,乱流东南注,分

为二水。一水东南流,俗谓之为衍水,即沇水也。衍、沇声相近,传呼失实

也。济水又东南,迳絺城北,而出於温矣。

其一水,枝津南流,注於湨。湨水出原城西北原山勋掌谷,俗谓之为白

涧水。南迳原城西。《春秋》会于湨梁,谓是水之坟梁也。《尔雅》曰:梁莫

大於湨梁。梁,水堤也。湨水又东南,迳阳城东,与南源合。水出阳城南溪,

阳亦樊也,一曰阳樊。《国语》曰:王以阳樊赐晋,阳人不服,文公围之。仓葛

曰,阳有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君而残之,无乃不可乎?公乃出阳人。

《春秋》,樊氏畔,惠王使虢公伐樊,执仲皮归于京师。即此城也,其水东北流,

与漫流水合。水出轵关南,东北流,又北注于湨,谓之漫流口。湨水又东合

北水,乱流东南,左会济水枝渠。湨水又东迳钟繇坞北,世谓之钟公垒。又东

南,涂沟水注之,水出轵县西南山下。北流,东转,入轵县故城中,又屈而北流,

出轵郭。汉文帝元年,封薄昭为侯国也。又东北流,注于湨。湨水又东北,

迳波县故城北,汉高帝封公上不害为侯国。湨水又东南流,天浆涧水注之。水

出轵南睾,向城北。城在睾上,俗谓之韩王城,非也。京相г唬夯蛟疲窈幽

轵西有地名向。今无。杜元凯《春秋释地》亦言是矣。盖相袭之向,故不得以地

名而无城也。阚骃《十三州志》曰,轵县南山西曲,有故向城,即周向国也。

《传》曰:向姜不安于莒而归者矣。汲郡《竹书纪年》曰:郑侯使韩辰归晋阳及

向。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即是城也。其水有二源俱导,

各出一溪,东北流,合为一川,名曰天浆溪。又东北迳一故城,俗谓之冶城。水

亦曰冶水。又东流注于湨。湨水又东南流,右会同水,水出南原下,东北流,

迳白骑坞南,坞在原上,据二溪之会,北带深隍,三面岨崄,惟西版筑而已。东

北流,迳安国城西,又东北,注湨水。湨水东南,迳安国城东,又南,迳无

辟邑西,世谓之无比城,亦曰马髀城,皆非也。朝廷以居废太子,谓之河阳庶人。

湨水又南注于河。

△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又东过其县北。

济水於温城西北与故渎分。南迳温县故城西,周畿内国,司寇苏忿生之邑也。

《春秋·僖公十年》,狄灭温,温子奔卫。周襄王以赐晋文公。济水南历虢公台

西。《皇览》曰:温城南有虢公台,基趾尚存。济水南流注于河。郭缘生《述征

记》曰:济水迳河内温县注于河,盖沿历之实证,非为谬说也。

济水故渎,于温城西北,东南出,迳温城北,又东迳虢公冢北。《皇览》曰:

虢公冢在温县郭东,济水南大冢是也。济水当王莽之世,川渎枯竭,其后水流迳

通,津渠势改,寻梁脉水,不与昔同。

△屈从县东南流,过坟城西,又南当巩县北,南入于河。

济水故渎,东南合奉沟水。水上承朱沟于野王城西。东南迳阳乡城北,又东

南迳李城西。秦攻赵,邯郸且降,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胜,分家财飨士,得敢

死者三千人,李同与赴秦军,秦军退,李同死,封其父为李侯。故徐广曰:河内

平皋县有李城,即此城也。于城西南为陂水,淹地百许顷,蒹葭萑苇生焉,号曰

李陂。又迳坟城西,屈而东北流,迳其城北。又东迳平皋城南,应劭曰:邢侯自

襄国徙此。当齐桓公时,卫人伐邢,邢迁于夷仪,其地属晋,号曰邢邱,以其在

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瓒注《汉书》云:《春秋》,狄人伐邢,邢迁夷

仪,不至此也。今襄国西有夷仪城,去襄国一百馀里,邢是丘名,非国也。余按:

《春秋·宣公六年》,赤狄伐晋,围邢丘。昔晋侯送女于楚,送之邢丘,即是此

处也,非无城之言。《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三年,郑城邢丘。司马彪《后汉

·郡国志》云,县有邢丘,故邢国,周公子所封矣。汉高帝七年封砀郡长项佗为

侯国,赐姓刘氏。武帝以为县。其水又南注于河也。

△与河合流,又东过成皋县北,又东过荥阳县北,又东至北砾磎南,东出

过荥泽北。

《释名》曰:济,济也。源出河北,济河而南也。《晋地道志》曰:济自大

伾入河,与河水斗,南泆为荥泽。《尚书》曰:荥波既潴。孔安国曰:荥波水

以成潴。阚骃曰:荥播,泽名也。故吕忱云:播水在荥阳,谓是水也。昔大禹塞

其淫水,而於荥阳下引河东南以通淮、泗。济水分河,东南流。汉明帝之世,司

空伏恭荐乐浪人王景,字仲通,好学多艺,善能治水。显宗诏与谒者王吴始作浚

仪渠。吴用景法,水乃不害,此即景、吴所修故渎也。渠流东注浚仪,故复谓之

浚仪渠也。明帝永平十五年,东巡至无盐,帝嘉景功,拜河堤谒者。汉灵帝建宁

四年,于敖城西北,垒石为门,以遏渠口,谓之石门。故世亦谓之石门水。门广

十馀丈,西去河三里。石铭云:建宁四年十一月黄场石也。而主吏姓名,磨灭不

可复识。魏太和中,又更修之。撤故增新,石字沦落,无复在者。水北有石门亭,

戴延之所云:新筑城周城三百步,荥阳太守所镇者也。水南带三山,即三皇山,

亦谓之为三室山也。

济水又东迳西广武城北。《郡国志》:荥阳县有广武城,城在山上,汉所城

也。高祖与项羽临绝涧对语,责羽十罪,羽射高祖中胸处也。山下有水,北流入

济,世谓之柳泉也。

济水又东,迳东广武城北,楚项羽城之。汉破曹咎,羽还广武,为高俎,置

太公其上,曰,汉不下,吾烹之。高祖不听,将害之。项伯曰:为天下者不顾家,

但益怨耳。羽从之。今名其坛曰项羽堆。夹城之间,有绝涧断山,谓之广武涧。

项羽叱娄烦於其上,娄烦精魄丧归矣。

济水又东,迳敖山北,《诗》所谓薄狩于敖者也。其山上有城,即殷帝仲丁

之所迁也。皇甫谧《帝王世纪》曰:仲丁自亳,徙嚣于河上者也,或曰敖矣。秦

置仓于其中,故亦曰敖仓城也。济水又东,合荥渎,渎首受河水,有石门,谓之

为荥口石门也。而地形殊卑,盖故荥、播所道,自此始也。门南际河,有故碑云:

惟阳嘉三年二月丁丑,使河堤谒者王诲,疏达河川,遹荒庶土。云大河冲塞,侵

齿金堤,以竹笼石葺土而为堨。坏隤无已,功消亿万,请以滨河郡徒,疏山采

石,垒以为障。功业既就,徭役用息,辛未诏书,许诲立功,府卿规基经始,诏

策加命,迁在沇州。乃简朱轩,授使司马登,令缵茂前绪,称遂休功。登以伊、

洛合注大河,南则缘山,东过大邳,回流北岸,其势郁懞涛怒,湍急激疾,一

有决溢,弥原淹野,蚁孔之变,害起不测。盖自姬氏之所常蹙,昔崇鲧所不能治,

我二宗之所劬劳。于是乃跋涉躬亲,经之营之,比率百姓,议之于臣,伐石三谷,

水匠致治,立激岸侧,以捍鸿波,随时庆赐,说以劝之。川无滞越,水土通演,

役未逾年,而功程有毕,斯乃元勋之嘉课,上德之弘表也。昔禹修九道,《书》

录其功;后稷躬稼,《诗》列于《雅》。夫不惮劳谦之勤,夙兴厥职,充国惠民,

安得湮没而不章焉?故遂刊石记功,垂示于后,其辞云云。使河堤谒者山阳东缗

司马登,字伯志,代东莱曲城王诲,字孟坚。河内太守安城向豹,字伯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