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新唐书 >

第125部分

新唐书-第125部分

小说: 新唐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皆五考。侍御史十三月,殿中侍御史十八月,监察御史二十五月。三省官、

诸道敕补、检校五品以上及台省官皆三考,余官四考,文武官四品以下五考。凡

迁,尚书省四品以上、文武官三品以上皆先奏。

唐取人之路盖多矣,方其盛时,著于令者,纳课品子万人,诸馆及州县学六

万三千七十人,太史历生三十六人,天文生百五十人,太医药童、针咒诸生二百

一十一人,太卜卜筮三十人,千牛备身八十人,备身左右二百五十六人,进马十

六人,斋郎八百六十二人,诸卫三卫监门直长三万九千四百六十二人,诸屯主、

副千九百八人,诸折冲府录事、府、史一千七百八十二人,校尉三千五百六十四

人,执仗、执乘每府三十二人,亲事、帐内万人,集贤院御书手百人,史馆典书、

楷书四十一人,尚药童三十人,诸台、省、寺、监、军、卫、坊、府之胥史六千

余人。凡此者,皆入官之门户,而诸司主录已成官及州县佐史未叙者,不在焉。

至于铨选,其制不一,凡流外,兵部、礼部举人,郎官得自主之,谓之“小

选”。太宗时,以岁旱谷贵,东人选者集于洛州,谓之“东选”。高宗上元二年,

以岭南五管、黔中都督府得即任土人,而官或非其才,乃遣郎官、御史为选补使,

谓之“南选”。其后江南、淮南、福建大抵因岁水旱,皆遣选补使即选其人。而

废置不常,选法又不著,故不复详焉。

 卷四十六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其官司之别,曰省、

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其辩贵贱、叙劳能,

则有品、有爵、有勋、有阶,以时考核而升降之,所以任群材、治百事。其为法

则精而密,其施于事则简而易行,所以然者,由职有常守,而位有常员也。方唐

之盛时,其制如此。盖其始未尝不欲立制度、明纪纲为万世法,而常至于交侵纷

乱者,由其时君不能慎守,而徇一切之苟且,故其事愈繁而官益冗,至失其职业

而卒不能复。

初,太宗省内外官,定制为七百三十员,曰:“吾以此待天下贤材,足矣。”

然是时已有员外置,其后又有特置,同正员。至于检校、兼、守、判、知之类,

皆非本制。又有置使之名,或因事而置,事已则罢,或遂置而不废。其名类繁多,

莫能遍举。自中世已后,盗起兵兴,又有军功之官,遂不胜其滥矣。故采其纲目

条理可为后法,及事虽非正后世遵用因仍而不能改者,著于篇。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

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

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

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

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徵以秘书监参

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贞观八年,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疾小瘳,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而“平

章事”之名盖起于此。其后,李勣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

令也,而“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然二名不专用,而佗官居职者犹假佗名如故。

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

中书令则否。其后改易官名,而张文瓘以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同三品”入

衔,自文瓘始。永淳元年,以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等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平章事”入衔,自待举等始。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

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其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

事堂于中书省。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

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

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

而反轻宰相之体。故时方用兵,则为节度使;时崇儒学,则为大学士;时急财用,

则为盐铁转运使,又其甚则为延资库使。至于国史、太清宫之类,其名颇多,皆

不足取法,故不著其详。

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

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

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卜、医、伎术之流,皆直于别

院,以备宴见;而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掌之。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时召以草

制,然犹未有名号;乾封以后,始号“北门学士”。玄宗初,置“翰林待诏”,

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堂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

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

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

征伐,皆用白麻。其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

私人。凡充其职者无定员,自诸曹尚书下至校书郎,皆得与选。入院一岁,则迁

知制诰,未知制诰者不作文书,班次各以其官,内宴则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

宪宗时,又置“学士承旨”。唐之学士,弘文、集贤分隶中书、门下省,而翰林

学士独无所属,故附列于此云。

○三师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

皆正一品。三师,天子所师法,无所总职,非其人则阙。三公,佐天子理阴阳、

平邦国,无所不统。亲王拜者不亲事,祭祀阙则摄。(隋废三师,贞观十一年复

置,与三公皆不设官属。)

○尚书省

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

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六尚书:兵部、吏部为前行,刑

部、户部为中行,工部、礼部为后行;行总四司,以本行为头司,余为子司。)

庶务皆会决焉。凡上之逮下,其制有六:一曰制,二曰敕,三曰册,天子用之;

四曰令,皇太子用之;五曰教,亲王、公主用之;六曰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

县下于乡。下之达上,其制有六:一曰表,二曰状,三曰笺,四曰启,五曰辞,

六曰牒。诸司相质,其制有三:一曰关,二曰刺,三曰移。凡授内外百司之事,

皆印其发日为程,一曰受,二曰报。诸州计奏达京师,以事大小多少为之节。凡

符、移、关、牒,必遣于都省乃下。天下大事不决者,皆上尚书省。凡制敕计奏

之数、省符宣告之节,以岁终为断。(龙朔二年,改尚书省曰中台,废尚书令;

尚书曰太常伯,侍郎曰少常伯。光宅元年,改尚书省曰文昌台,俄曰文昌都省。

垂拱元年曰都台,长安三年曰中台。)

左右仆射各一人,从二品,掌统理六官,为令之贰,令阙则总省事,劾御史

纠不当者。(龙朔二年,改左右仆射曰左右匡政,光宅元年曰文昌左右相;开元

元年曰左、右丞相;天宝元年复。)

左丞一人,正四品上;右丞一人,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

御史举不当者。吏部、户部、礼部,左丞总焉;兵部、刑部、工部,右丞总焉。

郎中各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各一人,从六品上。掌付诸司之务,举稽违,署

符目,知宿直,为丞之贰。以都事受事发辰、察稽失、监印、给纸笔;以主事、

令史、书令史署覆文案,出符目;以亭长启闭、传禁约;以掌固守当仓库及陈设。

诸司皆如之。(隋尚书省诸司郎及承务郎各一人,而废左右司。武德三年,改诸

司郎为郎中,承务郎为员外郎。贞观元年,复置左右司郎中。龙朔元年,改左右

丞曰左右肃机,郎中曰左右承务,诸司郎中曰大夫。永昌元年,复置员外郎。神

龙元年省,明年复置。初有驲驿百人,掌乘传送符,后废。)

都事各六人,从七品上;主事各六人,从八品下。吏部考功、礼部主书皆如

之。诸司主事,从九品上。(有令史各十八人,书令史各三十六人,亭长各六人,

掌固各十四人。)

○吏部

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

人,从六品上。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以三铨之法官天下之材,以身、言、

书、判、德行、才用、劳效较其优劣而定其留放,为之注拟。五品以上,以名上

而听制授;六品以下,量资而任之。其属有四:一曰吏部,二曰司封,三曰司勋,

四曰考功。

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其告身、假使,一人掌选补流外官。

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一人判南曹。皆为尚书、侍郎之贰。凡文官九品,有正、

有从,自正四品以下,有上、下,为三十等。凡文散阶二十九:从一品曰开府仪

同三司,正二品曰特进,从二品曰光禄大夫,正三品曰金紫光禄大夫,从三品曰

银青光禄大夫,正四品上曰正议大夫,正四品下曰通议大夫,从四品上曰太中大

夫,从四品下曰中大夫,正五品上曰中散大夫,正五品下曰朝议大夫,从五品上

曰朝请大夫,从五品下曰朝散大夫,正六品上曰朝议郎,正六品下曰承议郎,从

六品上曰奉议郎,从六品下曰通直郎,正七品上曰朝请郎,正七品下曰宣德郎,

从七品上曰朝散郎,从七品下曰宣义郎,正八品上曰给事郎,正八品下曰徵事郎,

从八品上曰承奉郎,从八品下曰承务郎,正九品上曰儒林郎,正九品下曰登仕郎,

从九品上曰文林郎,从九品下曰将仕郎。自四品,皆番上于吏部;不上者,岁输

资钱,三品以上六百,六品以下一千,水、旱、虫、霜减半资。有文艺乐京上者,

每州七人;六十不乐简选者,罢输。勋官亦如之。以征镇功得护军以上者,纳资

减三之一。凡流外九品,取其书、计、时务,其校试、铨注,与流内略同,谓之

小选。

吏部主事四人,司封主事二人,司勋主事四人,考功主事三人。(武德五年

改选部曰吏部,七年省侍郎。贞观二年复置。龙朔元年改吏部曰司列,主爵曰司

封,考功曰司绩。武后光宅元年改吏部曰天官。垂拱元年改主爵曰司封。天宝十

一载改吏部曰文部,至德二载复旧。有吏部令史三十人,书令史六十人;制书令

史十四人;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书令史九

人,掌固四人;司勋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

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司封郎中一人,从五品上;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诸郎中、员外郎品皆如

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