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百战中国 >

第43部分

百战中国-第43部分

小说: 百战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862年10月,李秀成撤兵。

  1863年开春,曾国藩自安庆东下,检阅天京围军。对曾国荃进行了如下指导:“以后宜多用活兵,少用呆兵。进退开合,变化不测,活兵也;屯宿一处,师老人顽,呆兵也。弟军积习已深,今欲全改为活兵,势必不能,姑且改为半活半呆,亦有更战互休之时。望弟立变大计,以金陵、金柱为呆兵,而以进剿东坝、二溧为活兵,庶有济乎”。

  曾国藩建议呆、活两军保持二百里以内的距离,曾国荃讨价还价,只同意六、七十里的范围。

  2万湘军“呆”扎天京城下,“清闲”无所事,不仅不对其他部队实行支援,反而坐等其他部队攻占要地,然后独收围困乃至攻破天京之第一等大功。这样的如意算盘,明眼人谁看不清,谁不讥议?

  1863年1月,湘军攻克太平军在钟山之巅修筑的“天保城”,算上此前攻破的天京西面的九洑洲,天京东、南面十处坚垒,天京周边全部落入湘军之手,湘军合围天京成功,兵力也增至5万。

  1863年6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向清军乞降,全军覆没,在成都被杀。

  1863年10月,苏州太平军投降,李鸿章收复苏州。太平军西北远征军克陕西汉中。

  1864年3月,左宗棠攻占杭州。

  苏州和杭州收复后,曾国荃不用担心自江、浙东来的“大股援贼”,可以一心一意的围城、攻城。但是,这也是无声而有力的催促;所谓肃清东南,其成功的标志就是攻克天京、苏州、杭州这三座城市,如今,苏、杭已复,天京就成为万众瞩目之地。虽不敢打包票说克期奏功,但是,继续按照九江、安庆的攻法,严围缓攻,候敌自溃,已经不合时宜。

  九江、安庆自合围至攻克,费时都在一年以上;天京之险固,更甚于二城,比照前事,似不应过于催促。但是,李鸿章复苏州,只需三月;左宗棠克杭州,不过半年;然则今时不同往日,又未可拖延过久。

  1864年4月27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他的死,对太平天国犹如雪上加霜。李秀成等人拥戴幼主洪天贵福登基,以安人心。

  1864年5月,李鸿章攻占常州,太平军几万人下跪投降。

  5月8日,朝廷降下一道谕旨:李鸿章率炮队前赴金陵,会合曾国荃。李鸿章这时已有足够的历练,也有足够深邃的眼光,不愿与曾国荃去争一时之功。他拿定主意要把这份曾国藩通过十年征战才赢来的大功,完整地保留在曾家兄弟手里。于是他随便编了个借口,说天气太热,不利于使用火器攻城,拖延着不向天京进军。

  天京城下的湘军将领们,眼见得攻下天京已是指日可待,耻于借用李鸿章湘淮军的力量,当然也是不愿把莫大的功劳分出去一部分。就天京城内传说中存在的巨大财富而论,他们也不愿让别人染指。

  李秀成在天京,每天都驱赶老弱妇女出城,以节约粮食。在城内种麦割草,聊以充饥。

  天王洪秀全死后太平军内部开始分化,每天都有人偷偷跑出城投降湘军。

  1864年7月19日,曾国荃命令围攻部队100个营全部进入战斗状态,令朱式云起草了一份命令,告诫各部,并悬赏募集敢死队,在城墙倾塌时率先入城。

  中午,曾国荃下令引爆地道里的炸药,将城墙炸崩二十多丈,砖石如雨一般落下。李臣典身带重伤,与诸将率部争先登城。

  入夜,太平军纵火焚烧天王府,突围而出。留在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大部分*,或者投入池水和井水。

  太平军纵火焚烧城内的王府,为了“不留半块烂布给清妖享用”。 曾国荃传令关闭城门,不许太平军出逃,同时扑救天王府的大火。火灭之后,找到两方玉玺和太平天国金印一方。金陵一役,杀死太平军十多万名。

  江浙是天下财富最集中的省份,而金陵作为十朝古都,由太平天国经营十多年,金银财宝堆积如山。曾国荃的部队在这里得到的钱财,是一个难以统计的数字。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8月6日,李秀成就义。9月,洪天贵福被俘,10月被正法。

  湘军将抢来的财物运送回家,湘军水师的上行船,大部分都为湘军运送赃物。湘军将士们将抢来的金银珠宝和江南女子一船一船地运往湖南。

  攻陷天京之后,湘军将帅迎来一次大封赏:

  曾国藩:赏加太子太保,赐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

  曾国荃:赏加太子少保,赐一等伯爵,并赏戴双眼花翎。

  杨岳斌:赏加太子少保,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彭玉麟:赏加太子少保,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李臣典:赐封一等子爵,并赏穿黄马褂,赏戴双眼花翎。

  萧孚泗:赐封一等男爵,并赏戴双眼花翎。

  骆秉章: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赏戴双眼花翎。

  鲍超:赏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清朝的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太子少保是正二品,都是荣誉称号,说明皇帝很给面子,让他们做太子的老师,太子那需要这么多的老师啊。

  清朝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曾国藩有立国之功论功封个公爵完全没问题,只被封为侯爵,皇帝确实有点小气。世袭罔替指的是可以将爵位传给子孙后代,曾国藩教育子孙不要做官,因此曾家后来也没有出大人物了。

  轻车都尉是爵位以下最高职位,权利跟男爵差距不大,荣誉差别还是有的。

  花翎是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三眼花翎最为贵,双眼花翎次之。

  曾国藩开创了湘军,从此,湖南人便横行神州大地。

百战中国之89_清朝_甲午战争
百战中国之89_清朝_甲午战争

  得分项 得分 权重

  战略意义 27 30

  战争规模 18 20

  伤亡规模 15 20

  战争知名度 15 15

  将领知名度 14 15

  总分 89 100

  兵将 日本 *

  双方兵力 不详 不详

  伤亡兵力 不详 不详

  将领 不详 李鸿章、丁汝昌

  战略意义

  中国跟日本的战争,从公元前打到二次世界大战。秦朝、汉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中日的战争就没有停火,期间中国只有清朝的甲午战争是打输的。我们今天所说的8年抗战,是二次世界大战时跟日本人的决战。至于抗日战争,从1894年就开始了,1894…1945年,是中国人民被日本侵略,进行反击,最后取得胜利的51年。

  战争规模

  日本

  甲午战争中;日本实际动员兵力达240616人;其中174017人在国外参战。战前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排水量共达万余吨。还派遣大批特务,到中国和朝鲜搜集军事情报,绘制详细的军用地图。

  清朝

  不详。

  伤亡人数

  日本

  不详。

  清朝

  不详。

  将领

  日本

  不详。

  清朝

  李鸿章(1823年—1901年)晚清军政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安徽合肥人。1847年24岁中进士,1853年30岁回安徽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1862年39岁组建淮军并任江苏巡抚。1867年44岁任湖广总督, 1870年45岁继曾国藩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1872年49岁加授武英殿大学士,1874年51岁签订《中日台事条约》,1876年53岁签订《中英烟台条约》,1884年61岁签订《中*订越南条约》,1888年65岁组建北洋海军,1895年72岁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11月78岁卒。

  梁启超:“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丁汝昌(1836年—1895年)清末海军将领。字禹廷,号次章,安徽庐江人。1875年赴英国购买军舰,1888年北洋舰队成立时被任命为海军提督。1895年日军分海陆两路进攻威海卫,占领两岸炮台,逼他投降,他严辞拒绝,下令毁炮沉船,并服毒自杀。

  邓世昌(1849年—1894年),清末海军将领,广东番禺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捐躯报国。

  战争进程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按中国干支纪年,是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清朝方面分为主战派和投降派。

  主战派:在朝廷,以光绪帝,李鸿章为首,在军队,以丁汝昌,邓世昌的将领为首,都积极要求对日宣战。

  投降派:在朝廷,以慈禧太后,荣禄等慈溪亲信为首,在军队以方伯迁等少数败类将领为首。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 

  6月8日清军首批部队抵朝。与此同时,日军攻占仁川和汉城等战略要地。

  7月23日,日本攻占朝鲜王宫,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

  7月25日;日本令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日本陆军第5师之混成第9旅也于29日向由牙山移驻成欢的清军叶志超部发动进攻;清军败退平壤。

  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同一天,明治天皇也发布宣战诏书。

  9月15日,日军进攻平壤。双军力对比,驻守平壤的清军共三十五营,一万七千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兵力相当,军队质量却相差甚远。虽然日军虽有一些陋习,比如嫖娼,但日军一向有不怕死的传统。而清军,不仅嫖娼,还抽大烟,并且相当的珍惜生命。于是,战斗的进程基本是日军进攻,清军撤退,日军追击,清军奔逃。6天之后。9月21日,清军狂奔五百里,从平壤一直奔到渡鸭绿江撤回国境。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9月17日,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中日双方进行了一场海战,史称“黄海海战”。

  投入这次海战的中日舰队实力如下表:

  军舰总数  鱼雷艇数  铁甲舰  半铁甲舰  重炮  轻炮  排水量

  中国舰队   14      4     6     0     21   141   万吨

  日本舰队   12      0     1     2     11   209   万吨

  可以看出,双方舰队的实力不相上下。北洋舰队的优势是铁甲舰和重炮较多,其中定远、镇远两艘主力舰无论装甲、吨位、火炮口径都是当时世界领先、远东一流的战舰。日本舰队的优势是舰速较快、机动性强。

  战斗的结果是,北洋水师10艘战舰5沉、2重伤,3轻伤,日本海军12艘战舰无一被击沉。许多历史学家很困惑,为什么北洋水师会打败仗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军队素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