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人皮面具 >

第61部分

人皮面具-第61部分

小说: 人皮面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有个学生问我说:“老师,你玩过笔仙吗?”

    我笑着回答说:“玩过。”

    我的确玩过这个东西,就像是四角游戏那一类的灵异游戏,我都玩过。而且我玩的叫做碟仙,比笔仙还要凶险的。依稀记得那天的确发生了一些诡异的事情,我和三个朋友一起玩碟仙这个游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只要站在东南角的位置,那个人就会嘿嘿的笑,忍不住的笑,导致游戏无法进行。后来我不信邪也去了那个位置,结果刚一过去就没完没了的笑,找不到原因。

    后来我猜想,可能这是一种心理暗示,由于第一个人在笑,于是剩下的人都会容易发笑。

    同学们听完了我的故事,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问:“那老师你相信笔仙吗?”

    我摇头,说:“不信。”

    下面顿时一片哗然。

    有人问:“可是我玩笔仙的时候,那根笔的确可以自己动啊!”

    我说:“事先声明,我虽然不信但也没法完全解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笔仙绝对没你们传的那么恐怖。我认为你们在玩笔仙的时候需要两个人用手同时抓住笔,而且要求不允许用手肘做支撑。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情况下你们需要承受多方面的力,从而导致手臂不稳,于是笔就会在手臂力量的带动下貌似自行移动。”

    有个女学生问道:“那为什么笔仙总会朝着我希望的方向动呢?”

    我笑了笑,说:“这个很好解释,现在请所有人闭上眼睛,跟着我的话语。”

    大多数学生都听话的闭上了眼睛,只有包括沈依依在内的几个人没有听话,他们仍在低头看书做题。

    我说:“深呼吸,全身保持放松……放松你的每一处肌肉……”

    在简单的放松训练过后,我看到不少学生都瘫软在椅子上,明显已经陷入了深度放松的状态。

    我接着说道:“现在,请你们将双臂伸出,平稳的悬在半空中,不能放在课桌上。”

    学生们纷纷按照我的话做了。

    “继续保持放松……现在,我在你们的左手上放了一个秤砣,有点沉,但是你们能拿得动……记住,我放了一个秤砣哦。”

    我像是唐僧一样碎碎念着,差不多过了三十秒,我说:“保持身体不动,睁眼吧。”

    学生们睁开双眼,疑惑的问道:“您到底想干什么?”

    我说:“你们看看自己的双臂,是不是左臂比右臂的位置要低。”

    事实情况的确如此,只有少数几个人例外。

    大多数学生都相信我的话,那几个人则自找麻烦问道:“为什么我们的没有变化。”

    我不慌不忙,心想这是几个叛逆的小刺头,说道:“好,你们几个单独再来一遍。”

    这一次在放松训练之后,我说:“现在,请你们一定不要动左手,记住一定不要动左手。”

    在这里,我使了一个诈。

    我知道这几个人是在故意使坏,不愿意配合我。所以我说记住一定不要动左手,这样一来如果他们逆反的话,就一定会动左手,我可以说为什么要动左手呢,这就是浅催眠的力量。

    如果他们一动不动,我还可以说,我本来就是想要让他们一动不动,仅此而已。

    在经历这么一番闹剧之后,学生们终于安静下来,似乎有些相信我了。

    我说:“我不能确定笔仙到底是什么,但是我肯定里面一定有心理暗示的因素。你们本身在做游戏之前就想好了问题,而且心中都有一个答案,这就是驱使你们将笔移动的最大动力。”

    有个女学生又问:“可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做笔仙,结果会不一样呢?”

    我回答说:“你越是期待什么,自我暗示的作用就越强。”

    说到这里,我仔细打量了一下沈依依,发现她的身子微微发抖,但是并没有抬头看我。

    苏郁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老校长临走时提醒过我,沈依依才是这一次来学校的主要目的,其他人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可是目前看来,沈依依的确成了最大的难题。
第六十九章 笔仙传说(下)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就出现了类似“笔仙”的招灵法事,那时候叫做“扶乩”。它是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扶,指扶架子;乩,谓卜以问疑。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附身在鸾生身上,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想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的意思。

    扶乩要准备带有细沙的木盘,没有细沙,可用灰土代替。乩笔插在一个筲箕上,有的地区是用一个竹圈或铁圈,圈上固定一支乩笔。扶乩时乩人拿着乩笔不停地在沙盘上写字,口中念某某神灵附降在身。术士制丁字形木架,其直端顶部悬锥下垂。架放在沙盘上,由两人各以食指分扶横木两端,依法请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即在沙上画成文字,作为神的启示,或与人唱和,或示人吉凶,或与人处方。旧时民间常于农历正月十五夜迎紫姑扶乩。

    由此可见,人类对于未知的向往在几千年来一直都存在着。

    我跟学生们讲述着关于笔仙的由来和故事,“扶乩的最早纪录见于我国东晋时期,唐时传入日本,由日本传入荷兰,再由荷兰传入欧美各国,在日本叫做‘灵子术’,西方国家称扶乩的板为‘维吉板’,研究扶乩的组织叫‘灵学会’。据说美国前总统威尔逊生前笃信扶乩,有一次乩盘上写出了许多古代希伯来文,当时在场的人都不认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查理·达尔文的哥哥伊拉斯马斯·达尔文坚信扶乩,经常在自己家里组织扶乩会,达尔文曾经参加了一次扶乩会,但中途退场了,达尔文的好朋友、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对扶乩虽然持怀疑态度,但经常参加扶乩会,而达尔文的另一位好友、著名科学家华莱士却是扶乩的坚决拥护者。”

    学生们听了之后连连点头,总算是弄懂了这个游戏的意义。

    笔仙游戏,可以说是扶鸾的一个小小缩影。不过这件事情发生在学校里面,却包含有另外一层含义。

    无论笔仙是否招了出来,有一件事情最为重要,那就是——学生们到底问了什么?这也是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无论来访者做了多么稀奇古怪的事情,永远需要探究的并不是他所做的事情,而是他的动机。

    这点在犯罪心理学上同样适用,讨论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讨论作案手法还要重要。

    对于一些十八岁左右的孩子来说,他们的问题大多是“高考能考多少分”,“某某喜不喜欢我”诸如此类。

    但是为什么偏偏是红旗中学的学生偏偏这么喜欢笔仙游戏?

    我认为这是一种压抑导致的必然结果。

    这个学校太过看重学习成绩,于是学生们也就极度压抑,只能选择一些其他方式来释放压力。

    与其说他们撞了邪,倒不如说他们是想找个理由歇一歇。

    我非常理解他们的感受,高三的确是一个压力极大的时间段。不过沈依依一直都在低头做题,貌似并没有听我说什么,这让我感到有些好奇。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我给他们讲了一下笔仙游戏的原理,尽量让他们相信“科学”,也希望他们能够换一种方式来缓解压力。

    下课的时候,我说:“其实你们不用太大压力,因为上了大学的人都会后悔四年。”

    有人问我:“真的吗?难道大学那么恐怖?”

    我说:“不过没上大学的人往往后悔一辈子,少年,好好把握青春吧。”

    在老校长的安排下,我和沈依依在校长办公室进行了一次交谈,苏郁在一旁静静听着。

    我问:“学业压力很大吧?”

    沈依依低着头不说话。

    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从一开始沈依依就是这幅模样,看起来似乎对心理咨询完全提不起精神。

    我说:“我能不能问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天台呢?”

    她的身子微微颤抖,但还是不肯说话。

    我继续说:“是不是看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因为玩过笔仙游戏?”

    她轻轻摇头。

    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一时间有些摸不清头脑,按理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不至于这样,更何况据老校长所说沈依依平时的表现都很正常的,怎么现在变成了这幅样子。

    我仔细思考着原因,心想自己从进入学校开始,一直都把话题围绕着“笔仙游戏”展开,而沈依依则一直表现的很冷淡,似乎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难道说?

    这时候,苏郁突然开口说道:“你根本没有玩过笔仙游戏,对吗?”

    听到这句话的沈依依突然抬头看向苏郁。

    她继续说:“如果我猜得没错,班级里玩笔仙的人无非两种,一种是问笔仙感情问题的,还有一种是问笔仙学习成绩的。而你看起来并没有这方面的困惑,所以并不需要玩笔仙游戏,是吗?”

    沈依依怔怔看着苏郁,虽然仍然不说话,但是很明显她被苏郁说中了心事。

    苏郁说:“我注意到你的座位虽然在班级前面,但是周围的人似乎并没有人和你说话。甚至就连你的同桌,宁可和另一边的人说话,也不理你。你没有朋友,是吗?”

    沈依依忽然开口反驳道:“不用你管!”

    苏郁耐着性子说:“我不管,也管不了。我说这些是因为我和你经历过同样的事情,或许你不愿意说……”

    什么事情,还不愿意说?我顿时一头雾水。

    沈依依没有理会我俩,突然站了起来逃了出去。

    我看着苏郁,问道:“什么意思?”

    苏郁解释说:“古奇,我怀疑沈依依会突然发疯,应该和笔仙游戏没有关系。”

    我对此有些好奇,说:“怎么解释?”

    “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但我觉得她和我小时候很像,或许也正面对着我曾经历过的事情。”

    我想象了一下苏郁高中时候的模样,她那时候应该是孤僻的,而且没有朋友。并且因为自己总会出现“鬼上身”的现象,可能还会被同学看成怪胎,遭受恶作剧。

    沉默片刻之后,苏郁突然开口说道:“咱们去教学楼的天台看看吧,或许会有一些收获。”

    现在正是午休的时间,学生应该已经吃完饭纷纷回到宿舍休息了。我和苏郁在空无一人的教学楼中行走,然后来到了天台。

    出乎意料的是,在天台上,我们碰到了沈依依。

    还有几个打扮很“成熟”的女同学。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了苏郁的意思。红旗中学里根本不存在什么笔仙撞邪的故事,沈依依之所以会“发疯”,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