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贞娘面上含笑,却又不放心的问着:“沁儿,这些东西真的能够卖到钱吗?”
“应该可以的,我们去了就知道。”张沁儿也不太清楚了,毕竟之前原主的家庭还算不错,饭菜什么的都可以自给自足,犯不着去镇上买,所以镇上一些行情并不清楚,何况此地是江西临川,这里人的风俗习惯更是不知道了。
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了,坐在山石上歇息,忽然张沁儿眼尖的发现上流的水不对劲。
于是她站了起来,朝上面走去,果然发现上流的水居然是带着血色!
“小姑姑,这水里有血,也许是前面有人受伤了。”张沁儿说着,和张贞娘一起朝上面走去,她们走的很小心,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顺着溪水中的血色,很快就找到来源地,一个男人头朝地趴在山石间,那姿势看样子是从山坡上摔下来的,衣服已经被树枝山石勾烂了,血液将整个身体都染红了,然后和溪水混合着流了下去,张沁儿她们所看到的血,便是从这里来的。
“呀!”张贞娘胆子小,顿时骇住了,不敢上前。
张沁儿心里也打鼓,但是还是说:“我去看看他还活着么?”
要是活着,总是要出手搭救的,前世的时候她是不信转世之说,但是至从莫名其妙到了几百年前的时代后,她就不得不信了。
伸手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张沁儿小声的说:“喂,你还好吗?”
但是手底下的人却一动不动,张沁儿没有力气将这个一米七左右的男人翻过身来,只好摸着他的脖子,如果还有脉动,基本上就还活着。
但是触手的却是冰冷而僵硬的皮肤,根本没有任何脉动,看来死了一段时间了!
手指快速的缩了回来,张沁儿看着张贞娘,说:“他,他死了。”
居然死人了!他是谁?为什么死在这里?张沁儿心头一连串的问题冒出,紧接着她想,要不要报官府知道?
眼睛越发仔细的打量着这具尸体,逃荒路上,张沁儿也没有少见被饿死的老幼尸体,所以心情很快就镇定了,这才发现在男人背上还有一大道口子,将他的衣服皮肉全部割开了。
看模样,应该不是摔落造成,而是刀剑的伤痕。
除了这道大的口子,还有许多深浅不一的,看样子他应该是和人拼命,然后逃到这里来的,又不慎掉到这山沟里来。
“沁儿,我……我们快走吧。”张贞娘有些惊慌的说。
“小姑姑,别怕。”张沁儿嘴里安慰着,一双眼睛开始朝四周打量而去,一般这种牵扯江湖仇杀之类的,都会有更多的痕迹或者证据,张沁儿打定主意,如果是普通的摔死,她就报官,如果不是普通的摔死,还是当作没有看到的好,省的惹麻烦上身。
打量了一圈,她的视线被一对箩筐吸引,箩筐也是从上面随着那男人一起摔下来的,被摔的东倒西歪的,一根扁担摔的老远。
张沁儿好奇的朝那箩筐走去,那箩筐被油布紧紧的密封着,因为摔落的缘故,裂开了很大的口子,从那口子里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白色的晶体,在阳光下,显得越发晶莹,密密麻麻的,看上去很像一样东西……
张沁儿迟疑了一下,伸出手沾了一些白色晶体,小心的嗅了嗅,没有任何异常的味道,才放进嘴里尝了尝,一股咸味顿时蔓延整个口腔。
这居然是盐!还是上等的细盐!
死人,伤口,盐……
张沁儿在脑袋中不断的重组着这些已知的信息,然后猜测着这男人是否是私盐贩子?因为明朝税收大部分都是盐税,所以对私盐的打击也很严厉,但凡发现贩卖私盐的,不但贩卖私盐的要砍头,就连将盐卖给私盐贩子的灶户(生产盐的农户)也是要被砍头的!
但是即使风险这么大,许多人也被高额的利益驱使着,不断的贩卖私盐,自然也是朝廷打压的对象。
如果如她所猜测的那般,那么这个男人就是私盐贩子,只是不小心被官府的人知道,并且发生了一场厮杀……也有可能是被其他私盐贩子截道,这种类似黑帮相杀之类的桥段。
总之现在摆在张沁儿面前的问题,就是她该怎么做。
这男人的身份不单纯,自然不用她去官府报案,但是这些盐……
张沁儿艰难的看着那两大箩筐的盐,白花花的晶体像是不断的在诱惑着她,仿佛那不是盐,而是一堆白花花的银子。
如今盐价三百文钱一斤,这么两大箩筐盐足足有二三十斤,确实就像银子一样值钱和惹眼!
“小姑姑……”张沁儿吞了吞口水,一时间有些紧张起来,果然人性都是自私恶劣的,不可否认的是,张沁儿心里很想打这堆盐的主意!
有了这些盐,就可以解决她们困顿的生活,否则凭她们如何努力赚钱,很有可能还是连盐都吃不上,吃上了盐,其他的东西就无法购买了。
这简直就是最致命的诱惑啊!
☆、31。第31章 :去县城卖泥鳅
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太阳高高的挂起,县城街道上来往的人群却多,除了街道两旁开店铺的,还有货郎挑担子沿街叫卖着一些小点心和孩子的玩意,担子上的拨浪鼓随着货郎的走动,响着悦耳的声音,引诱着孩子来购买。
张沁儿和张贞娘问了人,找到西市的位置,发现那里的人却不多,因为卖菜的农户都是赶早过来,这个时辰,都已经回家去了。
寻了一处地方,两个人有些魂不守舍的蹲在那里。
旁边摊子卖活鱼的大婶看上去是个热情的人,扭头看着这两个面生胆怯的姑娘,说:“卖的什么?泥鳅和鳝鱼啊!你们这样不行,放在我这盆子里,有水,鲜活着。反正我这已经卖的差不多,空出一个盆子来。”
张沁儿忙谢着:“哎!大婶,真是谢谢你啊!”
“谢啥,没什么的,都是一个地方的乡里乡亲……唉,不对啊,小姑娘,你这口音不像我们这儿的人。”那大婶诧异的打量着张沁儿和张贞娘,这两个姑娘都面色发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看上去应该是个穷人家的姑娘。
“我们是徐州那边逃难过来的,幸好知县大义,愿意接收我们,给我们田地开垦居住。”张沁儿笑着说,想必她们这些难民过来的事情,县城里的人都知道了,只是难民们都在桃花岭那边开垦荒地,并没有过来。
这么一说,那大婶果然反应过来了,口气带着几分怜悯,安慰着她们:“这年头世道不好,逃荒也是没有办法的,听说徐州的水现在还没有退呢!不过别慌,以后啊,就在我们这里长长久久的住下去也好。”
看着张沁儿和张贞娘身上的破衣服,又语重心长的说:“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张沁儿笑了笑,附和着:“是呢,总会好的。”
那大婶姓刘,让她们叫她刘大婶,就住在县城不远的山村里,临着一条河,时常打渔来卖,几个人倒也很快就混熟了,那刘大婶甚至帮着张沁儿她们推销泥鳅和鳝鱼,倒是有个熟客买了一些去,算是一个开门红,
拿着钱,张沁儿真心的感谢着刘大婶,若不是她,也许她还不知道怎么吆喝,怎么谈价钱呢。
又过了一会,陆陆续续卖掉一些,张沁儿这些泥鳅和鳝鱼都是吐干净泥沙的,在清澈的水里面,看起来很是喜人。
在刘大婶的推销帮忙下,最后一些也全部给了一家酒楼,就是价钱算的便宜了些,不过张沁儿还是很感激了,觉得自己今天真是人品爆发,遇上好人了。
临走的时候,张沁儿拿出五个大钱给刘大婶,说是感谢她的帮忙,却被刘大婶推辞了,板着脸说:“你们现在日子过的艰难,我能帮就帮上一些,反正也不费什么,赶紧收回去,要是你们家以后日子过的好了,再买包点心谢我,我就收下你的。”
见状,张沁儿也不再坚持,连连点头,说以后一定会记住她的这份恩情。
刘大婶却笑着说:“和你们开玩笑呢,下次还卖泥鳅也到我这儿来。”
“唉!好的。”张沁儿应着,道别之后,就和张贞娘提着空篮子和桶子走了。
手里攥着二十个大钱,心里美美的。
她们带过来的泥鳅和鳝鱼有不少呢,但是在这个时候泥鳅和鳝鱼果然是不值钱的,那么多才卖了二十个大钱呢。
离开西市,张贞娘就将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沁儿,明明帮我们的是郑大人,你刚才怎么说是知县?”
张贞娘是个本份的人,所以脑袋不太活泛,在她眼里,帮助她们的就是郑大人,至于知县似乎只是出现过一次,并没有太多的印象。
张沁儿一愣,随即摇头告诫着:“小姑姑,这样的话可不能在外面乱说,知县比郑大人大的多呢!不管是郑大人出的力,还是知县出的力,总之呢,在外面都要说是知县的好,明白了吗?”
这就是官场,若是让知县不爽了,后果很严重的,再者张沁儿也不天真,这么大的事情,如果没有知县支持,郑伯景一个刑法司吏也是无法完全做到的。
说到底,最大的功劳自然是知县的。
张贞娘嘀咕着几句,似乎是明白过来了。
揭过此话不说,她们打算去买些针头线脑的东西,上次杨氏出门卖野鸭子,只买了二两盐而已,想到盐……张沁儿和张贞娘都不由得紧张起来。
经过激烈的思想挣扎,最终张沁儿说服张贞娘,将那两箩筐盐藏了起来,打算等天黑一些的时候,偷偷带回去。
可千万不要被人发现啊!
张沁儿在心里祈祷着。
“哎,小丫头!”忽然一只手搭在张沁儿的肩膀上,突然出现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回头看去,是一张面熟的脸,正是郑伯景的儿子郑成凯。
“你做什么吓人?”张沁儿白了他一眼。
郑成凯却嬉皮笑脸着,从怀里摸出一包东西,丢给张沁儿,口里却说:“大师说我今天会破财,我还想着谁有那个胆子让我破财呢!给你,接着!”
“什么东西?”张沁儿下意识的接住那包东西。
“酱肉,刘记家的,味道好的很。”郑成凯拿眼上上下下的看了张沁儿一圈,啧啧的说着:“好些日子没见,你怎么还是这么瘦?瞧瞧这穿的是什么呀,比起路边乞丐的还差!”
张沁儿心里堵着一口气,拿眼瞪他,这个小混混就非要说这样难听的话吗?
郑成凯也瞪着她,回敬着:“瞪什么瞪!走,算我今天破财,请你们去吃顿东西!”
说着他得意洋洋的朝前面走着,走了几步,见张沁儿她们没有跟上,又回头,挤眉挤眼的说:“有东坡肉、香酥鸡、还有水晶凤爪、醋鱼也不错,最重要的是那饭是最好的稻米,吃起来又香又软。”
‘咕噜’一番话说的张沁儿和张贞娘都忍不住吞咽起口水来,一双眼睛亮亮的,似乎眼前已经浮现郑成凯说的那些食物了。
是去还是不去?尊严能当饭吃吗?严格来说这个小混混似乎也不算太渣……
张沁儿在心里计较着,最后她看着张贞娘,小声的说:“反正他不算太坏,我们去吃一顿?”
张贞娘性子胆怯,只是她也是饿惨了,早上就吃了一碗稀粥,虽然杨氏给她们几颗板栗和鸟蛋在路上充饥,但是又遇到死人和私盐的事情,一路担心受怕,反而更加饥肠辘辘了,哪里抵抗的了郑成凯的美食诱惑。
于是三个人朝路边的‘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