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张沁儿都说:“元婶子这手艺可真是好啊,我还以为你只刺绣好呢。”
元绣娘淡笑,凭借绣活可以在绣庄或者绣铺找一个绣娘的活干,但是若是凭借厨艺,岂不是又要进入大宅门给人做厨娘或者灶娘了么?
“你们喜欢吃就好,索性以后我来做饭吧,反正我闲着也是闲着,这刺绣的活时时刻刻对着眼睛,人也难受的很。”
元绣娘从大家的笑容中看到了对她饭菜的满意,不由得主动提议,省的她们不好意思让她这个客人下厨。
果然,杨氏是第一个反对了,她忙说:“这哪能呢!你可是我们家的客人,哪里有让客人下厨的!”
元绣娘正要说些来争取,张沁儿却调笑着说:“我娘这是恼怒了。”
元绣娘不解,就连杨氏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恼怒了。
“客人抢了主人的厨房,岂不是嫌弃主人的手艺吗?我看啊,元婶子你得空就做些点心饭菜,这一日三餐可不敢都让你操劳了。”
几个人一听这话,还真是这个理,于是笑了笑,算是这么决定了。
不过第二日时,厨房还是被元绣娘霸占了,原因自然是福儿这个吃货缠着元绣娘给她做好吃的点心来。
元绣娘清点了张家有的主料配料之类的,脑海中已经拟定了几个点心单子,便按照流程独自忙活了起来。
等做出来大家一看,果然发现不管是外形还是口感,都绝对胜出普通的点心了,元绣娘却谦虚的说:“大户人家都藏有点心模子,用点心模子做出来的,这才好看,家里没有点心模子,都是我用手随便捏的。”
☆、191。第191章 :赵家买砖
如今家中也不缺钱,张沁儿也喜好那些好看又好吃的点心,于是说:“那我们也买些点心模子就是了。”
“那点心模子都是定制的,材质很多,一般是用红木,但是有些大户人家也喜欢用金银打造。”
“这些我也不懂,等过几日元婶子的身子好些了,咱们在去县城走一走。”
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将做好的点心都吃了,因为口感不错,杨氏就起了再做一些送给冯氏许氏她们吃的心思,把这话和元绣娘一说,元绣娘当即点头,本来她借住在这里,深受张家人的照顾,这会儿能够帮着做些什么,那也是好的。
于是杨氏和元绣娘就自去厨房忙碌,张沁儿则钻进了她的实验室,今年的乌桕籽已经下来了,因为大多人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听说张家愿意用钱来收购乌桕籽,无一不背着背篓上山捡乌桕籽,除了实验室堆着一大堆的乌桕籽,地窖中还放着好多呢。
除了捣鼓这些,张沁儿还得准备好养殖蘑菇的房子,主料辅料都已经按照以往的鼻梁配置好了,窗子用黑色的粗布挡住,整个屋子里潮湿而阴暗。
菌丝经过培育之后,已经开始长了出来,小小的菌丝密密麻麻的生长着,看起来十分的强壮,张沁儿带着福儿一块儿小心的把菌丝种植在主料上,然后仔细的洒了一些水,接下来每日洒两遍水,保持湿润,等待菌丝生长成大的蘑菇。
忙碌完这些,杨氏和元绣娘她们也已经做出一大堆的点心零嘴了,并且还用上昨天收回来的花生,炒花生、盐水花生,还有将炒熟的花生压碎做馅料的,看着品种繁多,让人超级有食欲。
杨氏忙着用油纸分开包着点心,既然要去送给许氏,那么陈氏和张家老宅自然也是该去送一份的。
因为手头无事,大家决定一块儿去走走,散散心也好,出了门,最近的自然是张乐儿家,将一包点心递给她们娘俩闲吃着解闷。
张乐儿于是也和冯氏说:“娘,我也去走走,都坐了一上午了,眼睛都疼了。”
现在家中无杂事,冯氏和张乐儿又开始做起针线活了,因为之前得到宋漪凝的指点,两个人的手艺都进步了不少,现在刺绣出来的荷包手帕之类的,价钱都比以往高上不少,也算是不错的收入,冯氏自然舍不得丢掉,拉着张乐儿成天的干活。
“你去走走吧。”冯氏温和的点头,绣活固然重要,也比不到眼睛重要,别说张乐儿坐不住了,冯氏做了这么久的绣活,眼睛也酸痛,捏针的手指也疼了。
“哎,那我去了,娘你也适当休息休息,省的老了眼睛瞧不见了。”张乐儿欢快的丢下活,拉着张沁儿的手,像一只逃出牢笼的小鸟似得快乐。
地里还是青绿一片,种着各种菜蔬,唯有水田中,水已经逐渐干枯,留下稻茬挺立着,因为根系没有受到伤害,此时依旧在生产,从枯萎的稻草中又长出嫩绿的稻苗,这些稻苗正是牛羊的好嚼口了。
越过大片田地,才到张家老宅这边来,路上偶尔遇到几个扛着锄头出门干活的村民,也各自停下来随意说上几句话,极具庄户人家特色的便是:“吃了没?”“去哪儿。”等等。
因为准备的点心很多,杨氏很大方的拆开一包点心,送给村民们尝一尝,尝过的人无一不夸口说好吃,并且问这是在哪里买的。
这些朴素的夸赞听的元绣娘心底异常的满足,只在心里暗暗的计较,这也是多年未做,手艺生疏了,等模子配料什么的都准备好了,那才要做出几样员外小姐才吃的到的好点心呢。
到了周光勇家,只有陈氏在家带孩子,周光勇则在外面干活去了。
“小石头,婶娘来看你了。”一进门,杨氏就忍不住洋溢着笑容,伸出手从陈氏的手中将孩子抱了过来。
周光勇为了孩子好养活,还没有取大名,现在就取了个小名,叫小石头,时人讲究贱名好养活,很多村子里都是什么二毛、狗蛋等等的名字,周光勇和陈氏都嫌弃这样的名字太俗气,不好听,就用了小石头,寓意孩子就如石头一样健康长存。
小石头刚满月,还不会说话,只是伸出嫩嫩的手试图去碰触杨氏,嘴巴一张一合,吐着泡泡,被人逗弄时,还会咧嘴笑着。
陈氏因为带孩子的缘故,两眼都有些乌青了,看见杨氏,就忍不住埋怨着:“这孩子皮的很,一个晚上要醒来几次,不是喂奶,就是把尿,折腾的我一个多月没有睡好了,我怕他爹累着,现在都分开睡了。”
家里里里外外的活基本上都是周光勇在做,如果晚上还睡不好的话,就算是大男人,那也是挺不住的,所以陈氏体贴丈夫,这才分房而睡,只是这样一来也苦了她自己了,别人家上头有长辈帮衬的话,婆婆和媳妇轮着来照顾,这样就不会太辛苦,可惜陈氏上头是没有婆婆的。
杨氏是过来人,知道孩子闹腾的时候是多么的麻烦,只是劝慰着:“这也是没办法,你且再熬一熬,等以后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陈氏这也是随口埋怨,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孩子,岂会真因此不喜了?于是当即就笑着说:“我现在就盼着这小子赶紧长大呢,省的再折腾我。”
关于怎么照顾孩子的话题,张沁儿她们都没有话语权,元绣娘虽然三十多了,但是因为没有嫁人生育过,而大户人家有奶娘专门照顾孩子,她自然也是不懂的。
逗弄了一会孩子,杨氏就拿出点心请陈氏尝尝,陈氏尝过之后,果然满口夸赞,说味道好的不行。
因为带孩子喂奶的原因,陈氏现在胃口很大,身体也胖了很多,因为之前大多在家里歇着,所以鲜少晒太阳之后,皮肤也白皙了。
张沁儿看杨氏很喜欢孩子的样子,恨不得就留在这里说话,于是自己就拿着给黄大安家和张家老宅的点心送去了。
先到了黄大安家,黄大安自然不在,他现在忙着在县城负责他们家的宅子工程呢,只有许氏带着黄小丫在家中晒着苦楮籽,以前张沁儿给过她们家苦楮豆腐吃,绝对味道不错,又不花费什么,就带着黄小丫去山里捡了一些回来。
张沁儿家日子过的好些了,反而忘记苦楮豆腐了,这次发动大家上山捡山货,也忘记说一句收苦楮籽,不过这种东西偶尔吃一些也就行了。
“婶子,小丫。”进门打过招呼,许氏看见她们来了,忙请了过来,嘴里客气的说着:“昨天你带小丫去县城里玩也就是了,怎么还给她买些什么绢花呢!”
“没事,婶子你别放在心里,那绢花福儿也有,也不值当什么钱,带着好看就行。”张沁儿不在意的说着,拿出元绣娘做出来的点心递给许氏。
“说起来你年纪可比她们大多了,别只顾着给她们买绢花戴,也不知道给自己买些来戴,瞧着你这模子越来越好看了,就该打扮打扮。”许氏嘀咕着,因为黄大安替张沁儿家跑腿的缘故,她倒是大约知道张沁儿家是不缺钱银的,只是她们家依旧低调的很,除了衣裳布料从粗布换成舒适的细棉布,其余的并不显眼,不说张沁儿,就是杨氏也不怎么打扮自己,时常是拿一根银簪别在发髻上就没了。
许氏抬眼看了一下站在张沁儿身边的张乐儿,忙夸赞着:“沁儿,你就该像乐儿学学,你看看她,这才是你们小姑娘应该有的装扮!”
张乐儿得了夸赞,显得十分开心,不过嘴里却说:“婶子你是不知道,这些佩饰什么的,我戴着还好,沁儿戴着可就不方便了。”
许氏一愣,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
张沁儿倒是抿嘴笑了,她有时候在实验室捣鼓的时候,的确是不方便戴很多玩意,并且有些提取物,银饰什么的沾染上,容易发黑,所以张沁儿越发懒得戴那些首饰了。
在许氏这里聊了一会,就去张家老宅了,说起来还有些时日没有过来了,自从上次张沁儿过来和张志廉他们说声要开窑烧砖之后,就一直没有再来。
进了院门,看见张莲儿在院子里晒衣裳,连氏则坐在屋檐下晒太阳,看见张沁儿和张乐儿时,一双眼睛翻了翻白眼,全当作没有看到。
倒是张莲儿赶紧上前笑着说:“沁儿、乐儿你们来啦!”
“是啊,我娘和元婶子做了一些点心,特意送过来给你们尝一尝,小姑姑呢?”
“她在房间里躲羞刺绣呢,眼看着离亲事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因为没有连氏的允许,张莲儿也不好贸然请她们进屋里坐。
张沁儿自然也没打算进屋里做,把东西递给张莲儿之后,直接说:“莲儿姐,你回头和大伯说一声,就说我还想要一批那种软纸,你让他尽快给我做一批出来吧。”
张莲儿自然知道张沁儿所说的软纸是什么,忙说:“那纸也不便宜呢,又不能书写,要那个做什么?”
更何况之前张沁儿就让张志廉做了一大批出来了,就算再怎么用,也得用一段时日去了。
张沁儿却笑着说:“我自然有我的用处,反正钱我照给,你们只管做出来就好了,过两日我再送银钱和纸药过来。”
把话说完了,张沁儿和张乐儿很有默契的忽视连氏,径直就走了,连氏冷着脸冷哼了一声,满脸的不悦,却也没有叫住她们。
出了门,张乐儿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你看奶奶那样子,分明是等着我们上前去请安呢!可惜她当作没看见我们,我也当作没看见她,哈哈!”
张沁儿想着连氏吃瘪的脸色,也忍不住笑着,不过还是吩咐着:“这事咱们可别说出去,就算日后奶奶和爹他们告状,也不承认就是了。”
“沁儿,其实你比我还坏呢!不过上次你叫大伯他们做的纸已经挺多了啊,为什么还要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