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

第177部分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77部分

小说: 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都可以,伯母哪样顺手就做哪样吧。”宋漪凝不好意思的低头笑着,感觉因为自己的缘故让别人多少有些不便了。
  “娘,清蒸吧!我倒是想吃清蒸的!昨天晚上我在河里下了套子,待会去看下里面有些什么。”张沁儿看似随口一说,却记得宋漪凝曾经说过她吃鱼经常是吃蒸鱼的,因为味道清淡同时又不腻味。
  宋漪凝看了张沁儿一眼,眼中含着笑意。
  把玉米都剥好皮了,几乎不用清水洗,直接放入干净的大锅中,倒入淹盖玉米那么多的水,盖上锅盖静静等候就行。
  “永安,你来看火,我去起套子。”张沁儿吩咐永安看着火,永安不是很乐意,他也想去河边玩,嘟嚷着:“福儿呢?怎么都没有看到她?”
  “福儿放牛犊去了。”这牛犊成了福儿最大的乐趣了,每天都十分积极的牵着牛犊出去玩,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够见到人。
  没了法子,永安只好接下烧火的责任,小心的照看着火,等大火将水烧开之后,溢出锅盖的蒸汽中就泛着一股玉米的甜香味,十分的迷人。
  到了河边,张沁儿找到昨天放套子的地方,这边住户少,加上人朴素,轻易不会挪动的,当初下套子的时候宋漪凝就很不解,觉得怎么不放在池塘里,池塘里才能够弄到很多鱼,这话被张沁儿和张乐儿笑了好久呢。
  “我这次是套泥鳅鳝鱼之类的,那池塘是今年春天刚挖的,淤泥比较浅,所以不太多。”张沁儿顺着绳子,缓缓的将套子拉了上来,似乎缠上水草了,拉动的有些费劲,好不容易等套子脱离水面之后,才看到果然被水草缠住了,而里面也有不少收获,看着满满的,鱼虾一离开水,立刻不安分的跳动起来。
  先把水草解开,丢进水中,这才仔细打量这次收获。
  “有四条黄鳝啊!不过这泥鳅太小了,这些一指大小的鱼虾也没有太多的用处。”张沁儿清理着这次收获,又转头看向宋漪凝,却见她一张小脸吓的惨白,一副掩面不敢看的模样。
  随即才愣愣的问着:“你怕黄鳝?”
  “蛇!”宋漪凝惊慌的叫着,人已经远远的离去,站在老远的地方指着套子中的黄鳝,害怕的问着:“这是黄鳝?看着像蛇一样,滑溜溜的,好可怕!”
  “黄鳝和蛇不一样,它不会咬人的。”张乐儿忙过去安慰宋漪凝,顺便给张沁儿眨眼示意她把黄鳝处理好。
  张沁儿无语了,她索性说:“你们在这边玩下,我先带回去。”
  路过自家池塘的时候,她又把里面那些不能吃的小泥鳅和小鱼虾丢进去,不管它们会活着长大还是给自家鱼吃了,就不是她该管的事情了。
  回到家中后,以免宋漪凝会看到,特意拿了一个桶子装着,放在最不显眼的地方,打算等黄鳝吐尽了泥沙之后,再吃去了。

☆、173。第173章 :商量买宅子

  时近中午,烈日不留情的烘烤着这片大地,就连风都是炎热而闷热的,在乡间小路上,鲜少能够看到人迹,只有一个年约六岁的女孩子悠哉的骑在一头牛犊上,一路缓慢的朝家中走去。
  而她的家中烟囱上空烟雾袅袅,各种香气随风蔓延着,勾起人的饥饿感。
  “小黄,你走快一点,我都饿了!”女孩嘀咕着,用手抚摸着牛犊的头,见牛犊依旧慢慢的走,时不时还低头去啃一口青草,女孩不由得嘀咕一句:“难道我太重了?明明二虎哥哥说可以坐上来的啊!”
  什么是骑虎难下,女孩不懂,但是她知道自己这是骑牛难下了,不到家中被长辈抱下来,她自个儿可不太敢从牛背上跳下来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养,虽然依旧是牛犊,但是已经高大了些许,好在女孩和牛犊很熟稔,这才没有使脾气把她甩下来。
  “福儿,你怎么骑在牛上?”出门找福儿的晗生一下子就看到这个骑在牛背上的女孩了,不由得吃了一惊,福儿的胆子什么时候这么大了?
  “哥,你快牵着牛走啊,它走的这么慢,我都晒死了。”看到哥哥来了,福儿如同看到救命草一样,不过不是让晗生把她抱下来,而是让晗生牵着牛走。
  晗生看着她坐的很稳,应该没事,无奈的牵着绳子,牛犊有了人牵着之后,立刻就走的快了一些,一路摇晃着到了家中。
  “福儿你这孩子,大热天的还总是在外面疯着!下午可别去放牛了,傍晚不热的时候让牛出去吃草喝水就行了。”一看到牛犊回来了,杨氏就不免念叨起来,当这串话都说完了,这才发现福儿是骑在牛背上的,还以为是晗生给抱上去的,当即就埋怨晗生:“晗生你也是的!福儿还小,怎么能够让她骑在牛背上呢?要是不小心摔下来可怎么办?”
  晗生受了这无妄之灾,只能无奈的笑着,伸手把福儿抱下来。
  “娘,不是哥哥抱我上去的,我看二虎哥哥把小丫抱上他们家的牛背上,挺好玩的,就让二虎哥哥也把我抱上来了,不过我没有想到这牛没有人牵,它走的太慢了!”
  磨蹭!福儿撇嘴瞪了眼牛犊,那牛犊无辜的回瞪着,比起眼睛大,谁能有牛眼睛大呢?于是福儿败退!
  “就你皮!”杨氏点了点福儿的额头,带着她去洗手,准备吃饭,而晗生则将牛关进牛栏中。
  中午这顿饭不只是宋漪凝,张志礼全家也过来一起吃,两家总是这般时不时聚在一起吃顿饭,能够促进彼此的感情,不至于生疏了去。
  桌面上除了清蒸草鱼、辣椒炒肉、排骨炖土豆、茄子豆角、丝瓜汤这些常见的菜,还有更多农村特有的小菜,比如芋头嫩茎剥皮切碎放入盐揉捏,将涩味去掉之后,清炒出来就十分的爽口,有种海绵般的绵柔感觉,还有红薯叶子的梗,去掉叶子,只留下梗,可以剥皮也可以不剥皮,洗过之后切成一段一段的,下锅爆炒出来,口感也十分的独特。
  不过因为宋漪凝是大户人家小姐,又快到及笄之年,自有大户人家的规矩,不好轻易和男子一同吃饭等,所以这次的饭不是一桌,而是分成两桌,男人们在堂屋吃,女人们则在房间里吃,倒也自在的很。
  吃过饭,宋漪凝就跟着张乐儿去了她家,因为张沁儿家陡然间多了几个男人,有些不便,张志礼则为了避嫌,在张沁儿家歇息一会儿之后,就扛着锄头和张志仁一块儿出门干活去了。
  张沁儿则拉着晗生永安以及福儿到池塘边的亭子上坐着闲聊,虽然日头大,但是在水边有风,依旧较为凉爽,倒也不太热。
  池塘里的荷花已经谢了一半了,露出绿色的莲蓬出来,不过嫩嫩的,一看就还没有老,再过不久,才可以采集莲子和挖莲藕了,不过今年张沁儿并不打算挖莲藕去卖,而是打算留着,等到明年春天再开挖其他的池塘出来,到时候种上一大片的荷花出来。到时候一眼望去,荷叶田田青照水,莲花朵朵出淤泥这才好看的很呢。
  “该做一条小船,这样方便去摘莲子,也可以在河中划船玩。”永安的脑袋中永远想着好玩的事情,盯着那小小的莲蓬,就在心里惦记着成熟的日子了。
  “姐,这莲蓬可以生吃的,你得给我留着,等我下次回来应该就可以吃了。”
  “贪嘴!等老了晒干熬粥煮汤也不错啊!你们两个最近在县城里过的好吗?住在那里会不会热?”张沁儿关心的询问着,晗生和永安在城里可不比她们在乡下,乡下山多水多,加上家里的房子很是宽大,基本上一点都不热,但是县城里住的地方过于狭窄,冬天倒罢了,夏天实在熬人的很。
  “也还好,四个人住一间房子,并不太挤。”晗生是属于那种报喜不报忧的人,从他嘴里向来是听不到什么抱怨的话,张沁儿就把目光放在永安身上。
  永安果真老实多了,他嘟嚷着:“我们一个房间要住六个人呢!靠窗的位置没抢到,真是郁闷死了,不过这开着窗有蚊子,不开着又热,难受的很!姐,我都不想读书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若能这点苦你都吃不了的话,日后还能做什么?”晗生板着脸教训着,这永安性情不定,一下子发誓要读好书,一下子遇到困难,就想着放弃。
  永安被训,低着头,不言不语,手指无措的捏着衣角。
  张沁儿看着永安一副委屈的样子,心里也挺难受的,她先是说了一顿永安:“你哥哥教训的是,你以后可不能动不动就说不想读书了,前不久你还想着努力读书考功名呢!”
  听了张沁儿的话,永安越发委屈起来,嘟嚷着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张沁儿笑了笑,接着又说:“我是这样想的,既然爹和你们还有三叔都在县城里住着,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县城买一座宅子,这样以后我和娘她们偶尔去县城,也不用急着回来,可以住上一两天再回来,你们两个觉得怎么样?”
  话音刚落,永安就捧场起来,他整个人的神色都亮了,拍手叫好:“好啊!姐,我们在县城买宅子吧!不然挤在学堂那边也太热太不方便了!”
  张沁儿看向晗生,问着:“哥,你觉得呢?”
  晗生想了想,觉得这话有道理,他还好,得贤书院的设施都很完善,住的地方并不太难受,但是永安还有爹住的地方都不太好,上次去爹去的地方走了一趟,狭窄的屋子里十分的闷热。
  “家里钱够的话,也可以买,我倒是还好,就是爹他住的地方也太小太难受了点。”
  见晗生也表态了,永安就越发高兴起来,他火辣辣的盯着张沁儿,期待的说:“姐,我们什么时候买?”
  “既然要买的话,就得尽快,这段时日才是最热最难熬的,只不过暂时不知道那些宅院出售,这个还得拜访黄叔叔去走县城一趟,打听打听。”张沁儿计划着,然后对福儿说:“你下午去放牛的时候和小丫说一声,让黄叔叔尽快去县城打听打听,要地段和宅院都稍微好一些的。”
  “哎!好的。”能够在县城买宅院,福儿也很高兴,她说:“要是我们在县城有了房子,以后元宵的时候就可以玩很久很久了吧?”
  终究是孩子,只顾着玩,不过想起去年元宵没有玩的太高兴,赶着回去的时候,还遇到关城门了,实在是有够囧的。
  “嗯,买了院子之后,我们想去县城玩就去县城玩,玩几天都可以。”张沁儿笑着说,忽然觉得其实早就该买个宅子了。
  家中重要的事情,只是四个孩子之间的商量,就足以定下了,张志仁和杨氏都不会有所反对,这买宅子可是好事。
  待到日头不那么烈了,福儿就急着去放牛,顺便和小丫说让黄叔叔去县城打听的事情了,看着福儿一副火急火燎的样子,三个人都失笑不已。
  晗生则带着永安去地里帮忙,浇水上肥的事情张志仁和杨氏已经弄好了,但是可以开荒地,这荒地不急,但是越多越好,每次都是有空闲的时候,就到荒地上整治坡地出来。
  张沁儿则去了张乐儿家,她们几个约好每天都做一做针线的,虽然张沁儿表明自己对针线不感兴趣,但是宋漪凝说女子针线不好,以后不方便找婆家,不管有没有兴趣,有拿的出手的针线,总是一种本钱。
  而杨氏也这么认为,如今有这么好的机会摆在眼前,不抓住就太傻了,跟着宋漪凝学了几日,虽然不像张乐儿和冯氏那般突飞猛进,不过张沁儿比起以前只会做简单的睡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