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喜事:极品小财妻-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有些野菊花的。”张乐儿就问:“这个时候你采花做什么?”
“把花瓣做出精油,加入肥皂或者香皂中,会使味道更好,对人的皮肤也好。”张沁儿随口说着,又说:“野菊花也是好的,今天就去山里采些野菊花,还有松脂吧。”
张乐儿糊涂了,感觉自己和张沁儿绝对不在一个思维上,就算张沁儿把她做的一切都摆在自己的面前,自己也看不出这是怎么回事。
张沁儿已经准备好背篓了,吩咐福儿带着小宝在家里照顾甜儿,自己则和张乐儿出门上山一趟。
进了山,张沁儿才说:“松脂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到松香,松香也是一味药材。”
说到药材,张乐儿诧异的问:“你打算采集卖给药铺啊?我爹说松香随处可见,价钱并不高啊。”
张沁儿摇了摇头,说:“我要松香是为了做肥皂,我第一批实验的肥皂忘记添加松香了。”
野菊花遍地都是,很快就采摘了许多,而松树在山里也是随处可见的,两个女孩子没打算进到深山里去,只在山脚下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些松树都是有了一定树龄,树杆上或多或少挂着分泌出来的松脂,采取松脂简直毫不费力。
☆、142。第142章 :买了毛驴
杨氏和冯氏是下午回来的,驾着一辆毛驴车子,跌跌撞撞的赶路着,小宝正在门外和福儿玩闹,眼尖瞧见了,立马大声喊着:“娘她们回来了,还买了驴车呢。”
房间里的张沁儿和张乐儿也忙走出门,去看今天买的驴车来。
驾车的人是杨氏,她今天才现学现卖的,手法还不太稳,加上才和驴子接触不久,不知道驴子的脾性,所以这一路上赶车颇为吃力。
到了家门口,才将车停下,杨氏长长的呼吸着,说:“这赶车也太累了,好在你田爷爷他帮着选了一头好驴子又帮着赶到村里,这才让我接手赶到这边来。”
张沁儿打量着这头毛驴,看样子比田老头家的那头要年轻些,应该才成年不久的样子,因为对环境不熟,看上去有些没精打采。
“这头驴子一共只买了九两银子,说是因为算是一头小毛驴,还不能太干活,得养一两个月才行,我想着反正如今家里的地也不多,只是偶尔来回县城要用,就没有计较了,再者我也去问过你爹了,你爹也赞同买毛驴,说他在县城做事,家里就我们这几个妇孺,明年也不必租田种地,买了牛也没有大的用处,还不如毛驴跑的快。”
杨氏欢快的说着,可见她对家里的新成员很是满意,又说:“今天可巧了,去买毛驴的时候恰好碰到有人家过来卖猪仔,我当即就买了一头,你三婶也买了一头。”
杨氏这么说,大家才把目光从毛驴身上移开,才发现车里放着两个竹筐,里面各自放着一头断奶不久的猪仔,此时正哼唧哼唧着,和毛驴一样,因为刚来了新的环境,有些没精打采。
“哇!我们家也有猪了?太好了!”小宝顿时欢呼起来,他趴在车辕上,双眼盯着那竹筐里的小猪,那手指去碰触着猪仔,仰天看着冯氏,问着:“娘,我们家是哪头?”
冯氏就笑着指着右边的那头,说:“这是我们家的,身上有黑色的花纹呢。”
“早就想养猪了,一直愁着没地方买,这次正是运气好。”杨氏笑着把自家的小猪提起,说:“我还得赶紧收拾猪圈出来呢。”
冯氏也提着自家的猪仔,笑着说:“就是晚了些,要是早一个月养上,没准到了过年能够杀了呢。”
因为也要回去准备猪圈和喂食的事情,就带着张乐儿和小宝回去忙活着了。
张沁儿没有闲着,带着好奇的福儿跟在杨氏的身后,看着杨氏从柴房拿了一大把的干草和松针混合物,选了一间猪圈,先把干草铺上,这才把竹筐打开,放出里面的猪仔来。
家里没有种稻子,也没有种麦子,只好用干草代替,杨氏看着猪仔好奇的拱着干草,不由得笑了,说:“还得拿一个猪食盆来。”
猪食盆最好是木质或者坚硬的石头,猪在吃东西的时候也喜欢拿嘴去拱,用陶器的话,很容易弄坏了。
福儿对于自家多了两个动物,很是高兴,她看完猪仔之后,就去围着那头毛驴,又好奇,又不好接近,怕被毛驴踢,而那毛驴时而打着响鼻,更是让福儿添了一丝害怕。
“福儿,你来给它草吃。”
张沁儿递给福儿一把新鲜的青草,示意她递到毛驴的嘴前,福儿起初有些害怕,不太敢,在张沁儿目光的鼓励下,她接过青草递给毛驴,嘴里还说着:“给你吃。”
毛驴先是拿鼻子嗅了嗅,然后才张开嘴,一口就咬住福儿手里的青草,福儿吃了一惊,忙松手,看着毛驴把青草全部吃下去。
“它吃了,姐!”福儿兴奋的囔着。
“以后有了它,就不用娘一个人辛苦的磨豆子了。”张沁儿笑着说,毛驴可是推磨专家啊,能干的活一点儿也不比牛少多少。
杨氏已经安顿好猪仔了,并且给了它一顿好的吃,猪仔是需要精养的,等成年之后,就可以杂食了,剩饭剩菜或者猪草煮熟,都是可以喂猪的。
家里买了毛驴还买了猪,杨氏也是异常的兴奋,她甚至说:“沁儿,以后你要上山去摘什么东西,就牵着毛驴去,还给你帮你驮东西,省的你那肩膀都勒红了。”
“还是娘想的周到啊!”张沁儿笑嘻嘻的恭维着,又问:“娘,我要你买的棉线买了吗?”
杨氏说:“买了,你等等,我拿给你看。”
说着回身拿了一大把棉线出来,嘴里还唠叨着:“我说你这个孩子,没事要买这么粗的棉线做什么?纳鞋底都不用这么粗的线呢。”
“做灯芯啊。”张沁儿接过棉线,仔细的打量着,倒颇符合她的要求,于是抽出三根线来,按照前世中的记忆开始编织,她要把这三根线编织成一股线,一来是加粗灯芯,二来是为了更好的燃烧灯芯。
此时传统的蜡烛有一个弊端,就是需要频繁的剪掉烧焦的灯芯,唐朝的李商隐则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
就充分说明了点燃蜡烛之后需要频繁的用剪刀剪掉烧黑烧焦的灯芯,在大户人家,有专门的奴仆做这事,而小户人家则需要自己动手,这样很是不便。
而张沁儿编织的就是前世已经广泛应用的法子,虽然三根线编织成一股线,但是燃烧受热时线条就会散开,从而能够更好的焚烧发黑发焦的灯芯,不需要人为的动手了。
杨氏只当张沁儿说笑呢,那蜡烛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出来的?就说:“这些棉线还是我让杂货店的伙计找了半天,才找到的,一般人鲜少用这样粗散的棉线,不过我说沁儿,你还真能做出蜡烛来?就那些乌桕籽?”
“娘,你还不信我啊,那你就等着吧,明天我就给你看成果。”张沁儿不欲和杨氏多说,反正到时候让杨氏看到成果就行了。
没等到第二天,张沁儿编织几根灯芯之后,就已经忍不住想尝试一番了,她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开始点火,把陶器直接放在小炉子上,用小火慢慢的把蜡油融化,等蜡油完全融化之后,先将灯芯放入里面蘸一蘸,随即拿出来,灯芯因为蜡油的缘故就变得有些硬,这个时候放入准备好的竹筒中,就不容易歪倒和变形了,做好的蜡烛灯芯就是笔直的一条线。
接下来自然就是用勺子把融化的蜡油小心的倒如竹筒中,等待凝固就是成品了。
一连做了好几十根蜡烛,直到陶器中备好的蜡油全部用完,张沁儿这才满足的露出一个笑容,接下来就等待冷却凝固了。
“沁儿,该吃饭了,怎么还呆在那房间?福儿去洗手。”门外传来杨氏的声音,她端着两碗菜走过,摆在堂屋的桌子上。
“哎,就来!”张沁儿应着,出门和福儿一块儿洗手,然后才到堂屋去,一看桌上的饭菜,还挺不错的,杨氏买了一斤肉回来改善生活。
昏暗的油灯摆在桌子上,将堂屋照亮,虽然光线不甚明晰,却异常的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杨氏已经把饭都装好了,看见她们两个,就招呼着过来吃饭。
饭间,杨氏就说:“那榨油坊说我们这次送去的茶树籽太多,需要几天的功夫,约好三日后再去县城拿油回来的。”
张沁儿点头,表示知道了,这次赶上茶树籽成熟的旺季,一家老小发动,的确是捡了不少的茶树籽,不只是他们家,村里别的人家这会儿也开始往县城榨油坊送茶籽榨油了,估计榨油坊正是繁忙的时候。
☆、143。第143章 :成功
第二日一大早,张沁儿就起床进了实验室,检查了昨天制作的蜡烛,如今整个已经凝固了,她轻轻的敲打着竹筒,不多时就能够捏着灯芯将整根蜡烛都拉出来了。
迎着晨光打量着,整根蜡烛通体浑圆,外表是并无多少不好的,只是尖端不是凸起,而是凹进去,这是因为蜡烛密度问题,凝固之后,体积会微微发生变化。
拿出打火石,先是点燃一小堆易燃的松针,这才将蜡烛靠近橘色的火光中,只一下子,灯芯就点着了起来,起初火光并不大,这是因为蜡烛还没有融化的缘故。
等蜡烛融化汽化之后,火势就会逐渐增大的。
火花闪烁着,不时发出一些细微的滋滋声,这是因为气泡的缘故,张沁儿认真的盯着蜡烛,仔细的打量着它的火光亮度和变化,直到烧了一小截,火势也逐渐大了,张沁儿这才肯定自己的蜡烛是做成功了。
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张沁儿的心中弥漫着欢喜,又转眼看着木架上摆着的肥皂,心想今天自己再制作一批肥皂看看吧,这次加入松香,一来松香有很大的去污力,易溶于水,能够溶解油脂,易起泡沫,二来松香还具有粘性,可使肥皂不易开裂和酸败变质,所以松香是最普遍用于肥皂的添加剂。
张沁儿做第一批肥皂时,只顾着油脂和碱的化学反应是否成功,倒是一时没有想起要添加松香了。
若是这批肥皂成功了,日后还可以拜托张志礼从药铺拿些适合的药材来,比如硫磺、芦荟、薄荷以及一些药材和香料等,这样就可以做出香皂和药皂来了。
正打算着呢,杨氏就推开门了,她面带责怪之色:“沁儿,你怎么一大清早就捣鼓这些玩意了?也不怕累着……”
正说着,杨氏忽然注意到摆在桌子上有一根蜡烛正在燃烧,橘红的火光不停的跃动着,如同一个调皮的精灵,虽然是白天,杨氏也敢肯定这光亮比油灯要明亮的多!
她拿过一根蜡烛,仔细的打量着,诧异的说:“沁儿,你还真做出来了?”
张沁儿微笑着,语气中充满了自信,说:“那肯定!不过是小小的蜡烛罢了!”
“你这孩子,真是经不起夸!”杨氏瞧她那得瑟样子,不觉抿嘴笑了起来,不过随即又说:“你捣鼓这些我也不说你,但是可别这么早起,你还小,别熬坏了身体。”
“我知道了,娘。”面对杨氏的关心,张沁儿只觉得心中暖洋洋的,她扑到杨氏的怀抱中,难得的腻歪了一会儿。
杨氏拍了拍张沁儿的后背,眼中也有一些动容,这个女儿虽然懂事了不少,但是也不太喜欢黏糊人了,这会儿主动扑在自己怀抱中,杨氏的心中也有一种欢喜之情。
“好啦,你起的这么早,肯定饿了,我去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