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 >

第95部分

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第95部分

小说: 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诓级参嘶姑挥腥隙ㄋ档冒镏埃峡煜劝阉崾簟T�1921年与1922年两年中,伊朗北部经过破坏很大的游击战争,才被征服下来,1923年,礼萨·汗还得收服南部,因爲英国在那里已经把中央政府的威信破坏无遗。
    礼萨·汗上战场的时候,就不管都城里的阴谋,其中有三次闹到把首相换掉。但是到了10月,发现卡瓦姆·萨尔塔纳谋害礼萨·汗生命的时候,礼萨·汗就任首相兼军政大臣。波斯国王像他的祖先一样,只顾本身的利益,认爲还是到欧洲无定期游历一番来逃避责任爲妙。
    礼萨·汗的地位与穆斯塔法·凯末尔的地位有足够共同之处。因此人们有理由期望他跟土耳其一样,得出结论要废除苏丹和哈里发制度。但是在民族方面还远远谈不上团结,在宗教方面,尽管十叶派居于优势,还是宗派卸嗟恼庋桓龉遥袢ず故志鳎挥泄止兰谱约旱牡匚弧R虼说搅�1924年初,当两方面都是要求建立共和国的时候,他却慎重自制;复兴党在议会里认爲以后能够利用议会来修改宪法,而被英国禁止入纳加夫境内的十叶派神学家穆罕默德·哈利西(可能是在布尔什维克影响之下)力主重新选举,建立一个“人民共和国”。1924年3月,宪法的问题引起议会的激烈辩论,1924年引起了街头骚动和罢工。礼萨·汗用十分狡猾的姿态来对付共和运动。他旅行到库姆圣城,那地方有全国的人都十分敬重的教士,他们叫礼萨·汗保卫国家的根基和伊斯兰教,防止进行任何现代化的变动。他就地发表的宣言没有引起反应,于是他便辞职,于4月8日下野到鲁德亨去。他手下的将领借此威胁要向德黑兰进军,马上就有一个议会代表团出发去见礼萨·汗,要求他回都。议会不得不宣布对他的信任,他然后再出来领导政府。这时在卢尔人当中爆发了叛乱,他的军队加以平定之后,他尽全力来建设军队,配备用法国工厂所出的新型武器。
    伊朗最后一个不肯服从中央政权的省份是阿拉伯居民占大部分的库齐斯坦。早在1905年英国已经与穆罕默拉的酋长哈兹阿尔订立条约,获得这个地方的油井。油管的终点是在夏台—阿拉伯河口的阿巴丹,爲了保护这条供应印度洋上英国船只的油管,英印军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就占领了伊拉克的南部。英波石油公司的租让权当时虽然是由德黑兰政府给予的,英国却又与哈兹阿尔签订特别条约,给哈兹阿尔以武装援助来对付任何方面的袭击。哈兹阿尔统治者夏台—阿拉伯河的整个左岸和从阿瓦土以下的卡隆河下游可以航行的地区。礼萨·汗追迫哈兹阿尔交付所欠的税款的时候,英国让这个条约失效。年迈的哈兹阿尔企图鼓动在波斯革命期间曾经一度夺取政权的巴赫蒂亚里部族来反对礼萨·汗,可是终归徒然。当礼萨·汗率兵入库齐斯坦境内的时候,哈兹阿尔束手无策,只得屈服。礼萨·汗爲了这一场不流血的战役恢复了伊朗帝国的旧界,亲自到伊拉克参拜十叶派的圣地。
    礼萨此后恢复使用自己旧家族的名字,总是自称巴列维。尽管这位巴列维总司令有了这些伟大的功勋,住在巴黎的艾哈迈德沙还愚蠢地希望留在德黑兰的儿子穆罕默德·哈桑,米尔扎还能够纠集卡加尔族的党羽替自己出力。议会提出要求国王回国的动议虽然无人支援,可是到了1925年10月1日,国王却胆敢通知首相,说自己准备回伊朗。礼萨·汗十分精明,他复信欢迎国王的这个决定,一方面通函全国,传布这个消息。这一次又是阿塞拜疆省领导反对卡加尔族的运动。一如革命时期所常见的那样,这个运动也是以人们纷纷到清真寺要求避难开始。在德黑兰的人也到军事学校避难,纷纷向巴列维首相提出要求,请制止大家所憎恨的卡加尔族的国王回国。  10月28日,终于召开议会,讨论废黜这个卡加尔族的国王和把行政权交给首相直到国民议会通过国家的新宪法爲止的议案。卫宪派议员塔基扎德虽然再次爲着宪法执言,可是经过一场短促的辩论之后,议案还是通过。就在这一天,礼萨·汗把王储从古里斯坦皇宫,经过卡兹温,送到巴格达去。
    爲了形式起见成立了国民议会,对新宪法又讨论了六个星期,新宪法奉礼萨·汗·巴列维爲伊朗的世袭统治者,于1925年12月15日在议会宣誓效忠于新宪法。1926年4月,礼萨佩带着奈迪尔沙从印度掠夺回来光彩夺目的宝石,登上“孔雀宝座”。
    伊朗进步的时代就此开始,这个时代在十年之内补上了几个世纪的不足。新国王能够很机警地避免伤还有很大势力的十叶派教土的感情,却又能指导伊朗人很顺利地走上近代文明的道路。这位老军人还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在政治生活上各方面都进行有利的改革。议会在名义上仍然存在,但是除了接受国王的法律之外,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做。他有很准确的眼光,认识到一切改革的基础必须是利用新式的工具来便利全国的交通;因此到了1925年,把茶糖这些主要消费晶的最重要的国家税收用在铁路建设方面,从里海岸上以前叫做恩齐理的沙港到波斯湾上的沙普尔港这—条通南北的铁路,1929年由德国柏格尔洋行兴工,从1933年以后,由丹麦—瑞典的甘普塞克斯财团继续建筑。这项建筑工程在三年之内钻了七十五个山洞,搭了无数座的桥,征服了北部山区,这样的现代技术可谓天斧神32;在十五小时内直到德黑兰的一段四百六十一公里铁路在1937年6月5日就可以通车。这一条铁烙继续经过库姆和苏丹纳巴德,穿过扎格罗斯山脉中一百五十个山洞。从波斯湾上同时开工的南段,到了1938年8月2日也接上了北线。
    1927年在财政方面进行了整顿;米里银行代替1890年设立的帝国银行发行钞票:基本通货是里尔,值四分钱,1937年发生八 rL里尔钞票流通使用。1932年11月公布与在库齐斯坦雇用两万名伊朗劳工的英波石油公司订立的协定,协定保证伊朗获得适当;匕例的産品和收入。
    尽管英国拼命反对,1928年把近代国家不该有的治外法权废止掉。模仿法国的新民法和刑法置诸实施来代替在此以前唯一有放的宗教法律。
    对农业给予了特别注意。游牧民族的落后性对国家经常形成威胁,现在得安居下来;布施尔附近的王室土地,爲了这个目的,于1937年分配给游牧民族。农业学校和模范农场推广新的方法。 1934年有两百万株茶树分配到全国各地。爲了使农民在精神上乐于工作,定3月15日爲“植树节”。
    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是宗教习惯和伦常道德所造成的妇女的落后地位,早在1926年就已经对这种落后状况作过斗争,废除了最严格的一种面罩;自从1926年以来,波斯就完全不用面罩了。 1935年,舍姆西·巴列维公主设立第一所妇女俱乐部和女童子军。也就在这一年实行了新婚姻法,把女子的最低结婚年龄提高到十五岁,采用结婚前健康检查证明制度,以及如果丈夫要再结婚的话,妇女有离婚的权利。
    学校不断增加;1935年中学毕业生除了六千六百二十一名男学生之外,还有二千二百五十三名女学生。1935年2月4日,开办一所大学,内设理工学院和音乐学院,也聘有欧洲籍教师授课。这一年跟着就设立伊朗科学院,有会员三十七名,它的任务,像在大马土革和开罗的科学院一样,首先是爲语言纯洁化服务。在卡加尔族统治之下,尽管伊朗人不乏才能,文学还是濒于衰落,现在却蓬勃复兴,尤其是在史学方面已经有许多使人满意的成就。伊朗人对自己过去丰富文化遗産颇爲自豪,这对使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起了不少的作用。这一点在1934年庆祝伊朗伟大诗人费尔道西一千周年纪念的时候,就很清楚地表现出来。伊斯兰教之前的伊朗历史也已经在发掘了,在德黑兰重建国家银行的时候,甚至还敢回到萨珊王朝的忒息丰,即塔格·吉斯拉的建筑学上的大胆思想。
    在外交政策方面,礼萨·汗·巴列维除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外,还能够卫护近东与中东的文化和宗教利益。1925年就在他执政之后,他与俾路支的英国当局和阿富汗分别订立条约,明确修正南部及东南部的边界。1934年6月,他访问安卡拉,与阿塔土耳其初次建立了私人的关系。1937年7月8日,在德黑兰之北十六公里的萨达巴德夏宫,与土耳其、伊拉克和阿富汗签订有效期五年的条约,规定三个国家互相保证边境的安全,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用和平谈判的方法解决彼此之间的任何内部冲突,而且不得与其他列强缔结任何类型的攻势同盟。礼萨·汗让伊朗王储与埃及公主联姻,这样,已经恢复自由的伊斯兰教各国的圈子就围住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的时代会给大家看到:东方排脱掉西方的枷锁之后能够在进步的道路上有什麽样的贡献。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伊朗东邻阿富汗也大力承担保卫伊斯兰世界的责任,使不受到俄罗斯与英国的征服。1919年英国最后一次企图征服阿富汗的结果是:由于英国终于放弃控制阿富汗的企图,阿富汗尽管在军事上打了败仗,在外交上却得到了胜利。俄国也得放弃把阿富汗列入自己所设立的一系列土耳其族苏维埃共和国之内的计划。俄国由于宣传无神论,无疑永久失却了把阿富汗拉入自己文化势力范围之内的任何希望,他们的无神论也传播到伊斯兰教地区,迫使许多伊斯兰教徒迁徒人阿富汗。阿富汗王朝由于自己的过失,曾经暂时发生过危险。1919年2月20日,国王哈比巴拉被兄弟纳斯拉拉指挥下的叛徒刺死,儿子阿曼纳拉继位。阿曼纳拉于1923年平定了阿利泽人的叛乱,1924年平定了曼加尔人和巴丹人的叛乱,现在巴丹人多半在英国统治下的印度定居。但是阿曼纳拉对时机尚未成熟的改革操之过急,造成了自己的失败。他学习土耳其和伊朗的榜样,想通过推扩现代技术的成就,改革立法与行政,改良学校制度,尤其是设置常备军,一下子把自己的国家提高到文明各国的行列。他的臣民对他的措施思想上还不能接受,因此心怀不满,终于在1928年他到欧洲旅行准备爲新的改革打下基础的时候,爆发出来。他赶紧回国之后,设法平定叛乱,但终徒然。叛乱领袖巴沙·萨卡接受拥戴爲哈比巴拉二世;1929年1月阿曼纳拉只得逊位离国。直到10月,他的叔伯兄弟奈叠尔汗才能征服盘踞喀布尔的叛徒领袖,把他枪毙。奈叠尔汗虽然废除了阿曼纳拉的一切不得人心的措施,却于1933、年 11月8日在宫中被刺,年龄只有二十岁的儿子穆罕默德·扎希尔·汗登位。他的政权直到1939年只发生过一次危险,那是在 1934年1月,有一个冒险家穆罕默德·萨迪·基拉尼·底迈什基,在瓦齐里斯坦举行暴动,可是不久就被镇压下去。
    1923年阿富汗与邻国波斯缔结条约:此后又于1937年订立上面讲过的公约,使阿富汗成爲在礼萨·汗·巴列维领导下的联盟中的一份子。甚至早在1931年10月31日,奈叠尔汗已经用波斯做蓝本,制订国家的宪法,不过把行政权保留在国王与大臣们手里。从此以后,小心翼翼地阿富汗也回到改革的道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