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第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十八世纪,1720年,塔克鲁尔人在法图—雅伦建立新的神权政体之后,穆斯林的宣传才有新的推动力量。 1776年,他们征服异教徒富尔人,强迫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塔克鲁尔人乌斯曼·丹法约使豪萨人改变了信仰,在1802年建立索科多国。他的族人欧麦尔去麦加朝觐的时候,参加了在摩洛哥非常有势力的贾尼提教团。该教团的教长把苏丹一地封给他。从1838年起,欧麦尔征服大部分苏丹地方,到了1864年死的时候,苏丹承认伊斯兰教爲国教。1890年之后,他的后代被法国殖民者所征服。
在中部苏丹,沿乍得湖一带,早在十一世纪的时候,伊斯兰教就已经传入坎尼姆,但是到十六世纪后才能够在波尔努和巴及米教获得一个牢固的立足点。到十七世纪才能够在瓦达伊获得一个牢固的立足点。
在东部苏丹,七世纪以前信奉基督教的努比亚人很早就由手埃及的关系而改信伊斯兰教。一个新王朝的始祖素莱曼在十六世纪时,把伊斯兰教带到达弗。到了十八世纪,他的后代征服科多凡。可是,直到十九世纪埃及征服苏丹之后,伊斯兰教才大大发展起来。但是异族统治同时也煽动了宗教的狂热,这种狂热情绪出了一个领导人物,就是着名的麦海迪。
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是一个穷校长的儿子,十九世纪中叶生于顿古拉省。他的家庭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裔。他念完神学之后,参加托钵僧的萨曼教派。1870年,他移居于白尼罗河中的阿巴小岛,在河边一个洞穴里修道。他同他的教师反目,因爲后者替儿子举行割礼节的时候,取消教派内禁赌禁舞的教规,他认爲师父这回事做得不对,而被逐出这个教派。他拒绝接受任何调解。他这种严格的行爲,获得全国一致的赞许,不久就纠合许多门徒。他既然预料到政府方面不会帮助他,就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劝告门徒们起来挽救宗教的堕落。因此认爲他负有崇高使命的念头一定是在他心里逐渐成熟起来的。他像伊斯兰教过去历史上其他改革家一样,以自己的祖先穆罕默德的名义对信徒们发誓,自己是救世的麦海迪,要在世间替天行道。他的一个朋友属于达弗西南塔阿沙·巴加拉部族的阿拉伯人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法基加强了他的这种信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法基后来成了哈里发,他要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去科多凡走一趟,因爲西部的比较强大、比较勇敢的部族似乎是更容易争取过来举行起义的。穆罕默德在途中与一切世俗的和宗教的领袖接触,相信全国到处都是怨声载道。有的对埃及当局的贪得无厌感到不满,有的对苛捐杂税摊派不均和横征暴敛觉得不满。此外,在英国的压力之下,埃及政府宣布废除奴隶制,因而扰乱了整个经济生活。
埃及政府逐渐注意到他,特别是因爲他从前的教师对他一再散布怀疑。1881年7月,苏丹总督赖乌弗帕夏发出传票召穆罕默德从阿巴岛到喀土穆来辩明自己。但是这位麦海迪却把这种傲慢不逊的建议置之不理。他现在公开自称爲一国之主,宣传反异教徒的圣战。他当然把不承认他有上天使命的穆斯林也包括在异教徒之内。赖乌弗低估了穆罕默德的力量,认爲两百名带枪的土兵就能够把他结果掉。8月11日晚上,这一支部队坐汽船到阿巴小岛,把茅屋包围起来,四面开枪。但是麦海迪和他手下虽然手无火器,都埋伏在长得很高的草里,直到天黑才冲出来。埃及的队伍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几个人游水回到船上。虽然有了这次胜利,麦海迪仍决定退往科多凡,避免靠近喀土穆而受到威胁。他一路无阻地到查底尔山,在此地击毁法绍达的穆迪尔派来打他的军队。这批刚刚攻克达弗的久经沙场的军队一点也没有把托钵僧看在眼里,没有按照苏丹流行的惯例往往在晚上安营时设下刺网作爲防御措施。到了夜里,他们被劫营,全军溃散。
这一场胜仗给麦海迪带来了不可胜数的新信徒。他像先知穆罕默德的作风,把大量的战利晶分给信徒,藉以争取人心。9月初,他兵临乌拜德。城里的商人已经和他谈判好,但是守城的埃及部队却准备作战。麦海迪初战被击退,之后,就把城市包围起来。 1833年1月18日,该城被迫投降。他现在就定都乌拜德。苏丹各处的信徒源源不断地到这里来见这位真主的圣徒。他身上只穿一件长袍,一条布裤,腰间围着一条绳子或布带,在信徒们面前,外表和举止都显得很谦卑。可是在屋子里,他早就过着很好的生活,他像先知穆罕默德一样,喜欢女人,还像先知一样,经常在战利晶中,选择最美丽的女子留给自己享受。
他的统治保持了尽可能的简单的组织形式。按照穆罕默德的法律:有什一税,五分之一的战利品,犯叛国、饮酒、抽烟等罪的人的财産都归国库。对麦海迪的使命有任何怀疑的人都处以死刑,或财産充公。研究神学和法学从前是得到尊重,现在受到禁止,有关书籍全部焚烧。另一方面,他介绍大家勤苦阅读《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的少数几条格言,却又禁止公开讨论这些东西。
这个时候,埃及已经被英国占领,当时派了希克斯帕夏率一万名埃及军来到苏丹。这支军队带着六千匹骆驼,由于对英国的统治不满,进军很慢。因此,麦海迪能够不慌不忙地武装备战。1883年11月3日,他在乌拜德东南约三十七英里的比尔克特进攻埃及军队。他首次攻营不利,可是第二天早晨袭击了在行军中的埃及军队,把对方完全击溃。
打过这场胜仗之后,整个苏丹都屈服在麦海迪的脚下。住在大城市的欧洲人和埃及人仓皇逃命。1883年12月,达弗省会达拉的城防司令前奥地利军官斯拉丁帕夏跟麦海迪的部下打过一年仗之后,也投降了。英国政府已经准备放弃全部苏丹,派出曾在中国打败过太平军的戈登将军来喀土穆,护送还留在喀土穆的欧洲人回埃及。戈登从前做过苏丹的总督;他认爲自己在那里特别得到人心,因此能够违令继续维持英埃的统治。但是他的威信由于反对贩卖奴隶而已经大受影响。2月18日,他抵达喀土穆,就马上通告麦海迪,提出如果麦海迪肯释放俘虏的话,就承认他做科多凡的统治者,恢复自由贩卖奴隶,还跟他开始建立贸易关系。麦海迪的答复要他投降。8月22日,麦海迪出兵攻喀土穆;他一面慢慢进军一面从四面八方吸收战斗的力量, 10月间他包围了这个城市,初时进展不大,因爲麦海迪派挡不住炮火。由于戈登没有疏散城内非战斗人员,供应问题不久就严重起来。到了1884年年底,虽然有一支英军沿尼罗河而上,在马他马击败麦海迪的前哨部队,可是到了1885年1月15日,乌姆—都尔曼堡垒还是投降了。1月25到26日夜里,麦海迪身先土卒,攻陷城垣。戈登在宫中被杀死。
当时英国对苏丹毫无办法,只有让它去,麦海迪迁都到喀土穆,在这儿他的威权达到最高峰。他的部下都得学他的样子,穿托钵僧的衣着。他爲了防止部下受到对自己威信有害的影响,封锁全国的·边境,并且禁止到麦加去朝拜圣地。他总算还好,没有亲身尝到势力衰落的滋味。1885年6月中旬,他害了伤寒病,一个星期后病死。
麦海迪临死时,在病榻上再次明确指定别名艾卜,伯克尔的阿卜杜拉哈里发做自己的继承人。阿卜杜拉是他生时的得力助手。忠于麦海迪的人毫无异议地宣誓忠于新主。阿卜杜拉爲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把救世主所任命的两个哈里发免职。阿卜杜勒·凯里木伊密当时正在围攻卡萨拉的埃及守军,爲了不小心讲些哈里发职权的话而被召回。他不得不把对自己本人效忠的黑人部队移交出来。阿卜杜拉迁都到乌姆都尔曼,这是最初被麦海迪派攻下的尼罗河左岸上捍卫喀土穆的堡垒。
这时候,卡萨拉已经攻下。埃及军队现在还从阿比西尼亚边境一带的要塞据点撤退。哈里发派一个埃米尔驻在加勒巴特,不久之后,这个埃米尔就进攻阿比西尼亚,但在侵入间姆哈拉省的时候,被该省省长拉斯·阿达尔打得大败。哈里发爲了报仇雪恨,又派遣六万大军出征阿比西尼亚。拉斯·阿达尔首先进兵到布拉辛平原迎战,被击得一败涂地。麦海迪派乘胜直捣当时阿比西尼亚的首都贡达尔。城中居民弃城逃遁。麦海迪派便焚城而回加勒巴特。
1889年初,阿比西尼亚皇帝约翰矢志报仇雪耻,集中全国军队,带两师兵进攻加勒巴特。他的兵有的是他自己的提格勒部族人,有的是阿姆哈拉省人。头一天围城,阿姆哈拉部队就能够深入防御薄弱的地区。皇帝对他们的功绩心怀妒忌,坐在宝座上,让自己部族的战士擡着宝座督战,结果受了伤,当天晚上(1889年3月 9日)身死。阿比西尼亚军队失却领袖,连夜撤退,他们改朝换代的时候,很少没有经过一番变乱的。麦海迪派军队出来追击,迫得阿比西尼亚军队弃营而逃。
由埃明帕夏(即施尼茨勒博士)替埃及坚守到这个时候的赤道省,到了1888年夏天,在埃明帕夏与斯坦利一起移往东海岸之后,被麦海迪的军队所占领。
哈里发连战连捷之后,决定出征埃及,这是麦海迪既定的许划。1889年5月,他派阿卜德·拉赫曼·努朱米率兵北征,命令他绕过瓦迪—哈尔法,夺取阿斯旺,然后在那里等候命令。可是,努朱米行军时,连瓦迪—哈尔法的守兵都把他打得损失惨重。到了托斯基,埃及军总司令出来迎战,把他的军队歼灭殆尽。这一年, 1889年,苏丹祸不单行,遍地饥荒,哈里发束手无策,因爲四面八方都是敌人包围,他得不到粮食供应。
1890年,形势有些好转。苏丹境内最勇敢的一个黑人部族希卢克人被征服了。麦海迪军队由水路袭击这个部族的都城法绍达,守军抵挡不住这支有机关枪配备的军队。
哈里发的专横统治特别激起了麦海迪的亲族的不满,因爲他剥夺了他们的一部分权力。麦海迪的几个遗孀中,特别是他的正妻,鼓动群蟹炊怨锓ⅰU飧稣奘锹蠛5显戎潞蹦碌那袄∶邪㈢采模饧础靶磐街浮保陌㈢采忧耙补亩盒反对阿里哈里发。哈里发及时地得到报告,知道这些沙里夫图谋不规。麦海迪亲族也按先知穆罕默德的前例,都称爲“沙里夫”。在阴谋者集合之后,正在准备袭击哈里发的时候,哈里发把他们包围起来,但是他考虑到信徒的情绪,饶恕了他们,向他们作了一些让步。
他们听信了他的话,放下武器,这时,他就提出法律起诉,把他们流放到法绍达去。
在阿比西尼亚边境,这个麦海迪国家受到义大利人的威胁。义大利人在埃及撤退之后,占领了马苏阿,从那里向内地推进。 1893年1月,他们在这儿与哈里发的一万多名军队相遇,而把它击败,这支哈里发的军队当时正在劫掠东部苏丹的阿拉伯人。 1894年春天,义大利军队进攻卡萨拉。守城的麦海迪军队对领袖不满,不肯应战,而撤退到戈拉查布。还好这时候阿比西尼亚的麦纳利克皇帝挡住了义大利军队的进展。1896年3月1日,他在阿多瓦一场血战中,把义大利军队打得大败,因而替麦海迪军队在这一方面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