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各民族与国家史-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背弃了他,他也就战死了。这样一来,这个帝国又重新恢复了统一。论功行赏,这位得胜的将军除了也门和叶麻麦之外又得到了汉志总督的职位。当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把那里的秩序恢复了之后,在694年12月哈里发又把他调任到这个帝国里的最重要的职位上。去接替哈里发死去的兄弟比什尔而爲伊拉克总督。他在库法就职时在讲坛上发表了一篇演说,这篇演说已经和他的前任齐雅德的演说同样地有名了。
阿卜杜·马立克在解决了他的竞争者以后,马上就恢复了停息了约有十五年之久的对拜占庭的战争,在这以前,马立克不得不以纳贡方式换取和平。这次战争的恢复据说是和阿卜杜·马立克所采取的币制改革有关。根据稗史上的传说,一直到那个时候,阿拉伯帝国里的通用货币只有拜占庭的货币,内地造的钱币上面也都有希腊文字。至于拜占庭人所用的纸则是从埃及那里弄来的。埃及的国家工厂爲拜占庭造的纸上面都有基督教的纹章,还有带十字架的透明花纹。据说哈里发把这些都用表明伊斯兰教信仰的纹章来加以代替。因此拜占庭人就威胁要准备一种金第纳尔,上面带有侮辱先知的字样。而当时阿拉伯人除了从拜占庭人那里才能得到金第纳尔之外,在别的地方是弄不到金第纳尔的。因而在 693年哈里发就决定在大马士革自己铸造货币,在第二年哈查只在库法也仿法他的榜样。于是,在正式记载账目的时候就采用了阿拉伯文,虽然和从前一样官员们还完全是些非阿拉伯人;而在此以前在叙利亚一直是用希腊文,在伊拉克则用波斯文记账的。阿卜杜·马立克又把一向给予基督教徒臣民的自由大大地加以限制,籍以保证帝国的统一。
阿卜杜·马立克在朝廷之中也树立了一种与过去不同的风气。在他以前的统治者一向都是像古代阿拉伯部族族长一样的对待他们的臣民,而阿卜杜·马立克则是第一个以专制的统治者的姿态出现。作爲一个神权政体国家的代表人,他也赋予神学家们以较大的势力,他自己也认真地执行他本身在宗教方面的责任。当然,这并不足以妨碍他把基督教诗人艾赫泰勒请到他的宫廷里来。艾赫泰勒是出生于希赖的一个台格利卜部族的人,曾经给叶齐德一世效过劳。由于这位诗人不受任何宗教上考虑的限制,哈里发就可以让他运用他那种有力的诗句去打击麦地那宗教界人土所结戍的反对势力,这种反对势力有时候还是很麻烦的。
阿卜杜·马立克任命了自己的亲戚作各省总督(伊拉克除外),藉以稳定各省的局面。埃及和北非这些在他统治时期才把柏柏尔人最后的反抗予以摧毁的地方则由他的兄弟阿卜杜·阿齐兹统辖着。阿齐兹原先曾经得到他父亲的保证有承继哈里发的权利。后来阿卜杜·马立克曾经试图说服他这个兄弟放弃承继权刊,但是未得成功。不过阿卜杜·阿齐兹却先于阿卜杜·马立克而死去了,因此在705年阿卜杜·马立克的儿子韦立德并未遭受反对就承继了他父亲的位置。
韦立德的武功所及之处又远远超过了帝国的疆界。经过长期围攻之后,小亚细亚的提安那落入阿拉伯人手中,虽然韦立德所策划的进攻君士坦丁堡的战役并未能实现。对于东方各地的征服是从伊拉克开始的。伊拉克总督哈查只也是整个伊朗的总督。704年,阿卜杜·马立克就已经根据哈查只的意见任命了古太白·穆斯林爲东方的呼罗珊省的总督。呼罗珊的地域所及从乌浒河(今名阿姆河)远达兴都库什山,这是多少个世纪以来伊朗人和土耳其人发生接触的地方。土耳其人在这个时候已经在卡普汗可汗(中国人称爲默啜可汗)统治时期在682年从中国人统辖之下夺取了上地,把他们的北部领土向西扩张。关于土耳其人以前的历史,将来在研究他们决定进入伊斯兰世界的时候当另有详细叙述。土耳其人有一个封臣以“塔尔甘”的身份驻在萨拉夫珊河南岸的粟特(又称河中):阿拉伯语爲马瓦拉安纳尔)首府撒马尔罕。萨拉夫珊河下游的布哈拉是一个伊朗人和土耳其人杂居的地方,由一个土耳其王朝统治着。古太白利用这个最后一个王朝里的纷争倾轧,把那里的一个青年册立爲王。这个青年本人皈依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此后就在布哈拉扎下了坚固的根基。撒马尔罕的塔尔甘也投顺了古太白,不过后来却被群情激昂的民兴掀K募倘稳斯爬嗽诔て诘谋晃Юе蟊黄韧督倒盘住K淙还爬吮W×怂耐跷唬撬床荒懿唤邮馨⒗俗し馈4哟艘院螅淙徊幻饣故怯行┥遥且了估冀淘谡饬礁龀鞘欣锶炊即嬖谙氯ィ液罄凑饬礁龀鞘谢钩蔂懸了估冀淘谥醒窍秆堑淖钪匾谋だ荨4诱饫锕盘赘徊降叵蚨平ゴ蚋ザ赡伞�714年夏天,古太白在那里突然听到哈查只死去的消息,因此他就撤兵到麦尔夫根据地。次年,韦立德也死了,古太白害怕韦立德的继位人苏莱曼报复,因爲原先古太白曾经声明反对过苏莱曼,拒不归顺他。不过古太白在一次士兵哗变之中被杀了。哈查只的女婿穆罕默德·嘎西木足驻巴士拉的总督,他在711年开始从波斯南部和俾路支去征服信德,这样就爲伊斯兰在印度开辟了另一个广大的势力范围。
在西方,阿拉伯人在韦立德统治时期跨越了直布罗陀海峡,在 711年7月25至26日在巴卡河谷一战(一度误称爲萨雷斯德拉夫朗泰拉之战)给予当时因内部动乱而削弱了的西哥德王国以致命的打击,最后的一个哥德国王罗德里克就在该地丧命。这支胜利的军队里面差不多完全是柏柏尔人。阿卜杜·阿齐兹任命并经韦立德认可的北非总督穆萨·努赛尔当初只是把这些柏柏尔人当作侦察部队派到海峡对过去的。率领这支部队的人塔立格·伊本·齐雅德是北非总督的受护民。塔立格登陆后集合队伍的那座山迄今仍用着他的名字称爲直布罗陀(阿拉伯语爲贾巴尔·塔立格)。塔立格这次意外的胜利引起了他的上司的妒忌,穆萨·努赛尔马上就继他之后带领一支主要是由阿拉伯人组成的军队更爲深入地向那个地区推进。他开始的时候在麦地那一锡当尼亚和卡尔莫纳取得一些初步胜利,后来由于围攻塞维尔和美利达而耽搁了一年的时间不能前进。在这个期间,另一些军队则在奥利胡拉和一个哥德国君塞奥道米尔作战。后来穆萨·努赛尔和塔立格在托勒多会师,一起征服了西班牙北部从萨拉哥萨到那瓦拉的地方。 714年,他携带着大批战利品回到非洲,随后又浩浩荡荡地开着凯旋的队伍登程前往叙利亚,韦立德这时在叙利亚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穆萨·努赛尔回到大马士革之后不久,这位刚刚满四十岁的哈里发就在715年2月逝世了。
韦立德在帝国本土享受着他父亲的活动成果,到处都承认他是唯一独尊的君主。他一直在把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徒从行政机构中排斥出去。他甚至还解除了塞尔仲·曼苏尔家族的职务,塞尔仲·曼苏尔家族是从穆阿威叶在世的时候起就一直掌管着财政事务的。像很多古代东方君主一样,韦立德也曾经大兴土木,但是这并不仅是由于他喜好炫耀铺张,而是想增加他的财産收入。叙利亚人认爲他是一个理想的统治者。
使得韦立德以建设者而闻名的主要工程是大马士革的那座通常称爲伍麦叶朝清真寺的大建筑物。过去那种指定一块地方就作爲祈祷之用,利用有带顶门廊的院子(像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住的那样)那一类的简单的形式很快地就过时了。以前的征服者在伊拉克的库法和巴士拉以及在埃及的弗斯德特最初建筑的一些军营都止于模仿穆罕默德的旧式清真寺的式样而已。欧麦尔和奥斯曼就已经把麦地那和麦加的清真寺加以扩充,他们把附近的房子都收买过来,把简单的亭子改爲一些石柱门廊。各省也都仿效着他们的办法;赛耳德,阿比·瓦嘎斯把萨珊王朝的建筑物和希赖各教堂的圆柱都拆出来装修库法的清真寺。在穆阿威叶时期,库法和巴士拉两地的清真寺都更加讲究起来。挨着米拉卜,即祈祷壁坛的地方,朝着麦加那个方向(基卜拉),都有政府的建筑物和清真寺毗连,因爲在首都和各省里宗教仪式都由哈里发和总督们主持。据说奥斯曼曾经在麦地那的清真寺里爲他自己修了一层隔板(马克苏拉)以防遭人袭击。伍麦叶王朝时期各省总督也都纷纷效尤,依样办理。当左拜尔占据麦加,分廷抗礼也作哈里发的时候,阿卜杜·马立克因爲他的臣民们不能到麦加朝觐,曾经想在耶路撒冷另修一座卡巴天房,以供朝觐之用。就在欧麦尔进入耶路撒冷时要求作爲穆斯林礼拜之用的那个神圣的岩石台上,阿卜杜·马立克修建了一座神殿,今天称爲岩石神殿(有人误称爲欧麦尔清真寺)。那个由穆罕默德夜行故事里取名的阿格萨清真寺也在这时在神殿区建立起来。阿卜杜·马立克把查土丁尼的圣玛丽教堂当时还完好的部分都修在这个建筑物里,造了一个有三排圆柱的门廊,后来又添上有一个拱顶的侧堂和四个楹间。在帝国首都大马土革城内,穆斯林们至此只有一所朴质无华的小清真寺。
早在崇拜偶像时代;大马土革城中心就有一所大神殿,这所神殿后来经罗马人——可能是在图拉真时期——按照巴尔米拉的那座着名的太阳神庙的式样重建过,只是规模更大些。这所建筑物的一些残存的圆柱现在仍然还可以在清真寺的附近看到。379年在这个崇拜偶像时代的神庙原址上修了一座名爲施洗礼的约翰的教堂,这个教堂在豪瑙里乌斯的儿子阿尔卡迪乌斯时代又加以重修。它全部一直都是基督教的财産。有一种说法认爲穆斯林在征服这个地方之后马上就占据了教堂一半的地方供给他们礼拜之用,而把另一半留给基督教徒应用以酬谢他们投降,这种说法是后来伊斯兰教传说中编造出来的,这种传说己无法理解爲什麽要对基督教徒那样照顾了。尽管早期的几位哈里发曾经对于基督教徒的权利加以注意,但是韦立德在705年初却一下子就把这座教堂从基督教徒手里拿了过去,加以重建;把南面的墙以及与墙相毗连的那个旧神殿的门廊都修在一起,修成一个共有三个楹间,把拱顶架在柱上的正堂,一个式样模仿拜占廷遗址的侧堂,还有一个木屋顶。侧堂的那个石造圆顶穹无疑是在负责内部装饰的拜占廷镶嵌细工匠的主张之下第一次修造的。侧堂正中那一楹间的四角都仿效叙利亚的教堂的式样用一些半圆形的凹壁同中间的拱顶圆厅连接起来。圆柱的柱头都涂以金色,墙壁也是用大理石来装饰的,墙上还有一些描绘着城市和树木风景的镶嵌艺术品。在旧门廊西南角的一个旧塔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个新的召祷塔,清真寺门廊北边耸峙着那个“宣礼员的召祷塔”,院子外面朝北盖了一个高大的拱廊。这种把有列柱的门廊和前厅连在一起的建筑式样 (后来有许多清真寺都模仿它)是提尔奇在拜占廷的埃塞留斯和奥古斯提安的遗址发现的,在这些遗址上把皇宫的前厅当作大殿,设有典礼殿以供朝觐及接见之用,后者也是根据古典的式样的。这种建筑物在各省都是通过使用强迫劳役而修造的。一个从阿普洛狄铁发现的埃及草纸古本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