煦阳照下竹青青-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姑娘,放衙了?”
“嗯”竹青两只胳膊平放在桌上,下巴枕在小臂上,有气无力地应道。
虽然两人见面的次数并不多,但每次见她都是精神奕奕的,煦阳正想问怎么了,听见咕咕的声音,诧异地看看竹青,见她皱着眉头揉着肚子,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
正好老板把面送到他刚才坐的位子上,煦阳端过面碗直接放在竹青桌上:“叶姑娘,若不嫌弃,你先用吧,你前面还排着好几个人,怕是要等好一会。”
竹青眼前一亮,连连点头:“不嫌弃,不嫌弃。”筷子就在手里,这就要开动。待看清面里是鸡蛋时,停了,有点不高兴地嘟囔着:“怎么是鸡蛋啊?”
“我要的是鸡蛋面,姑娘不吃鸡蛋?”
“不爱吃。”竹青抬起头,可怜巴巴地。
煦阳没办法了,看看老板那儿,案上摆着好几个空碗,还有几个客人在催,看样子一时半会也轮不到这饿坏了的姑娘,只得过去拿了个空碗,劝道:“要不你把鸡蛋都挑出来,少吃点面垫垫,一会再吃你的那份?”
“只能这样了。”竹青揉揉肚子不情愿地照做。看她狼吞虎咽地吃着,煦阳又去给她端了碗面汤。
等竹青要的那份上桌后,她已经吃的差不多了。看着见底的碗才想起来是别人的,挠挠头,不好意思地刚端上的面推到煦阳面前,小声说:“你吃这碗吧。”
“我不饿,要不你把这碗也吃了?”煦阳担心她没吃饱。
“我没那么能吃,你自己吃吧。”煦阳没再客气,拿起筷子把肉丝挑到她的空碗里:“既然点了肉丝面,不能只吃面啊,也把肉丝吃了吧。”竹青看着碗里的肉,很是开心,连假意推辞都没有,直接夹起来吃光了,然后心满意足地嘀咕道:“还是肉好吃……”那副馋样儿,逗乐了煦阳。
作者有话要说: 搜资料的时候才知道,古代上班叫“应卯”,下班叫“退班”或“放衙”,这里用的是“放衙”。
今天发了一箱桂圆,实在是吃不了,就灵机一动想做成桂圆干泡茶喝,本来以为直接晒就可以了,上网一搜才发现,还得先洗净用热水焯,有点小麻烦,不想试了,所以晚上拼命吃桂圆……
☆、第 10 章
吃完后,竹青捧着面碗,小口小口喝着汤,那文雅的模样跟刚才的狼吞虎咽形成鲜明的对比。近日来城里的情况煦阳也了解些,知道衙门忙,看她这会儿来吃饭,以为是吃完还有公务,但又不像是着急走的样子,试探着问了句:“一会要去哪呀?”
“回家啊!”竹青很自然地答着。
确定她饭后没公事了,煦阳低头沉吟了一会儿:“听你上次提到,你家在饮马街,咱们顺一段路,要是不着急的话,等我吃完,一块走吧?”
觉得他说的话纯粹是废话,竹青奇怪地反问:“我现在可不就是在等你吗,要不干嘛坐这儿?”
轮到煦阳不好意思了:“是我多此一说了。”
怕她等得无聊,就又要了一盘煮花生,给她当零嘴。竹青高高兴兴地剥一颗吃一颗,轻轻地哼着不知名的调子,也顾不上说话了。
两人离开面摊时,正是酉正时分,路过的都是繁华街道,灯火通明,如同白昼。道旁密密麻麻地排满小摊位,东西琳琅满目,伴着小贩们的叫卖声,让人挪不动步;街上缓步踱着、悠闲自在的是饭后出来消食的,一大家子人有老有少,享受天伦,其乐融融;酒馆里生意也正好,猜拳声、笑闹声混成一片,到处都是热闹景象。
煦阳还没有逛过夜市,因此看哪儿都是新鲜的,竹青这段时间忙得焦头烂额,也是许久不来了,两人其实都不是特别喜欢热闹的人,可今天在这人声鼎沸之中,却感到无比的喜悦与安宁,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饶有兴趣地融入这一片欢腾之中。
几个垂髫儿童手拉着手,一边转圈一边唱着儿歌“中秋月,净无瑕,圆如镜子照我家,娃娃牵手共玩耍,转个圈儿眼昏花……”煦阳这才想到快中秋了,其实节日于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除了做些节日里该做之事,比如端午挂上艾叶,冬至做顿饺子,他只知道这是过节应该做的,可实在想象不出这些东西能让这个节日有何不同之处,毕竟到最后挂艾叶的是他自己,剁馅、擀饺子皮也还是他自己。
兀自感触之时,却被拽住了袖子,那姑娘拉着他往人群中挤去,挤到近前才发现是一个掷圈的小摊,地上放了不少小东西,有泥人玩偶、家用物件、甚至还有笔墨纸砚,两文钱一个竹圈,套中哪个拿走哪个。
一个十来岁的小孩看中了一个布老虎,试了几次都没中,竹圈用完了,缠着父母要钱,当爹的不给,训斥道:“刚才就说是最后一个了,都浪费了多少钱了,今天不许玩了。”那孩子气鼓鼓地看着自己的爹爹,硬着脖子,泪珠在眼中打转,却倔强地不肯再哀求。
竹青一下子被他故作坚强的样子逗乐了,走到孩子面前,摸摸他的头,对那当娘的说:“这位大嫂,你给我两文钱,我把这老虎送给你家儿子。”
这妇人哪遇到过这样的事,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倒是那当爹的发话了:“小姑娘,你话说的也太满了,你要套不中,往哪里买个给俺们。”
竹青见他动了好奇心,激将道:“是不是大话我自己知道,只是两文钱,大哥难道不敢试?”
那人也是个直肠子,受不得激,直接就掏出两文钱扔给她:“好,我便看看你大话出去后,怎么收场。”
竹青接住那掷过来的钱,丝毫不在意他的嘲讽,买个圈后就站到指定的位置,随手一扔,稳稳套住了那布老虎的脖子,人群爆发出激烈的叫好声。
从黑着脸的摊主手里接过布老虎,竹青蹲下身,双手托着递到孩子面前,在那一家子愣神之际,拉着煦阳又挤了出去。
到了人少处,煦阳看她志得圆满的样子,开玩笑道:“怎么这么着急走,叶捕快?我还想让你帮我套中那个砚台哪。”竹青挑挑眉毛:“你早说啊,要不咱现在回去?”这就要去拉煦阳,佯装转身。煦阳笑着退后两步躲开,竹青神秘地说:“我这是见好就收,你没看那老板的脸色,我要再敢套中一个,他非劈了我,要光明正大地比武力,我也不怕他,可你知道他是谁吗?”
“是谁?”
“我们捕头媳妇的弟弟的媳妇的弟弟,这多近的裙带关系啊,在官场混,哪敢得罪啊!”竹青一本正经地说。
这么复杂的关系真把煦阳绕晕了,只听见什么媳妇啊、弟弟啊,又见竹青强忍着笑,脸憋得通红,遂摊开左掌,把右手食指放在左手拇指上,认真地回到:“要不您再说一遍,我好掰掰指头数数有多少个媳妇和弟弟。”竹青笑道:“你确定自己的手指头够用?”煦阳担心地看看自己的手指,摇摇头。然后两个人再严肃不下去了,相对大笑。
在路口挥手告了别,看她步履轻快地走远,直到背影看不见了,煦阳才转身,慢慢地往巷子里走。脑海中都是她的欢声笑语,往日里觉得黑漆漆的屋子,今日也明亮起来,格外温暖。
竹青只偷得这一晚上的空闲,第二天更加忙碌起来,好在府衙传来消息,荥阳的状况已经有了好转,力争中秋节之前让灾民返乡。
吴猛头大松了一口气,感慨道:“终于可以好好喝一场了!”竹青嘴里同意着,转头就撇嘴,这点出息。不过,这个领导总体来说还是负责的,大事掂得起轻重,这个把月来坚持着没沾一滴,也是忙得没空喝,偶尔带队经过酒坊,那脖子都是歪的,肯定是歪向酒味飘来的方向,竹青一度十分担心,这要是当街流了口水,衙门的脸面就都丢光了。
护送灾民返乡的任务是由府衙驻兵负责,那速度真不是吹的,上午府衙派人传信通知准备,第二天一早,兵营和安置灾民的地方基本上就空了,其实在府衙通知之前,知道洪水退去的消息,已经有部分灾民结队开始返乡,谁不想在家里过一个团圆节啊。
大队人马一走,感觉洛阳城一下子空了好多。想到可以悠悠闲闲地过一个中秋节了,衙门的办事效率也高了许多,迅速地做完了善后工作,很是懒散了几天,就等着过节了。为了犒劳大家这一段的辛苦,府衙特地拨了过节银子,这下可把大家高兴坏了。
王知县在理财方面向来缺乏天赋,即使有点银子也都拿去济贫救困了,因此衙门上下一直过的苦哈哈,别说发过节银子了,能在节前把拖欠的薪俸结清,已经是烧了高香了。这都多少年了,终于可以过节时往家拿点东西了,即便还不知道是什么,也让人觉得有了盼头。于是纷纷猜测会发点什么,各种猜测都有,不过,负责采买的杂役口风很紧,一直捂着盖着。
八月十三快放衙时,答案终于揭晓了,一人发了一包月饼、两包点心,竟然还有半扇猪肉,实在是大手笔。大家兴高采烈地排队领了,有人从家里挑来担子,有人直接推着推车过来拿走,一片喜气洋洋。
竹青雇了个脚夫,直接把猪肉送回家了,自己带着月饼和点心去了里仁巷。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应,又退后朝院子喊了两声,才确定屋里没人,不觉有些失望。就这么走了吧,又有些不情愿,只好把东西放下,坐在门口台阶上等。
她抱着膝盖,抬头数着树上已慢慢转黑的皂角。煦阳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大概是数花了眼,这姑娘干脆站在树下,用手指点着,嘴里念念有词。
开了门,都要进屋了,她还惦记着刚才数的皂角,跟煦阳抱怨着:“你要晚回来点,我就数清了……”
煦阳笑吟吟地说:“今天太阳太晃眼,也看不清楚,哪天要没太阳,你再接着数。”竹青“嗯”了一声,才想起正事,拿起放在一边的盒子,递给煦阳:“我赶着回家,就不进去了,这是衙门发的月饼跟点心,带来给你。”
“我平日也不怎么吃这些,你拿回去给家里吃吧。”煦阳推辞道。有些过意不去,自认识以来,受的都是她的恩惠。
“我家有,这才给你的,就算不爱吃点心,月饼总得要吧。”哎,叶捕快,你真是没药救了,你说是专门送来给人家的,会死啊。
看她挎了个脸,煦阳想了想,接过纸盒子,打开包月饼的纸包,拿了两个,然后把剩下的包好,又还回去:“这就够吃了,我就一个人,再多也吃不下。”竹青看着手里的盒子,叹口气:“哎,中秋吃月饼不就为了应个景嘛,其实有什么好吃的,我娘还非要自己做,再加上爹的那些朋友、徒弟送的,怕是真要堆成山了。”又自言自语道:“送人吧,人家又不要,实在不想拿回家了,扔了又浪费,只好现在全吃光了。”说完,竟然真的又坐回台阶上,拿着一个月饼大口嚼了起来,把煦阳看得目瞪口呆。
吃完一个后,又拿出一个,咬了一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