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禾旆⒍宓檎揭郏词构セ髦幌抻诿灞保疑儆杏⒕г也蝗范ㄊ欠窬哂锌罩谢蚝I嫌攀啤�
罗斯福这封信可能让蒋初次察觉,美方有可能同意大幅更动作战范围,他在回复的信件中重申他偏向以两翼进攻光复仰光。此时,魏菲尔已修正自己的意见,表示雨季的来临将使守住缅北变得无法掌握,唯有占领仰光才可能打通前往中国的供应线,而此一战役不应在秋季前开始①。这也正是蒋的想法。邱吉尔则更进一步,他相信缅甸是世界上最难和日本人作战的地方,从雷多穿越山区开一条500英里长公路的艰巨工程,恐怕等需要都过了也盖不好(这个观察日后被证实颇有先见之明)②。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249。
② Winston Churchill; The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Cassell; 1952); p。650。
史迪威早先支持蒋对战役所定的条件和目标,现在却责怪攻势的延宕是因为蒋拒绝让国军涉险。他写信给马歇尔说:“花生米说他不肯参战。”史提议,除非蒋将国军投入新的缅甸战役,否则美国应该威胁说要打包走人、退出中国①。这实在不是一个对蒋立场的正确描述。反而是,英、美皆无法抽调所需的船舰、飞机及早来支援缅甸的作战。所以,盟国联合参谋长团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确认,缅甸之役的目标是攻占仰光,但攻势必须延到1943年11月中旬②。缅甸战役现在起的代号为“安纳吉姆”(Anakim);此一新日期和作战要素,又与蒋过去5个月的建议相合:确保充足的海、空支援,以及地面部队的明显优势,目标瞄准仰光。为了弥补没邀中国领导人参加卡萨布兰加会议,罗斯福和邱吉尔派了一个高阶军事代表团到重庆,向他简报有关“安纳吉姆”的决定。代表团成员有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幸运儿”安诺德(Henry 〃Hap〃 Arnold)将军,以及联合参谋长团的英国代表狄尔(John Dill)元帅。
① Stilwell; Papers; pp。179…180。
②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259。
代表团来到重庆,盟国高阶代表向蒋说明“安纳吉姆”的目标是,打开仰光港、缅甸铁路以及滇缅公路,以便替中国集结点和机场取得补给和器材,可用于对付日本运输,以及最终极的日本国土空中攻击。这正是蒋所要的,他立刻就同意了“安纳吉姆”作战计划,并不忘重申必须掌握孟加拉湾。盟国简报代表说,将在1944年1月前夺下仰光。安诺德也递给蒋一封罗斯福的亲笔信,再次保证会送更多美国飞机到中国战场。
蒋对会议内容十分满意,在黄山官邸设宴款待贵客。次日,在与安诺德的私人会谈中,蒋抱怨他的要求、美方的承诺,过去一年来几乎都被以种种“藉口”推拖了。安诺德告诉蒋,达成其要求的措施已在进行中,包括给他更多飞机。安诺德说最重要的是,中国是否会配合加入光复缅甸之役。蒋毫不含糊地回答“是”,他在一封后续的信函中向罗斯福重申,国军将准备就绪“必能履行其所负之任务”①。
① 蒋与阿诺德会谈之中文记录,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2112。
史迪威也出席了代表团和蒋的最后一次会谈;依据他的说法,他“逼着花生米决定,若得不到设定的海上支援,下个秋季他是否会进攻”。中方的会谈纪录显示,史迪威追问:“这是否代表除非你要的东西都要到了,否则中国不会参战?你是这个意思吗?”蒋回答:“中国抗日已经打了6年。即使没有英、美协助,中国还是自己会打下去。”史迪威又逼着问:“如果你出的条件没有被兑现,你就不和日本人打了。你是这个意思吗?”蒋又回答:“它们不是条件。身为战区统帅,这是我为确保胜利的最低要求。”①蒋在日记写下,他在会谈中不去计较史迪威的言行,但是他派宋子文去责备史怎可如此不敬、咄咄逼人。史迪威不改恶习,还写信给马歇尔说,蒋才是那个在会谈中“动辄生气、耍大牌……不论给他什么,都不断要求更多”的人。史迪威再次警告,除非被“严词以对”,否则蒋一直都会是这个的态度②。
① 同上注。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February 7; 1942; box 43; folder 1;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276。
读了史迪威给马歇尔的这封信,罗斯福认为史“与蒋介石打交道的方式完全不对”。他一定也不免忖思,为什么蒋和安诺德的会谈那么顺利,史迪威却给予负面的评价。1943年3月8日,罗斯福给马歇尔一封信,责难史迪威和委员长往来的态度。罗斯福说,我们必须记得:“委员长历经千辛万苦才成为4亿人无可争议的领袖,在一大群各色各样的领导人中获致任何的团结都是非常困难的事;军人(还有其他人),不论地方或中央,都在争权夺利,更何况他还以非常短的时间在中国达成我们用1、2世纪才完成的统一。”罗斯福甚至从中国的情势脉络替蒋的威权做法找解释。他告诉马歇尔,委员长“觉得有必要维持他的至高地位。你、我在同样情境下也会这么做。他是行政首长也是最高统帅,我们不能用严厉的口吻和这样一个人说话,也不能像对待摩洛哥苏丹的方式,要求他给承诺。”罗斯福明白表示,史迪威逼蒋做交换的想法是不对的,而且不会奏效①。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p。279…280。
罗斯福也指出,史迪威的信完全略掉中国1943年的空中行动。这不是史迪威首次在战略建议中忽略此一现代战争的关键面相。罗斯福指示,美国政策要着重陈纳德提议的空军战略;战争部因而从计划登陆西西里的兵力中,抽调30架运输机到中国战区。一队4引擎的解放者轰炸机群很快也到了印度,预备在中国部署。飞虎队改编为美国14航空队,陈纳德被擢升为少将担任其指挥官,并且掌管驼峰机队的行动作业,两者皆不属于史迪威的指挥范围。为表慰藉,马歇尔颁予史迪威司令官级的功勋勋章①。
① 同上注,pp。282; 287; Chennault; Way of a Fighter; p。217。
霍浦金斯此时透过私人通信得知的蒋、史之争,也刺激罗斯福对史迪威的批评。这些幕后管道的报告来自陈纳德新聘的文职助理艾索浦(Joseph W。Alsop)。这位年轻的美国记者是罗斯福的远房亲戚、也是霍浦金斯的家族朋友。艾索浦在他的密函中形容史迪威“霸道傲慢”,对中国人的态度往往有如“坦率但不太和善的叔叔在对待无可救药任性的侄子”①。艾索浦也支持陈纳德的战略,主张从中国对日展开空战。
① Joseph W。Alsop; I've Seen The Best (New York: W。W。Norton; 1992); p。212。 杜希曼形容艾索浦“冲动”、“善变”、“固执己见”,其实这些性格在史迪威身上也全都看得见。Tuchman(杜希曼),Sand; p。358。
4月中旬,日军集中一支大型作战部队溯长江而上,进攻湖北、湖南。其目标明显是要劫取华中的粮食供应,但是这项攻势也会对中方施加压力,可能扰乱国军的整训,以及下一次发动缅甸作战的计划①。蒋担心此一攻势意在攻占重庆,而且是由于史迪威为了缅甸行动,力主从长江中游抽调几个军的兵力到云南参加Y部队训练,才提早出现的。蒋命令Y部队司令官陈诚,从云南回防第6战区,并从Y部队调出7万兵士增援长江的守军。史迪威对其练兵计划被干扰非常不满。4月16日,他声称和蒋“大吵一番”。史迪威坚称日军此一攻势只是要夺取中国内河邮轮的“劫掠”而已②。
① James C。Hsiung(熊玠)and Steven I。Levine; eds。; China's Bitter Victory (Armonk; N。Y。: M。E。Sharpe; 1992); p。161。
② Tuchman(杜希曼),Sand; p。366;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335。
三
1943年2月初,宋美龄和她的随行人员,包括外甥孔令侃、外甥女孔令伟离开长老会医院,搭乘高级轿车前往海德公园,即罗斯福总统在纽约上州的寓邸。宋美龄住院3个月,病情讳莫如深,如今出院又与艾莲娜住在一块,引起美国公众和媒体的称羡。她在海德公园作客6天,然后搬去白宫。自从青少年起就喜作男生装扮的孔二小姐,把罗斯福搞糊涂了,一直喊她“小男孩”。宋美龄一见罗斯福,就拜托罗斯福务必把已答应的军事援助,尤其是战斗机,快快送到中国。2月18日,她出现在国会山庄,先在参议院即席演讲,再到众议院发表预先准备的演讲稿。她是在美国国会演讲的第一位民间人士,也是第一位女性。她穿着有东方高领的简朴黑色旗袍,即膝的开岔露出红色衬里,胸前佩戴着中国空军的银翼标记①。德州众议员雷朋(Sam Rayburn)介绍她是“全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是“全世界最杰出的男性之一的好帮手、好伙伴”。她告诉参议院,中国人为了和美国人相同的理想作战——也就是罗斯福总统宣示的四大自由,“它好似自由之钟响彻我们广阔的国土,它是联合国的自由之钟,也是侵略者的丧钟。”她驳斥击败日本没有击败德国来得重要的说法,但她没有明确提到美国对中国援助的问题②。
① Li; Madame Chiang; p。201。
②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8; 1943。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126667457。jpg〃/''/p'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演说
国会议员和美国民众都为她倾倒①。罗斯福夫人说,在白宫会议和晚宴中和宋美龄谈过话的男士,都觉得她“娇媚、聪明和迷人”。但是,纤柔的手、低沉温和的嗓音,掩盖着的是钢铁一般的决心。用餐时有人问到,她会如何应付像路易士(John L。Lewis)这样兴风作浪的工会领袖,艾莲娜日后忆及“她举起美丽的小手,作势切过喉头”②。
① 同上注。
② Eleanor Roosevelt; The Autobiography of Eleanor Roosevelt (1961;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92); pp。249…250。
在这个戏剧性的开端之后,宋美龄展开全美巡迴演说。有意思的是,原本在蒋、史之争中强烈支持蒋介石的居里,这时候却开始试图破坏华府对蒋氏夫妇的支持。他向国务院抱怨,美龄巡回演说时,对罗斯福总统的“先击败希特勒”之政策有所批评——这个立场对中国第一夫人来讲,并不算不寻常,也不特别有挑衅的意味①。他也安排暂时回到华府的谢伟思和皮尔森(Drew Pearson)会面;皮尔森评论中国的专栏批蒋越来越凶②。居里也开始搜集关于宋美龄以救灾名义募款敛财的指控——联邦调査局报告引用“可靠性不明”的消息来源,以及自被日本占领的香港之电台发出的、有关宋家涉嫌贪渎的日本政治宣传③。1945年,联邦调査局获悉,此时的居里涉嫌提供资讯给班特莱(Elizbeth Bentley)——在纽约的KGB情报信差④。
① Currie Papers; box 1; folder 〃John Carter Vincent。〃
② 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