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纵深战役理论 >

第10部分

大纵深战役理论-第10部分

小说: 大纵深战役理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后,发给了其他学院和各军区司令部。

1932年,战役系开始上大纵深战斗战术课。由特里安达菲洛夫奠定基础的构想在讲义中得到深化。学院印发了这些讲义。同年,又开设了关于现代大纵深战役新问题的课程。起初,该课程是理论性的,但到1933年就有了比较固定的包含计算的框架。在军事学院印发的《大纵深战役原则》著作中,已经开始阐述大纵深战役实施样式和方法的应用理论,以及这种战役在取得决定性结局之前向纵深的发展。该著作有几章论述集团军司令部工作和大纵深战役在每个发展阶段的指挥,这几章具有重大意义。

遵照当时担任副国防人民委员的图哈切夫斯基的指示,由A.И.叶戈罗夫任主席的工农红军司令部委员会负责审查这一著作。该委员会认为必须把著作下发所有学院和军区司令部作为非正式参考材料。《大纵深战役原则》于是由伏龙芝军事学院印了100本,它在那几年成为战役法教学指南,对于我国军事理论观点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①在这部著作中,大纵深战役理论第一次有了具体的表达方式,并得到了应用性的阐述。1936年,它还被刚成立的总参谋部军事学院当成参考教材使用。

①遗憾的是这部著作现在连一本都没有留下——在个人迷信时期已全部销毁。——作者注

当然,《大纵深战役原则》写于我军技术改建还处于初始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作为这一领域的第一部著作,它远没有完整论述、更没有解决组织和实施大纵深战役的所有复杂问题。但是,初步的原则基础已经奠定。在以后的年代,大纵深战役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发展,而在伟大卫国战争的许多光辉战役中,这一理论得到了一系列重大修正。

1933年,战役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双方战役性军事导演。这次导演暴露了对大纵深战役若干原则问题的观点分歧。争论主要围绕摩托机械化集群能否在正面前及在敌战役纵深脱离诸兵种合成兵团独立行动。

在导演中扮演集团军司令员角色的那个学员受工农红军司令部作战部几个到场指挥员的影响,拒绝派自己的摩托机械化集群到正面前对开进的敌人实施目的坚决的冲击。这就要求果断干预方面军首长角色的指挥,使战事进程保持有利于达成导演目的的方向。

叶戈罗夫元帅在持续三天的导演中一直在场。他仔细注视着演习进程,不断用启发性问题支持大胆、主动使用摩托机械化集群去完成独立的战役任务。元帅在讲评总结中指出,大纵深战役问题在我军第一次通过军事导演得到了如此全面和开拓性的研究。他的总结是对我军在发展战役法新原则中取得重要成果的肯定。

军队的实践工作

但是,创立军事理论任何时候都不能仅仅依靠理论上的探讨。它诞生于和平时期军队的训练实践和战争时期军队的作战过程之中。因此,如果认为大纵深战役理论只是在军事学院战役系封闭的集体里萌芽和诞生,那是完全错误的。

大纵深作战样式随着新式兵器的出现而如此呼之欲出,以致这一理论在部队中也因众多军事活动家的倡议而同时有了萌芽。除战役系外,其他军事学院,特别是装甲兵学院、茹科夫斯基空军学院①和防化学兵学院,以及一些军区,特别是白俄罗斯军区、乌克兰军区,还有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也有人研究大纵深战役理论。И.Π.乌博列维奇(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И.Э.亚基尔(乌克兰军区司令员)和他们的参谋长博布罗夫、Д.A.库钦斯基②,以及装甲坦克兵副主任И.К.格里亚兹诺夫③、装甲兵学院院长M.Я.盖尔马诺维奇、化学兵主任Я.M.费什曼和装甲兵学院、炮兵学院的其他同志,为大纵深战役理论增加了许多新的原则,补充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①前身为1919年根据俄国动力学家茹科夫斯基建议成立的莫斯科航空技术学校,原是培养工程技术干部和指挥干部的综合学院。1940年以该院指挥系、战役系、领航系和首长进修班为基础组建指挥员和领航员学院后,改为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专门培养空军工程师。(分出的指挥员和领航员学院于1946年改为空军学院,1968年以世界第一个航天员加加林的名字命名,称为加加林空军学院。)——译者注

②Д.A.库钦斯基(军衔为师级,相当于后来的少将)在1936年由基辅军区参谋长岗位调任新成立的总参谋部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1937年离任。1938年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译者注

③И.К.格里亚兹诺夫(1897—1938),苏军指挥员,军级(相当于后来的中将)(1935)。1918年参加红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期间曾任团长、旅长、师长。战后至1930年任军长。1931年任摩托化和机械化部副部长。1933年起历任集群、军区司令员。1938年7月29日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译者注

乌博列维奇、亚基尔和格里亚兹诺夫进行的带坦克和空降兵的实验性演习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30年代的实兵大演习和各军区的军事导演成为这方面的大学校,提出了许多宝贵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结论。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乌博列维奇和他的司令部研究了摩托机械化集群进入突破口时的战斗队形和它在战役纵深的行动。乌博列维奇还创造性地解决了加强坦克的前卫在主力到达前进行战斗的问题。亚基尔和他的司令部专门研究了摩托机械化集群在战役纵深与空降兵协同的问题。B.К.布柳赫尔①、И.Φ.费季科②、M.B.桑古尔斯基根据远东的条件,实地研究了大纵深战斗问题。在格里亚兹诺夫领导下,在后贝加尔地区举行了多次坦克演习。各部队进行了大量工作,丰富和深化了我们的军事理论。

①B.К.布柳赫尔(1890—1938),苏军著名领导人,1935年首次被授予苏联元帅的五位军事领导人之一。1910年因罢工被捕,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被送到前线当列兵。1918年参加红军。国内战争中任师长、集团军副司令员等职。1921年任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长兼人民革命军总司令。1924—1927年到中国广州任革命政府总军事顾问(化名加伦),参加了北伐。以后历任乌克兰军区副司员令、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员、远东方面军司令员等职。1938年11月9日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译者注

②И.Φ.费季科(1897—1939),苏军著名指挥员,一级集团军级(1935)。1916年参加沙俄军队,1918年参加红军。1918—1919年先后任纵队长、集团军司令员、北高加索军队总司令、师长等职。国内战争后历任师长、军长、军区参谋长、集团军司令员、军区司令员、远东特别集团军副司令员(布柳赫尔的副手)。1937—1938年任基辅军区司令员。1938年任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1939年2月26日在肃反运动中被杀害。——译者注

总而言之,如果说在伏龙芝军事学院战役系,大纵深作战样式问题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具有较多理论性的话,那么在各军区,这一理论问题越来越具体化,而且得到了实践性研究。

从30年代起,我们的军事理论就是这样不断发展和丰富的,在随后年代,随着军队改建的完成和军队装备更现代化的新式武器,这一理论已成为战术和战役法领域大纵深作战样式的完美构想。

除了已经提到的人外,还有很多同志参加了这一工作。其中必须提到C.H.博戈米亚科夫、B.Д.格连达利、A.B.基尔皮奇尼科夫、B.К.莫尔德维诺夫、Π.Д.科尔科季诺夫、Б.Π.捷普林斯基,等等。这些人当时基本上是年轻干部,他们充满了巨大热情和对苏联军事理论发展必定成功的信心。

就在那几年,军队开始以实施战斗的新原则为基础重新进行训练。早在1931年,乌博列维奇就印发了第一本非正式的大纵深战斗守则。1933年,颁发了由A.И.谢佳金拟定的工农红军司令部正式守则。

1929年野战条令当时已经显得陈旧,于是在图哈切夫斯基领导下制定了新的1936年野战条令,它第一次完整反映了大纵深战术原则。

条令纲领性的一条指出:“敌人应在其配置全纵深遭到牵制、合围和消灭。”(第164条)

那些年还出版了第一批论述战略、战役法及独立使用摩托机械化兵团、航空兵和空降兵的重要科研成果。①

①在当时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应该列出以下几部:

H.E.瓦尔福洛梅耶夫:《突击集团军》;

M.P.加拉克季奥诺夫:《战役的速度》;

B.A.梅利科夫:《战略展开问题》;

Я.M.日古尔:《现代战役》(这部著作没有正式出版,手稿也已遗失);

还有A.M.拉普钦斯基等人的著作。

1932年,Г.C.伊谢尔松写的小册子《战役法的演变》出了第一版(增补的第二版于1937年问世)。该书研究了现代战争中武装斗争样式和方法的发展,对大纵深战役理论进行了论述。书中强调,我们已经站在军事学术新时代的前沿,应该从线式战略转到大纵深战略。

1932年12月,在中央红军之家为该书举行了书评会。军训部长A.И.谢佳金作了主要报告,指出“该书很有教益,为战役思维提供了有益的创造性的范例和正确的方向。”

谢佳金在报告结尾指出,“总的说来,这部著作略做修改后,能很正确地阐明战役法问题”,“看来是对这一伟大事业的第一个和极其宝贵的贡献”。(见《战争与革命》,1933年第1、2期合刊第113—118页。)——原编者注

如今我们在回顾上次战争中苏军进行的许多光辉的大纵深战役时,应该记住我们研究的30年代。正是在那时第一次研究并确定了大纵深战役的原则。当然,这只是开头,大纵深战役的初期构想远不是完美的,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但是,已经有了开头,它为今后进一步发展我军战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已经是30年代后半期的事,当时我国已处于1937年事件和伟大卫国战争前夕的紧张局势之中。

30年代后半期,苏联军事理论在战争威胁日益临近、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爆发一系列战事的形势下发展着。这一阶段就其内容而言是复杂、矛盾、多变的。使红军经受艰难考验的个人迷信对这一阶段造成了消极影响。但是,即便是在这几年,我国军事理论也在继续完善和深化。

1936年,红军的改建和换装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当然,由于技术不断发展,得到改进的新式武器不断出现,永远不能认为这一进程已经完结。

大纵深战斗和大纵深战役新样式继续得到完善和发展。30年代事件的一个特点是欧洲大陆的武装力量剧增。随着事件的发展,这些样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承认和肯定。现在,西方资产阶级军事理论思想堂而皇之地从我军搬用这一构想,开始在其正式出版物中公开谈论它、发展它。法西斯德军统帅部关于使用坦克兵团和对战斗队形实行纵深梯次配置的已经非常具体的观点,从对它的一般论述中破壳而出。

1936年,法西斯坦克战理论家古德里安①将军提出了进攻中使用坦克兵团的以下方法:第一梯队直接通过防御的战术纵深,对防御预备队实施冲击(这如同我发展突破梯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