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贵女种田记 >

第93部分

贵女种田记-第93部分

小说: 贵女种田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何不种树,防御的同时也可种树,树能挡住风沙。”

    林家栋听了林小宁这一说。道:“早就想种树,这三百里地,原是有居民的,环境虽然不好,但也在此世代生活,自夏国后,便一直开战。此地便成为战场,居民全向境内移去,所以就慢慢荒了。所以,防御尤其重要,大哥我能做成此等大事。一生光荣啊。”

    林小宁被林家栋的豪情感染:“大哥,我支持你,但你不用再骗我了,西北防御,照你这么说,怕是没有几年根本回不来吧。”

    林家栋沉默了,付冠月也沉默了,屋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晚餐时,小方师傅与方老上下八口。还有郑老一人,一起前来林家喝酒,开两桌,男子一桌,女眷一桌,大家又是一通酒。喝得畅快淋漓。

    小方师傅也与林家栋一样,觉得能做成此等大事,一生光荣,方老更是年轻了好几岁一般,因为二儿媳有喜了,方老二儿子叫方自在,是个性子有些马虎的人,现在在桃村管理砖窑。但自从大哥小方师傅成了砖事大人,又去了西北边境后,他一人独撑起桃村砖窑,竟也没出半点差池,让方老心中颇感欣慰,便再也不管砖窑之事,只管配泥。

    三个老头喝得开兴不已,郑老笑道:“方老头,林老头,你们俩老头可是官家老头了,官家哟。”

    一句官家哟,若得三个老头笑得不行,大家都心知肚知,这官家是如何得来,但就目前所做的事,做好了,就对得起这个官家之称了。

    郑老的狗儿半席时溜来了,看到小香,叫了一声,小香便将狗儿拉进女眷之席,坐在她身边,一同吃喝。三个老头看到此,乐了。方老对郑老与林老爷子使了个眼色,郑老与林老爷子则相视一笑。

    林小宁也看出来了,笑了笑,小香与狗儿,真配。估计爷爷与郑老早有此意了,可能等狗儿考中秀才时,就会把两家的亲事定下,正所谓双喜临门。

    小香现在十二岁,有姑娘的样子,两年的教书与读书让她现在越来越像大家闺秀。在付冠月的调教下,穿衣打扮比较之前好得多了。林小宁又记起当初穿来时,她进城时,给小香买的那个红头花,小香高兴极了,烧火时还不舍得取下来。

    这一想,又想起当初的贫穷,那时小香多馋啊,一到吃饭时,就埋头大吃,生怕少吃了一口。那时小宝还是傻的,如今两年过去了,小香成了女教书先生,小宝过了县试,大哥做了官,林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户。这两年的时光,如同电影胶片一般,一幕幕在林小宁眼前放过。

    桃村,林家,我来此让林家发家,致富, 解决了那么多流民的生活困境。前世老师肯定会说我这是积福报,嗯,我到了这个时代后,也迷信了好多。唉,能不迷信吗,我穿了,我有空间,我有天命之星,我若是再不迷信些,都对不起发生在我身上的神奇了,哈哈哈。

    当酒席散去,林家院子归为平静,大家各自回房休息,林小宁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间,拴紧门,进了空间。

    大小白正在木床上休息着,火儿还在犯着懒,望仔在一边守着。

    看到林小宁进来,大小白嚎了两声,表示高兴。林小宁摸摸大小白,又摸摸望仔与火儿,这四个家伙,是她的,又想起宁王来,他也是她的。

    林小宁心中偷偷美着,收了一茬药材,就跳进湖里洗了个澡。喝了些乳白色的泉水,进了木屋,盘腿坐下,问道:“大小白,你们在西北吃得好吗?”

    大小白呜呜叫着,望仔吱叫着。真是个称职的好翻译。

    “哦,吃得不好,那边的肉虽然很好吃,但那边的水不好喝。”

    “那,西北那边风沙大吗?”

    “哦,你们不怕风沙”。

    “大小白能负重多少?”

    “哦,大小白真历害,能负责千斤。”

    “望仔,如果大小白在西北,你在这边叫他们,他们能听到吗。”

    “哦,不能,原来神奇总归是有个度的,不是无限制的。”

    “那望仔,如果我在西北,叫你,你能听到对吧。”

    “呵呵,望仔真历害,我在哪儿叫你,你都能听到。”

    林小宁问了许久,等头发干了后,便带着大小白出了空间。大小白温顺的趴在林小宁的红木大床上睡下了,林小宁也躺下来,又想:我这几天要去浇地,看看到底能增产多少。

    第二日林家栋与小方师傅就跨上大小白,带着林小宁为他们备好的空间水袋,与家人告别,出发了。

    付冠月依依不舍地看着林家栋,林小宁有些心酸,大哥与大嫂,才成亲不到一年啊,就得分开两地,一月只能团圆两次。

    林家栋走了后,林小宁去了棉巾作坊,张婶现在又为人妇,不再是孤儿寡母,冰床冷被了。本来张婶生得就好看,后来因为林小宁那包三七粉,更是粉嫩如少女。如今离了于钱,嫁得张年,脸上那光彩,如同新生一般。一看便知张年对她疼爱非常。

    林小宁的八卦又兴起,偷偷问:“张婶,张年对你可好?”

    张婶与林小宁的感情有些不一般,一直称呼林小宁为小宁,而不是村民所称的小姐,听到这句,嗔怪着:“小宁啊,你去京城可是学坏了啊,嘴这么坏。”

    “婶子,我怎么就嘴坏了,关心下你嘛,张年对你好不好?对大牛二牛好不好?是不是真如亲爹那样疼爱他们?”林小宁坏笑着。

    张婶有些羞涩,可到底是两个娃的娘亲了,还是大方地说:“好着呢,能不好吗,对大牛二牛两个疼得很,我都不能骂了,现在啊,大牛二牛因为张年,都不怕我了,知道他护着他们呢。”

    “张婶,这还不好啊,这说明张年是真心把大牛二牛当自己的娃来疼的,当然不舍得你来怕。”

    “小宁你也这样说,我可是他们的亲娘,现在他们三人有商有量,专门气我。”张婶嘴上这样说着,口气却极为甜蜜。

    林小宁笑了:“婶子,你有了张年,就活了,你不觉得吗?”

    张婶红着脸扯开话题:“小宁,你也应该说个婆家了,都十四了,人家姑娘像你这么大,都嫁人了。”

    “张婶,桃村不兴这个,桃村有十二岁嫁人的,也有十八岁嫁人的,桃村是什么地方,就是没有什么规矩的地方,想什么时候嫁人就什么时候嫁人,还要嫁自己中意的,不是媒妁之言。这就是桃村的魅力。”

    “你这么一说,桃村怎么成了没有规矩之地了,桃村是比外面的村有些不同,规矩没那么多,可也不是没有规矩,照样还是得守祖宗的规矩的,要真是完全不守规矩,那不就乱了套了吗?对吧小宁,所以啊,你也得考虑找个婆家了。”

    “张婶,你别操心我的事,我嫂子我爷爷都不操心呢,我嫁得出去的,放心不会像曾姑娘那般成老姑娘的。”林小宁想到了宁王,他说西南之战结束后,就来桃村提亲的,便笑了。

    张婶看到林小宁发笑,心中有数了,轻声问:“小宁,你告诉婶子,是不是有意中人了,是哪家,婶子去提。怕不是村里的吧,村里可没哪个能配得上你。”

    “嗯,不是村里的。”

    “那是谁?”

    “婶子,你就别操心了,回头你会知道的。婶子带我看看作坊吧,作坊扩建后,我还没看过呢。”

正文 第127章 五谷神

    “行”,张婶一听到作坊,又浑身来劲了,眼睛发亮,“小宁啊,这棉巾的生意现在越做越大,清水县,苏州城,还有京城,那车队啊,不停不休地来回运着货,整个大名朝,就我们桃村的棉巾最好!”

    林小宁心中得意的笑了,是啊,这棉巾作坊,是她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情,让这个时代的女子的隐私之物充满干净药香。再也不用那样背着人,在阴暗处晾晒着那些不得见人的纱布。她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有钱女子对于此物的消费观,一次性使用!

    遗憾的是乡村女子不舍买林家的棉巾,多是自己私下用棉纱缝制此物使用,仍是反复使用,却至少改正了观念,知道买一把益母草来煮一煮。棉花,这个时代棉花比较贵,这二年价格降了,应该是种植的人多了,但这个价格还是贵了,得想法增产,所以,那块开出来的地,明年全部种上棉花。

    林小宁看着作坊里劳动忙碌的妇人女子们,觉得自己虽然不是那么聪明,但有一点是优势的,那就是她有着七百多年后的见识。

    离了棉巾作坊,林小宁又去了瓷窑处,小郑师傅又收了好多徒弟,现在做瓷片的坯模,又打了许多个,不懂做坯的汉子们是一看就会,主要的技术力量是放在上釉与描花,产量越来越高。

    砖窑就不去看了,那方老的二儿子现在做得风生水起的。根本不用操心。

    伤药作坊,李师傅带着伤残的徒弟,一日不敢松懈地制药散,如今西南有战事,药的供应不能断,万一有个差池,林家怕是有祸。所以林小宁万般嘱咐。一定要保证量,但品质是一点也不能出错的。现在干脆不做丸了,只做药散,节省时间成本,用油纸截成小片包着,每个战场的兵可发放一包,受了伤,自己打开油纸布撒在伤口上就行。

    现在正是酷暑天,林小宁走一圈,就觉得全身汗津津。太阳晒得她头发都烫手。她在火热的太阳底下,笑吟吟地把地里的庄稼掺注了一些空间水。

    当林小宁给地里浇好空间水。回到家里时,已是下午时间,厨房煮了一大锅酸梅汤,用了家里去年存下的冰块镇着。付冠月午睡而起,闻到酸梅汤的味道,馋得很,还没冰透,便端起碗。优雅地喝着。

    付奶奶现在与厨房的辛婆子现在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姐妹,二个人一天三顿的变着法子让付冠月吃得多,吃得好。带着肚子的女人,就是在农家,也是会稀罕些,况且是林老爷子的长孙媳的头一胎。厨房里哪个不注意啊,做的吃食也是由着老大夫开了膳食单,不敢一丝马虎。

    林老爷子精神头倒是好,时时找找方老、郑老去打牌,中午睡了一大觉,醒后喝了一碗酸梅汤,打算晚上去老郑头家吃饭。便吩咐了丫鬟去老郑头家打个招呼,说是天热得很,不如晚上打打牌,消消暑气。

    郑老现在基本只在家里呆着,玩牌逗孙女,间或教教大牛手艺。郑老的教法奇,基本什么也不教,只让大牛自己做,做得不好就直接摔掉,一句话也不说。做得有一些感觉了,就指出来:这一处还过得去。郑老这样教得奇,大牛学得也奇。林小宁去京城这阵子,郑老摔了无数大牛做的瓷品,终于有几个没摔的。大牛对郑老那是恭敬得不得了,成日泡在郑老的小作坊,对着郑老烧出的瓷器凝神看着,有时一看就是一个多时辰。

    林小宁觉得,这大牛是有天份的,和郑老一样是痴人,不然能对着一个瓷瓶子看一个多时辰?就算是她,也能称得上是有品的人吧,曾姑娘说她没品并不表示她就真没品了,品不是说出来的。可她也没法看一个瓶子看一个时辰。大牛这就是看到门道了,郑老不易啊,这么多年,终于得了个好徒弟。

    孙氏已是挺着个大肚子,林小宁去给她号了脉,一切安好。孙氏娘亲笃定地认为孙氏肚子里是个男娃娃,从最初孙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