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种田记-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仔心不在焉地听着。
林小宁问:“望仔,你最近怎么了,是不是一个人太孤单了,你天天往山上跑,是不是交了新朋友了?”
望仔点头。
林小宁笑道:“那交了新朋友就带回来啊,省得你天天跑山上去。”
望仔吱吱的咧嘴叫着,这是表示高兴的意思。林小宁叹息道:“望仔啊,转眼我到桃村都大半年了,你也长大了,都知道交朋友了。你看看这个空间多好,都是你采回来的药材还有果果,也都是你爱吃的。你把你的新朋友带来,可以晚上在这里玩。”
望仔撒娇地蹭着林小宁。
林小宁最喜欢望仔撒娇,亲了望仔一口道:“望仔啊,你看我们地里这么多宝药材,怎么长到二千年份就不长了呢?”
望仔吱吱一通叫。
林小宁听不懂,但脑子灵光一闪:“望仔的意思是说,它们只能长到二千年,再长就会成精了,但他们成不了精。是吗?”
望仔点头。
林小宁发现当望仔在说不太好理解的话时,她脑子里就会灵光一闪,那想法必是望仔所要表达的意思。
“真真是我的好望仔啊”,林小宁道,“这么有灵气,望仔你能成精吗?”
望仔摇头。
林小宁灵光又一闪,道:“这个世界人与物都不能成精对吧。”
望仔对着林小宁赞许地点点头。
林小宁看着臭屁的望仔,差点没笑出声来,拿出工具把千年份的药材全挖出来,自行播种的新苗再分整齐移栽好。
挖出来的药材全部都分门别类的放到木屋的后院里,像堆萝卜与白菜似的堆成了一堆。
“这么多宝药,一株就是十万两,我现在是不是富可敌国了?!”林小宁偷笑着,抱着望仔出了空间躺到红木雕花大床上幸福的叹气。
大大们,给些推荐票票鼓励下吧,片片这两天家中有事但一直没断更,给些支持吧!爱你们!
第四十五章 胡大人回京
更新时间2012…11…23 15:07:50 字数:2499
“这么多宝药,一株就是十万两,我现在是不是富可敌国了?”林小宁偷笑着。抱着望仔出了空间躺到红木雕花大床上。
林家新宅子建成后买了许多上好家具,没打炕,正房都是红木的大床,得与宅子匹配,是林小宁要求的。要知道前世的红木多贵啊,市面上的基本是假的,可在这儿,红木虽然也不便宜,但有钱人都置得起。
地板是用原木,清漆刷过后一块块拼起,虽然林家烧瓷片卖得疯,但林小宁一向只喜欢木地板,冬天暖和,宁愿花精力呵护打理。她讨厌前世家家户户铺着冰冷的瓷砖,以至于让村长小儿想出在房间与厅堂铺瓷片的主意。可林老爷子与林家栋还有小香的房间都由他们自己的喜好铺上玉色瓷片,极为亮堂。
小宝房间林小宁坚持铺上木地板,小宝身体才好不久,用木地板冬天暖和些。
新宅里的一些简单的家具与新村民砖房里的家具还是在李木匠那打的,开春后李木匠的工钱就降了,是村长的功劳,村长说大主顾不降价没道理。李木匠就给降了二成。
瓷窑早就上了轨道,砖窑之前所出都用来建宅子、砖房、修路,如今都完工了也可以卖了。因为桃村修路有了响亮名气,加上方老师傅本就声名在外,周边村县都来涌来桃村买砖。如今的桃村可不比当年,路宽好走,平平稳稳,到县城不过五十里路,赶着马车,不到一个时辰就能进县城。来林家买砖买瓷买泥林家负责送,还是用骡子送!
林家栋把付奶奶接回桃村,挑出一个也很精明的妇人送去千金纺顶付奶奶的空。千金纺的生意一如既往的火爆,订单雪片一样。棉巾的仿制品始终超越不了千金纺出品。千金纺的棉巾走的是高端路线,富人们才舍得花这个钱买千金纺出品,平民或者买市集上的仿制品,或者自已做一些自已用。
如今长得不好看的李婶在铺子里做得久了,城里的大户婆子们都认识。与儿子所呆的庄子管事婆娘也认识了,对她儿子很照顾。她每月的月钱都省下来,儿子现在是奴籍,但是十年活契,得攒些钱给儿子娶媳妇。
林小宁想着自己来到桃村后的一切事物,在红木雕花大床上幸福而感慨地叹着气。
第二日,望仔带回了他的新朋友,一只红毛小狐,还有二只小银狼。
红毛小狐长得极媚,一看就知道是个母的。另二只小银狼,王刚王勇二兄弟喜欢得不得了。
林小宁看着红毛小狐,对望仔说,哈,我的望仔知道找媳妇了,不过这个媳妇年纪太小了,你可得等一年半载才行。
望仔竟然认真的点点头,把林小宁笑得肚子疼。
原以为小宝会喜欢小银狼,但小宝却对红毛小狐情有独钟,抱着不肯撒手。
红毛小狐取名叫火儿,二只银狼,一只叫大白,一只叫小白,这是王刚与王勇给他们取的名,真有些白。
林府的四个丫鬟并一个婆子,初看到二只小银狼,以为是二只小白狗,后得知是银狼,有些惊骇,走着路躲躲闪闪。几天后发现它们并无伤人之意,还可爱极了,和狗儿一样还会对人讨好卖乖。没事时竟然也会偷着摸一把,逗逗趣。伺候起它们的吃食也非常精心。
望仔与火儿基本是在空间吃果果和药材,火儿喜欢吃灵芝,但它们胃小,实在吃不了多少,吃家里的食物就更少了,有时就喝些汤就完事。大白小白喜欢在在湖里洗澡。
林小宁在空间睡觉时,身边就会躺着四个野生动物,林小宁想想就发笑。
现在林府可热闹呢,望仔每天与红狐还有二只小银狼府里各个花园草地上玩得不亦乐乎,直有吃饭与睡觉时才会出现。有时望仔也会带着他们三个出门上山去玩玩,但玩二三个时辰就会大摇大摆的下山回家。那气势,好像它就是司通大人。
---
林家费了好几天的功夫,才与里正把新村民的人口全登记好,一一办理落户,还有按分到的砖房,办宅地契。
所有的新村民,都每户都分了一套房,单身的就另安排建了一些小的砖房。林小宁的想法是来源现代的大企业给职工建房子,她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的,非常有感情。每天大家早起鱼贯而出去上班,下班后再鱼贯而入,职工们上下班的路上聊聊家常,各种亲切,后来毕业工作后,就再也找不着了。
最早落户的99人,也搬去新房子,土坯房空下来,林小宁打算修建一下,把家里的十头牛,六匹骡子,二匹马搬过去,再养些猪啊,鸡啊什么的。
王刚王勇兄弟,则住进了林家新宅,与林家栋一个院子。王刚功夫高强,王勇虽然差点,但也是高手。加上二个窑厂的事物都是他们协助打理,日日有细碎事情要商议,住在一起方便又能护住林家安全。
地已全部开好了,一块块整整齐齐,每日里散发着淡淡的粪肥味,可却是如此喜人,鱼塘也挖好了,不过二亩地,够了,养鱼自吃,吃不完村人可以买,不做这个发展,二处窑厂一个作坊都忙不过来呢。
当最后一批流民落好户,分好房子后,胡县令派人来通知,说是接到急令,要立即收拾赶往京城,让林家不要来送了。
林小宁顿时有一丝不好的感觉。让王刚马上备马,立刻赶去县衙,看能不能追到胡大人。郑老把早就打包好的二个大木箱搬上马车,里面各装一对装书画卷轴的大瓶。是送给胡县令与师爷的,都用粗布套住,封得好好,堆满了木屑,运到京城绝不会破损。
一路快马加鞭,到了县衙时,胡大人已收拾得差不多了,回京的大马车在门口候着。
林小宁不知道为何眼泪就掉了下来,扑上前去,哽咽道:“大人你走得这么急,莫不是出了什么事?”
胡县令一看到林小宁,红了眼:“没事没事,没出事,丫头,是有些急事要去处理。都说了让你们不要来送了,唉,丫头啊,我的丫头”
师爷得知二个大木箱是是郑老亲自精心烧制出的瓷瓶,立刻就湿了眼眶。着人抬到进京的马车上。林小宁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件行李,心一酸,“就这么点行李,大人啊”就说不下去了。
胡大人拍拍林小宁的肩,颤声道:“丫头长大了呢,我到京城给丫头寻一门好亲事,这事我一直放在心上的,我知丫头你是个有主意的,我一定会让他过来给你亲自相看,到了京城我给丫头写信”
林小宁嗓子发酸发干,堵得不行,来不及拒绝胡大人好意,忍着泪把胡大人拉到没人处,把身上背着的小包袱递过去,悄声道:“大人,这株人参是望仔采到的,年份不错,你带去京城,有个什么事,可以用上。”
胡大人打开包袱一瞥,惊道:“丫头,这可是”
“大人,什么也不要说,我有些不太好的感觉,大人,这是以防万一。”
师爷睁着一双兔子眼远远的哑声催促着:“大人,都收拾好了,我们出发吧。
林小宁不舍地看着胡县令抱着包袱上了马车,胡县令低着头,身子一抽一抽的,师爷也抖着身子对林小宁与王刚挥手。
===
大大们,来些推票票吧,么么!
第四十六章 桃色事件
更新时间2012…11…24 13:00:47 字数:2145
林老爷子与林家栋商议了两天,打算去北边把林家祖坟迁来桃村,说是祖坟,也就是林老爷子的爹娘与爷爷奶奶,再往上,林老爷子都不知道埋哪儿了。
先在旧宅后山选好新坟址,收拾齐整,带了几个壮汉子,两辆马车,就出发了,林小宁、王刚、王勇留着看管两个窑厂。
林老爷子与林家栋走后,林小宁就带着村长去查看新买的五百亩地,规划着商铺街。村长现在已正式做为林家的管事,开始负责林家各种事务。很显然,村长是深谙此道,各种细碎事务在他手中井井有条。
林小宁把想好的规划画成平面图,与王刚王勇两兄弟商议修改后,就开始挖地基。
这时,桃村里出了一个桃色新闻。
新村民中一个年轻小寡妇,容貌秀丽,大了肚子,说肚子里的种是小郑师傅的。
这事一出,就闹得人尽皆知,七百多口人啊,大家脸上挂着兴奋神秘的笑容,三三两两凑在一起私语低聊。
这事太有趣了,桃村以前也不算小,好歹也有一百多号人呢。可建村十年从来没出过桃色事件,如今一出就大肚子了,太重磅了,太过瘾了!
那小寡妇真能算计,小郑师傅是什么人?瓷窑的大师傅,日进斗金,爹爹郑老又是天下闻名的民间烧瓷大师。
这小寡妇是走了什么运,竟与小郑师傅相好上了。虽然没婚就行苟且之事,还珠胎暗结,但桃村人是很宽容的,没有族长族规,不会将小寡妇怎么样。只是这小郑师傅有原配孙氏,儿子都十三岁了。这小寡妇真要进门,只能为妾。桃村建村十年,哪户人家汉子不是抱着又干又黑的老婆日日睡着。就算现如今手上宽松了,可也不敢想着纳妾回家。家中的婆娘也能赚钱呢,也不比自个儿少呢。谁胆子那么大。
可小郑师傅就不同了,住大宅子,家中还有下人。原配孙氏比小郑师傅只小两岁,可看起来一点也不年轻,与村里的那些婆娘没什么不同。当然作坊的张婶除外,这张婶也不知道是吃了什么好的,两个娃的娘,大儿都九岁了,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