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贵女种田记 >

第222部分

贵女种田记-第222部分

小说: 贵女种田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知道,这种事哪有绝对的”镇国将军激动的连喝了几大杯酒,对林老爷子慨然道,“候爷,你这孙女子啊福报厚啊。”
    方子是有,前世这样的方子有不少,不是流传的,是真真儿开的,她也给亲密的朋友开过,反正最后真是生了儿子。其实就是用中药与食物改善准父母身体的酸碱度,而提高生儿或生女的机率,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
    镇国将军的喜礼是林老爷与荷花还有李二去送的,喝了喜酒才回来。
    林老爷子回来笑道:“将军听了你的,把酒偷换成清水了。那将军夫人啊,真是气度不凡,华贵得很。”
    回屋后,荷花便红着脸笑着低语:“小姐,听将军夫人和几个夫人私下说,纳的那贵妾是个好生养的,我与几个夫人的心腹丫头也便偷着去看了看。”
    “是不是长得比较胖些,屁股大大的,翘翘的,肉肉的?”
    “小姐。”荷花羞红了脸。
    不日,魏清凌生了,是个儿子。
    魏老爷乐得左手一个孙女,右手一个外孙,笑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林小宁从魏清凌的产房出来后,呆呆怔怔,就又急急奔向太医外院。
    安雨终于买到了一间位置不太好的铺面,但是大。对于只是卖瓷片与茅坑的林家铺子,倒也不计这位置在哪里。
    林老爷子也开始忙起来了,林小宁自退婚之后一直忙碌着,他一直担心,但镇国将军的话让他放下心了,他看到林小宁的忙碌仿佛又回到了桃村才建设时。
    那时他的宁丫头与他还有栋儿,天天在地里、铺面、砖窑中忙活着,那时的日子真是快乐啊。他的宁丫头就是穿着打着补丁的脏乎乎的衣裳,有时脸上还有泥渣,都是他最漂亮的孙女儿。是林家的福星。在她十二周岁后,如当初的和顺长老所言,林家旺起来了。
    林老爷子与安雨监管着分铺的修建翻新,待到一切都办好,林老爷子万般不舍地要回桃村了。
    林小宁百般挽留,但林老爷子却道:“京城再繁华,可安乐候府在桃村呢。我这出来这么久,一大家子人,一大摊子事呢,哪个来主事?况且家栋也应该要回了。不能让他忙着连和媳妇孩子亲近的时间也没有吧。”
    林小宁便也放弃了挽留,只是又购买了许多书籍,又授意安雨去“搞”了更多的不流世的好书来,请了京城周边一个县的学馆里的所有学子们,抄了一天一夜才抄完,再把原本又送还回去。
    胡大人、镇国将军、董大人、沈大人,都来为林老爷子饯行了,一家一车礼。
    胡大人与董大人还送来了好几箱抄本,说是董大人收到了卢先生的信才兴起了这个主意的,早早就请人抄好了。本是要托人带去桃村的,但现在正好。
    “师爷真是有心了。”林小宁笑着说道。
    董大人现在是正三品京官,正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之势。他在京城置了间大宅子,把嫡支的家人都接来了。
    董大人笑道:“听到所有的称呼,唯有丫头这一句师爷让人心生无限感慨。”
    林老爷子终于启程了,礼就没带,留在医仙府了,桃村的库房里都堆得满满的呢,但是把抄本带上了。
  
正文 第287章 西北

魏老爷子带着王刚与魏清凡与曾姑娘亲自来相送。
    曾姑娘才刚出月子没几天,长胖一大圈,双下巴都有了。
    王刚与魏清凡、曾姑娘三人与林小宁还有梅子寒暄着,但避着不提半点皇室之事。三人仿佛不经意地提起不日就要端午了,三千堂由周太妃等人起头,捐了银子置了一个宅子做办事之所,位置极好,离东街市不远
    林小宁笑笑不语,也不接话。她开了头,由这些夫人去忙去。已与她无关了。
    曾姑娘有些气鼓鼓地说道:“小宁你有那生儿的方子,怎么早前不说,害得我生了个女儿。”
    “这方子也就是给镇国将军这等年岁大的人使使才有价值,况且方子也不是绝对的。而嫣嫣你和清凡如此年轻,后面日子还长着呢,还怕生不出儿子?”
    魏清凡与王刚尴尬地离开了。
    曾姑娘犹自气恼着,哼声道:“我喜欢儿子。”
    林小宁这才笑道:“嫣嫣,我在你生之前可不知道你只喜欢儿子,你平素里一副女儿家不比男子差的言论,如今怎么自打自脸了。你这话也就在我面前说说,不可对清凡与我的干女儿说,将来我那干女儿长大出息了,得多恨你啊。”
    曾姑娘撇嘴道:“我疼着她啊,宝贝着呢,她哪会恨我?”
    “那不就是了,嫣嫣,儿子女儿都一样疼才行,男孩皮得很,所以嫣嫣你才生个长女,将来是长姐好管着弟弟不是?”
    曾姑娘想了半天又道:“算了,不怪你了,谁让我大度呢。那方子现在不准再轻易给人了。留有大用。”便咯咯笑了起来。
    林小宁又笑了:“嫣嫣的意思是?”
    “没错,太医院里有一些老朽们一直认为我们外院除了华佗术外,其它都不成,那些高官贵人宫内嫔妃,哪个人会有什么外伤啊。着实是上不得台面的。说得难听些,不过就是后备军医而已,也就是为些武官将领治治外伤了。如今有了这方子。还怕那些贵妇与嫔妃不上赶着前来讨要,私下的赏银可不会少,有这些钱,正好可以买些活伤者来治疗,补补我们太医外院的窟窿。”
    像之前那买妇人做剖腹产的费用可不少,可朝堂却是不支付这个费用的。
    这等事林小宁已能接受,来这世这么久。有些意识已被同化。便点头笑道:“嫣嫣真聪明。不过还是得等将军的贵妾怀上三月后。太医能确认怀的是儿子,再放出消息出去。”
    魏老爷在正厅亲热的与林老爷子聊了半天,最后太阳都高照了,魏老爷子才笑道:“聊着聊着,就觉得还在桃村了,竟是忘了时间。”
    魏老爷孙女的满月酒已办,要等外孙办了满月酒才回。他不断说道:“记得和那两老头说说。我抱了孙女与外孙了,小娃子可灵得很呢,回去我就把解暑的酒就酿成了,到时我们几个一边喝酒一边吃烤肉,丫头说,这酒这样配着才好喝,肉也好吃。”
    林老爷子笑道:“知道了,办完酒就回来,我们可惦着你呢。”
    安雨留在了京城,让了安水跟着林老爷子回桃村了,林家请的护院也就是对付对付一般人,三虎功夫也不过是中等而已。除了虎大还有心思拿着安雨给他的武功书本练武提升外,另两个,早在去年时就歇了这心思,一门心思在桃村赚钱了。听安雨的说法,他们仨年底还要把妻儿接去桃村长住,桃村条件好。
    安逸的生活总是会让人不思进取的,裕县三虎,已然废了两虎。
    如今林家是家大业大,现在又成安乐候府了,桃村是一定要有个高手坐镇才行的。
    安水面相阴冷,与安风的酷有所不同,他是阴冷,看起来就是深不可测的高手,很适合坐镇一方。
    安雨细细同他交待了铁头与鸡毛两个徒弟,安水阴笑着:“莫不是怕我抢了你的徒弟?”
    安雨骂道:“还真是怕,敢抢试试,回头有你好看。”
    林老爷子上车前爱怜地抚着林小宁的头发,话里有话说道:“我回到桃村就给你写平安信,丫头在京城好好呆着。”
    林老爷子的马车终于走了。
    宁王京已有近一个半月。
    他于一个月前带着五千精骑兵抵达西北边境,同银夜与尚将军会合。
    西北边境的防御工程没有完全修好,但边境那座城的周边已修成高高的围墙及瞭望台,堪比长城。
    此城墙是秦长城处往东收缩了千里之遥。在此墙外,大片的荒山黄土深远处,那里有着极为辽阔土地与繁华人烟,那里被夏国与蒙古占据着。
    名朝自前宋时打下来江山,建立名朝,一心想再征服更多的土地,却一直夙愿难成,还被夏国占去了那般辽阔之地。
    此等国耻,是名朝皇室喉间之梗。
    宁王查看了边境城墙,带着必胜的决心与狠厉,决定要去打一场不知胜负的仗。他想要胜,但仍想要保存名朝的兵力。不能是血腥之战,不能用人肉去覆盖交战之地。
    出战之议,让尚将军与银影相当吃惊。
    西南才稳定不过半年,夏国虽多有小骚动,却不会伤筋动骨。如今国库才略有存余,但西北的原驻兵的粮草仍是紧张。西北的民众处于长期的贫困与饥寒之中,朝堂目前仍没有能力改善太多。这里的土地只能种植棉花与瓜果,可产量低。朝堂已下令限定了西北粮商的利润,粮价较前几年稳定且低了些,但对于当地百姓来说,仍是难以解决温饱。
    此时根本不是开战的时机。若贸然开战,补给的粮草及药材运送路线太长,是险中之险。不像西南,后方城市那般繁荣,可以在当地征收解决部分粮药。
    西北的物价以米粮尤贵,可原驻的十几万兵,不能撤,一撤就是大开国门,由着早就心怀不轨的夏国及蒙古人长驱直入。周家捐赠的军粮已快用尽,这还是尚将军去年时听从宁王的建议,用驻兵轮流去开荒地种棉花换粮,才维持下来的。
    这些宁王都知道,但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正文 第288章 员外

这些宁王都知道,但他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一向注重前期谋划、百姓民生问题的宁王,在前王妃死后犯了一次小拧,带兵西北,打了一个潦草的败仗后,又一次犯拧了。
    尚将军与银夜劝阻着,宁王沉默不语,神情带悲。
    又半月之后,安风带着近十二万军抵达西北,与此同时,几个人带着一批飞伞与千里、如风也到了。
    粮草伤药等军需也已到了西北,粮是去年秋收时的粮税,还能顶上,但还得有陆续粮草的补给才行。
    这是拉弓没有回头箭了!
    ==
    实事上在宁王出征当天,朝中无一人支持此战。包括镇国将军、胡大人、太傅大人及沈尚书等人。要知道光养着西北的原驻兵,国库就已吃力得很。开战就意味着解决更重的军需问题。
    通常,军需用品都是由军需官在当地征收大部分,而朝堂的户、兵、工三部也会负责去各地征收待用。
    但西北情况特殊,在当地想征粮,那几乎是不可能。
    京城到西北的军需运送路线长,跋险山涉恶水,路途遥远艰难,每每必有极大折损,所费巨大。
    如此,朝堂便要全部负责征粮的任务了,而原驻兵的粮草也已快耗尽,本就是一件大事,现又得再增加十二万兵马,这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更关键的是--征粮难啊。
    军用征粮,各地官员力必全力配合与协助,可仍是年年不能完成。还害得粮价飞涨,民不聊生。
    众官极力阻止开战,但皇帝力排众异,大笔一挥决定了。没有任何理由。
    此次征粮任务,最终还是要落到最后户、兵、工三部手中,三部尚书面色各异,迭声叫苦。
    皇帝最近情绪很是不好,似有无数心思。冷冰冰的听着,说道:“年年的征粮任务都完不成,你们三个若是觉得不能胜任。便换了其他人吧。”
    胡大人打着圆场,一番言辞把皇帝的安抚了。最后推荐了才任职不久的周家家主的庶弟——户部郎中周大人,以及他的儿子,户部员外郎小胡大人,作为户部人选。与兵、工两部共同齐心协力,完成此次征收军粮的重任。
    皇帝大笔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