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犹太人一样思考-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国际上的许多生意都是靠形象、名气、牌子成交的,因而,能借助名人的形象宣传自己的商品是个经商妙法。
一位犹太出版商有一批书,一直卖不出去。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思考了好几天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国事的总统根本就没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口而出:“这本书不错。”
出版商听了后如获至宝,到处宣传:“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就销售一空。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出版商又有一批书卖不出去,他又拿一本新书给总统看。总统鉴于上次经验,看也没看,就说:“这本书太糟糕了。”出版商闻之,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很多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销售一空。
又过了一些时日,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为了不让出版商钻空子,便沉默不语,将书放在一边,出版商却大做广告:“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这位出版商利用总统的名气进行促销活动,其手段可谓巧妙之极,既达到了卖书的目的,又让总统无话可说。
当然,商家或者企业在没有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之前,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成绩是十分困难的。而要使自己的产品形成品牌,则往往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所以,巧借名人来提高自己的声誉为上策,这便是“名人效应”。
少年时代的格芬家里很穷,靠母亲开小加工厂定做胸围为生。因为环境的缘故,格芬从小就对生意场上的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下了决心,一定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冒险精神,干出一番事业来。
经过多年的奔波之后,格芬将目光瞄准了唱片业,他认为这个行业大有利益可图,决心在这方面努力。但他没有本钱,怎么办呢?
于是他终日在娱乐圈中穿梭,寻找突破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民歌手罗拉尼洛。在此之前,虽然罗拉尼洛的歌喉已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但因某些原因,并不出众,上不了台面,因此,她的歌唱事业并不如意。格芬以她为突破口,决定加以利用。
于是,格芬便主动邀请罗拉尼洛合作,共创金枪鱼音乐公司,他的条件是这样的:公司负责为罗拉尼洛包装和推销;罗拉尼洛的歌曲版权归公司所有。
合作协议签好以后,格芬便玩起他的包装手法来。他将罗拉尼洛歌曲夹在诸如巴巴拉·史翠珊等当代大红大紫的歌星的唱片中,制作后四处推销,这样,罗拉尼洛的身价大大提高。格芬也从中赚取了不少钱。
1969年,格芬决定卖掉金枪鱼音乐公司,得到现金450万美元,他给了罗拉尼洛225万美元。
有了本钱,格芬便着手开创他的事业。一年后,格芬自立门户,成立了庇护所唱片公司,再次从事唱片业,在他的刻意包装下,一批默默无闻的歌手成为红星。
捧红了几批歌星之后,格芬在1972年决定以7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卖给华纳唱片公司。之后,他在唱片界消失了一段时间。
1980年,格芬卷土重来,创办了格芬唱片公司。成立之后,唱片公司接连遭受挫折。1990年,运气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他麾下的“枪与玫瑰”乐队走红,格芬影响力大增,成为一家独立的大唱片公司老板。
'40'善用减压技巧
在商业活动中,犹太人经常用减压技巧说服别人。
犹太裔出版商布朗先生在美国被誉为畅销书制作大王,他策划了一本以《攻心术》为题的书,并约心理学家维纳格来写。维纳格以前从没有写过书,在这方面毫无经验,要让他写成一本书,的确有些困难。可是布朗先生对此毫不理会,他语气轻松地说:“怎么样?题目还不错吧?马上动手写吧!你一天只需写5页,完成300页左右就可以了”奇怪的是,经他这么一说,维纳格先生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减少了许多,觉得一天写5页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实际上动手起来,才觉得一天5页的定额够高的,不过既然已经答应下来,就一定要完成。
尽管维纳格是心理学专家,但还是被布朗的话给迷惑住了。布朗的话具有减压式的迷惑性,容易让人感到轻松时产生错觉,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是一种叫人当时欣然应允的心理作用,心理学上称之为“减压技巧”,这种心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得相当广泛。
其实,布朗先生运用的这种减压技巧,是从他的一次商务旅行中受到启发的。维纳格在他的《攻心术》书中提到了事情的经过:
一次,布朗先生乘坐的一架班机即将着陆,忽然,机上乘客听到机务人员报告:由于机场地面比较拥挤,飞机没有办法着陆,预定着陆时间将会推迟—小时。
布朗先生发现,机舱内顿时乱成了一片,喧嚷声、抱怨声不绝于耳,但乘客们也无可奈何,只得慢慢地熬过这漫长的一小时。
过了几分钟,机务人员宣布:晚点时间缩短到半小时。
布朗先生又看到,乘客们听罢都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又过了5分钟,乘客们再次听到广播说,最多再过5分钟,飞机就可以降落了。这—下,每个乘客都在那拍手庆贺。
从这个例子的最后结局里,布朗先生发现,飞机虽然是晚点,但乘客们却反而感到庆幸和满意。
后来布朗先生把这种减压技巧尝试着运用到谈判中,先用苛刻的虚假条件使对方产生疑虑、压抑、无望等心态,然后逐步优惠或让步,使对方自认为从中获得了很多好处而欣然签下合同。
维纳格在《攻心术》一书中进一步举例说:比如,如果买方不增加产品的购买数量而想要卖方在价格上多打些折扣,是很难让他接受的。于是,买方在质量、包装、运输条件、交货期限、支付方式一系列条款上都提出了十分苛刻的条件,此所谓先给卖方点“苦”。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买方尽量让卖方感到,在许多交易项目上,买方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这时,由于买方的“慷慨”表现,卖方在比较满意的情况下往往会同意买方在价格上多打些折扣的要求。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卖方产生了错觉:自己已经从买方那里得到了不少好处,在价格上做一些让步也不会影响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维纳格的减压技巧,推销员不防尝试着运用一下。
'41'让客户不在犹豫
犹太商人说:“每个人都想得到最好的东西,总会拼命购买他们担心可能买不到的东西。如果他们知道同样的交易在明天还能做成的话,他们就没有今天做这笔交易的刺激。”
在犹太商人看来,如果顾客认为今天不去购买也不会失去机会,如果你不能向他提出今天必须购买的一些有说服力的理由,他们今天就可能不买你的东西。因此,犹太商人针对这种心理,制定了一定的策略,他们会提醒顾客:“如果还在那儿犹豫不决的话,就会失去一次好机会。”一部分顾客感到将会失去一个好机会时,会马上改变犹豫的态度,伸手去掏腰包;而另一些顾客虽然没有马上付诸行动,但一旦感受到后悔不迭的心情之后,在下一次推销中就会毫不犹豫地去购买。
期待是人类心理状态的一种,在人的潜在意识里,总认为还会有“更好”的东西存在。
我们常会听到有人说“时间还没到”、“还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等等。一旦出现了“还没有……”这句话时,要让人采取决定性的态度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虽然其人并不想期待,也不想犹豫不决,但是别人会认为他优柔寡断,这是因为在他的心里有“还有一次”的意识存在。
而“只有一次”的意识是与“还有”的意识相对的。如果让对方了解到“只有一次”时,他的胆子就会变大,且大胆的程度异乎寻常。他会在没有丝毫抵抗的情况下采取行动,因为人类对于“最后一次”、“只有一次”总是特别畏惧的。比如:
“如果你不马上采取行动的话,明天就可能买不到这么便宜的东西了。”暗示顾客快点去购买,这样做会为自己省下一些钱,因为今天的100美元与明天的100美元是不等值的。一般人听了会觉得,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就会失去一个绝好的机会,甚至有所损失。这种说词对那些期待的顾客来说,的确有很大的作用。
在犹太商人看来,“还有更好的”意识的存在是妨碍果断行动的潜在心理。如果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迫使对方做决定,就可以打破这种心理了。
大拍卖往往有一个时间的限定,并且这个限定时间不是很长,例如从下午1点开始到1点30分结束。这就是根据上述心理作用,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消费者做出“只有这一次”的果断行动。
对于正处在犹豫不决中的顾客,也可以暗示他说:“如果不把握今天的话,明天就要涨价了。”
当然,“限定”的方法并不仅局限于时间,也可以运用在数量上。比如:
“我这里有一些特价优惠的皮衣,数量有限,卖完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进货了。”利用良机激励顾客,这些良机可以是产品短缺、特价优惠及其他优惠条件等。但这种良机必须确有其事,切不可进行欺骗。
“有限量的商品”也会使消费者产生不买就会吃亏的心理,但是,如果同样的商品在其他地方也能够买得到,那么消费者会产生“还有”的意识,购买的意愿也会随之减少。
所以,只要使消费者产生“只有一次”或“最后一次”的意识,他就会认为自己从中占了很多便宜。人类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另一种潜在的心理,就是需要的愿望。
例如:最近高级手表的销售,所用的策略都是量少品种多。采用限定生产量,每一个种类只生产100个。因为现在一些既便宜、性能又好的手表冲击市场,所以,要使消费者愿意出大价钱去买高级手表,就必须使消费者有“物以稀为贵”的感觉。只要是这种推销的宣传法,那么,不管价格有多么贵,也会有人去买。
推销中,许多顾客始终无法下定决心,来做一个决定,还有一些顾客经常会犹豫不决,不知该买什么。如果对这些有优柔寡断潜在心理的顾客进行探讨,就可以很容易地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掌握住他们的判断,替他们做决定。
他们内心彷徨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有“还有”的意识存在。只要这种意识还存在的话,他们就会有所期待,无法下决心,显得优柔寡断。造成这种心理的另一种原因是信息过多。由于信息过多,往往给顾客想象还有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因此,当顾客开始期待时,促使对方果断的操纵术,就是多少要限制一点信息量,或做某种限定,把“还有”的意识从他的潜在意识中除去。
'42'“无中生有”
犹太人认为,现代的企业经营,事实上就是创造力的竞赛。企业的经营者如果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恰当地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就可能从“无”中生出“有”来,产生意料不到的效果,为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
1984年圣诞节前,尽管美国的许多城市都刮起了刺骨的寒风,但玩具店门前却通宵达旦地排起了长龙。这时,人们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领养一个身长40多厘米的“椰菜娃娃”。
为什么玩具店里会有娃娃“领养”呢?
原来,“椰菜娃娃”是一种独具风貌、富有魅力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