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出书版) >

第24部分

穿布鞋的马云:决定阿里巴巴生死的27个节点(出书版)-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之下,马云的辩解之声被淹没在一片批评声音中。
我很难解释为何从2011年开始,一贯备受舆论赞誉的马云和阿里巴巴开始面对各种批评与指责;而此前一直被批评的腾讯公司却成功地扭转了舆论。但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浪潮的逆转:
一、公众心理。冯仑曾经开玩笑说,大众的心理就是:首先把你捧上神坛,挂在墙上;然后又希望能够把你的画像从墙上扔到地上,踩上两脚。马云和阿里巴巴享受了多年公众舆论的溺爱,他已经被“走上神坛”;而“走上神坛”的人,是不能犯“错误”的;当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被视为“错误”时,大部分人并无心去探究其中的细节和真相,只是去表达简单的愤慨。
二、利益因素。在过去,马云和阿里巴巴一直能够将公司的利益同整个社会的利益维持一致,或者能够和“趋势”一致,无论是创造就业、帮助中小企业,还是鼓励创业者。但这一次,他显然触动了一些群体的利益。最直接的是,投资界的人会不高兴。他们也的确会担心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会开启一个不好的先例。与此同时,一个恶性现象是,中国一些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也表现在舆论操纵上——不止一位互联网企业家抱怨过这一点。
三、时间窗口。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和浑水等使海外做空者质疑一些中国公司财报作假,从而引发海外中概股集体下跌同期发生。对中国公司的“诚信”指责,和对马云与阿里巴巴的“诚信”指责混杂在了一起。公众并不能分辨清楚,支付宝事件加重甚至导致了中概股下跌,还是一些海外上市公司的造假,持续造成中概股的下跌。
四、阿里巴巴的心态变化。“雅巴联姻”、击败eBay、B2B香港上市等此前一系列的成就,已经让阿里巴巴习惯了被赞美和被宠爱。这家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不可避免的,这样一家公司的心态和早年湖畔花园别墅创业、迎击eBay中国时的心态会有所变化。他们在同外界沟通上,有时会有一些缓慢,或者认为没有必要。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以阿里巴巴今天在中国互联网的地位,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媒体极大关注。
就支付宝事件而言,我们可以看到,股权的变更在2010年8月最终完成,2011年5月11日雅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季度财报,其中披露了信息,媒体因此知晓此事,此后社交网络和媒体上就开始出现质疑。而阿里巴巴解释此事,是在一个月之后,2011年6月14日,马云匆匆从美国飞回杭州召开媒体见面会。
节点21 2010年,合伙人制度激活102年价值文化
我们的目标、使命和价值观,是鼓励我们走下去的动力。我建议大家,从明天开始,把我们的80年(目标)改为102年,(使公司)成为中国最伟大、最独特、横跨三个世纪的公司。如果(公司)能活102年,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阿里巴巴最大的成功不是我们有了诚信通、中国供应商,而是创造了伟大的公司。102年我肯定看不到,但到了那时,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可以到这里来,让他们今生无悔。
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2010年,阿里巴巴集团的18位创始人辞去“创始人”身份,集团内部开始试运行“合伙人制度”,每一年选拔新合伙人加入。阿里巴巴希望采取的“合伙人”方案,和中国内地、香港,或开曼群岛的合伙企业法中的合伙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而是在章程中设置提名董事人选的特殊条款:由一批被称作“合伙人”的人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的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另外,阿里巴巴方案中的“合伙人”并不像合伙企业中的合伙人,需要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而是指合伙人必须“在阿里巴巴工作5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公司文化,并且对公司的发展有积极性贡献,愿意为公司文化和使命传承竭尽全力”。马云认为,合伙人作为公司的运营者、业务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者,同时又是股东,最有可能坚持公司的使命和长期利益,为客户、员工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马云的合伙人制度来源于两处。一处是两家非互联网公司,一家是投行高盛、一家是咨询公司麦肯锡,他们均采取合伙人治理模式。另外一个启发是古罗马帝国“元老院”的治理模式。古罗马元老院是一个审议的团体,是公众事务的引导者、辩护者和捍卫者,类似于一个公司的价值观、文化。元老院起初包括100位家族首领,称为父老,后来增至300名。至2013年,阿里巴巴共选用了27位合伙人。在2013年9月10日,马云表示:“这个机制将传承我们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确保阿里巴巴创新不断,组织更加完善,在未来的市场中更加灵活,更有竞争力。这个机制能让我们更有能力和信心去创建我们理想中的未来。同时,我们也希望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能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弥补目前资本市场短期逐利趋势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干扰,给所有股东更好的长期回报。”
马云一直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要创造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最伟大的公司。2009年,在阿里巴巴10周年的庆典上,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企业。原先马云提出的口号是做80年的企业,马云曾表示当时“80”是定出来的,是他们拍脑袋说出来的。1999年互联网的情况是很多人公司上市8个月就跑掉。全中国人民都在讲互联网可以上市圈钱然后大家就跑。所以,在那个时候马云提出要做80年的企业。
在庆典大会上,他真挚地说道:“我们的目标、使命和价值观,是鼓励我们走下去的动力。我建议大家,从明天开始,把我们的80年(目标)改为102年,(使公司)成为中国最伟大、最独特、横跨三个世纪的公司。如果(公司)能活102年,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功。阿里巴巴最大的成功不是我们有了诚信通、中国供应商,而是创造了伟大的公司。102年我肯定看不到,但到了那时,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可以到这里来,让他们今生无悔。”
马云认为:大学是可以走100多年的,所以阿里巴巴一定要培养企业的大学;企业的文化可以走102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DNA;投资可以做102年,就像洛克菲勒集团,今天虽然没有了,但是钱和理念却一直延续着。所以,对于公司要确定102年的思考和建设,这是马云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
在马云为阿里巴巴提出的诸多历史使命中,让公司存活102年,成为横跨三个世纪的公司这一目标可能最难实现。既然提出了,用什么方式保证这一目标实现,就成为马云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用制度做保障的方式,无疑是最可靠、最根本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于是,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应运而生。
这个合伙人制度解决了企业发展中两个维度的问题。第一是董事会成员的任命。一般来说,董事会成员的任命与股份直接相关,股份多的人多半在董事会上任董事。但由于阿里团队的股份经过多次稀释最后占有的股份较少,很难在董事会中有决策权,为了打开这个死结,马云采取了由阿里合伙人提名多数董事的方法,确认董事会成员与阿里管理团队的经营理念和文化价值观一致。为了做到这一点,马云不惜把上市地点从香港改到纽约,不惜推迟上市时间,其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合伙人制度解决的第二个维度的问题是如何让更多的阿里年轻人,秉承阿里文化价值观的年轻人、有经营贡献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这样就给阿里注入了新鲜活力和生命力。而且合伙人的数量不是一人两人的接班制,而是群体性接班。其安全系数就大了许多,这样就保证了公司的持久性发展。
在制度层面上,为了让公司存活102年,阿里巴巴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以此保障102年的企业寿命,这仍然是困难的。群体性接班有群体性的问题,一旦一群优秀的人中没有一个最有凝聚力的人、有领袖气质如马云的人,就很容易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状态。在中国这个人治历史悠久的国家,制度性解决是否可以代替人治,仍然需要时间检验。这个难题其实是亚洲企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当李嘉诚在80多岁的高龄仍然为企业做重大决策时,我们要更加小心谨慎地对待企业寿命和接班人的问题。时间会给出答案。
隔空论辩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按照马云在内部邮件中所说的,从2010年起在内部运行。但真正引起媒体热议的,是在阿里巴巴集团就合伙人制度同香港证券交易产生分歧时。
开始时是媒体和市场上关于阿里巴巴就合伙人制度同港交所谈判的猜想。显然无论是港交所还是阿里巴巴,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港交所受到的舆论压力是,它会被指因为固守成规和缺乏创新精神,错失阿里巴巴的IPO,这一IPO可能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的IPO。阿里巴巴受到的舆论压力则是,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授予了合伙人过大的权力,因而可能导致股东的权利缺乏保障。在这种压力之下,包括港交所总裁李小加、阿里巴巴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都先后发声,就合伙人制度隔空辩论。
2013年9月10日,马云借用内部邮件解释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并且说:“我们不一定会关心谁去控制这家公司,但我们关心控制这家公司的人,必须是坚守和传承阿里巴巴使命和文化的合伙人。我们不在乎在哪里上市,但我们在乎我们上市的地方,必须支持这种开放、创新、承担责任和推崇长期发展的文化。”
两周之后,9月25日,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发表长篇博文称:“要客观看待事情,不被负面情绪牵动,不受指摘影响,也不被个别公司或个案的具体情形而影响判断。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做出最适合香港、最有利于香港的决定,而不是最安全最容易的决定。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在这一涉及公众利益的重要议题上进行诚恳、公开、平衡客观及尊重各方的讨论。”
第二天,蔡崇信发表了署名文章,文章继续解释阿里巴巴为何采用合伙人制度,同时也有向港交所施加压力的成分。在文章结尾,蔡崇信说:“我们没有期望香港监管机构为了阿里巴巴一家公司做出改变,但我们确信香港应该认真探讨适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监管环境。今天,作为香港人,我想问的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监管,是被急速变化的世界抛在身后,还是应该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改变,迅速创新?!古人云:沉舟侧畔千帆过……”
他们都是通过网络来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不是接受记者访问。但他们都想通过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来影响公众舆论。
然后,他们都做到了。阿里巴巴和港交所的隔空论战其实是个上佳的舆论战案例。一个备受瞩目的IPO,双方都在借助舆论向对方施加压力,同时解释自己的行为依据,未曾对媒体开言,但双方的文字又构成了媒体关于双方所思所想的全部信息来源。马云、蔡崇信和李小加的文章都传播甚广。
不知道这是否会成为对外传播信息的先例,即重要的信息不再通过发布会或接受媒体访问来发布,而是通过一封措辞精妙的博文或公开信。
只是从结果而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