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穿三国(完结)-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只是摇着扇子,轻笑不语。拨去了孙仁这根明桩,孙权应该暂时会老实一点了。
他对木乔的袖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意讨了来细细研究。
“真的设计巧妙。”诸葛亮把袖箭还给木乔,随口问道,“这个龙五有没有配置?”
“没有。”木乔愣了一下,摇头回答道,“主人只做了这一套,说是做着玩的小把戏。属下用着合手,就跟主人讨了过来。”
诸葛亮“哦”了一声,低头把一封密信交给他:“马上派人给士元送去。”
“喏。“木乔把白绸纳入怀里,转身出去了。不到一个时辰,他便回来复命。
诸葛亮眼尖,指着他的衣袖问道:“你的袖箭呢?”
木乔笑道:“龙五只身一人伴随庞先生入蜀,比属下更需要袖箭防身。”
原来是将袖箭和信一起交给了青龙会的信使。诸葛亮看向他的眼神里多了一分敬意。
三天后,黄硕收到了诸葛亮的信,先是依次将家里的人挨个询问了一番,然后再照例的报喜不报忧,最后,猪哥在信里提到了木乔让出袖箭一事,请她再为木乔做一个新的。
可是,她哪有这个北京时间替他做手工。一来,一大家子刚刚搬回草庐。乱七八糟的一大堆事正等着她呢;二来,草庐里正住着一个尚没脱离危险期的重病号呢。她整日里发着烧,离不开人照料。
在半道上,他们捡到了一个重度昏迷的道姑。相貌平平,看上去,她还不到三十出头。不知是得罪人什么人,被人砍的血肉模糊,倒在路边。手里还死死的握着一把青锋剑。华佗用银针扎了半天,才把剑从她手里抠了出来。
还好,华佗也辞职跟着回来了。有他在,道姑总算是一气尚存,没有当场挂掉。因为失血过多,她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个时代又没有输血的概念,受了这么重的伤,很大情况下主要是考验伤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求生意志。
华佗很佩服这伞道姑,求生的意志相当顽强,居然能够挺这么久。
而宝宝还是第一次见到道姑,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天天都要跑到客房里去看望她。
家里正是事多的时候,腾不出人手,所以,黄硕索性让宝宝值白班,帮着华佗照看病人。反正也只是守着她,每隔一个时辰用小布签子蘸水帮她润湿嘴唇,如果有什么异常,便及时报告华佗。
这是宝宝第一次接到正儿八经的任务。小丫头工作认真,相当负责,值班期间一直寸步不离的守在卧榻边。得到了包括华佗在内的所有人的好评。
道姑在草庐的客房里昏睡了整整七天七夜。第八天一大早,宝宝像平常一样用小布签蘸水给唇。没想到,她的嘴唇居然明显的颤动了两下。随即从喉头里发出微弱的嘶哑声音:“水,水。。。。。。”
宝宝大喜,连忙兑了温水,用小木调羹喂她喝水。
道姑一连喝了三调羹之后,眼睛总算颤颤悲悠的睁开了。
“啊,你醒了。我这就去请华叔叔。”宝宝雀跃着跑出了房间。
“哎。。。。。。”道姑吃力的抬起右臂,想拉住她。可是抬到一半,终是无力的垂了下来。身上穿着干净的细麻亵衣。她被人救了。
意识到自己除了躺着,什么也做不了之外,她调节了一下呼吸,认真的打量起房间来。
这是一间干净、素雅的房间,摆着几案、衣柜等常用的木质家俱。黑漆家俱擦得一尘不染。明媚的阳光穿过糊着白纱的窗户透射进来!屋子里亮堂堂的。怕是因为她自己的缘故,屋子里充斥着浓浓的药味。
打量了一大圈,最终她的目光落在了窗前的几案上。那里摆着一只镂空的青铜长颈花瓶。瓶子里插着一大把盛大的金色迎春花,在阳光下格外的亮眼。
“总算是逃过了一劫。”她苍白的脸色露出了一丝甜甜的笑容,喃喃说道。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她吃力的把头转向门口,刚刚那个漂亮的小女孩拉着一个宽袍大袖的中年男子回来了。
原来是他这位恩公救了自己。道姑挣扎着想要爬起来,不料,气血上升,人好象被抽空了一般,两眼一翻,竟又晕了过去。
等她再次醒过来,便看到小女孩偎在一个青年美妇的怀里。
宝宝开心的拍着手欢呼:“娘,她好了。”
黄硕见她还想爬起来,连忙劝住她:“仙姑,莫急。仙姑失血过多,气血不调,还是躺着的好。”
道姑轻轻颌首,感激的笑道:“多谢夫人救命之恩。不知恩人高姓大名?”
黄硕摆摆手:“小妇人夫家姓诸葛。恩人不敢当。事实上,救仙姑的另有其人。”
“对,是华叔叔救的你。还有我。”宝宝很自豪的挺着胸膛说道。
“宝宝,你去看看药熬好了没有。”生怕小丫头的话匣子找开了,吵着了道姑,黄硕冲她歉意的笑笑,连忙把宝宝支了出去。
“喏。”宝宝蹦跳着出去了。她太有成就感了。刚刚华佗说了,道姑能醒过来,这里面有她的一大半功劳。
道姑很喜欢宝宝,用赞许的眼神目送她离开后,再次向黄硕道了谢。然后主动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这时,黄硕才知道原来她是汉中人,是天师道的道姑,号青云。游历至此,不想却被仇家暗算。
黄硕当年从许昌逃回荆洲时,为了逃避荀氏父子的追杀,就是取道汉中。对汉中人民执着的信奉道教有所耳闻。不过,这么近距离的和一个宗教人士接触,有生以来还是头次。天师道,是道教的别名吗?一她更是听都没听说过,不知所云。关于道教,她就知道有个峨眉派。武打小说里最著名的八大门派之一。
不过,仇家、道姑、暗算,黄硕听着就来劲。她闻到了江湖的味道。
正好秋姑捧着药碗和宝宝一同进来了。黄硕便起身告退,顺手把宝宝拉了出去。
宝宝似乎对这个道姑超级感兴趣,噘着嘴巴,心不甘情不愿的。不过听黄硕说要带她一同去跟龙六打听什么是“天师道”时,小家伙立马高兴了起来。
果然不出乎黄硕的意料,龙六对天师教有所了解。他早年去汉中执行任务,曾经和天师道的道士们打过交道。
他娓娓道来:“天师道就是大家口口相传的五斗米教。始创于张天师。据说,张天师神通广大,精于黄老之术,能降妖除魔、活死人。因为他无论是降妖除魔,还是治病救人,每次都只索取五斗米,所以被世人称为五斗米师,他的门派也就成了五斗米教。”
宝宝的眼晗亮晶晶的:“哇,好厉害呢。能活死人,岂不是比华叔叔还要厉害!还能降妖除魔,哇。。。。。。”
“哇你个头!骗人的把戏,这也能信!”黄硕给了她一记爆栗子。小小年纪怎么也这么迷信!
龙六不由怔住了。她居然敢这样说张天师!要是让他的教众听到了,还不活剐了她!要知道,客房里还躺着一个天师道的道姑呢。更何况,他在汉中时没少听人说张天师真的很灵验。
“汉中,姓张!”黄硕喃喃碎语着,突然问龙六,“这个姓张的天师跟张鲁是什么关系?”
第153章 道士是门很不错的职业
龙六笑道:“张天师就是张鲁啊,张鲁祖孙三代都是天师。”
“祖孙三代都是天师?”黄硕迷糊了,“道士也可以娶亲生子的么?”
这下连龙六都被弄糊涂了,不解的反问道:“主人,道士不可以娶亲生子的吗?”
不是说和尚道士都不可以结婚的吗?难道是三国以后发生了变化?黄硕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那些零星的认识也只是从现代的影视作品或小说中得来的。她心里有点虚,吱唔着:“我以为道士都是重在修行,不会娶亲生子的。”这么说来,到三国时期为止,道士还是一门很不错的职业。
龙六不以为然:“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道士也是爹生娘爹的,自然也要传宗接代的。”
扯了半天,尽说些没用的。宝宝在一旁听得有些不耐烦了,拉了拉黄硕的衣袖说:“娘,仙姑刚醒,之前还流了那么多的血。要不要让江婶婶给她熬点鸡汤补一补啊?”这可是她守护了整整七天的劳动成果。
宝宝恨不得那个青云道姑能马上变得活蹦乱跳。
黄硕当然知道宝宝心里的那点小九九。不过,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认为宝宝在瞎热情:“宝宝,道士是不能吃荤腥的。”
“啊,不能吃肉食?”宝宝一下子对道士们充满了怜悯,起身离开,“那我去让江嫂给她做点好吃的菜粥吧。”不能吃肉食,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黄硕点头答应了。小丫头跟华佗混久了,能正确的认识到青云道姑此刻适合吃流食。貌似很有当医生的潜质。
她琢磨着要不要去跟华佗打个商量,动员他把医术先传给宝宝,不要一天到晚的老在毛头身上做无用功。
那小子现在除了冲一本正经教他辩别药草的华佗翻眼吐奶泡泡,啥都不会呢。每次看到毛头口水答答的抓着一把她叫不出名来的根根叶叶往嘴里塞,黄硕的心就生生的揪成了麻花状。
很少看到主人不懂装懂,还装得这样理直气壮的。说的跟真的一样,龙六哭笑不得。等宝宝离开后,他才小心的帮她纠正:“主人是从哪里听说道士不能吃荤的?”
黄硕再次被问蒙了:“啊,可以开荤吗?”
龙六不容置否的点头:“当然,不吃肉,怎么有力气修行?”
黄硕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操着只油光闪闪的大猪蹄的道士形象,一口酒来一口肉,满嘴是油,惬意得很。妖道!
她心里怪怪馋,问道:“那他们能喝酒吗?”
“这个,以前不禁的。不过,自从张鲁担任天师以来,主张禁酒。所以,道士们开始戒酒了。”龙六看向黄硕的眼神有些怪:难道主人跟道士有仇吗?现在的道士连酒都不能沾了,已经很可怜了。主人却还想着人家连肉食也戒掉。还让不让人家道士活了?
果然,所谓的清规戒律全是历代祖宗一条一条的加码上去滴。黄硕摸着头知错就改:“哦,我这就去给她熬锅鸡汤。”
不象是有仇。龙六看不明白了,索性闭上了嘴巴,专心致志的拿出一块干净帕子擦刀。
当宝宝看到黄硕亲自动乎给青云做鸡汤时,她愣住了。
黄硕有点心虚,解释道:“唔,不是所有的道士都不能吃肉食的。是因人而异的。青云仙姑就是吃肉食的。”
宝宝恍然大悟:“原来道士们都很挑食啊。”眼睛里全是向住。原来做了道士就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食。唉,她要是能当道士就好了。这样就可以顿顿只吃肉,不要餐餐都在娘的虎视眈眈之下吃那些讨厌的“草”啦。
黄硕正背对着她往铜质汤锅里加水,一点儿没有注意到宝宝眼里的变化。
汤做好了后,不等黄硕吩咐,宝宝抢先接下了给青云送鸡汤的活。知道她向来就是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的,黄硕也没在意,由着她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黄硕带着宝宝去看望青云。不想,那家伙居然悠哉乐哉的在院子里慢慢踱步!
华佗不是说她要躺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体力的吗?黄硕的后背阵阵发麻。这是什么妖孽的恢复速度!
“早。”青云站在晨曦里,笑眯眯的冲她们母女俩点头打招呼。金色的太阳光照在她身上,仿佛给她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