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追缉令-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连梅也是知道有刘建国这么一个人的,她说是一个挺痴情的追求者,好像给王义萍和她家里人,都买过不少好东西,人长的也挺体面的,可惜就是已经有老婆了,开始说是肯定要离婚的吧,好像又一直没离掉,后来两个人就分手了。
邓姐又问她,王义萍最后是怎么跟张晨光认识结婚的,按王义萍朋友们的说法,好像都觉得张晨光有点配不上她的样子。
王连梅先是支吾了几句,后来才说,王义萍和张晨光大概是先上车后补票的,他们领证结婚才七个多月,儿子张一维就出生了,对外吗,都说是早产儿,不过亲戚朋友之间都是有数的。
至于张晨光和王义萍是怎么认识的,倒还是有个故事说说的,最先认识张晨光的,是王义萍的老妈张士芳。据说是有一天张士芳出去买东西扭了脚,坐在路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被张晨光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后来就顺理成章的认识了王义萍。
按王连梅的说法,本来他们两个是没戏的,她哥哥王连平压根就不可能看上张晨光。王连平虽然现在日子过的不怎么样,可是从小清高怪癖的脾气就没改过,眼睛长在头顶上,其实王义莲的臭脾气是完全遗传自她爸爸。
亲戚朋友们都是这么猜的,肯定是因为王义萍肚子里有了张晨光的孩子,才逼得她爸爸不得不同意了,王连平是很要面子的。王义萍虽然很早就出去做生意了,可对她爸爸一直很孝顺,如果王连平不同意,她肯定是不会违背她爸爸的意思的。
而对王义萍为什么能看的上张晨光的问题,王连梅却很不以为然,她好像对张晨光印象很不错,认为王义萍算是找对老公了,为人厚道勤快,是个好好过日子的人,还是她嫂子有眼光,给自己找了个好女婿。
“唉,查来查去,总算还有个好人”邓姐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调查情况。
第十一章失踪的嫌疑人
第十一章失踪的嫌疑人
“邓姐,王义萍的姑姑知不知道,在王义萍婚后,还有没有和刘建国继续保持来往”顾楠问道
“恩,我问过她的,她开始不承认,后来我跟她说这个刘建国有重大嫌疑,希望她能配合我们的工作,她就说自己并不能确定他们两个是否还有什么来往,不过有一次,她在自己哥哥家的楼下,看到过王义萍坐在刘建国的车里,两个人在说什么。按她的感觉,他们两个应该是断了的,王义萍生了孩子以后,连衣服都不去卖了,一副安心过日子的样子”
“这样啊,看来他们几个的说法都差不多,项哥,你们找到刘建国了吗?”
“还没有,他家里人说他回广州厂子里了,这个周末大概会回来,我们查了一下他的手机,确实是在广州”
“盯紧他”
“放心吧,跑不掉的”项哥很自信的说道。
可惜,这次老项猜错了,刘建国,真的跑了。
周末的时候,他没按说好的时间回家,他老婆也联系不上他了,手机倒是开着的,可是什么电话都不接,发短消息也不回,打电话给厂子里,他们却说,老总上次回家了以后,压根就没回来。
老项赶紧询问刘建国的老婆,他是哪天去广州的,她老婆说是11月19日从家里走的,可是老项他们排查了以后发现,11月21日的时候,还有人在西城街碰到过刘建国。
而经过手机基站定位查询,发现刘建国现在人还是在广州,但是没人知道他具体在哪里。
老项非常自责,说自己警惕性太低了,前两天应该马上追到广州去的,现在估计刘建国已经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
“组长,我和大鹏现在马上就赶到广州去”
“项哥,你别急,我们先坐下来把思路理理清楚”陆文哲连忙安抚着焦躁的老大哥。
老赵马上向顾楠汇报了这个情况,正在局里开会的顾楠很快赶回了队里。
“刘建国逃跑了?”顾楠皱着眉头,似乎有点不敢相信。
是啊,从他们以往了解的情况,除了在王义萍结婚前,两个人曾有过情人关系外,他们并没有掌握刘建国的其他可疑之处,队里的每个人其实都很自然的,把调查刘建国视作了一项常规的排查工作。
“刘建国的老婆,是怎么说的,她有什么想法吗?”顾楠问道
“她和刘建国的关系好像确实不太好,找不到老公了,一点也不着急,我问她知不知道刘建国以前和王义萍的关系,她没回答,不过看样子是知道的,我看,我们还是赶快去广州找他吧”老项还是坐立不安的。
顾楠问老赵和陆文哲的意见。
老赵想了想,说道“我觉刘建国身上,还是有些疑问的,首先,他告诉老婆自己19日就去广州了,可21日,就是凶案发生的前一天,他却到过西城街,而且按照别人的说法,他不是偷偷摸摸去的,是大大方方去谈生意的,这不合逻辑啊,这里面是否有什么内情,我觉得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的调查一下”
“我同意赵哥的看法,我还想补充一下,虽然现在刘建国突然联系不上了,确实非常蹊跷,但是也存在一切都是巧合的可能性,比如说,刘建国是生意人,他会不会正好是跑哪里躲债去了,这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汪组长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陆文哲以前也曾和很多这样会莫名失踪的小生意人打过交道。
“是的,大家说的都有道理,我想,我们现在还是要分头行动,不要太早下结论,广州,还是要去的,但是也不要放松对张亚光等其他嫌疑人的监查,刘建国老婆那里要进一步去了解一下情况,看看有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西城街那些和刘建国最后接触过的人,也要走访一下,我看,我也直接加入你们吧,我们就分成四个小组……”
顾楠一副很有干劲的样子,一阵音乐声突然响了起来,打断了他的话,他掏出手机一看,肚子里暗叫了声糟糕,是晴雪打来的,他们约好了晚上一起出去的,他又给忘了,也没告诉她自己有事去不了,这已经是第三次这样了,自己的记忆力怎么退化的这么厉害。
当天晚上,老项和大鹏就赶往了广州,而第二天一早,老赵和邓姐马上去走访了刘建国的老婆陈妙兰。
陈妙兰不是他们想象当中的黄脸婆,她甚至是一个颇有吸引力的女人,老赵和邓姐都见过王义萍的照片,其实,这两个女人眉目之间,还是有几分相似之处的,都有那么一点风流妩媚的味道。
“陈妙兰,你真的不知道你老公去哪里了吗?我们是在调查一项重大的刑事案件,希望你能好好的配合我们,如实慎重的回答我们的问题”老赵说的很直接。
“我确实不知道他去哪里了,前天你们那个同志来的时候,我就按他的要求,给刘建国打过很多电话了,也发了短消息,我也没说你们要找他,就说是公司里有急事,以前我这样说的话,他一般都会马上联系我的,这次却没有,你让我去哪里找他啊”
陈妙兰不慌不忙的回答着,说得貌似很真诚。
“小陈,我们都是女人,你别怪我说话太直接了啊,你看,你老公都失踪了,你做老婆一点都不着急,你让我们怎么相信你呢”邓姐又开始了她最擅长的拉近距离,笑的很是可亲。
陈妙兰也笑了起来,只不过带着点讥讽的意味“大姐,你们肯定已经去调查过了吧,我和刘建国,说白了,早就是各过各的了,我要是真表现的很着急,你们不是更加要怀疑我了吗”
邓姐碰了个软钉子,笑容凝固在了圆胖的脸上,她看了老赵一眼,两个人都有数了,这个女人不是那么好糊弄的。
第十二章另一处房子
第十二章另一处房子
眼看邓姐败下阵来,老赵马上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
“那我问你,你说刘建国是19号去广州的,为什么21号,还有人在西城街看到过他,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唉, 19号上午吃早饭的时候,刘建国亲口告诉我和女儿,自己下午要去广州,然后就再没回来过,我当然也只能这么告诉你们了,我怎么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去呢,腿长在他自己的身上啊”
“嗯?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他以前是不是也经常这样,说自己要去广州,其实却没有去?”邓姐马上听出了陈妙兰的话里有话。
陈妙兰短暂的犹豫了一秒钟,然后就很痛快的说道:
“是的,去广州什么的,他也就那么一说,我也就那么一听,其实就是为了给我们女儿一个交代而已”
“那么,你是不是也知道;刘建国从19号到21号,倒底是在哪里过的?”
“在哪里,我是不知道,不过,肯定是在一个女人那里”
这话一出,说的人面不改色,听的人却吓了一跳。
“女人……”老赵有些迟疑,“你是不是在说王义萍啊”
陈妙兰又笑了,“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你真的肯定刘建国一直在外面有女人吗?”老赵继续追问着
“警察同志,大太阳底下,还能有什么新鲜事吗?一个男人瞒着老婆女儿,三天两头的不回家,难不成还是偷偷的去做什么好人好事了吗?”陈妙兰的脸上,终于还是流露出了一丝倦意和不耐烦。
邓姐突然觉得有点抱歉,这个貌似很淡定的女人,肯定也是经历了对婚姻彻底的绝望和伤心,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吧。
“小陈,老问你这些,我们也很抱歉,可是,你丈夫现在是重大嫌疑人,掌握他的各种详细情况,对我们真的很重要,希望你能谅解”
陈妙兰盯着邓姐看了一会儿,才缓缓的说道“如果我猜的没错的话,他在市里的其他地方,一定还有一套房子,他每次来去广州,都会迟走几天,也会晚回来几天,估计都是在那里过的”
“你知道那房子可能在哪里吗?”老赵马上问
陈妙兰摇了摇头。
“小陈,我能冒昧的问一下吗?当年刘建国和王义萍的事情好像闹的挺大的,你们……”邓姐犹豫着,不知道该怎么样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们为什么没离婚?是吧”陈妙兰接过了话头
“哼,你们能想的到吗?刘建国从来就没跟我提过离婚这事儿,知道是为什么吗?他自己最清楚,厂子、房子、车子,这些都是我们两个人共有的,他要离,就要分一半给我,他压根舍不得。我无所谓的,他要离婚,我马上给他签字,他不提,我也不愿意让我女儿这么小就没了一个正常的家,等我女儿长大了,哼,我……”陈妙兰没把话说完,不过老赵和邓姐都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了。
离开陈妙兰那里,他们马上就去查了刘建国名下的房产,可是,并没有发现属于刘建国独立产权的其他房子,查到的一共有三处,都是和陈妙兰共有的,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两个人就先赶回了队里。
陆文哲和小丁,一起去监视张亚光了,没回来,顾楠已经从西城街回来了,三个人边吃饭边讨论着案情的进展。
“怎么样,阿楠,老项他们有啥收获没有?”老赵问道
“还没有,工厂附近他们都搜索过了,没发现他,现在他们已经请当地警方协助他们扩大搜查范围了,刘建国的手机也关机掉了,你们呢,怎么样?”
老赵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这边的进展,顾楠说自己从西城街了解到的情况,和陈妙兰说的差不多,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