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草根家事 >

第2部分

草根家事-第2部分

小说: 草根家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机不可泄露!”

我忙举起酒杯,做一把“酒东”,哈哈一笑,掩饰过去。因为我确实还有以后的预言啊。但是,前两个问题我还是要解答的,满足他们的好心,大家就等着这口下酒的菜,不能吝啬。以后的预言,那是绝对不能说的。

1960年,正是全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最难熬的一年。学生每天每人4两玉米面做“面糊涂”分三顿来吃,没有油和蔬菜,那时我念初二。那年的寒假放得特别早,假期也长。学校让学生回家度寒假,就是换个方式“冬眠”,不失为上策。

家里和学校的生活水平并没有什么两样,过年的时候也是玉米糊和干野菜度日。不同的是有母爱的温馨,一家人的相濡以沫,你就没有了安徒生“卖火柴的女孩”那种凄凉感,你就有一种希望在眼前闪烁。

这一年的春节,在没有鞭炮与灯笼的寂静中悄然过去了。人们无不期盼春光的明媚,开一扇呼吸清爽的窗。

那天大概是正月初六,天很冷,我无力地躺在炕上,害怕开学,宿舍太冷了,洗脸的水都冻成了冰。母亲看出了我的心事,笑了笑,自言自语,她是在安慰我吧。

“呵呵,年景不会总是这样,过几年就会好的……”

说完,她转过身去,不再看我。我知道她在流泪,她无能为力,愧对自己的孩子。

我依然躺着,一动也不动。我懂得,绝不能无谓的消耗没有半点积蓄的体能,积攒点力气,等待春暖花开季节的到来,去地里挖野菜,到河里抓些鱼虾什么的。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梦想。

那年月,做梦是最好的享受了,我常常梦见饕餮大鱼大肉,但醒来更是饥肠辘辘。睡觉是好事,只是担心永远地睡去。

睡梦中,一阵轻微的笛声和清脆的锣响由远而近。母亲在轻缓地挪动已经浮肿的双腿,开门出去叫来“一明一暗”一老一小两个算命先生。小的是明眼人,带路的。老者的是个盲人,能掐会算。然后母亲把我轻轻叫醒,说要给我算命。

我自小不信邪,但我依了。也许是人在极度的失望与困苦中,希望得到一些慰藉吧,希望火柴的火花烧尽所有的迷茫,才会去虚幻中寻找一丝曙光吧。

先生问过母亲我的生辰八字,拨了几下三弦,又闭了闭本来就睁不开的双眼。这时,似乎有什么东西让他惊厥:

“这孩子的命,我不能给算了!”

说着话,他又挪动一下已经前倾的身子,要走。母亲不敢再往下问,付了两元钱送他出门。

母亲心里在想什么,我清楚,是怕我有什么厄运,还是不说的好。

我从小就不信鬼神,何况是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的话,我毫不在意,嗤之以鼻。

记得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时常和郭祥玉(已故)、曲良忠到乱葬岗子(郎家岗子)的新坟旧塚里乱蹿。那里大人都懒得去,有许多横死的人埋在那,有许多可怖的传说让人毛骨耸然。我只觉得那里新鲜,就去玩,被人告诉了母亲。母亲知道我犟,胆子又肥,只好听之任之。

1952年的腊月三十,天已经黑了,郭祥玉、曲良忠来会我玩。那咱我有一件很稀罕的东西,手电筒,是父亲的,他当老师,经常走黑路,用得着。过年了,手电筒就是我最好的玩具,他们就是奔手电筒来的,好玩。

我说,我们好长时间没有去郎家岗子了,今天有手电筒,你们去不去?他俩害怕,说不去。我以不让他们摸我的手电筒相要挟,他俩无奈。最后我们互相妥协了,条件是:不去郎家岗子可以,但要做一件谁也不敢做的事,他俩只好同意了。

刚刚解放,我们家住在大孟家窝棚。那个堡子有一多半人家的房后有小庙,供奉着狐仙、黄仙、山神、土地。除夕晚上,有小庙的人家都要给狐仙、黄仙什么的上供烧香。远处望去,漆黑的夜空中,微弱的香火一闪一闪的,很是迷离。

父亲是教师,那时的教师就是干部,不许迷信,我也就享受不到那扑朔迷离的情趣,但却生出一股妒火来。于是,我们仨人就去和狐仙、黄仙作对,专门踢灭他们眼前的香火。他俩胆小,我先踢。我嘴里还叨念着,“你要是叫我脑袋疼,我就服你了。”

我们见一个踢一个,好不痛快,早把母亲的话忘了。

临出来的时候,母亲再三叮咛:“三十儿了,到哪玩都行,千万别去小庙那里玩,要是惹着老仙就不好了……”

玩够了,走到家门口我对他俩说:“怎么样,我脑袋是一点都不疼,什么狐狸黄皮子的……”

这话被出来找我的母亲听见了,母亲没有说什么,狠狠地打了我一下屁股。我挺委屈的,大仙都没把我怎样,你怎么打我啊……

后来我明白了,她打我的时候一定在向狐仙、黄仙道歉:

“二位大仙,孩子小,不懂事,大人不见小人怪……”

是的,一定是的,不然母亲不会使劲地打我的屁股,以表示她的忏悔和诚心,让大仙饶恕我。

不一会,母亲送走算命先生回了屋来。我似笑非笑地问母亲,方才那先生边走边和你嘀咕什么了。母亲说,他说我的命跟他犯相,算了对他没好处,所以就不算了。我很怪,我跟他犯什么相?我又不想去给人家算命,和他抢饭碗子。

过了几天后,我在听一帮老头闲聊中得知:有帝王相命的人,先生是不敢给你算的。

我和他犯相?我有帝王之相命?他也有了?这不是胡说又是什么?后来我想明白了,母亲是个很好说话的人,请进屋来抹不开不给他钱。他想趁早多走一家多赚一份钱,还省了嘴皮子和脑筋。

然而,我出于什么动机去预言呢?说起来还真得益于那次算命。

在如火如荼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前,是“三面红旗”猎猎作响的年代,那时我念初中。“三面红旗”就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里有一句话是“力争上游”,小学升初中的考试题里就有这道政治题,我答对了。1958年夏我考上了新民六中(现在的罗家房中学),在1年2班里,我在60名同学中,我的学号是“3号”。学号是按年龄排列的,我的年龄小。

我是天生没长“爱人肉”的人,从上学开始,教过我的老师没有几个得意我的。我调皮,在老师那里“不得烟抽”,处处受老师和班干部的冷眼与夹持。但有一个比我大一点的同学,对我另眼相看。直到如今,我依然感激她、尊敬她、想念她,寻她不着。她,就是班上的团支部记张柏芝。

张柏芝比我大三岁,温柔文静,善解人意,明就事理,从不在同学面前自持高尚,也不在老师那对同学搬弄是非。

一天晚上,他约几个班干部研究如何“力争上游”,把班级的学习成绩搞上去。在她的主持下,全班60名同学,按学习成绩排为上、中、下游,然后再“一帮一一对红”。

这个会开得极其的保密,神秘,不允许与会的班级大员向任何人披露半个字的内容。所以这样做,怕的就是那些“下游们”知道自己的难堪,而破罐子破摔。只有我,在会后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知道个一清二楚,也叫我心潮澎湃,信心爆棚。

会后,张柏芝偷偷地把我叫出室外,凭借教室内的灯光,我看到我的名字排在全班的第一位,我不敢相信。

那时考试判卷是“五分制”,班级从来不排榜,没有办法细化。除了学习,我在老师的眼睛里一无是处,我的眼睛里也没有老师上好的脸色。就是那天,我以外地还得到张柏芝对我的肯定,从来没有过的“肯定”,于是我永铭于心:

“这是按成绩排列的,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这句话,绝非仅仅是绕梁三日,而是萦绕我心头30年、40年……至今犹存于耳。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良好的感觉,也是第一次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誉,弥足珍贵。

读高中时,学校有过一次问卷式的调查:什么对你的影响最大?你得到什么启迪?我答非所问:和初中同学的一次谈话……

谈话那天,我几乎彻夜未眠,自然也想起了那次算命。

我果真不同凡响吗?我在问自己,也自问自答:试试看吧,反正算命先生和张记“黑白两道”说的如出一辙。然而,这和预言绝对成不了“婚配”。

现在的罗家房中学,成立于1956年,当时只有两个初一班。到1958年时,全校3个年级一共8个班,三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个班,一年级四个班。且不说教学质量如何,我们也不知道。不过,新民六中的“劳务输出”可是在全县名列前茅的,我们的老师在抱怨中一不小心透露的。等我考进新民高中时,我才知道,六中的学苗个个矮人一头。录取成绩单上,我各科的平均分数是59分,比我班最高的差32分。这种“抵挡高就”的劣势,着实令我惴惴不安且忧心忡忡。

入学的第一天,校团委记赵恩海(文革后任校长)给新生讲话,其中一句至今记忆犹新,不能忘记:

“现在,大家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三年后看谁第一个冲刺!”

起跑线只有一条,而运动员的水平线何止一条两条?但我还是咬牙上线了,以不辜负张柏芝对我的鼓励与期望,此其一。那时她所以把秘密告诉给了我,就是给予我温暖与激励,因为我的周围环境让我很心寒,她一目了然。

其二,我也想成全那算命的先生,让别人少说他“瞎算”的闲话,盲人活得不容易。

就这样,经过一年的“咬牙”,我已由原来全班学习成绩第48名,上升到第14名。有得就有失,鱼和熊掌真的难以兼得。

我的“表现”实在是太糟糕了!思想上不要求进步,行动上不靠近团组织,从来没写过一份入团申请。

这绝对不能怨我啊!要命的是,我的家庭成分和社会关系,比我的“表现”还一塌糊涂。谁不想入团啊,我没有希望入团!我的两个姑姑,一个是地主,一个是富农,两个舅舅都是富农成份。我家在土改时被定为上中农,即富裕中农。那年月,社会上刮起一股“敌视”、“仇视”富裕中农的狂风,富裕中农和地主富农已经没有区别了。土改时,地主富农被分了,富裕中农没有分他们包括土地在内的任何财产,成了解放后农村最富裕的阶层,存在“复辟”的危险,所以要严厉打击。而我的父亲又当过国兵、伪满警察……所有这些的“黑幕”,使得我入团的愿景一片漆黑。

实现自己的愿景,不辜负同学的期望,智取华山只有一条路可走。我坚信,只要是在学习上出类拔萃,考上大学还是有希望的,实现理想还是有路可走的。

也许是算命先生害了我吧。一想起他,我就拼命地钻本,如醉如痴。那时我更期待政治气候的温和,但政治空气却在不断地“恶化”,即使我张大嘴,也喘不过气来。

总不能让凝固的空气把我憋死吧?在“政治讨论”、班会发言中,我难免发一些“牢骚”,虽然我牢记“闲谈莫论国事”。

于是,在一次全校性的大会上,其实就是整饬生活纪律的大会,几乎叫我万念俱灰。

管理学生生活的王老师王常福,被学生赐号“特务”。他点名把我列为全校三个“个别生”之一。点名的时候,王老师声色俱厉,音调抑扬顿挫,俨然是对我们“罪行”的宣判。这个宣判,无疑是剥夺了我迈进高校门槛的权利,一个人政治生命的结束语!

我“认罪”,我的某些言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