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鸟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 >

第2部分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第2部分

小说: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将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中,中原大地分分合合,就如同那时的黄河入海口一样,不可捉摸,而在这场中原争夺战中,有明主,有贤臣,有暴君,有奸佞,当然也有称得上英雄的。三国的故事可谓脍炙人口,三国人物也是妇孺皆知,但比起时间跨度超过其一倍的十六国时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十六国,关于每一个国家几乎都可以说上一大段传奇故事,讲述一大群风云人物。那么,就让我们从晋国的衰败和南匈奴的崛兴说起,进入战火纷飞的十六国时代吧。

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开始的“八王之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由皇族内部争权夺利引起的大纷争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规模最大的一次。这场变乱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源自于贾南风女士所引起的一场宫廷政变,实质上却与晋朝自立国起从皇室到士大夫的全面腐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动乱前前后后一共延续了十六年。


第一部 永嘉之乱

一、南匈奴兴起

晋武帝司马炎尽管比起他老爹司马昭差了许多,和他老祖父司马懿相比更是差之远矣,但无论如何还算是个精明之人,可是他的那位太子司马衷却是个地道的傻瓜。如果说东汉的灭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桓帝、灵帝的昏庸,蜀国的覆灭则与刘禅的资质愚钝大有关联,那么,司马衷这个白痴当上晋朝皇帝之时,也就意味着离天下大乱的时间已经不远了。(司马昭这家伙在耻笑刘禅昏庸之极的时候,如果知道自己孙子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恐怕就再难笑出来了吧,刘禅比起司马衷,简直是“小白痴见着大白痴”了。)

其实晋武帝在位的时候,也已经意识到让他这位太子当皇帝可能不太行。既然心里不放心,那自然还是有办法的,办法之一就是找些疑难国事考考太子。于是有一次他特地送给太子一堆有关日常公事的文书,要看看太子究竟如何处理。太子拿到文书,自然是答不上来,但没曾想这太子虽然是个白痴,他的老婆却相当厉害,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丑女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能够成为太子妃,很大程度上源于她的出身,她父亲便是晋朝的开国权臣贾充。当初要册立太子妃的时候,武帝就对与贾家联姻这件事很有意见。他认为贾家之女是“妒而少子,丑而短黑”,这家的种不怎么样,可是由于皇后等人都是贾氏一党,争执的结果,武帝不得不让步,这才答应了此门亲事。

贾南风比太子还大两岁,是个忌妒成性的女人,她在后宫见到怀了太子孩子的侍妾,常常随手一把戟扔过去,当场就将胎儿活活打下来,真是既野蛮又血腥。武帝几度想废掉她,都因为后宫和朝臣的反对而不了了之。而贾南风玩弄权术的水准则更不是寻常后妃所能及的,在中国历史上也可以排得上号。此次太子策试,明摆着是关系到太子是留是废的大事,她赶紧找来太子身边的能人,为他代写了一份答卷,文中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贾南风看了很高兴啊,心想将这份答卷上交,定能博得皇上的喜爱。

这时候旁边有个太监叫做张泓的提醒她说:“太子没有学问,这个皇上也知道啊,如今要是把答卷写得如此引经据典,恐怕会穿帮啊。”

贾南风一想,是啊,幸亏你给提个醒儿,赶紧让张泓重新写了份粗浅得多的答卷,让那位白痴太子抄写一遍。(还好,这位太子还不是文盲,能写那么几个字,看来不属于弱智儿一类。)

武帝一看答卷,啊,还可以呀,虽然答复得不怎么样,但终归还是明白事理的嘛,于是太子终于得到了保全。

这位白痴太子当了皇帝以后,闹出的笑话还真不少。一次在后花园游玩,听到池子里的蛙声,他就问身边的太监们:“这小东西叫,是为官家呢,还是为私家呢?”(像是搞笑专家呀。)

还真有位机灵的太监,想想就说:“在官地里的就为官家叫,在私地里的就为私家叫。”

后来天下饥荒,他听说有很多百姓饿死,觉得很奇怪,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让他们吃肉粥呢?”

晋朝出了这么个傻皇帝,于是天下政纲大乱,内忧外患接踵而来。所谓“内忧”,就是长达十几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司马衷的叔伯兄弟们围绕着皇上的宝座,开始自相残杀,使得晋室内部已是奄奄一息;而所谓“外患”,那就是南匈奴刘渊部的兴起。

关于南匈奴的由来,源于汉高帝与冒顿单于和亲。一部分匈奴人在经过与汉朝皇室的多次和亲之后,和汉人相处的时间较多,他们的子孙认为自己是汉室皇族的后代,就改姓了汉朝皇帝的刘姓。

东汉初年,当时匈奴的乌珠留若鞮单于(晕!好长好别扭的名字)之子自立为南单于,入居长城以南地区,并在离石(今山西)等地建立了自己部族的定居地。黄巾之乱,单于羌渠派他的儿子於扶罗带兵协助汉朝,讨伐黄巾军。

可是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匈奴发生内乱,羌渠被手下所杀。於扶罗回不了北方,就留在了汉朝,自称是匈奴单于,他的部族大致集中在现在的山西、河东地区。於扶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继任单于,而於扶罗的儿子刘豹则被封为左贤王。(前面这些单于们的名字真够长的,或许是熟悉了汉族的单音节语言,他们也觉得匈奴语叫起来太麻烦,于是到了刘豹这一代其名字已与汉人无异了。)

曹操平定北方以后,将南匈奴众多部落按地理位置分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各部首领皆为刘氏,他们基本都聚居在晋阳(即今山西太原)一带的汾河流域,这刘豹就是左部之帅。

刘渊便是刘豹之子,此人自幼博览群书、熟读兵法,同时又武艺高强,膂力过人,在当时可以算是个文武全才,称得上出类拔萃的人物。晋武帝还没有灭吴之时,就曾有意提拔他,“任之以东南之事”。但很多大臣指出:刘渊之才,当今天下无人能比,如果让他伐吴,恐怕是有去无回啊!(又一个孙权?)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呵呵,这句话在十六国时期真可以说是被用滥了,想想一个晋朝,还不是被自家兄弟好好的给毁了,所以说搞种族歧视一类的东西,并不能解决问题。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当时武帝真的派刘渊讨伐东吴,恐怕十六国历史得通通改写了。)

伐吴虽然没去成,但刘渊凭借他的才干,却依旧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刘豹死后,刘渊继任南匈奴左部帅一职,他刑法严明,又广纳贤士,幽州、冀州一带的读书人,都仰慕他的威名,纷纷投到他的部下。

晋惠帝(司马衷的谥号)元康末年,成都王司马颖被任命为镇北大将军,镇守邺城。鉴于刘渊的影响力,就起用他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将他调到邺城。

这时,“八王之乱”开始,天下大乱,匈奴部族也自然有些想法了。刘渊的从祖,原北部都尉、左贤王刘宣等人在一起议论时说:“从前,我们的先人与汉室约为兄弟,忧泰与共。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们的‘单于’虽有虚号,却没有寸土之业,从王侯降为编户(与普通老百姓无异了吧)。现在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看来是我们兴邦复业的时候了。”

众人都认为刘渊“姿器绝人,干宇超世”,一致推他为大单于,并派同党呼延攸到邺城密告刘渊。刘渊也是早有此心,便借故向司马颖请归,司马颖毕竟心有疑虑,并未放行。刘渊只好让呼延攸先回去捎上口信,命刘宣等人召集匈奴五部人马及其他的胡人,以响应司马颖为名,准备起事。于是晋室江山在风雨之中,已是摇摇欲坠了。


二、刘渊建汉

从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开始的“八王之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由皇族内部争权夺利引起的大纷争中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规模最大的一次。这场变乱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源自于上文提到的贾南风女士所引起的一场宫廷政变,实质上却与晋朝自立国起从皇室到士大夫的全面腐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动乱前前后后一共延续了十六年。可惜咱们的文章没兴趣讨论这八位王爷以及他们各自的势力是如何此消彼长,自相残杀的,司马氏一族没什么可以称道的人物,若是单独讨论“八王之乱”的历史,恐怕可以另起一文。

到了刘渊准备起兵的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当时皇族势力已折损大半,连那个祸首贾南风也早已丢了性命,八王之中仅只剩下了三位,那就是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和东海王司马越。刘渊的顶头上司司马颖由于在前一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时功勋较大,被封为皇太弟,执掌朝廷内外的大事,且手握兵权。但这位“皇太弟”也是位公子哥式的人物,掌握大权却不知自重,所谓“嬖幸用事,大失众望”。

既然有人占着位子不干好事,那就自然有人准备取而代之,这位老哥便是东海王司马越。此时司马颖身在邺城,却把惠帝留在了洛阳城里。司马越一想,这不是天赐良机吗,正好给他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于是纠集一批嫡系,进入皇宫,声称司马颖是叛逆,要戒严讨之,接着便带着那位白痴皇帝出兵讨伐,自己就做了大都督,传檄天下,招募兵众,并且通知河间王司马颙一同讨逆。

消息传到邺城,群将震惊,司马越打着“御驾亲征”的幌子还真能糊弄不少人,有人劝司马颖还是脱下盔甲,穿上缟素,出城请罪,也有人劝他亲自出面,奉迎圣驾。司马颖早将白痴皇帝视为无物,岂能害怕?他怒斥手下道:“亏得你们这些人通晓事理,前来投奔我;现在天子被一群小人所逼,你们却竟然叫我送上门去,束手就擒!”

他当即派了五万士兵迎战司马越,看来司马颖的手下果然是国家的正规军,训练装备等各方面情况都要优于对手,两军交战,司马越的那批乌合之众当即崩溃,司马越十分狼狈地逃回自己的封地。司马颖乘机将在战争中又受伤又受惊的皇帝接进邺城,倒过来攻打起国都洛阳来。(所以说“挟天子”也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并不是人人都可做得的,假若自身的能力和实力不够强却硬要拿个皇帝来充门面,弄不好号令天下玩不成,反倒坏了自己的事。)

这下可好,一方说是“你挟持天子”,一方说是“你意图谋反”,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几位王爷斗来斗去还不算,又来了些凑热闹的。安北将军王浚因为当初与司马颖就有不合,这下便乘着乱劲儿叫上司马越的弟弟并州刺史司马腾以及鲜卑、乌桓各部,起兵讨伐司马颖。

刘渊此时正琢磨着如何离开司马颖,回他的老家左国城起事,一看这下机会来了,于是对司马颖说:“如今二镇(王浚、司马腾二部)声势浩大,号称十几万大兵,恐怕凭咱们目前的兵力难以抵挡啊,我愿意回去说服我们匈奴五部共赴国难。”

司马颖也正愁手下没兵呢,但还是有些犹豫:“你这五部难道都能发兵?如果真能发兵,鲜卑、乌桓二部也不好搞定啊。我看不如先回洛阳躲躲他们的风头。”

刘渊心想,得,看来得说点大话了,于是就说:“殿下您是武帝之子,可是要匡扶天下的呀,如今四海之内,哪个不愿为您效死呢?王浚、司马腾是什么东西,竖子而已,怎么可以与您抗衡?殿下若是示弱于人,恐怕天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