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陪伴我,逗我开怀,帮你解忧,代我浆洗,难为你了。”
那少年道:“伯母,明天伯约就要回来了吧。”
姜母喜道:“是啊,他见过陛下,就会回家了。你也就可以见到他了。”
那少年却良久不语,过了片刻才道:“伯母,从明日起,我便不能来陪你了。另外,你见到伯约,千万不要提我来过的事。”
姜母奇道:“你不是姜伯的兄弟们,为何却不见他?”
那少年摇头,凄然道:“伯母,你不要问了,反正,您不要对他提我便是。”
姜母急道:“好孩子,莫哭莫哭,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对我说,是不是他欺负了你,所以你不想见他,还是怎么了。”
那少年蓦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转身便向外逃。姜母急道:“孩子。”起身要追。
那少年一出门,正遇上诸葛乔。诸葛乔道:“别走。”那少年低头掩泪急奔,想不到前面有人,自然而然的伸臂一拨。诸葛乔却并非文弱书生,当年我们一起从赵云习过武的,他的武功尚在我之上,将臂一迎,顺势一旋,这一式“回龙势”连消带打,用得十分洒脱,可让对手连转几个***,消了前进之力。可是才一用出,蓦然一股大力袭来,诸葛乔连退数步,已被撞开。
我咳了一声。那少年见我,一愣站住。
陈郁?
眼前这个骨瘦如柴,有着一对大大眼睛的少年,竟是我新点的探花陈郁。
可是,在此时出现在姜府的,又怎么会是什么“陈郁”。
许灵儿?
刹那间,凉州路上,那个风采翩然,挥洒如意的小小女子出现在眼前,又与眼前这个瘦骨支棱的少年,哪里合得到一起?除了那一双大大的眼睛,竟无半点相似之处了。可眼前的她来不及装出探花郎的矜持,失措的眼神早是出卖闻她。
我苦笑道:“灵儿,你也来了。你倒是骗得朕好苦。”
许灵儿见我认出了她,跪倒在地,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情之为物,竟然可以让人这样苦么?
我道:“莫哭莫哭,一切自有朕给你作主。”
心下道:这那是什么事,好好一个探花郎,变成女子,我以后是用她,还是不用她?算了,有孙尚香这个先例在,大不了真的成立个女兵营让她和关风一起闹去,季汉久经大战,眼下恢复时期,好多地方男丁征杀一空,成立女兵营也不是不可以的。刹那间打定主意,于是进门去见老夫人。
“伯母安好,朕来看你了。”
第十九章 鲜卑攻略
“陛下所疑不差,臣妾的确曾为我儿定下过一门亲事。/ 只是这些年兵荒马乱,不知道我那亲家现在何处,也不知那孩子还在与不在。不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无论他是生是死,我家总要好好找寻,不能也不应放弃,不然日后他找上门来,我如何回应?想不到这个孩儿竟是女子,如此痴情,倒似我凉州女子一般。陛下,臣妾虽是女子,却不会以俗人眼光看人,灵儿以女身参军,在凉州亦是常事,便是臣妾,当年也曾上过战场。所以其间难处,不在灵儿,而在于我那亲家。”
听姜母如此说,我倒也无话可答,总不能以权势相逼,让她作背信之人。想做件好事还真是麻烦。当下我对她说,由我来帮她寻找,若三年内找不到,我就要作主,让他两个成亲了。
姜母其实极爱灵儿,当下点头应承。我辞别而去。
四月五日,宣室殿中。我和孔明、马超、赵云、姜维谈论军事。
孔明坐在榻上,用羽扇指着壁上巨大的地图侃侃而谈:“方今天下三分,季汉、曹魏、孙吴势成鼎足。虽然曹魏还是最为强大,但它向西无法击败我们,向南无法渡过长江,而曹丕代汉后,曹魏在道义上失去了至高点,已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渭南大战之后。他地军力大损,国力大损,在战场上已失去了主动。而我们与孙吴的联合,让曹魏更不敢轻易兴兵。但是,我们季汉虽然在军事上占了些主动。却也没有一口吞掉曹魏的实力;东吴自然更没有能力北进,其实,眼下天下已形成一个微妙的平衡,各自进入了稳定发展期。我们必须利用这段时间,全力发展经济,屯积粮食。发展贸易,增加实力。”
姜维跪坐在地上凝神倾听。马超单手握拳支在腮边,侯自己成一个比较舒服的姿式半倒下来,而赵云却若有所思地坐在一边,品着一杯雪水煮出来的菊花,不知想些什么。再有十来天,他那二百新兵便要对阵辽东精骑。
“曹魏实行屯田,兴修水利,成效显著,比如扬州刺史刘馥,镇合肥,广屯田,修芍陂、茹陂隙、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公私有蓄,历代为利。而贾逵之豫州刺史,南与东吴相接,他修守战之具,堨汝水。造新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都给曹魏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曹魏也有着出色的人才优势和地理优势,中原各州自古便是富饶之地,这是曹魏国力强大的一个重要保证。”
“而东吴呢,他们所据之地本为蛮荒之地,少有人烟,但是北方大乱,避战乱南迁的北方家民带去了先进的家具,有了大批地劳力;而江南的气候也适合农业生产;他们又征服山越人,使他们下山务农、参军,实力也迅速增强,此外,他们发展制瓷,造船,他们地船队可以远航到我们所没见过的国家,与他们通商,易货,带回我们所没见过的东西。”
“相比之下,我们季汉立国较晚,征战较多,家底自然也没有曹魏和东吴那样厚。而我们季汉要发展,就不能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国有四民,士家工商,陛下以科考取士,则天下学子归心;陛下屯良田,兴水利,则民有所本;陛下召良工,铸良器,则我季汉甲兵锋利;陛下自立国以来,不以商人为贱民,重开丝路,广开大市,以商人贸迁有无,平物价,济急需,使之有益于民,有利于国,与士、农、工互相表里,互相促进,所以近年季汉虽然初立,国力却上升很快。据我所知,仅销往曹魏的那批大秦珠宝,我们便赚了上千万钱,这相当于一个小郡的岁入了。而且我们拥有关中地上上之地,拥有益州的天府之国,我们奖励农耕,重视水利,注意改善异族的关系,加速边地的开发。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发展贸易。眼见我们季汉便可蒸蒸日上。但是要想发展,却还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边患。我们季汉东有曹魏,北有鲜卑、匈奴、东羌、西有西域五十国,有西羌国,南有南蛮。”
“诸胡部归属以来,我大汉视之如异类,官吏大小,肆意欺凌,征召良马军士,同样撕杀,却不肯同样给予军晌,同样劳作,却要加重税负,这种事在西凉犹其突出。所以,东汉二百年的羌胡叛乱,其实乃是洛阳城中一般人造出的**。陛下治西凉以来,第一次给了他们大汉国属民的待遇,承认他们是大汉国人,准许他们改汉姓,着汉服,习农耕,入军队,不蔑视,不欺凌,示之以公,待之以平。本来还有不少大臣反对的,后来才发现陛下见识之高远:天之生人,本无蕃汉之别,然这些胡人生于地荒漠,丛林臻莽,必以射猎为生,因此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所以有蛮人举族来归,入我军伍。今有马良在蜀,南蛮不足为患;而西羌之国,兵强马壮,却被你打得大败,国中大帅被你所杀,丞相归降,国主逃过大雪山。一举解除了我大汉二百余年未曾解决的羌胡之乱,原因何在?不仅仅是你地勇武能战,更重要的还是陛下的政策。”
“但是,我们眼下要对付的鲜卑,却与羌、蛮诸部完全不同。鲜卑国东西长一万两千余里,南北宽七千余里,尽有匈奴故地,曾轻东败夫余,西击乌孙,北逐丁零,南侵汉边,势力极为强大,羌胡虽叛,但常自以为大汉国人。鲜卑却以大汉为敌,侵扰为乐。其国直接涉及到我季汉北部是否安定,涉及到西域都护能否安然重建,涉及到匈奴能否受到我们掌控,所以在未来地几年里,我们一定要下手解决他们。最少也要解决其一部。”
“或许你要问,为什么我们连曹魏都没有解决掉,却要先解决这个我大汉几百年都没有解决过地大敌?”
“其一,鲜卑果真强大的不可战胜么?不然,鲜卑合族不足百万人,又分成三个部落。六十个小邑,互不统属。而我大汉最强大时有五千余万人。相当于五十个鲜卑族。就算我季汉,人数也比他们合族都要多上一倍。——诚如陛下所说,季汉的户籍统计还存在疏失之处,存在不少隐户,其实季汉比这个人数还要多。但为什么大汉之时这样强大。他们还敢于年年寇我边境呢,这是因为塞外穷,塞外的土地无法养话那么多地人,所以他们才要四处抡掠,如果不论掠,他们就生存不下去。甚至,他们捉回汉人俘掳帮他们捉鱼来维护生计。”
“其二,我大汉是不是真得无法击败他们?鲜卑人一向无视大汉,百十年来肆意入侵。把大汉当成一块鲜美的肥肉,什么时候想吃了,便南来咬一口。鲜卑人看不起汉人,认为汉人没本事,胆子小。不会打仗。但是的确如此么?大汉不是不会打仗,也不是没本事打仗,而是打不起仗。东汉时,从所有钱财都集中到帝王宦官和诸大臣之手,豪门大族富可敌国,而国库中空空如也。打仗,说到底是打钱,特别是大汉这种以步兵为主的军队,没有庞大的军资和充祫的军需,大军根本就是寸步难行。而胡人以轻骑为主地军队,将士都是他们的族众和奴隶,不要军饷,只要带上牧畜就可以打仗。汉人地疆域里,人口多,财富多,以战养战就可以维持大军的生存。但是汉军攻击他们就没有这样的便利。大漠广豪,荒无人烟,冬季漫长,就是掳掠了胡人的族众和他们的牲畜,汉人地大军也很难长时间占据土地和维持生存。几百年来,在这片无边无际的大漠里,大汉国和匈奴人、和鲜卑人、还有部分羌人就是在这种互相攻伐中度过的,结果如何?大漠依旧是胡人的天下,任大汉国如何强盛,都没有把大漠变成大汉国的疆域。没有鲜卑人担心自己的大漠会变成汉人的牧场,也没有人担心自己的族众会变成汉人的奴隶。”
“其三,近两年进攻是好机会。自擅石槐死后,鲜卑便分成三部,互相攻击,实力大减。眼下这几个鲜卑大人也不是擅石槐那样英才天纵地人物。曹魏只是大汉分裂的三分之一,他们竟可威慑三部鲜卑,便是为此,这也是我们解决他们的好时机。曹魏威胁鲜卑,令鲜卑臣服是因为他们手中有着一支铁骑,一支行动如风战之能胜的虎豹骑!他们敢于深入草原做战,他们不怕鲜卑人逃走。而我们,同样有着一支凉州铁骑,我们的凉州马甲于天下,比鲜卑马还要高大强壮,我们地战士久经战阵,比鲜卑人更加轻生忘死。大汉这些年败落了,唯一欣慰的是打出了一大批的精兵强将,无论是季汉、是曹魏还是东吴。用这样的人马去开拓北方,必会有所斩获。”
“其四,控制和遏制胡族,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胡人内迁大汉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我们的先辈用了各种各样软硬兼施的方法,比如给地封王,安抚和亲,内迁州郡,边郡开市,招揽胡人贵族子弟到京城定居,到太学学习,甚至还让他们放弃畜牧改学耕地种田。很多胡人因为生活得到改善,生存有了保障,对大汉感恩载德,忠心臣服。南部匈奴、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