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在黑土地-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萨蒂亚胡畔休整一天。虽然没有大的战事,但是连续的进攻,已经近一个月,他想让官兵好好洗个澡,彻底的放松一下。
在湖畔休整的傍晚,杜聿明接到司令员一封电报。电报中嘱咐他,攻占巴士拉,城内有一家英国人的小型石油公司。并再三强调,这家石油公司必须控制在手里,日后情报部的官员前去接收。杜聿明接到电报后,立即给向巴士拉挺进的孙立人所部拍了电报。
杜聿明吩咐拍完电报后,心中不免有些疑惑。他闹不懂为何情报部这么重视这家英国的小型石油公司,这完全不合常理吗?他知道情报部干的都是见不得人的勾当,这里面肯定有文章。几个小时候后,孙立人派来电报,说在巴士拉郊外遭到英军的阻击。
第五部走向辉煌 366章铁甲雄风
孙立人率领第1机械化旅,接到命令后一路兼程。当他到达伊朗边境城市时,杜聿明早已率领大部队越过边境向巴格达挺进。原来的计划是由于孙立人的第1机械化师,毕竟势单力薄,因此杜聿明命令他们必须等大部队占领巴格达后,再越过边境向巴士拉发动进攻。
要说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由于英军快速撤离了巴格达,继而造成英军部队整体向伊拉克南部撤退。如此好的战机孙立人怎能放过,他审时度势决定提前越过边境向巴士拉发动进攻。其实英军也没有想到一支机械化旅突然出现在阿巴丹方向。
大部队到达阿巴丹已经是午夜时分,孙立人命令部队马不卸鞍继续向边境挺进。此时他站在吉普车上,挺着高大的身躯习惯的举着望远镜向前方察看。漆黑的夜晚前方一片混沌,其实他什么也看不清楚,只是下意识的做出的举动。不难看出他的心情十分焦急,命令早已下达,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前方的大桥是否顺利夺取。
拉普尔大桥不仅坐落于边境线上,也是架设在两伊之间的界河——夏台阿拉伯河上唯一的陆路通道。其实英军早就在这座大桥的桥墩上埋好了ZY,由于通往伊拉克方向没有中国的大部队,再加上伊拉克人的阻扰,英军没有及早地实施炸桥行动。但是英军还是事先做好了准备,并派一个营的部队警戒大桥。
孙立人若想顺利完成进军伊拉克的任务,夺取拉普尔大桥便是首选。因此大部队在阿巴丹根本没做停留,前锋部队摩托化团负责夺取大桥。所谓兵贵神速,必须在英国人没有察觉前,突然对大桥发动进攻,完整的把大桥控制在我方手里。
孙立人乘坐吉普车依然在高速挺进,突然前方爆发出激烈的枪声,不到十分钟枪声稀疏下来。他现在最怕听到的是巨大的爆炸声,一旦夺取大桥不成功,整个进攻计划将毁于一旦。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一辆三轮摩托出现在他的面前,坐在挎斗里的军官向他敬礼道:“报告副师长,拉普尔大桥已经被顺利攻占,英军的守桥部队已经溃败,目前摩托化团正在追击他们,请指示。”
孙立人果断说道:“命令坦克团高速挺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防止英军的反扑。命令合成火炮团、后勤团快速跟进,必须在天亮前渡过夏台阿拉伯河。”伴随钢铁大军的滚滚洪流,孙立人乘坐的吉普车,很快消失在暗夜之中。
天亮后孙立人赶到大桥,见到工兵正在拆除英军埋在桥墩下的ZY,那一箱箱黄色的ZY,看着让人毛骨肃然。孙立人见此情景心想好悬呀!由于夏台阿拉伯河位于下游波斯湾入海口,并汇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条河流的河水,因此夏台阿拉伯河的水面十分辽阔。孙立人粗算了一下,拉普尔大桥的长度足有2500米。
“报告:坦克团率先出发了,摩托化团在前方待命。杜师长来电,祝贺我们强渡夏台阿拉伯河成功。并说大部队已经从巴格达城南下,让我们迅速向巴士拉挺进。”一名副官向孙立人禀告。孙立人命令道:“留下一个连的后勤部队守卫大桥,不管是伊朗人、伊拉克人,有试图不轨者一律击毙。命令大部队继续前进。”
夜晚再次来临,部队依然向前挺进,茫茫原野除了马达轰鸣声,几乎没有别的杂音。副官见孙立人闭着眼睛养神,随即打破沉闷道:“副师长,如果不出现什么意外,午夜时分我们就到达巴士拉城了。”孙立人道:“英军已经成为惊弓之鸟,他们现在要干的事情就是逃跑。”合着孙立人的话音,突然前方传来炮声,顿时把孙立人的判断打回原形。
孙立人大急刷得从车上站起来,举起望远镜向前方察看。前方大团大团的火光,把半边天都染红了。孙立人很快得出结论,前锋部队遭遇英军部队的阻击。而且前方阻击的英军部队至少是师级单位。根据他以往的战斗经验,只有师级单位才具备105毫米火炮。
果然不出他的所料,前方部队报告,坦克团遭遇英军炮火的拦截,并在前方发现了英军的阻击阵地。由于情况不明,孙立人命令坦克团、摩托化团后撤待命。几个小时后,侦察结果出来了,英军一支整编师在前方构筑了阻击阵地。了解了这种情况,孙立人有些迷糊。根据军事情报,整个伊拉克英军部队不足3万,而前面居然出现一支英军的整编师,难道英国人想集中优势兵力,吃掉我的机械化旅?这绝不可能。
其实英军在巴士拉东部实施阻击,完全是无奈之举。第1英军没有想到我在这个方向出动了奇兵,由此打乱了英军在巴士拉的撤退计划。因为在巴士拉有大量的军用物资、英国人的工厂。另外还有众多的英国人汇集于此,而这些人和物资,英国人准备从海上撤走。为了保证安全撤离,英国人被迫出动一个师的部队,草草构筑防守阵地,实行阻击作战。
面对此情况,孙立人立即召开军事会议并拟定作战计划。首先侦察参谋汇报侦察情况:“由于英军匆忙应战,因此它只构筑了两道防守阵地。根据英军的炮击情况,我们判断英军至少有一支炮兵团参与防守,其中至少有一支重炮营。”接着又有几名参谋作了补充。
孙立人看了一眼手表、自信满满道:“对面防守的是一支英军的步兵师,没有什么可怕的。南下以来你们不是嚷嚷没有对手吗?现在该是我们亮剑的时候了。同时也是检验我们快速合成作战的威力。今天我们一定要打出威风,一定要打的英军闻风丧胆。”
很快作战计划拟定出来,主攻方向就是正面突破。首先3个坦克营组成品字战斗队形,向英军阵地发动冲击。合成火炮团,利用105毫米火炮压制敌方炮火,75毫米山炮覆盖英军防守阵地,并支援坦克作战。而大口径迫击炮主要对付英军士兵。另外利用摩托化团的机动性、强大的火力,迂回到英军防守阵地的侧翼,在发动进攻的同时,打乱英军的防守体系。
天亮以后进攻开始,一场合成兵种的演练在实战中拉开帷幕。首先坦克团摆开战斗队形,向英军防守阵地发动进攻,接着75毫米山炮对英军阵地表面进行覆盖。当坦克攻击到一定区域时,英军的火炮开火了。我军早有准备,105毫米大炮开始压制。由于我方火炮射程远、威力猛,很快英军的炮火哑巴了。
眼下美国人已经能生产对付坦克的火箭筒,虽然火箭筒不能射穿坦克正面的防护装甲,但是他能击毁坦克的履带。随着英军反坦克手的暴露,我大口径火炮开始发威,顿时英军的反坦克手被炸得人仰马翻,战斗的场面就像经过仔细计算一般。
当坦克的履带踏上英军阵地时,摩托化团在侧翼突然开始冲击。由于每辆3轮摩托车都有一挺轻机枪,在轻机枪的弹雨扫射下,形成了强大的火力网。如此恐怖的打击,英军的防守体系迅速崩溃,抵抗意志顷刻之间烟飞灰灭。结果可想而知,英军士兵从第1道阵地开始玩命的向第2道阵地逃窜。
此番情景使战场出现滑稽一幕,由于摩托团快速机动性,趁此机会跟在逃跑的英军屁股后面尾随追击,就像赶着鸭子跑一般。而防守第2道阵地的英军士兵,看到这样场面,是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危急时刻岂能让他们犹豫,其中有的英军士兵也许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转身开始逃跑,由此引起了连锁反应,瞬间形成了多骨米牌效应。
中路突破后英军防线顷刻间崩溃,战场上出现滑稽的一幕。英军官兵整体放弃防守阵地,开始玩命的逃跑,而我军在后面所有车辆开足马力、奋勇追击,顿时战场上出现了混乱的局面。此时此刻,孙立人望着如此情景无奈的摇摇头,也只好顺其自然让部队自由攻击。
战至中午战场上的枪声才停止下来,最后清点战果,除英军除一支后勤团坐车逃跑以外,其余全部成了俘虏、无一漏网。一场酣畅淋漓的歼灭战,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经典战役。此战充分说明了现代化合成兵种的作战效能,与之对抗的传统的步兵部队几乎没有招架之力,也充分诠释了这支机械化部队有着强大的战斗力和强大的火力。
英军阻击部队被意外的歼灭,继而造成巴士拉的英军混乱不堪。本来英国人有计划的撤退,演变成无序的溃逃,继而造成英国人不顾一切的抛弃所有的东西,向海边逃跑。巴士拉到海边的港口码头,英国人丢弃的东西到处都是,而当地的伊拉克人反而获得莫大的好处。
孙立人顺利的占领了巴士拉。两天以后他在巴士拉看到了杜聿明的先头部队。
第五部走向辉煌 367章突击贝拉山口
12初王士珍率领缅甸兵团,发动了进攻。一时之间印度国土上燃起了战火、响起了枪林弹雨。作为资深老牌政治家、首相丘吉尔尽管老谋深算、精明过人。但对如此糟糕的局面他也无力回天没有一点办法。如今盟军在各个战场上的失败早已形成定局,没有任何人能力挽狂澜。
对于是否坚守印度,实际上丘吉尔是持否定态度。可是印度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经过几百年的经营,牵扯了英国内众多的利益。不仅有英国本身的利益,其国内民众的利益也十分可观。因此在印度的立场上,这块敏感的神经,没有一个政治家敢去触及它。然而,丘吉尔作为一名负责人的政客,却发出了极不合群的声音。
丘吉尔认为坚守印度,无疑是自找绝路十分愚蠢的选择。尤其是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印度根本守不住。为了国民的利益也应该迅速撤退,应尽快从印度撤走物资、工厂和众多的英国国民,而不是进行毫无希望的抵抗。但是丘吉尔的想法却引来一片反对声,甚至媒体对他展开了攻击,说他是胆小如鼠、昏庸之人。
在这危急时刻,女皇伊丽莎白只好站出来平息民众的怨气。她不仅没有采纳丘吉尔的建议,而是振臂高呼号召印度军民坚决抵抗入侵者。伊丽莎白的决心,竟然获得英国上上下下乃至民众的一致拥护。其实伊丽莎白也是在政治方面的考虑,即使在印度抵抗失败,一方面对民众有所交代,一方面又能体体面面、光光鲜鲜,所谓的绅士风度吗!
别说此举确实鼓舞和振奋了印度英军的防守部队,一时之间,印度的商人、工厂主乃至英籍居民都焕发出极大的热情,全部投入印度的防御作战,居然形成了众志成城的景象。英军考虑到自身空中力量的薄弱,因而扬长避短,大胆采用地面火力对付空袭。继而从本土紧急增调了两支新组建的高炮师,进入印度参加防御作战。
王士珍率领进攻兵团,首先由藏南一线对印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