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曾经外放商州刺史,于权利中心外远远的徘徊;
他曾经在太子废立的关键时刻力挺李世民,后被李世民赠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他曾经与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一起画像凌烟阁,在武德年间重臣中,他是唯一的一个(屈突通、唐俭等人算核心大臣,不算重臣)。
他一度被太常寺拟谥为“肃”(刚德克就曰肃),然而却被李世民否决了。李世民说:“改名字必须得依照个人德行。萧瑀生性多疑,不是个直爽的人。”改谥曰贞褊公,“贞”表明端庄,“褊”表明多猜疑,显然这是一个打了折的谥号,注了水的好人。看来惹谁也不能惹皇帝,一旦惹了他,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世人都说李世民的胸怀像海洋,其实从萧瑀的身上反射来看,有时候李世民的胸怀也挺窄的,不像海洋,像小河。在一个谥号上跟萧瑀过不去,不是小河又是什么呢?
三朝元老,累世金枝,皇帝赠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一辈子活这一句话,足矣。
新人生猛
裴寂摔了,陈叔达隐了,萧瑀坐上了忽上忽下的过山车,武德年间的三位重臣逐渐淡出了权利中心,剩下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们唱起了主角。
其实早在李世民即位之初,房玄龄等人已经形成了贞观一朝的核心架构。期间虽然还有裴寂、陈叔达、萧瑀这些老同志掺和,但显而易见,贞观一朝的主力军已经由原秦王府府属接力担当。
贞观元年,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论功为第一,进爵国公,各赐实封千三百户,自此朝政已经不动声息地进入房玄龄们的时代。而裴寂、陈叔达、萧瑀则从主力变成了替补,再从替补变成了若有若无的点缀,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言不虚。
说起来,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受重用还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并不是李世民,而是隋朝一位并不起眼的官员,这个人的名字叫高孝基,时任隋吏部侍郎。
高孝基官职不高,仅仅为侍郎,但是他却有一项超能力:知人。
房玄龄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在之后的某一天,房玄龄到吏部报到,在这里房玄龄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伯乐高孝基。
高孝基把房玄龄上下端详个仔细,一边看,一边交谈,一边感叹,随后跟同事裴矩说了一句话:“仆阅人多矣,未见如此郎者。必成伟器,但恨不睹其耸壑凌霄耳。”意思是说,我阅人无数,从来没见过像这个青年这样的,这个青年将来必成国之重器,只可惜我老了,看不到他直冲云霄的那一天了。
果如其言,贞观四年,房玄龄出任尚书左仆射,位极人臣,这一年他五十一岁,距离高孝基品鉴时已经过了二十多年。二十年前能预见二十年后的事情,莫非高侍郎有一双看到未来的眼?
与房玄龄一样,青年时期的杜如晦也曾经被高孝基品鉴了一番。
隋大业中,杜如晦以常调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对之非常器重。高孝基端详良久,语重心长的对杜如晦说了一句话:“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意思是说,你将来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今天先安排你干一个小官,可别因为俸禄少就不干啊。
果如其言,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继位,杜如晦出任兵部尚书。贞观二年,兵部尚书职位保留,同时加授侍中一职,兼任吏部尚书,总监东宫兵马事。贞观三年,代长孙无忌出任尚书右仆射,同时主管全国官员选拔,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房谋杜断”的成语便由此而来,而“房杜”最早的伯乐便是隋吏部侍郎高孝基。
贞观三年,杜如晦以高孝基有知人之鉴,为其树神道碑以彰其德,在杜如晦的脑海中一直回想着高孝基的那句话,那是高孝基对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个人说的,“二贤当有兴王佐命,位极人臣”。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房玄龄和杜如晦,没想到,贞观三年,高孝基的这句话真的变成了现实。
然而在杜如晦牢记高孝基勉励之言的同时,他却忘了,高孝基的话是有后半句的。
后半句是什么呢?
“只杜的年寿要稍减于房!”高孝基如是说。
贞观三年冬,杜如晦染病,贞观四年,薨。
在杜如晦之后,房玄龄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光热,同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一起为贞观一朝打理着江山。房玄龄的年寿比杜如晦长的不是一星半点,他一直很坚挺,一直坚挺到贞观二十二年,享年七十岁。
杜如晦走了,房玄龄并不孤独,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战友,这个人就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无忌。
要论起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的关系,那是太平洋的海底——深了去了。
长孙无忌从小就跟李世民是铁瓷,李渊晋阳起兵之后,长孙无忌闻风而动,并在义军渡河时赶上了队伍,开始了与李世民并肩战斗的光辉岁月。之后平王世充,战玄武门,有李世民的地方就有长孙无忌的身影。有打小的铁瓷关系,有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姻亲关系,再加上长孙无忌本身也是一个能人,综合评定:想不红都难!
李世民继位之后,长孙无忌历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当别人还在仕途苦苦攀登的时候,长孙无忌已经到了隐藏锋芒的时候,因为已经有人向李世民密奏:长孙无忌权宠过盛,该遏制了。
然而遏制不遏制,群臣说了不算,李世民说了才算。
李世民说了,而且说的很明白,“我现在的孩子年龄都小,长孙无忌对我来说立有大功,就跟我的亲生儿子一样。”
这话说的,硬气,不过有点别扭,有把大舅子比作儿子的吗?不过不管怎么说,长孙无忌这个红人是当定了。论关系,论出身,论能力,他不红,没天理。
纵贯贞观一朝,长孙无忌从头红到了尾。尽管为了避免权宠过盛,长孙无忌拼命推辞李世民给予的委任,结果越推辞越委任,越推辞反而越多。他就是一头驮着棉花的毛驴,跌进了那条叫做大唐的河流,河水不断侵入他背上的棉花。河水越来越多,棉花越来越重,直到长孙无忌再也背不动。
在卸任尚书右仆射之后,李世民拜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是地位相当于三公的闲散高官职位。然而到了长孙无忌这里,地位等同于三公,职位一点也不闲散:该参与朝政参与朝政,该干预国家大事干预国家大事。他这个散官,比正常的官员都忙,没办法,太重要,皇帝离不开。
就这样,长孙无忌和房玄龄成为李世民最得力的两位能臣,在这两个人之外还有一干人等,比如岑文本,比如唐俭,比如魏征,比如高士廉,再加上武将李靖、李世勣、侯君集,这些人便构成了贞观一朝的主力阵容。然而在这个阵容之外,还有一个人,这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奇迹,他的奇迹也告诉世人:世上是有奇迹的,要相信奇迹。
这个人是谁呢?布衣宰相,马周。
马周出道
2007年年底,一部《集结号》让多年的龙套张涵予获得多个影帝头衔,从此天下知名,葛优对张涵予的成名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有准备的人赶上了好机会!”
这句话用在马周身上同样适合,而且超适合,没有李世民,就不可能有马周的奇迹,而没有马周,李世民的形象也不会像今天这样丰满,这就是所谓的君臣际遇吧。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chí)平(今山东省茌平县)人。世人知道马周这两个字,却很少有人仔细琢磨“宾王”这两个字,“宾王”是什么意思呢?宾客之王,天子上宾,能为天子出谋划策的人。取“宾王”作为自己的字,马周志向不小。除马周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叫“宾王”的有志青年,比如那个文才让武曌叹为观止的骆宾王。
马周少时父母双亡,贫苦无依,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这就是马周二十岁前的履历,很简短,却很苦涩。
青年时期的马周其实是一个愤青,落拓不治产业不为州里所敬,基本属于快混不下去那一拨。到了武德年间,马周在博州找了人生第一份工作——助教。这样他摇身一变就变成了州教育局的下属的一名教师。如果换了别人一定会珍惜这来自不易的工作机会,偏偏马周不是一般人,整日以喝酒聊天为乐,工作?跟我有关系吗?
长此以往,博州刺史达奚恕看不下去了,隔三差五把马周叫到跟前斥责一顿。有才的人一定是有脾气的人,马周是有才的,因此他也有脾气,几次斥责下来,马周一拂袖,大爷不干了,走!
随后两手空空的马周又游荡到曹州、汴州,依然继续着以往的经历——碰壁。
如果仅仅是碰壁也没什么,他还受到了一顿羞辱,浚仪令崔贤本着“痛打落水狗”的精神把马周羞辱的人不像人,狗不像狗。这次羞辱深深刺痛了马周的自尊,为什么要受这样的屈辱,难道你精读《诗》、《书》就是要过这样的生活?
不,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一定要改变,一定要寻找机会!
到哪里寻找机会?还是去比较大的城市吧——长安。
在长安城外的新丰镇,马周又一次遭到了白眼,不过这一次他把别人的白眼转变成了青眼。
事情是这样的。穿着普通的马周走进新丰的一家客店,店小二看他穿着普通也就没搭理他,转而去热情的招呼来往的商贩,毕竟人家的兜里有的是钱,而马周的兜里可能比脸还干净。
马周一看又遭到冷落,心中不快,不过他不准备发作。他来长安是寻找机会的,不是找茬的,只是老让别人在门缝里把自己看扁了也不是滋味,还是给他们露一手吧。
“小二,酒,一斗八升!”
一斗八升?开什么玩笑,本店客人最高纪录一斗,就你还一斗八升?
马周微笑着点点头,对,就是一斗八升!
酒上来了,马周一个人悠然独饮,酒在他的面前逐渐消失。而店主人和店小二已经悄悄地将白眼换成青眼,能喝一斗八升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看来这个疑似穷鬼不是一般人。
能力是什么?能力就是你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哪怕就是一点点。
一般人能喝一斗,马周比别人多喝八升,这多喝的八升就是能力。
喝了一斗八升之后,两眼一抹黑的马周进入了长安城,不知什么机缘进入了中郎将常何的家中。至于什么机缘,《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交代。电视剧《贞观长歌》演绎说是安康公主命令常何收留马周,其实纯粹是扯,安康公主在史书上只有一句话:下嫁独孤谋。这种在历史上只留下一句话记载的公主能提携马周?纯粹是想象。
马周是如何得到李世民青睐的呢?说到底还是因为一道奏折。
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文武百官给朝廷提建议,言得失。常何作为中郎将也有提建议的任务,然而这个任务折腾了常何好几天。
常何是一个粗人,会写的大字可能只有两个:一个是常,一个是何。让这样一个粗人写奏折提建议,基本等于逼着黑瞎子拉小提琴。
两眼摸黑的常何只能硬着头皮在自己的房间里冥思苦想,憋了几天,憋出了四个字:太难写了。
正当常何不知道如何交差的时候,晚上起来上厕所的马周看见常何的房间有亮光就敲门走了进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常何是被奏折给憋的。
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