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并不如烟-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岐州的太守并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因为李渊是本朝的外甥,再加上群众关系比较好,他就插着梦想的翅膀从不起眼的谯州飞到了皇帝杨坚的眼皮底下,他的翅膀也一天天硬了起来。在他看来,接下来自己进入中央系统,进入六部甚至三省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这仅仅是他的一相情愿,接下来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第三章
夺嫡,皇子的内战
夺嫡,一场旁观的闹剧
两条平行线之间有和谐的美,优雅,矜持,就算岁月走得再远也不会改变,我们无法靠近,我们也不曾远离,李家和杨家的日子,其实就是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李渊插着梦想的翅膀当天使的时候,杨家的日子却平地起了波澜,隋朝第一家庭在经历了夫妻感情危机之后,又出现了更大的危机。
什么危机?继承权危机。
但凡是皇帝一般都要经历这天下第一头疼的难题,到底选谁当继承人呢?尽管有“立嫡、立长、立贤”这些所谓的标准,然而标准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老皇帝一天不死,太子没有从准皇帝变成皇帝,那么这场继承权的斗争就永远没有停止的那一天。
李渊站在李家的平行线上,平静地看着杨家的平行线,在这场斗争中,他的身份就是光看不说的看客。
这场夺嫡斗争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五个表兄弟谁当皇帝都没有关系,他的身份无非是从当朝外甥变成当朝表哥。对于天下而言,杨家是一个集体符号,而对于杨家的五兄弟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个体符号,谁都想当皇帝,谁都想自己一统天下,可惜千古难题就在这里:僧多粥少,狼多肉少。
其实“僧多粥少”,“狼多肉少”还有解决的余地,大不了大家吃大锅饭,分大锅肉,二一添作五,平均分配也就完了,可惜皇位这个东西恰恰不能分,要能分杨坚先生早就分了。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杨氏五兄弟的争夺其实是杨坚先生一手造成的,根本原因就是他对封建制还有一丝留恋,这跟他自身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
众所周知,在杨坚夺取北周政权的时候其实没有遇到多大抵抗,因为北周实现的是郡县制,北周皇族尽管地位崇高,但大多数皇族根本没有独立的兵权和领地,杨坚夺得中央大权之后,北周的宇文皇族全都成了赤裸羔羊。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杨坚就一直对封建制耿耿于怀,要是国家有个灾难,连个管用的自己人都没有,这可怎么办呢?
所以终其一生,他都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在他的治下,一直都留有封建的痕迹,太子留守中央,其余四个儿子分别镇守几个重点地区,而这些地区一律为总管体制,相当于大军区的建制,相当于历史上的割据诸侯。直到杨广上台才彻底废除了几个地区的总管体制,这才算彻底消灭了封建制,不过也消灭了在危机关头挽救自己的稻草。试想,如果在李渊占领长安以后,还有几个管用的杨姓总管(大军区司令),那么隋朝的国运是否还能延续呢?这是一个天问。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没等李渊起事,几个杨总管已经跟杨广打得跟乌眼鸡一样,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证明。
杨氏五兄弟的继承权之争主要集中在长子杨勇和次子杨广身上,其他的杨俊、杨秀、杨谅因为年龄太小,两位大哥根本不带他们玩,他们三个只有在旁边鼓掌加油的份。
杨勇与杨广的继承权之争开始的准确时间点已经无法可考了,总之是随着杨广的成长和功绩的突出开始的。这一点其实跟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样,初期相安无事,中期矛盾渐起,后期你死我活。
开皇元年到开皇八年(581—588)这一时期应该是杨勇和杨广的平静期,这个时期杨勇安心做他的太子,而杨广则在父亲的安排下当亲王、总管、尚书令,两个人井水不犯河水。而从开皇八年冬灭陈开始,两个人的矛盾出现了,杨勇作为储君尽管安稳,而杨广作为亲王已经迅速地积累了功绩,南下灭陈,北上防范突厥,这些功绩如果安在大将身上已经快到“功高不赏”,而安在亲王身上那就是“功高震太子”了。
风起,老二也能当皇帝
杨广的战功震动的不仅是太子,同时震动的还有自己的内心。
开皇九年(589年)四月,杨广率领平陈大军威风凛凛地进入大兴城,他此行的目的是展示平陈的战果,在他前面走的是南陈亡国君臣,他们是作为战俘献给太庙的。陈氏亡国君臣低着头走完这条路之后,晋王杨广高昂着头,享受着围观者的山呼海啸,就在这一瞬间,他的心中起了波澜:“我是应该拥有这大场面的人!”
也许就是从此时起,杨广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凭什么早出生几年就可以当太子,做储君,晚出生几年难道就要晚一辈子吗?所谓“立长”就是亘古不破的吗?非长子难道就没有机会吗?
机会总是有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杨广暗暗下了决心,并且以行动为自己未来的女婿李世民做了榜样:“小子,看好了,咱做次子的一样能当皇帝!”
说机会,机会就来了,杨广的战功是靠平定陈国取得的,而他获得争取皇位的机会其实也跟陈国有关系,因为在平定陈国的第二年,原来陈国的那片地区又出事了。
开皇十年(590年)十一月,原陈国地区的苏州、婺州、会稽州都反了,这下杨广的机会来了。眼看着这些地区不安稳,不弄个管用的皇子过去镇着是不行了,派谁去呢?当然还得是杨广,陈国就是他平的,那么稳定陈国还得靠他。
从这个月起,杨广从并州总管改任扬州总管,从此拉开了他长达十年的扬州总管生涯,也正式拉开了杨氏五子夺嫡的序幕,当然主角还是杨勇和杨广。
杨广长得帅,聪明,这在《隋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帝王本纪》中说的很清楚:“上美姿仪,少敏慧。”
其实说起来,杨勇也差不到哪去,一样的父母,一样的教育,而且还按照国之储君的模式培养,杨广和杨勇其实就是美国大选,“戈尔和小布什压根差不了几票!”
后世把杨勇说得顽劣不堪,把杨广说得荒淫无道,其实都不太可靠,主要原因是隋朝太短了,一般短的王朝都会给人感觉:“没几个好人!”另外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则是书写历史的笔掌握在唐朝统治者的手中,不把前朝写的一塌糊涂,焉能树立本朝光辉形象。
可惜历史永远是一条单行线,容不得我们假设。如果隋朝再长一点,如果杨广的子孙将国运延续得久一点,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隋炀帝绝不是现在这个模样,现在的隋炀帝显然是被唐王朝精心打扮过的,免费化妆师就是他的表哥李渊,还有他的女婿之一李世民。
叹息,那个被冷落的女子
开皇十一年正月,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太子妃离世了,我们只知道她的父亲是隋朝大臣元孝矩,所以这个可怜的太子妃姓元。
太子妃元氏是杨坚夫妇为杨勇选定的,只可惜这段包办的婚姻并不幸福。在太子众多的女人中,元氏尽管是正妃,但并不得宠,甚至没有为杨家留下一男半女,而她本人也是郁郁寡欢,在这一年的正月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不用问,多半是憋屈的。
元氏的离去对太子杨勇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只不过死了个正妻而已,再从其他人中立一个不就完了。杨勇想得很简单,然而别人却想得很复杂,这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妈,疯狂的女权卫道士独孤皇后。
在独孤皇后看来,杨勇对父母为他选定的正妻不用心这本身就是一种罪,而不好好对待正妻还去宠幸其他小老婆,这可就更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连皇帝幽会小老婆都得皇后点头,更何况是这个不争气的太子呢?独孤皇后嫉妒的种子早已在心中生根,现在芽已经嫩绿嫩绿了。
都说“小处不可随便”,一些大街小巷也写着“不可随处小便”,无论这六个字怎么组合,对于太子杨勇来说都是要引以为戒的,这一点,他弟弟杨广比他做得好很多。
其实并不是晋王杨广做得好,而是他善于经营,长于掩饰。同时他还有两个优势,一是用心,二是扬州与首都大兴有很长的距离。
杨广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这让皇帝父母挑不出毛病;再者他的总管府远在扬州,那个年月又没有远程监控录像,所以只要做好面上的功夫,他的成绩就比哥哥杨勇好得多。太子的东宫离皇帝寝宫实在太近了,冬至时奏个乐曲都被杨坚先生听得一清二楚。
近,近得让人窒息。
从开皇十一年到开皇二十年,杨广和哥哥杨勇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夺嫡赛跑。在这十年里,杨广一直在加分,杨勇则一直在减分,直到减到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广超越他冲过了终点。
杨广的策略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父母面前的真情打动之,在父母的随从面前以礼待人,以情待人,树立自己的嫡系,瓦解别人的嫡系,此消彼长,最后胜利就是自己的。
杨广每次从大兴返回扬州都要深情地与父母辞行,在朝中是君臣,下了朝则是父子,这个时候不谈国事,不谈工作,就得以情动人,三国时曹丕就对曹操玩过。给曹操远征送行,曹植作诗,曹丕流泪,结果流泪是父子,作诗是君臣。所以说好的经验要代代相传,这一点杨勇怎么不长记性呢?不过也委屈他了,他天天在父母跟前,哪有杨广那么多的深情辞别的机会呢?
再者,杨广每逢父母或者父母的随从到府,马上紧急疏散府中美女,代以老弱妇女,乐器也经过做旧,这就向父母表明自己从不沉溺于声色犬马。杨勇则不同了,父母都知道他好美女,那个姓云的美女一个人就给他生了仨,最关键的据说姓云的美女本身还是个私生女,这个身份又犯了独孤皇后的大忌,将来有一天让这个私生女当我朝的皇后,那老杨家和独孤家的脸往哪搁呢?
有道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得罪领导身边的人,这一点杨广和杨勇又是高下立见。杨勇对父母的奴才也就当他们是奴才,公事公办,爱搭不理。而杨广呢,每逢听说有父母的下人受命到扬州,必定亲自到扬州边界迎接,亲王屈尊迎接奴才,效果自然是“当场受宠若惊,回去广为传播”。遇上皇后的婢女探访,杨广的正妻萧妃则是与钦差婢女同吃同住,同榻而眠,这是什么待遇啊?这样做下来,效果也非常不错,感动得钦差婢女“热泪盈眶,肝脑涂地”。
三项指标比较下来,尽管没有大是大非,但细节已经决定成败,三个指标综合杨广完胜,杨勇惨败,此时的天平已经悄悄地向杨广倾斜,只要再加上一点砝码,杨广就将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那会是什么砝码呢?这个砝码很简单,其实就是一个皇帝的安全感。
风,从耳边吹起
杨广想营造父亲的不安全感,这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他不能直接去跟父亲说“你得小心太子”,再者想找个合适的人传话也比较难,毕竟不是谁的话杨坚都听,那么到底应该找谁去当传声筒呢?
正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死党宇文述来了。宇文述这个人在隋朝算个人物,算个猛将,不仅打仗是个猛将,弄起阴谋诡计来更猛,别的猛将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是四肢发达,头脑更发达。
宇文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