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项羽遇到刘邦-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门宴前夕说的话如出一辙。项羽有台阶就下,于是罢手,倒也识趣。
这次如果没有项伯,刘邦父亲必死无疑。为何这么说呢?作为项羽,号令诸侯的西楚霸王,那是骄横惯了的,如此下不来台,自是不能善罢甘休。在那种情况下,即便不想杀也得杀了,否则面子没法搁。咱们还举上面俩人打架的例子,那找菜刀的找着了,结果另一人还在那傻等着,你说是砍还是不砍?砍了犯罪,不砍没面子。怎么也得象征性地捡不是要害的地方招呼几下,哪怕蹭破点皮呢,要不没法收场。项羽杀刘邦父亲不用考虑这么多,肯定直接要了小命。项伯是实实在在地救了刘邦父亲一命。
项伯两次让刘邦躲过生死劫,还救了他父亲一命,还为他谋取了汉中之地,可谓数次立功,刘邦对此是心存感激的。更为关键的一点,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也能看出,项伯在项羽那里是能说上话的,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有这样一个人安插在项羽身边,刘邦心里会踏实许多。这儿女亲家没白做。
项伯这人其实并不就是好多史学家说的那样,是个糊涂蛋,那样看就太肤浅了。从项伯言谈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人不但不糊涂,而且还是个深藏不露的政治老手。他总能把话说得很圆滑、很漂亮,明着为项羽着想,暗地替刘邦打算,而且做得不着痕迹、滴水不漏。犹如现在的一些马屁高手,为了掩盖个人目的,会把自己伪装成道义和真理的代言人,既办了自己的事,还摆出一副忧国忧民的姿态。项伯的不简单就在这里。
我们知道,项羽是个很自傲、主观性也很强的人,他极少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就是老谋士范增说的话也经常是左耳进右耳出。然而项伯向项羽建议过两次,两次项羽都听进去了,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应该说,刘邦一开始就看出项伯是个潜力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项伯的特殊身份。项伯是项羽的叔父,是项氏家族的人,这样的人如果被拉拢过来,那自然大有好处。因为在鸿门宴之前,刘邦没想到项羽会成为自己的对手。在熊心彭城分兵时,项羽并不受重视,只被任命为宋义的次将,和刘邦都没在一个层次上,刘邦根本没想到有天项羽会成大气候。刘邦在函谷关布兵,一方面是怕诸侯分享他的胜利果实,另一方面也是没把其他诸侯放在眼里,包括项羽。后来听项伯说,项羽要对他动武,刘邦这才感到事态严重,意识到自己和项羽的实力还差得很远,所以他会害怕。
由此可见,刘邦当初那样极力讨好项伯,是有着长远考虑的,并不单单为了解决鸿门宴前夕的军事危机。那时的刘邦毕竟翅膀还没全硬,他不能和项羽抗衡,但在心里,他无疑已开始把项羽当作了一个最强的对手。而如果项羽身边有个自己的人,能时刻了解到项羽的动向,那他心里就会踏实很多。项伯无疑是这方面的最佳人选,何况他主动送上门来,刘邦怎能轻易错过这个好机会呢!
那么,刘邦当时有没有把握将项伯拉拢过来呢?有。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项伯和张良关系特殊。张良救过项伯的命,项伯知恩图报,不惜出卖项羽的军事机密,关系可谓不一般。有了这层关系,将项伯拉拢过来的可能性极大。
其次,刘邦下了血本。金钱是一方面,“厚遗项伯”和“金百溢,珠二斗”,不能说不起作用,但仅靠金钱是不够的,那样就太肤浅了。要想真正抓住人心,还得靠关系,靠一种亲密无间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死与共、生生相惜的特殊关系。这点对刘邦来说是小菜一碟,他很快便打开了突破口:和这位老哥哥攀亲戚,成为儿女亲家。如此,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加上张良的面子,肯定胜过项羽的亲情。
第三,刘邦让项伯感觉很舒坦。说项伯以后会和刘邦更亲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和刘邦是对等的,而和项羽不是。按辈分,项伯是项羽的长辈,项羽应该听他的,就是不完全听他的,最起码也要尊重他。而事实上,他是项羽的手下,要听命于项羽。一家人不一定不闹意见,这样的关系形式无论如何是让人不爽的。而和刘邦就不一样了,刘邦不但尊重他,对他以礼相待,哥长哥短的,而且还成了儿女亲家。在平等之中,还兼有一种被捧为上宾的感觉,这感觉来得自然,很舒服。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邦的两点处世哲学:利诱是可以战胜亲情的;更紧密的亲情关系会超越一般的亲情关系。由此两点,也可以得出刘邦最终的处事态度:他不相信亲情。据此,我们不难得出刘邦是在利用项伯的结论。当然,这也是周瑜打黄盖,双方自愿的事。
刘邦利用项伯,这个在以后也得到了证实,因为让项伯美得不亦乐乎的儿女亲家的承诺最终也没落到实处。刘邦平定天下,论功行赏,他没有忘记项伯在隐蔽战线做出的卓越贡献,封了他为射阳侯,却再也没提儿女亲家的事。当然项伯也不会问,也不敢问,现在的刘邦已今非昔比,找后账无异于找死,以项伯的智慧,是绝然不会做那种傻事的。这事就这样心照不宣地过去了。这个结果已然说明了当时刘邦对待项伯的初衷。所以,项伯无疑成了刘邦的一枚棋子,在项羽营中为刘邦做事,为刘邦上演着无间道的剧情。
从项伯事件,我们也能看出项羽的特点,他在无间道中中招绝不是偶然的。和刘邦相反,项羽是完全相信亲情,也完全在乎亲情的。他听从项伯的劝告,而并不追究其在两军交战在即之时私去敌营、泄露军事情报的责任,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再就是项羽没有心机。他没想到项伯会吃里扒外,更没想到无间道这层利害关系。在他心中,正义就是正义,道义就是道义,即便是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他依然会固守那份信念。
除了无间道,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最得意的手笔莫过于反间计。具体实施者是陈平。刘邦兵败彭城,逃到荥阳后又被项羽围困,还切断了粮道,刘邦抵挡不住,于是想割地请和,遭到项羽的拒绝。刘邦于是问计陈平,陈平给他献上了一道反间计的大餐。
陈平是从项羽那过来的,了解项羽的为人,深知项羽身边的“骨鲠之臣”,也就是忠心耿耿的死党,不过就是范增、钟离眛、龙且、周殷等寥寥数人,只要我们“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花点钱,挑拨他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产生矛盾,最好打起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浑水摸鱼了。
刘邦此时挠头上火不算,小命都难保,自然不会在乎钱了。于是从财政上拨给陈平“黄金四万斤”,作为反间计的启动资金。有人考证这黄金其实是黄铜,并非真的金子,还自以为发现了新大陆,其实你考证那些有何用呢?如果当时铜是购买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话,那么铜和金子的性质是一样的,和它的分子结构、分子形式没有关系。不管怎样说,那“四万斤”是实打实的,重量在那摆着呢,就是过去的“斤”在绝对数值上比今天的小,那也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巨款了。
刘邦颇具大领导的风范,只管批钱,让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尽管花,别省着,也不用回来报账。于是陈平结结实实过了一把大款瘾。他派人混进项羽阵营,上下使钱,买通人手,开始大造舆论,说钟离昩等人作为项羽的大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中心意思就是:钟离昩等人和项羽不是一条心。不是一条心的原因,是钟离昩等人战功赫赫,却没被项羽封为王侯,所以想帮着刘邦灭项羽,将来好得到分封。
世间最好的舆论传播方式,不是搞新闻发布会,也不是微博上的应用推广,而是群众间的口头相传,因为它更具有真实性。消息一经散播,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得有鼻子有眼,也终于传到了项羽耳朵里。项羽还真上当了,正如陈平最初的预料:“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项羽和钟离昧等人间的关系毫无悬念地出现了裂痕。
项羽上当的原因,自然是觉得无风不起浪,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也是反间计屡获成功的一个症结所在,因为它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正如拿破仑所说:谎话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老有人说钟离昩等人的不好,项羽还能觉得他们好吗?所以,项羽产生疑惑也在情理之中。疑惑之后,对钟离昩等人的态度便生冷了,见面也没个笑模样,不像以前那样亲近了,再分配工作时,对他们也就不放心了,能找别人就干脆找别人了。
陈平的功夫总算没有白费,钱也没有白花,但这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因为除了这些大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刘邦最忌惮的人物,就是范增,还没有被拖下水。范增在项羽阵营中算是个明白人,足智多谋,经验老道,而且最重要的,他好像对刘邦一向没有好感,鸿门宴时就差点要了刘邦的小命,让刘邦至今仍心有余悸。范增的智谋加上项羽的勇猛,珠联璧合,强强联手,是项羽军队永葆战斗力的强有力的保障。不破坏这种联合,刘邦的日子就永远不会好过。对付范增,不能采用对付钟离昩等人的伎俩。因为范增不是武将,他没有战功,自然谈不上居功自傲,也谈不上想分地封侯。对付他得使别的法子。可巧,项羽再次给刘邦提供了这个机会。
项羽不是已经开始怀疑钟离昩等人吗?于是便派使者到刘邦处,借机观察形势,打探消息。刘邦见项羽的使者到来,于是摆下一桌丰厚的酒席,准备好好招待。等使者落座,问明身份,却故意惊呼道:“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我还以为是范增先生派来的使者呢,原来是项羽派来的呀,白忙乎半天,酒席都撤了吧,用不着这么费事,随便弄俩菜就行了。于是“以恶草具进楚使”,不但饭菜质量大大下降,就是盛饭菜用的杯盘碗筷都粗糙得很。使者回来,将情况向项羽一报告,于是项羽“大疑亚父”,对范增也起了疑心。
项羽怀疑范增,其实也不是怀疑他私通刘邦,或是在政治上有所图谋而更多的是一种不爽,一种被人小瞧了的不快。项羽未必就看不出这是刘邦的阴谋,是故意作秀给使者看,然后故意让使者给他传话,因为这事做得太过明显,且消息来自敌方阵营,即便傻子都能想明白,项羽不会想不通其中原委的。只是刘邦这样做,和使者这样说,会让项羽心里感到不舒服,这种不舒服会很自然地转嫁到范增身上,所以他会对范增有意见。还有,使者的传话其实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可想而知,那使者回来肯定不会替范增说好话,因为使者在刘邦那的遭遇,也很让使者自身没面子,不但一顿便饭就给打发回来了,还没给什么好脸色。而所有这些,都牵扯到了范增。所以,使者也会很容易将怒火发泄在范增身上,添油加醋一番也未可知。
有了以上这两个原因,即便项羽知道刘邦是在故意搬弄是非,挑拨他与范增之间的关系,那他对范增的好感也会大打折扣。
为了进一步说明项羽会对范增产生抵触情绪,我在这里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有一个领导,长相有点对不起观众,瘦小枯干不说,形象还十分猥琐,穿啥衣服都别扭,加上领导日理万机,时常不修边幅,不知道的很难将他和